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女子》是一部由利蒂希亚·多施和索莱曼·塞·迪耶等主演的剧情电影,影片在网上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01
女性角度的成长片 剧本摄影中规中矩 导演应该从大量在大都市摸爬滚打从迷茫中找到自己的这类影片中 学到了不少创作规律吧 手持摄影+形式主义的运用与生活流的碰撞其实并没体现多少导演手法 少了灵气 现在拍这种小格局的片子简直是一种捷径 当然色彩服装道具和一些细节也不错 但是这些小聪明再多也实在难成大器 倒不如像弗朗西斯哈那样大大方方的拍出来 剧中人物与情节的安排太过于形式化 看起来生活中一切皆缘分实则还是创作者为了达到一个完成度而下的小功夫 真正想拍出一个能引起共鸣影射社会的故事还是需要回归生活的同时真正地回归人物 主要还是这位女导演手法稍欠火候 片子整体浮躁 总之 即使作为处女座有一定的完成度 但还是太过依赖于心理情绪的诱导和视觉感官的刺激 现在很多导演的通病 多给一星是因为我也是女生嘻嘻 做女人好难
02
嘎纳电影节关注的影片其特点就是文艺,独特,甚至不惜小众化。即便是导演的处女作,也是大有可能在嘎纳电影节上放出异彩。
法国影片的传统就是生活真实感十分强烈,而且低成本。这反映出法国影片的美学追求,和镜头语言及表达的风格化。看法国影片你经常会体会到生活的原本味道,而且还能发现许多细小情趣。就像本片那样,你好像跟随女主在遇挫后流浪街头,种种滋味难以言述。连自己的妹妹、母亲都拒之门外,那该是一个怎样的女屌丝?
其实本片的故事情节比较清淡,清淡到一些观众“坚持看完”。就是女主的一段生活经历,直到她找到一份工作后,不知不觉中渐渐地开始走出生活的阴影。法国影片并不会去有意制造戏剧冲突,总是按照生活应有的轨迹认真地观察、捕捉、提炼出应有的人生价值呈现给我们。看惯了狗血剧是无法提起兴趣的,被种种压力折磨的时间碎片化的人们也难免缺少“耐心”。
我也承认片子不算精彩,但细细品味,总有些触动在心头。女主遭一系列挫折后,原本不难看的外貌变得越来越丑,后来回归正常后也就开始回春有味了。这恰恰是创作的心思。
03
“凡事不能打败你的,都只会让你变得更强大”
“你可能会感到孤独,但你是自由的女子。”
在影片[年轻女子]的开头,这句话让女主角宝拉,砸了镜子。
几天之后,她在巴黎落魄、游荡——还是靠这句话,站了起来。
一个世纪前,娜拉嚷着争取的女性自由,到了今天,可能还是奢侈品。
不过,影片女主角是幸运的。
她在巴黎街头只短短几天,就从温室一朵小花生长出了顽强的枝干。
影片结尾,宝拉收拾完东西,站在窗前,平静得像个大人。
成长,是巴黎送给她的礼物。
①
三十而浪
《东京女子图鉴》、《北京女子图鉴》、《上海女子图鉴》……都市小白打怪升级逆袭成大boss的励志剧情,渐成主流。
别说现代都市职场女性了, 延禧、如懿等清宫娘娘也照样是辛者库—小答应—嫔妃—皇后的晋级之路。
“我天生脾气爆,不好惹”
在明晃晃的刀光剑影中,“愿得一心人”的花前月下,显得轻飘苍白。
那么多人脚踩恨天高、一脸“老娘不好惹”地觊觎着C位,可偏就有人,沉溺温柔乡,一晌贪欢。
宝拉,就是后者。
被男友“领养”十年,丧失生存能力,已是先天不足;对方一句“没感觉了”,“砰”一声把她关门外,那就致命了。
电影的开头,宝拉是崩溃的
你从来都不是他的全部啊喂。
人家原话是,“你是个迷茫的女人,不过还算让人想睡”
深陷痛苦时,本能地美化回忆?
