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读后感精选6篇

时间:2019-05-15 07:58:29 网站:公文素材库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一书由马志国老师所著,一名优秀的教师肯定是心理健康的教师,才会教育出优秀的学生。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读后感精选6篇。

【篇一】

忙里偷闲拜读了马志国老师的《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读完全本书,心理难以平复,书中的很多故事、很多案例不正是自己三年来当老师遇到或现实存在的问题。书本中对于案例、问题有解析,有诊断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法对策。为我在今后教师岗位上如何调节心理情绪有了指导建议。

教师要想保持良好的心态,做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认识自己,自信积极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现有的教学能力和性格有一

个客观的认识。以能力定目标,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自信教好每一个学生。同时教师应该正确认识面对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就像本书中提出的接纳一个平凡的自己,不把“职业倦怠”带回家,善待自己等。“命运就把握在你自己手上,就在你的心里。所以,我们要让自己有一颗健康自信的心。

二、自我疏导,积极沟通

任何人都会有不良情绪的时候,作为教师自身的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及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当教师受到情绪干扰时,要适当的自我疏导,调节情绪来减轻心理压力。教师可以进行合理的宣泄。将自己心中的不满、怨恨、悲伤等不良的情绪进行宣泄,使情绪得到缓解,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比如可以运动、听音乐等。也可以与人积极沟通,将你的问题、忧伤与好朋友或同事进行交流,既可以分解心中的郁闷,同时利用它们给你的建议,或者帮你分析的问题症结可以有效的帮助问题的解决。

三、理解学生,宽容以待

教师在工作中交往最多的是一群时而可爱,时而调皮,时而叛逆的孩子们。

教师的不良情绪很多来源于学生们,所以如何正确处理师生间的关系,也会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应当走进学生,认识学生,理解学生,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真挚热忱地关爱各种类型的学生,不挑剔,讽刺,挖苦学生,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要解读学生这本书,很艰难,需要我们满怀爱心与热情去触摸学生的心灵,要学会欣赏学生们的每个瞬间,要热爱每个孩子,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理解,该宽容时且宽容,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引导。相信未来一定会更美好。批评是一种教育手段,“狂风暴雨”的训斥固然会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纠正,但是同时在学生心里留下了不愉快的一笔。所以有时候老师该宽容时且宽容,用宽容去感化学生,促其内疚,这比批评、训斥的作用大。疾风虽烈,却空有折物之能事;细雨绵绵,才能润物无声。宽容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并且有时是很有效的教育手段。就像我虽然才担任教师三年,但是有过很多次抱怨,有过很多次厌倦,更有很多次被学生气得想大声的哭,但是想想出差在外学生能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完成各项任务,,我会心满意足;当听到学生与我迎面走来时,老远听到的那一声“老师好”,我会忘记他们的调皮,觉得孩子们时那么的可爱。

四、享受生活,学会放下

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用阳光心态享受生活,学会放下,学会谅解、宽容,建立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是从正面看问题,乐观地对待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也许当接受一个比赛的任务会感到压力,但回过头看来,这一过程是多么宝贵,它让我成长,让我收获,让我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紧紧抓住不快乐的理由,无视快乐的理由,就是你总是觉得难受的原因了。

心理健康对每个人的生活都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自我做起,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只有具备健康的心态,才能更好的面对挑战,更好地做好育人工作,才会受到社会,家庭以及学生的欢迎。

【篇二】

甫一看到《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一书的书名时,我觉得这本书似乎很没有必要,试问能当上人民教师的人怎么会有心理不健康的呢?带着这种疑问我尝试着开始阅读,马上我就被这本书深深地折服了,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是多么的重要,而同时这又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马志国先生的《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一书从教师的自我心理、职场心理、人际心理、情感心理、婚恋心理、亲子心理以及教师异常心理七个方面出发,以教师群体中典型的48个案例为基础,对教师群体的心理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从心理因素分析教师常面临的一些困境,涵盖了教师群体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对此书的阅读中,我明白了很多,其中对我最有启发性的两点分别是“角色扮演”和“接纳自我”。“角色扮演”在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这更要求教师具有一个良好的角色扮演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扮演好一个“良师”的角色,不仅要教会学生各种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扮演好“益友”的角色,不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他们,而要像朋友一样关心他们,这样他们在人际交往、情感等方面遇到困难时,才会乐于寻找我们的帮助;在寄宿生活中,我们还要扮演好“父母”的角色,教会学生如何铺床叠被、扫地洗衣,教会学生在宿舍中如何与他人融洽相处,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人格品性。这些角色的扮演,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交融的,这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同时也是教师是否具有健康心理的试金石。

