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灿烂千阳读后感精选

时间:2019-05-15 08:18:56 网站:公文素材库

《灿烂千阳》是一部由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著作的长篇小说,不知道大家看完这本书有怎样的想法呢?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们对这本书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01

原先我对“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至少延长了三倍”深信不疑。如今,我了解到,苦难,使得人类的生命变成了三倍。

门窗紧闭,屋内灯光昏暗,我怀着愧疚,用了一个下午读完了这本小说。我曾要求自己少读小说,多看学术著作。可我忘记了,小说才是我了解这个世界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这本书,开启了我的世界地图里那一片灰暗的地带。

在阅读这本书的整个过程中,我曾发自内心的怨恨过很多人:娜娜、扎里勒、拉希德、莱拉,甚至是玛丽雅姆本人。

我怨恨娜娜,这个将玛丽雅姆带到这个世界的女人。身为母亲,却总是对自己的孩子恶语相向,甚至用“哈拉米”来形容自己的女儿。我以我所谓悲天悯人的伪善心态,肆无忌惮的猜测,在娜娜的眼里,玛丽雅姆是她的耻辱,是她悲惨一生的原罪。稚子何辜,她将她一生的不幸,发泄到她身边所有人的身上。我被她无力去抗争,却气急败坏的企图毁掉玛丽雅姆的幸福的行为所蒙蔽,看不清在这背后的绝望和痛苦。直到她真的因为玛丽雅姆的离开而选择吊死,像她曾经说的那样,我才真正从她的话语里,看到她作为一个母亲,是多么的爱玛丽雅姆,是多想把她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我也怨恨扎里勒,他懦弱又伪善。在玛丽雅姆与他对峙时,我曾怜悯过他的处境,“扎里勒的眼光慢慢抬起,碰上玛丽雅姆的眼神,和她对望了一会,然后又垂下。他张开嘴巴,但什么也说不出,只发出一声痛苦的叹息”, 但那不过是他伪装下的又一次表演。“就像指南针总是指向北方一样,男人怪罪的手指总是指向女人”,这成了他最有力的护身符。躲在他众多老婆身后,一切都那么理所应当。

我更怨恨的,是拉希德。对他,我并没有丝毫的怜悯。他对玛丽雅姆的贬低和讽刺,他虐待她的种种暴行;他令人恶心的向莱拉求爱的方式,以及他洞悉一切,并欺骗莱拉的行为,都令人十分的厌恶。但我更痛心,甚至带点怨恨的是,我以为更有力、更坚强的莱拉却没有更多的抗争。那本该由莱拉结束的结局,竟变成了玛丽雅姆。

从接受母亲的死亡、父亲和几个继母赶人似的将她嫁出去,到一段悲惨的婚姻,甚至丈夫对她一次次的羞辱和贬低,玛丽雅姆并没有做出任何的抗争。她沉默的、主动的接受了这一切。这让我怨恨她的懦弱。直到最后,她杀死了拉希德,而我的心情也得到了释放。“对于一段开头不合法的人生来说,这是一个合法的结局”,她终于等到了属于她的安宁,但这份安宁,也是她自己抓住的。

故事的最后,好似有了个些许希望的结局。但真正的苦难,究竟何时结束。

一瞬间,我像是原谅了书中所有的人物。阿富汗的残酷、绝望、苦难和贫困让我原谅了他们。

苦难,使得人类的生命变成了三倍。2001年,再次签下自己名字,安宁的接受死亡的玛丽雅姆,是42岁。亲眼目睹父母死亡,不得不委身于一个暴虐不堪的老头之下的莱拉,也不过23岁。

02

我知道,我要读一些东西,要不然每天我都感觉自己好似皮囊,好像机器,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

和书中的青年、孩子相比,我是多么的幸福,我可以自己做出选择,我可以灵活的运用我的四肢,我可以和我喜欢、爱的人在一起。

你要知道,这本书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临近的国家——阿富汗,时间大约在1959-2004。