法国电影向来能把生活的朴素细节,拍出花来,比如[年轻女子],在表现宝拉生活落魄时,一点儿没客气。
她不学无术,撒谎成性,跟人交往没边界感;走投无路,只能想到挽回男友,投靠闺蜜,甚至没出息到啃老……
但转了一圈儿才认清现实:无家可归了
于是,变本加厉地姿态难看:
扯着嗓子在楼下,大剌剌喊男友开门;被邻居骂完,转身就去派对热舞;住廉价旅馆,把老板怼地甩她一句:
“你真恶心”。
②
成长教育课
她不恶心,她只是被自己不熟悉的残酷生活,恶心到了。
“凡事不能打败你的,都只会让你变得更强大”——这话怎么听,都像是事后装逼的马后炮,真正让你在泥沼里翻身的,还就是一点儿本能的求生欲了。
于是,宝拉连蒙带骗地找到一份照顾孩子的工作,还成为一家内衣店的柜姐。
没想到,走出温室才发现,原来自力更生要有趣得多:
地铁偶遇的女孩告诉她:一个人住,也可以自得其乐
内衣店同事让她知道,什么是雪中送炭
她带小女孩儿吃棉花糖,拯救中产小女孩儿的不开心
她找到冷战多时的妈妈,用短短几天里生长出来的一点儿勇气,化解隔膜
宝拉是幸运的。
在被艺术家男友“保护”十年之后,被推出温室, 还能踉踉跄跄站起来。
一堂“成长教育”课后,如梦初醒:
原来,被保护的十年,自己错过了这么多。
隔海相望的英伦小岛,漂亮的女文青安妮,看得更透:
在成熟大叔的权利春药作用下,她半推半就,终于决定用青春的身体换取眼界和资源后,才意外发现:
对于无所不能的大叔来说,她不过是众多向往上流社会,容易攻破的玩物之一。
只几个月,起起落落,像经历了一辈子。
此刻,她是一朵开累了的花
于是,重回正轨:
老老实实求学,战战兢兢考试,上名校,进名企,嫁心爱的人。
格雷塔·葛韦格说,[弗兰西丝·哈]的女主角,有自己的影子。
身处十八线小城市,眼巴巴望向文青圣地——纽约。
于是,在加州小镇和纽约之间奔波
虽风尘仆仆,却也终于拿出了自己导演的得意之作[伯德小姐]。
你看,或早或晚,你都得给自己买单。
③
巴黎是主角
[年轻女子]不是那种以戏剧冲突取胜的电影,生活流的影像风格加上天然去雕饰的表演,让影片呈现出真实、细碎的质感。
女主角不加修饰、略显下垂的脸,就那么大大方方占据着银幕
再比如,手持摄影,跟拍女主角流浪在街头、地铁站,观察、捕捉人物的落拓、自弃;又在朋友不经意一句点拨中,若有所悟。
这是巴黎街头,女主彷徨的舞台
影片还难能可贵地还原了浪漫之城——巴黎,并不浪漫的另一面。
内衣店同事或有经济学文凭,或在写博士论文,还有兼职做柜姐的设计师。
他们都有自己的理想职业,站柜台,只是暂时的
原来,在二十几岁的半流浪生活中,理想,有时候真的可以当饭吃。
无数个宝拉,在深夜回到出租屋,懒得脱衣服,一头栽床上,累到梦里都是订单号、KPI;
可一翻身,依然憧憬着日常生活之外的无数种可能。
这可是巴黎啊。
电影展现的中产阶层,则实际多了。
艺术家男友,对宝拉的生命力感到疑惑:我以为你早就离开巴黎了。
宝拉的雇主——一位中产单身母亲,称不喜欢丈夫,独喜欢丈夫留下的房子。
这也是巴黎。
宝拉浑浑噩噩之时,曾问黑人同事:你为什么呆在巴黎?
“巴黎很美。”
那时候,她还不懂。
影片结束前,医生问宝拉,什么是爱?
“你深夜大醉,身边是个疯子或变态之类,但你却很高兴自己在那儿,这就是爱。”
我自作多情地想:
她体验到的爱,当然不是富有的男友。
而来自于与巴黎各色人物的碰撞,来自于街角乞丐、地铁轰隆和偶遇知己、自我觉醒等共同发生的巴黎街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年轻女子观后感精选》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3991.html
- 上一篇:阿Q正传观后感精选
- 下一篇:刀锋读后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