在和学生相处中,“角色扮演”是一种特别重要的能力,也是教师健康心理素质的一个良好体现。除对学生的教育之外,教师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也需要健康的心理素质的支撑。“接纳自我”的心理素质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接纳自我”要求不仅要接纳成功的自己,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接纳失败的自己。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境,如面对有领导或同行教师听课时,可能会发挥不稳定,或者是上课效果不理想,又如在和学生相处时没有把握好一个度,导致学生不接纳自己等等。许多教师在出现这些情况后,就陷入了一种不好的情绪中无法排解,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且陷入恶性循环中。对此,正确的解决方法就是接纳,接纳自己的失败和不足,因为“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我们接纳,化自己的失败、不足为动力,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

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最重要的传播者和继承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承担着“导师”的职责,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我觉得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要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的方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教书育人,桃李天下。

【篇三】

教师这一职业是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然而看着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这组数据,的确,老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

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在书中,大概从三个方面谈论,首先,当面对问题时,得全面、辩证、积极的去看待问题,

其次是解决问题,解决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渠道应该有两个。一是进行自我的疏导。1、合理的宣泄。将自己心中的不满、怨恨、悲伤等不良的情绪进行宣泄,使情绪得到缓解,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2、是学会与他人的沟通。可以选择三类的人进行沟通。1、与很会倾听类型的人进行沟通。如果将你的快乐说给你的朋友,你的快乐就会变成原来的两倍,如果将你的忧伤想你的朋友诉说,你的忧伤就会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2、与学识比自己渊博、阅历比自己广的人进行沟通。将你的不痛快说与学识比自己渊博、阅历比自己广的人,他会帮助你分析问题的症结,向你阐述全新的观点,自己也许就会豁然开朗,觉得自己一直纠结的问题原来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使得问题迎刃而解。3、与问题的另一个当事人进行沟通。这种方法用于解决家庭矛盾会更合适。俗话说的好解铃还须系铃人,不急、不燥的和另一当事人进行沟通,表达出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用沟通让双方达成共识,使问题得到解决。快乐他人,更快乐自己,学会圆满的解决问题,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做一个心理健康教师的最好办法应该不是当问题发生时才去想办法解决,而是学会预防问题的发生。所以我们要想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最应该学会的是一些行之有效的预防心理问题出现的方法。在这本书中作者为我们介绍很多的愉悦心情的办法,也为我们指出很多和我们生活细细相关的、利于心理健康的观点。如:接纳一个平凡的自己,不把“职业倦怠”带回家,善待自己等。“命运就把握在你自己手上,就在你的心里。所以,我们要让自己有一颗健康的心。”

【篇四】

教师服务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教师自己的心理状态、自我情绪调节的能力,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说:“作为一位教师,他要么是在帮人,要么就是害人。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中小学教师对他们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心理健康如果出了问题,给学生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让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祥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之中,才能不断地给学生提供成长的正能量。

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抽样检测后发现,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抽样调查的结果未必可靠,但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确实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马志国所著的《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一书,收集、提炼了他在教育咨询的过程中的48个案例,涵盖了教师的自我心理、职场心理、人际心理、情感心理、婚恋心理、亲子心理、异常心理等七大方面的心理问题,对一线的教师认知自己的心理、探究自己的隐密花园还是还有启示的。

书中涉及的心理现象很多,这里仅就其中的几种心理现象做一讨论。

1.角色扮演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师经常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果不能自主地在不同角色之间做出转换,就会造成矛盾和困惑,不仅让自己为难,也让孩子无所适从。

案例1:青年教师带班,总希望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段时间过去后,发现师生之间的关系确实很融洽,但教学组织和运作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总是不够重视,还常常发生一些意外的事件。于是,青年教师决定对他们严加管理。结果班级看上去规范有序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却拉大了。

案例2:一位校领导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里,受工作惯性的影响,仍然用在学校里施加号令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家人,把家里作为自己的另一个“工作单位”。尽管家庭成员通过各种形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但该领导根本没有意识到,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案例3:有一些优秀教师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教师自己在岗位上建功立业,受到各方的赞誉和好评,他很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输给自己。于是,在无形之中给孩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导致优秀教师的孩子每天24个小时被“管控”,没有一点的自由和闲暇。时间长了,孩子不堪忍受这样的重压,坚决不愿意学习,让教师自己苦恼不已。……

