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呼兰河传读后感集锦

时间:2019-05-15 08:05:36 网站:公文素材库

《呼兰河传》是一部由小红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对这本书的观后感,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欣赏吧!

01

这本《呼兰河传》与我有一种特别的缘分,这是我在初中的时候买的一本书,当时只是草草的翻了几页,便觉得索然无味,然而,有的书与某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就会有惊喜发生,大四开学时从家里找到了这本书,而旅途中的哈站是它最佳的阅读场所。

为了读完这本书我看了三次,第一次在家里看的是开头,第二次在哈站看的中间部分,第三次同样是在哈站看的结尾。而今天也就是第三次的阅读给予了我写书评的渴望。

坐在哈站里,我能清楚的感到我的脸庞正对着的就是呼兰区和那条呼兰河,而我的背后就是萧红中学,在这种氛围下使你全身心投入到对《呼兰河传》的阅读中,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眼前浮现的那个社会的样子,与此同时,候车室的纯音乐播放的恰到好处,结合着目光所及之处的气势磅礴的车站,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1940-2018,短短的78年里,就在这片土地,呼兰河的南部,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高层拔地而起,一期期的工程不断开工,一批批年轻有为的学子选择将自己的青春投身到建设祖国的行业里,我深受感动与鼓舞,我在这里不想强调国家政府,我只想说的是生命本身,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去选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一方面用着大自然的资源去改造这个世界为我们获得舒适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我们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这78年的进步的源动力在我看来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所赋予的天性,不论是作者笔下的那个落后,封建,灰色的社会,还是如今这个充满技术和服务的社会,其实并没有变什么,变的只是78年的努力将这片土地建设成了舒适的环境,不变的是我们的本性,对美好生活的积极向往,不管是有二伯还是现在的我们,我们都要活下去,去努力的耕耘,不管社会、自然环境如何,就这样一代又一代,像是愚公移山,去创造一个奇迹,一个大工程,这是生命给我带来最大震撼的地方。

我们好像一只只蜜蜂,又像是蚂蚁,孜孜不倦,我们这个族群永远不会停下伟大的脚步,我想说的是,哪怕是最懒惰的人,只要他想活着,他就是勤劳和伟大的,因为活着就代表生命本身,从马车到240km/h的动车,从跳大神到医疗技术,从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弟弟,我们真他妈伟大,就78年,我们的祖祖辈辈创造了这么多的奇迹,去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而我们,作为一个有生命的人,也会将火炬传递下去,继续燃烧我们的青春,记住!我们同样伟大,也许你很茫然,可是,兄弟,你真的这么做了,只要你蓦然回首你就会发现,人类,生命就是这么伟大,我们或许永远不知道前路如何,然而生命本身就赋予了我们创造奇迹,成就伟大的能力,从某种角度来说,死亡就是新生,前进吧,只要你是个人,你永远不会独行!而我们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02

在这个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读完了《呼兰河传》,跟随萧红的孩童视角,重走一遍她儿时的小城,那儿的人与事就在我面前一点一滴地展现出来了。欢喜的,冷漠的,愚昧的,麻木的,迷信的,荒诞的,小城里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上演着。

由东二道街的大泥坑引发的花式过坑场面、抬马场面以及拜大泥坑所赐人们方能名正言顺食用经济瘟猪肉的心理,刻画得生动细腻,令人哭笑不得,更为讽刺的是,这样一个时刻存在隐患且掉进去非得好大代价才出得来的大坑,人们宁可拆墙种树,也不愿将其填平。

野台子戏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作为小城人们联系感情的纽带,野台子戏一搭就是三五天,这台上台下全是戏:嫁了女儿好久不见的、相亲约会的、三姑六婆唠家常的、姊妹多年未见的、还有指腹为婚和私定终身的,有绅士有农民,有小姐有妇人……城里城外几乎没有不来的。常常大戏未上台,戏台下便已众生百态:笑的闹的、斗嘴打架的、调情的、煮茶谈天的、赌钱的……极有意思,仿佛看的不是戏,自己演的才是戏。

人们对生老病死是冷漠和麻木的,王寡妇的独子掉河里淹死,也只是引起了短暂的恻隐之心罢了,傻子、疯子、瘸子在村民们看来,都是“不幸者”,一切不幸者,就都是“叫化子”,“人们对待叫化子们是很平凡的。”甚至不幸者们自己,也是麻木的,“卖豆芽菜的女疯子,虽然她疯了还忘不了自己的悲哀,隔三差五的还到庙台上去哭一场,但是一哭完了,仍是得回家去吃饭、睡觉、卖豆芽菜。 她仍是平平静静地活着。” 

“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 “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他们心中的悲哀,也不过是上坟时哭上一场,哭完拍拍屁股回城,照旧生活。小城里人们对自己及家人的生老病死淡漠至极,而对围观他人却乐此不彼,看投井的,看上吊的,无比热闹,看完吓得夜不能寐的,下次仍旧看。对已饱受婆婆虐待的小团圆媳妇来说,看客们的冷漠、愚昧和迷信无疑是雪上加霜,着着实实导致了小团圆媳妇的悲剧命运。且不说在封建又迷信的年代,即便到现代,这种伸长脖子像鸭一样的看客也未曾消失。前阵子甘肃的19岁女孩跳楼事件 ,看客们围观、议论这个年轻生命最后的彷徨,拍照、视频发朋友圈以示亲临现场,还有专门取了望远镜的,为捕捉生命消逝的瞬间,甚至怂恿、催促、推波助澜的。此情此景,何等相似,可见冷漠这基因是代代相传的。