玛丽雅姆,一个富家的哈拉米。她和她的母亲娜娜在赫拉特的一座山上的泥屋居住着,远离她父亲的豪宅,只因为她是哈拉米,是私生女。每周四,她父亲上山来看望她们,给她带来些许礼物和有趣的故事,而她也盼望着她父亲的到来,更希望她父亲能把她带回那个豪宅住,或许这是她在心中最奢侈的梦。15岁那年生日,她独自一人,不顾往常娜娜对她的戒告,下山去找爽约的父亲。父亲闭门不见,而母亲则因害怕失去相依为命的女儿在泥屋外上吊自杀了。没了母亲的庇护,有着三个老婆的父亲为了自己的好名声,被迫、抑或妥协的将她嫁给了40多岁的鞋匠拉希德。

莱拉,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女孩。14岁那年,战争夺走她的家人。她的挚爱塔里克也因战争而背井离乡去了巴基斯坦。她的邻居50多岁的拉希德在废墟中救了她,用一个谎言将漂亮的她娶回了家,而她之所以接受则是因为那时她已经怀了塔里克的孩子。有着知识涵养的她是一个敢于抗争的人,在她生下女儿阿兹莎后,她便开始了逃离拉希德,最终以失败告终。

拉希德,一个深受宗教迫害(我不知道这个词恰当不恰当)的人。脾气暴躁,专治蛮横。在娶玛丽雅姆之前,他已经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并且有一个儿子。但在他30岁左右的时候,他的第一任老婆因难产去世,又过了三年,他的儿子在湖里淹死。玛丽雅姆刚怀孕的时候,对她照顾有加,后流产,从此对她动不动就是是拳脚相加,皮鞭加身,甚至让她吞下门外的石子。在刚救下莱拉,和她一起吃饭时,他装着很斯文,用叉子和刀,而在娶了她一周后,又回归野蛮的模样。他对莱拉生下的女儿阿兹莎和儿子察尔迈伊态度差距很大,就如同中国封建时代里男人对待女人的态度。残暴的他在抓回带着女儿逃跑的莱拉时,差一点就把阿兹莎饿死。对待他的儿子则关爱有加,亲自带孩子,买玩具,买衣服等。在他的眼里,似乎玛丽雅姆和莱拉都只是他的生育工具,仅此而已。

文末,玛丽雅姆解放了她自己。一向屈服于丈夫的玛丽雅姆,在最后的家暴(姑且用这个词称呼)中,用铁锹杀死了拉希德,也正是那铁锹一挥,她真正意义上解放了,那是她第一次决定生活的轨迹。来到这个世界时是哈拉米,离开时,她是一个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的女人,为了莱拉和塔里克的幸福,牺牲了自己。在与莱拉、阿兹莎和察尔迈伊的相处中,她收获了幸福,卑微而渺小的幸福。在最后的时刻里,“她终究成了别人眼中重要人物”。莱拉一直在反抗,虽然力量微弱,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玛丽雅姆,可是,她又是那样的脆弱,无法和那样时代下的宗教、家庭做出断绝。因为环境的因素,她的抗争微不足道。

或许,一两个这样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无法拯救这个民族,可是一千个甚至更多这样的人出现的时候或许就有这样的希望了。胡赛尼的小说,在拯救群众,宣传自由独立的意义上和鲁迅是一样的。愿他能像鲁迅一样照亮自己的故土,愿他的故土上能升起灿烂千阳。

用书中赛依伯的诗句作结: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

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03

灿烂千阳是知乎搜索小说推荐高票回答众多名单上的一本,答主说自己对小说的价值观、文笔、情节各方面都有所考量,然后推荐了这本小说,于是我就google了一下在线阅读,开始了这一场阅读盛筵。