类似这样的案例非常多。师生之间、夫妻之间、亲子之间,常常需要教师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就像演戏时的脸谱或者说面具,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些面具没有真假,也谈不上真诚和虚伪,只是人在不同的情境之中展示出来的人格的不同侧面而已。不同的角色,代表着人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也规定了人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当人在特定环境中表现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习惯和模式时,就会被大家所认可。

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互动,在这两种情境中,教师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很大的差异,前者可以是朋友的角色,后者一定是教师的角色。角色不同,行为的方式也就不一样。师生交往过程中的很多矛盾冲突,大多与教师不能区别两种情境中行为方式之间的差异、在实际情境中行为不当有关。

校长在学校里单位的领导,学校诸多事情的决定、大政方针的出台,都需要他来拍板和定夺。但回到家中之后,其角色就有很大的变化,他要扮演孩子的父母、妻子的丈夫、或者丈夫的妻子这样的角色。家庭生活最让人心烦的事情,就是总把单位的事情和家庭搅合在一起,让家庭成员在无形之中承担了很多不该有的压力和烦恼。

教师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一个非教师家庭中的孩子,从学校里回到家之后,常常能有一段真正的家庭生活,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呆在一起,聊天、健身、一起娱乐,让自己焦虑的心情得到释放。而教师家庭中的孩子,如果教师自己不能在回家之后很顺利地将自己的角色转变成父母,继续做“教育妈妈”或者“教育爸爸”,那孩子不就真是24小时总生活在外面的种种规范和监督之中?这样的日子搁在谁身上都是异常难熬的。

生活是多样的,一个人所需要扮演的角色也是多样的。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情,是教师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明白的。不仅自己要学会角色扮演,更要引导孩子意识到这一点,让他们自己体会角色扮演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接纳自我

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囧事,事情似乎各不相同,但背后与教师不能够接纳自己,有直接的关系。

案例1:一位教师平常教学效果尚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不错。但他有一件麻烦事,一旦有人要来听他的课,他就非常焦虑,不仅课前常常失眠、睡不着,课堂上更是紧张的不得了,每上一次公开课就像得了一场大病似的。

案例2:一位年轻的教师,个性有点内向。平时生活中习惯封闭自己,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袒露自己,在人际交流方面出现了一些障碍。导致自己越发担心和别人进行交流,特别是当遇到陌生人、领导或者年轻的女性时,总是感到很紧张,优势就连和学生说话也感到有些紧张……

案例3:小田是一个大学毕业后新来的女教师,带两个高一班级的数学课,在同来的几位青年教师中,严于律己的小田老师表现的最为出色,曾受到校领导在全校大会上的点名表扬。但就是这样一位表现出众的女教师,突然之间却做出了服毒自杀的事情,让人扼腕叹息。

记得王栋生老师曾就教师上课紧张一事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他和钱理群教授之间的一次对话,钱老说自己上课之前有点紧张,让王栋生老师有了很多的感想,也意识到上课前紧张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体现出教师对这份工作的重视和责任。

一个教师,面对突如其来的听课,感到紧张和焦虑,担心上不好会让别人笑话,属于原生反应,是人之常情。如果因此而抱怨自己,认为自己很没出息、做人很失败,等等,则是对原生反应的反应,属于次生反应。如果联想到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想想那一次次的摔跤和跌倒,就会意识到:失败、挫折其实就是成长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可怕的。学着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紧张、接纳自己的失败,人就会迈出成长的又一步。

人与人的交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即只有拨响自己心中的心弦,你才可能会有知音。只有向别人开放自己的生活后台,才能找到真心的朋友。案例2所描述的这种情况中,教师自己其实是属于自我封闭型的人,这本身也没有什么不好。重要的是自己要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所在。问题找准了,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有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人很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美丽的珍珠,但他发现珍珠上面有个小小的斑点。他想将这个斑点剔除,以便让这颗珍珠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宝物。于是,他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接着又削去第二层,原以为这下班点可以没有了,没想到还在。他不断地削掉一层又一层,真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珍珠也不复存在了。总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总想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结果就是越来越不接纳和认同自己,最终必然导致悲剧。小田就是其中的一个案例。

3.关怀适度

教师在对待工作是总是很努力,也很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有所成效。这样的精神值得赞赏,但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把握好度,不要好心办坏事。

案例1:一个女孩,学习很努力,也很优秀,但却很自卑。因为父亲比较自卑,小时候的她很懦弱、很胆小,经常被人笑话。小学期间努力学习,成绩也不错,给自己带来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好像已经忘记了自卑和胆小。上初中后到了陌生的环境,自卑的心态又出现了。老师语重心长地教导她:“你的学习挺好,就是太自卑、太胆小,这样会害你一辈子的。”这句话经常萦绕在她的脑海里,以至于更加担心害怕,也更加自卑了。

案例2:一个初中男孩,学习成绩不错,但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就对父母说想退学。父母连说带哄又让孩子去了半天,孩子坚决不上学了。说起不上学的原因,其实源于教师的宠爱和期望。有一次考试,孩子数学考了第5名,老师兴冲冲地将孩子叫到办公室,一边给孩子加油,一边说下次无论如何也要考到前三名。英语老师更是喜欢这个孩子,听说孩子不想上学,着急地对孩子说:“咱们班英语强的人就是你了,你走了,老师还指望谁?”