萧红命运多舛,亲人之中只与祖父最为亲近,小说中大量描写了与祖父的天伦之乐,与祖父在后花园逗乐的场面,捡稻穗,追蝴蝶,摘黄瓜……画风细腻又温馨,总让我想到宫崎骏笔下日本乡村生活的如诗如画,甚是美好。作者不断重复,家是荒凉的,院子是荒凉的。家里五间房,还有个后花园,可算是个殷实的地主之家,可是父母不疼,祖母不爱,偌大的房子里,只有祖父与“我”,只有祖父关心“我”,不可谓不荒凉。

家,是荒凉的。这夜,是悲凉的。跳大神原来热热闹闹的,可这深夜送神归山敲起大鼓,便顿时凄凉了起来,“若赶上一个下雨的夜,就特别凄凉,寡妇可以落泪,鳏夫就要起来彷徨。”“满天星光,满屋月光,人生何似,为什么这么悲凉。”盂兰会放河灯,又是空虚的。望着河灯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人们的心从一开始的欢喜逐渐到被空虚寂寞填满。

书中的多个其他人物,有二伯、冯歪嘴子、冯二成子、翠姨,各有各的悲剧,都让人唏嘘不已。

一开始是荒诞滑稽,可越看心越沉越凉,看完心里空落落的。文字很平实,没有华丽的词汇,也没有过多情绪,无论多么大的事,在萧红笔下,就是那么平平静静地发生了,她以孩童的眼光默默观察,却能透过这些人与事,一下看穿这世界,直抵人性深处,犀利无比却不动声色,真乃才女也。

03

像当代歌后王菲一样,她十几岁开始恋爱,十多年间辗转于四五个男人之间,王菲留给众人独立女王,爱情至上的形象,而她却凄风苦雨,最终孤独的客死他乡。命运没有给她过多的时间,在她短暂的三十一年生命中,她曾真切的活着与感受着,爱情带给她的伤痛并没有抑制她的才华,她就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文学洛神的萧红。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

小时候,村里一个年轻的姑娘生了病,表现疯疯癫癫的,有人给看相,说是魔鬼附身,要捆住,给她十指指尖放血才能驱魔,便有两三个男人及她的家人固定住她,用缝被子的粗针扎她的每个指头。在她凄厉地嚎叫声中,围观的人群带着好奇、八卦与刺激的心理观看了整个过程,而站在人群中的我和其他人没什么两样,只是在以后的成长中,这段记忆永不磨灭,如今再想起来,就如芒在背如鲠在喉了。

《呼兰河传》就是萧红描写这类乡村陋习,愚昧人情的小说,带有自传体性质,小说中萧红回到了童年,她以小地主家长女的儿童视角,描写了呼兰河畔一个村庄的乡土人情,以一种天真纯洁的笔调,展示了封建迷信风气下冷血而又残酷的众生百态,比如明明众人都受害的路面大坑却始终无人修填、过门的团圆媳妇被逼死、嚼舌根不嫌事儿多的众人以及死的死逃的逃毫无生机的村庄······

但是明明是写很残酷的社会现象,她的文字却让你丝毫感觉不到现实的灼伤,只是留给读者以无限的沉思。细读下来,她的文笔似乎和《白年孤独》的马尔克斯、《丰乳肥臀》的莫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呼兰河传》给人的感受是,那个时代的人太苦了,男人苦,女人更苦,男人苦因为社会经济制度只能做长工而没有自己土地,受到地主的剥削,女人苦是因为整个阶级的愚昧无知,人与人之间的冷血。文中客观而又淡然的笔调也体现了萧红对年少时所见之人之事的无限悲悯与豁达。萧红少年有祖父庇护,过着比较单纯和快乐的生活,对于英年早逝的她来说,这段童年经历是宝贵的回忆。所以在她弥留之际完成了这朴实的巨作。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临终作,《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里面的故事跨越十多年,从村庄的冷血无情写到到处是日本鬼子和革命军的惨淡,文笔相对呼兰河传没有那么豁达,更多的是一种对现实苟活的悲悯。

抛开萧红的文学成绩,单看她的平生经历,16岁逃婚,失身于已婚的表哥。二十岁左右,庇护她的祖父去世。三十一岁客死香港。在她短暂的生命中,爱过四个男人,但皆遭到背叛,用她的话说“从前给她遮风挡雨的人,后来都变成了她的狂风暴雨”。遇人不淑,但是她又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可以说她是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孩子。萧红最后罹患肺结核,孤身去世。后面一半如浮萍般的命运,让她怎能不回忆童年的生活?而正是命运,让他对童年的见闻甚至是整个生命历程有了自己的悲悯及豁达的态度,才能写出这么纯粹的文字。 

04

萧红在中年时期回忆她的呼兰河 写她的童年生活 写祖父 写团圆媳妇 写有二叔 写冯歪嘴子 她以孩子视角的叙述方式 轻描淡写的回忆了一些很悲伤的人和事或是像生活中没有意义却美好的时刻 她不写疼 却让我感受到一种逆来顺受的人生的无奈 她不写愚昧 却让我对团圆媳妇的死感到更加悲哀 她不写美 却让我对她与她祖父在后花园里铲地追蜻蜓浇菜的生活感到更加向往 

呼兰河传不是萧红构造的故事 甚至可以说 这并不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小说 每一个人物每一件事都是零散的 但他们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为他们都真实的存在于萧红的呼兰河小镇 

柴静说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传统封建而刻板无知的呼兰河人让我不禁联想到旧中国的落后 像是女性地位低下 迷信的有神论等教条书中屡屡皆是 透过呼兰河 我看到了二十世纪旧中国的人情世态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呼兰河传读后感集锦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366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