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教师的五重境界·教状态》读后感:专注是一种非凡的品质

时间:2019-05-15 07:59:38 网站:公文素材库

《教师的五重境界·教状态》一书由万玮所著,是一本教育随笔记,通过教育随笔我们找到教学路上的方法。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教师的五重境界·教状态》读后感:专注是一种非凡的品质。

很多年轻的班主任都希望把工作做好……这个问题说易也易,说难也难。容易,因为讲上去都是一些简单的道理;困难,是因为真正去实践这些道理,却需要非凡的品质。专注,便是其中之一。    

                                      ——万玮

在谈专注是个非凡的品质之前,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说明专注的目标要明确及正确。程璐老师(事例中的名师)专注于开办班级博客,这件事情费时费力费心思,且短时期内对于成绩的提高效果不会太明显。但是从长远看,从致力于班级管理长治久安的目标看,这个方法无疑深得家长和学生的心。它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学生的精彩,让那一方共用的教室成为每一个人成长的地方,而不仅仅是生产分数的地方。学生能够在以自己为素材的鲜活事例中,反反复复思考,回顾,反省,汲取各自所需的动力。

总而言之,程璐老师是个目光长远的人,在管理班级,教育学生上挑选了看似见效慢却更实用的方法,因为他专注的是德育,是内驱力,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根本因素。这让我想起了《读者》中的一篇文章,讲的是中国人和德国人比赛做工程:中国人很快动工;而德国人却还在慢慢画图纸,研究琢磨一个个细节。结果可想而知,德国人尽管速度慢了,但是效果却是最棒的。原因很简单,德国人专注的是工程的质量,而中国人专注的是工程的速度。要抨击当下教育的急功近利,这个例子很适合。再细思,德国人在琢磨的过程中,是不会去理会进度,以及速度的过程性考核;更不会去理会竞争者的进度。就像程璐老师在做“班级博客”时,不会心心念念算计它对分数的作用,这种对过程质量的专注保证了结果的纯粹。这就是正确及明确的专注。

和程璐老师一样,万老师笃信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人育好了,状态好了,成绩自然差不到哪里去。学生懂道理,有内驱力,教师也就不再是“赶尸人”。反观当下,短期成绩提升是可见的衡量标准,是短期鞭策,题海战术容易达成的。但是在这期间,当教师的心思全部放在成绩这一标准的追逐上,其它的事情显而易见也不会做,也等不起。谁最倒霉,那些不能适应这种战术的人;谁愿意去等?没有人!有名师说:教育是一种温暖的等待。说的多好,孩子的状态不佳时,除了耐心辅导,等待他慢慢醒悟,难道还有比这更真正实效的方法吗?那些责备,恐吓,折磨最多只是暂时压制了他的青春冲动,甚至消耗了他原本向学的心思,最终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更不要谈激发内驱力。当我们的专注有了错误的方向,那么与最终的教育目标只能是南辕北辙。一句话,你等不起育人,自然也就等不来人,除了分数,甚至连分数都没有!

再看看老师的日常工作,包括我自己。大家就会发现我们老师很擅长做一种交易——用教师的威严来剥夺学生的基本权利(上学,休息,玩耍,享受教师的正常关怀等等),让其在遵守法则与失去基本权利之间做选择。学生毕竟还小,他承受不了这样的“失去”,只好被动学习。更有甚者,直接剥夺家长的尊严——只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学生不能达到理想要求。

如果教师在这种事情上很“勤奋”,很专注,而在交流与沟通上很懒惰,很急躁。那么,学生即便听话了,也是暂时的“恐惧”,达不到近乎彻底的“醒悟”。有一种努力,叫“假装很努力”;有一种勤奋,叫“看起来很勤奋”。只盯着短时间,立即悔悟,事不过三的效果,我们老师往往会在粗暴,狠心上勤奋不已,专注不已,而不会在德育上下功夫。

长此以往,教育不再是温暖的等待,学校也不再有教育,有的只是优胜劣汰。被分数,纪律淘汰的人注定要么无声无息,要么脱胎换骨。你看见一个孩子趴在桌子上,从早睡到晚,你会庆幸他没有醒来。因为你害怕他醒来,他一旦醒来就会有无穷无尽的问题,你没有精力,时间去应对。这就是教师的无奈,也是教育的悲哀。

我佩服程璐老师,万玮老师,因为他们明晓教育的真谛后,能够诚挚地去实践,并且获得了回报。他们没有选择捷径——捷径注定没有近乎完美的结局。如果这种方法真的对了,那么其他问题都不是问题。如果工程运作就该“慢工出细活”,那我们就慢下来,时间会证明一切。如果教育需要走近学生,团结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 ,那就让其它事情次要化,时间会证明一切。如果语文需要阅读,那就让我们一起读书,也许近期看不见成效,可是时间会证明一切。现在,时间证明了万老师对教育的诚挚,辛劳,独特见解是正确的,他培育了一批好学生,他自己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他能够为自己过去的岁月感到自豪,他守到了最后的花开。反观我们,常常还是着眼于急功近利的方法,没有细水长流,没有潜移默化,有的只是反复如初的捷径。

不过,我们还年轻,观念更新快,领悟也好,应该沉下心来,抛开那些杂念。在明确育人,调整状态,提高成绩的主次关系,因果关系后,再慢一点,让学生苏醒在状态,苏醒在心灵;而不是内心的恐惧。

附名句摘录与思考:

状态篇之“差生”

一、细察病灶

    “差生”的“差”主要在于他们的状态差。他们由于贪玩,沉湎于游戏或家庭问题,种种不良习惯,教师教育不当等原因学习成绩相对落后,道德品质滑坡,表现不佳。在学校一卷定“优劣”的制度下,学生没有机会展露他们闪光的一面,永远生活在“差生”的阴影中。一开始的状态差可能是假性的,就像近视一样,时间长了也就变成真性的了,无法再矫正过来了。

    另一种是动力问题,这种情况更为普遍。许多孩子不是不能学好,而是缺乏内驱力,自己不能前进,必须靠外力推着走。

二、对症下药

    1 所以我们更要关注的是学生的状态——学习状态,成长状态。学生是不是对学习充满热情,对自己充满自信。他的人生态度是不是乐观,精神面貌是不是积极向上,这才是学校要着重关注的。

    2 刘京海“成功教育”,周弘“赏识教育”,也许我们学校的教育在给学生一个考试分数的同时,还应该给每名学生一个状态指数。这个数字可能比任何分数都重要,也更能反映学生一生的成就。

    3 拉长焦距(我的理解是:不要仅仅着眼于简单的普遍的做法,评价标准,站在更高的位置想促进学习的根本方法,再找到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不同于平常普遍的,如按时完成作业,而是与其在实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方法。)

    4 灵魂出窍(即换位思考,用学生的处境来定位具体的教学措施,不要一刀切,也就是常说的因材施教。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教师的五重境界·教状态》读后感:专注是一种非凡的品质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319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