很多时候,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常常就源于教师,源于教师的言行举止,源于教师不恰当的教育行为。案例1所述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属于师源性心理问题。教师在心理上的一些误区或者说处理不当,不经意之间给学生造成了心理伤害。这样的现象还是很普遍的,比如说两个学生都在课堂上睡觉,教师对其中一位成绩好的学生说:“真用功啊,睡觉还拿着书。”对另一位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说:“你看你,一拿起书本就睡觉。”这两句话给两个学生的心理暗示就是不同的,前者是积极的,后者是消极的。由此也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教育影响。

老师如此喜欢孩子,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呢?这个初中男孩说,我也知道老师是为了我好,但好像总是盯着我,不管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我的什么事,老师都知道,真让人受不了。看来,孩子要离家出走,正是教师过度关爱惹的祸。过度的关爱、关心、关注,在学生的心里成了被监督、被监视、被监控,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于家庭和学校之中。很多家长和老师嘴上说爱孩子,实际上是爱孩子考出来的分数,在爱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东西,叫控制。孩子没有了闲暇、没有了自由,怎能有健康快乐的童年?

除了对孩子过分的关爱之外,当下还有一种情况,也需要引起各方的关注,那就是爱的缺失。现在有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从小就被保姆或者爷爷辈所领养,和父母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很少,在童年时期缺失了最重要的父爱和母爱。孩子“恋父情节”或“恋母情结”,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就会通过某种形式在其他人身上表达出来,比如学生对教师的依恋、青年女教师对中年人的爱恋,等等,各种心理问题都是由此产生的。

教师的心理健康,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重任不在政府和社会,就在于教师自己。一个人始终不断探索外部世界,拓展自己视野的同时,也应该努力去认识自己的心灵世界,建设富足的精神家园,为自己一生的幸福奠基。

【篇五】

笔端倾注的是生命,流泻出的文字便是情感的支撑点。合上书本,若有所思:所谓教师,我们期盼让

自己的学生在储备基本知识的同时,学会快乐,而真正的快乐来源便是心理健康。你幸福吗?面对这个问 题,人们总是选择从本心出发,所谓境由心造,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而作为教师,若自己无法拥有健康

的心理,又何谈教育学子面向心理健康。

调整角度,一面心明,一面心魔。

书中有言:两个人遭遇同样一场车祸,同样失去一条腿,同住在一间病房,同样有各自的亲友前来照

看。可是,两个同样遭遇的人感受却截然相反。一个认为命保住了,可一条腿却没了,真是老天不长眼, 一个则认为虽说一条腿没了,可命却保住了,真庆幸。于是,结局似乎都无需杜撰和揣摩,从偶然化为必

然。心态决定未来的路途通往康庄大道,或者肮脏沟壑。教师总会面对工作的压力与不顺,诸如出色的教 师却险些走上不归路,优秀的教师却总是梦中遇到麻烦,越是成绩显著越是评优反而落选。这很大一部分

原因归根结底都在于无法适时调整角度,站对了角度,便是驱赶了心魔,那自然,便是一个心明的教师。

由繁化简,一面妙区,一面误区。

人心复杂,无可避免,矛盾的综合体便是心理。我们新奇,我们探索,我们创造,抑或我们沦陷,我

们毁灭。不要让自己总是生活在痛苦和悲伤之中,学会释然,学会将一切看淡。但要达到这种境界,首先 必要学会由繁化简。人生复杂细碎之事千千万万,若不简而化之,岂非为其所累,仍不得其效。作为教

师,我们要面对学生无数的错误,想复杂了,便会认为这给你制造了麻烦,你生气,你责罚,你甚至把气 带回家,甚至在不受控制间把这种无形的批判带到了自己孩子的身上,想要防止错误同样发生在自己孩子

