公文素材库 首页

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眼中的家庭教育

时间:2019-05-15 07:57:48 网站:公文素材库

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作者是苏霍姆林斯基,该书讲述了作者与学生相处五年的平凡岁月,点滴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眼中的家庭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在本书“活的习题集中的1000道题”这部分中,借一个故事提到了家长在教育修养方面的差异对其孩子的影响。

故事的背景是:苏霍姆林斯基给孩子们提出了一个“运送山羊、狼、白菜到对岸”的脑筋急转弯,让孩子们异想天开、头脑风暴。他还指出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解答这个问题。最终的结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预料——有的孩子10来分钟就解答了,大部分孩子15分钟答完,但有几个孩子一直无法解答。

经过研究和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们的差异是与其父母有关的,正如他在书中提到的“学龄前儿童家长在教育方面的修养是多么重要”、“在父母是孩子唯一的教养人员时期,也就是孩子在学龄前时期,家长的教育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依据在于,2-6岁这一段时期内,儿童的智力发展和精神生活主要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学基本素养,它表现在明智的理解这个正在发展中的人的最为复杂的心灵活动。结合这三类孩子的家庭背景,很容易得出父母的教养水平对孩子们智力发展的影响是呈正相关的。

对此,苏霍姆林斯基采取的措施是:在孩子尚未入学的时候,多于父母谈谈教育的问题;为了关怀未来的小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成立了家长学校,请2-6岁儿童的父母来校学习;在家长学校的教育中,极力使家长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将如何教孩子思索、为什么方法发展孩子的智力的方法教给家长;对于开篇提出的1000道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是和精心挑选出的孩子们最喜欢问的1000道题,苏霍姆林斯基将正确的回答方式教给了父母,以便于孩子向父母提问时,父母能够正确回答,并且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以来,也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发展了智力。

这里补充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家长学校的相关内容:

他在帕夫雷什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开设了三种学习班:

一、为尚无子女的年轻夫妇举办

二、为学龄前儿童举办

三、为各年级学生的家长举办

他又把家长按照各自孩子的年龄划分成5个组:

1. 学前组,包括未来的父母、3到7岁儿童的父母

2. 一、二年级组,包括7到9岁儿童的父母

3. 三、四年级组,包括9到11岁的儿童的父母

4. 五至七年级组,包括11到15岁少年的父母

5. 八至十年级组,包括15到17岁男女青年的父母

家长们一般在自己的孩子入学前两年就报名参加家长学校,在学校里连续听课,直到他们的孩子从中学毕业为止。在学习期间,每月上两次课,每次1小时,讲课的内容是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切实的建议,把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知识跟家庭教育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家长听课以后能同自己的孩子的精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创办的家长学校具有科学性的指导意义,可供我国家长学校参考。通过这样一个小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得出“重视家庭教育”的观点,可见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剖析是深刻的,进而他针对这种家庭教育参差不齐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与家长多沟通交流。难能可贵的是他将自己的方案付诸行动——创办的家长学校指导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个教育研究过程是连贯的,值得我们在探究教育规律时借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眼中的家庭教育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301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