这本书描述阿富汗女性在战争年代经历的苦难。女主人公之一的玛丽雅姆出生“卑贱”,是富庶的父亲和女仆的私生女,童年的她生活在母亲对父亲持续的怨恨之中,父亲每周的陪伴是她生活中唯一的亮光。可是在父亲心中另一面,她也是他生活中的污点,在被拒绝进入父亲的豪宅之后玛丽雅姆终于意识到这一点,在难过与失望之下她回到母亲的家里发现母亲已因她的离开绝望地自尽了。父亲对她的怜悯斗争不过她的“mothers in law”的要求,她被嫁到远离家乡的地方,嫁给了一个对女性视为自己私人物品和生育工具的大自己近三十岁的大叔。在数次流产后,大叔对玛丽雅姆越发暴躁,动辄打骂。可怜又软弱的玛丽雅姆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直到。。。

相反的,美丽的莱拉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她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父亲念过大学当过老师,会告诉莱拉,共产党执政期间最好的事情就是女性的更加自由,有了更多权利;会教莱拉念自己国家生长出来的诗人们的作品;会带莱拉去欣赏承载着历史与宗教信仰的古老的佛像。她还有一个勇敢,坚强又英俊的独腿竹马塔里克,可是这个男孩儿的家庭因为要躲避战火不得不离开这座城市,在离开之前莱拉和男孩亲密的做爱,互诉衷情。莱拉的母亲因为自己儿子在战争中的逝去悲恸不已而常常忽视了莱拉,甚至因为要见证儿子们斗争的成果不愿离开战争即将逼近的城市。终于在莱拉某次几乎被枪弹危及生命之后,她的母亲同意离开这里,可就在此时战火杀害了莱拉的父母。拉希德雇人欺骗莱拉塔里克已死以此让她留下来成为自己的妻子(这是一个大反转,快到结尾的时候才知道塔里克其实没死,我都忍不住骂脏话了)。莱拉发现自己已经怀上了塔里克的孩子,为了保全自己和孩子,她留了下来(讲真,在我不知道塔里克还活着的时候,知道莱拉有自己心爱的人的孩子,我真的是充满了感激,不然在这样的情景之下谁还愿意再活下去呢?但是,诶,怎么说呢,为什么要答应成为那种人的妻子呢,又老又丑,而且读了前面的文章我还知道他有保守顽固还危险暴躁,我不在那样的社会可能真的没法理解吧,真的是把自己往火坑里送)。

生下女孩儿之后,拉希德对莱拉一反常态,对她也开始动用暴力,莱拉对拉希德的反抗,在玛丽雅姆心中种下了自我意识的种子。长期的相处之中,玛丽雅姆与莱拉成为了亲密的朋友,莱拉的女儿阿兹莎也对玛丽雅姆非常亲近。两人共谋逃离拉希德的暴力,可是在塔利班政府控制之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火车站附近她们找到一个男人希望能装作她们的亲属,带她们离开,可是这个男人背叛了他们将她们报告给了警察(这里看得人背后发毛,好无助,在这样的社会里还谈什么自由,太憋屈了,对于莱拉来说,最幸福的就是还好有玛丽雅姆能跟她说真心话,两人是心灵相通而不孤独的,太不容易了。但是想象一下如果又是在这样绝望的情景,又只有自己一个人,简直要疯了)。回家以后拉希德的行为变得更加极端,两人的生活更加悲惨,更可悲的是,她们的逃离好像已经无望了。莱拉给拉希德生了一个儿子,多了一口人,在战争、自然灾害等情况下拉希德已经供不起家里人的生活了。阿兹莎不得不被送到孤儿院去过生活,拉希德不愿陪莱拉去孤儿院,莱拉只能一次又一次尝试一个人去看阿兹莎,但是在塔利班的监视下,她实在很难见到自己心爱的女儿,被抓住就是痛揍,没被抓住就是见到女儿的欣喜。

最后当当!当然是见到塔里克啦,但是被她的儿子告诉了拉希德,于是在拉希德的家里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玛丽雅姆在这个时候终于完成了自我觉醒,她对莱拉的爱,对自己的同情怜悯,对拉希德的无情残酷交织在一起,让她爆发出了惊人的生命力,杀死了扼住莱拉脖子的拉希德(在看到她作为一个人类的成长,让人非常感动,尤其是这份成长的主要催动是她出于对莱拉的爱,让人热泪盈眶,不孤独不孤独,谢谢你莱拉,让我不再孤独让我的生命不再那么可悲和孤寂)。之后玛丽雅姆就被判刑了,防卫过当是不可能出现在这个政体的判决之下的,虽然玛丽雅姆还在行刑之前涌生了许多希望,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我已经为她感到满足了。