的身上等等。可若学会化繁为简,其实每个人都会犯错,何况是还不懂得辨明是非的孩子。复杂的心总是 会进入误区,只有简单,才妙不可言。

修德存真,一面真诚,一面邪恶。

教师所要做的绝不仅仅是传授学习知识,正重要的是品德的教导和引领。而要成为一名心理健康的教

师,除了在心态上有所提升外,品德和能力也是格外的重要。我们习惯这个喧哗熙攘的世界,但却应该明 白教师需要那一份存真,清流般滋润莘莘学子的心灵,而存真之前便是修德,无论是书中修德,他人身上

修德,反省修德,只有真诚学习,真诚授业,真诚教育,才能把真诚与健康回馈给自己的心灵。

正如书中 记下,这个修心的过程,比漫长还长,也许得一辈子的工夫。但是,有一天的修炼,就有一步的走过。不

要轻言走过,滋长邪恶。 世界是喧哗的,而喧哗背后的宁静便是心灵的健康。让我们的心,由躁动走向宁静,由宁静走向深 刻,由深刻走向真正的心理健康。

【篇六】

利用上课之余和假期的完整时间,读完了马志国老师的《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合上书本,心中久久难以平静。是啊,我们在关注教师的教学质量,师德修养等的同时,真的也应该多关注一下教师的心理健康。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让自己成为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是我们今后应该十分注意的问题。

其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工作、生活、家庭、事业的烦恼一个接着一个,如果没有好的解决方法,时间久了真的会使自己的心理出现一些问题。读了这本书,有两点感触很深。

一、我们要学会处理好家庭和事业的关系。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是带着“教师”的面具回到家里。对老公发号施令,对孩子吆五喝六,好像天下都是自己对,别人总是不对。后来发现这样导致老公心情很不好,孩子也很郁闷,自己在学校的不良情绪全部带到了家里,全部发泄给了家人,让整个家庭都笼罩在紧张的氛围中。这本书中讲的很好:一、最好不要把工作中的事情带回家。二、工作中的困扰和家人交流要及时。三、职业心理倦怠带回家来要有言在先,和家人事先说好。说的很有道理,我们首先要处理好家庭的关系,才能更好的工作。慢慢的我努力的改变自己,和善的给老公说话,到家里自己是妻子,不再是班里的班主任,不能板着脸去吩咐老公做事情。同时和孩子学会交流,最近放假,每次我和孩子骑车从县城回老家,我们都很享受一路上的美好时光,和孩子谈谈人生,谈谈学习,谈谈流行歌曲,甚至一块追追星,张杰,邓紫琪是我们共同的偶像,我们还谈到早恋的话题,感觉很轻松,很和谐,没有说教,只有谈心,孩子也很乐意接受,甚至到家了我们的谈话还意犹未尽,一路上的幸福在心田久久回荡。利用假期我教会了孩子做小米饭,教会他手洗简单的衣服,还教会了他如何用洗衣机洗床单,被罩,孩子也很开心的学,我特别高兴,一方面我逐渐学会了做个懒妈妈,也懂得了如何抓住孩子的心理因势利导让他乐于接受。有一天孩子突然说:“妈妈,我发现你总是一句一句的说“乖乖”,让我把你很多不想做的事情都做了。我上了你温柔的当了”。我哈哈大笑,孩子也笑的很开心。细细想来,这或许才是真正的生活吧。学会改变自己,会发现周围的一切也都在改变。

二、不给自己制造“第二箭”

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改变自己的心态和看问题的角度,不要让自己总是生活在痛苦和悲伤之中,学会释然,学会将一切看淡。就像书中说的那样,一个妇人了去因为打烂了一只鸡蛋,就联想到了失去了很多的蛋。我们真的不用嘲笑主妇,很多时候我们也会不自觉的这样使用心理放大镜,对生活中的不如意肆意的放大。很多时候,我们班里一名学生出现了问题,当任课老师也反映他的问题时,做班主任的就会火冒三丈,将这名学生的很多的事情累计,然后放大,感觉他一无是处,我们就会用很生气的话语来批评他,让他感到无地自容。其实有时候细细想来,学生哪有不犯错的,班里总会有几个不听话的学生,这个和社会是一样的,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谦谦君子,总会有形形色色的人出现,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学会冷静,再分析对策,然后好好来教育呢。其实是自己在给自己制造第二支箭,本来学生已经出问题了。我们还在放大他的问题,来破坏我们的心情,这样我们带着情绪来处理问题,结果要么我们对学生处理过重,要么,会将学生教育成我们的对手,和我们整日作对,让我们整日心力憔悴。

所以,让我们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情,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心态,相信,我们会工作的更开心,生活的更愉快。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读后感精选6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307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