莱拉也有了看似不错的结局,他和塔里克结婚了,在外国过了一段天堂似的生活,但是还是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什么(这里作者描述地不够充沛,让人感受不到这种对家乡的执念和爱,但是我能看出他的意图,勉强过关吧)。莱拉回到玛丽雅姆的家乡,以后她的生活,是带着玛丽雅姆的精神一起生活,生命多了一份质感。

我真的会感慨我的生活真的是太美好了相对于她们,我可以追求崇高的理想,如果我想,不用为环境的不稳定担惊受怕,不用害怕战争,极端政府的迫害,虽然也许有些事情还是有歧视色彩,但是相对于莱拉和玛丽雅姆,我已经自由好多好多了。庆幸!庆幸之后是压力,我有真么好的生活,是不是必须就要过得很精彩呢?不知道诶,只要自己满足开心就好吧。怎么样才会满足开心呢,我也说不清啊,有时候我想要功成名就名利双收,有时候我想要归隐山林只要有小说看能吃饱饭,而有时候我又充满了物欲。不知道不知道。先做手头上要紧的事吧,让我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可控的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

04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不得不承认,胡赛尼的叙事能力真的太强了。从两个女性的视角,就把千千万万阿富汗女性受苦受难的事实摆在读者面前,让人唏嘘感叹。

那个时代阿富汗的女性,没有人权,只是丈夫的附属品。不管是出身低贱没有受过教育的玛丽雅姆,还是思想进步受过知识教育的莱拉,都逃不过那个时代对女性的束缚与枷锁。

玛丽雅姆小时候,虽然她母亲再三警告,男人的心是狠毒的,它不像母亲的子宫,它不会流血,不会为了给你多点空间而扩张,但是从小哈拉米的身份让她渴望父爱,渴望正常的家庭。而正是因为她的任性,母亲娜娜上吊在小石屋的柳树下,父亲联合太太们把她嫁给一个不认识的人,开始了她下半段悲惨的人生。多次怀孕,多次流产,导致丈夫拉希德对她也彻底失去了兴趣,仅仅把她当成一个烧饭的保姆,一个发泄性欲的工具。可她从未想过反抗,只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样没有阳光的生活,直到莱拉的出现。

莱拉,可以说是一个较为先进的女性代表了。她有一个好父亲,让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两个为国牺牲的哥哥,和一个始终不愿离开喀布尔的母亲,当然,还有一个爱人塔里克。相较于玛丽雅姆,她是幸运的。可是,幸福的生活也因战争而打乱。先是塔里克一家因战乱搬走,再是她父母亲死亡,自己被玛丽雅姆夫妇救起,却因拉希德看上她的样貌而骗她塔里克已经死亡。心灰意冷的莱拉发现自己怀有身孕,在那个时候不得不依附于一个男人才能把孩子生下来。于是,她答应嫁给拉希德。

玛丽雅姆和莱拉由起初的敌对关系,到后来的互相关心照顾,也是自然而然的。莱拉和玛丽雅姆的不同,在于莱拉一直在策划着离开,玛丽雅姆却从未想过,后来她终于也被说服。可是,结果可想而知,他们又被抓了回来。并且这次,拉希德对她们更加残酷了。

直到莱拉又给拉希德生了一个儿子,这个时候战乱让拉希德丢掉了工作,不得不把她跟塔里克的女儿送去救济站,为了见女儿一面,莱拉每次都被巡逻兵打得伤痕累累。直到有一天,她见着了塔里克,才知道一切都是拉希德骗她的谎言。

她和塔里克的见面被拉希德知道了,拉希德开始疯狂殴打莱拉,在生死关头,玛丽雅姆亲手杀死了拉希德,带着一生的隐忍,一生的委屈。为了莱拉,为了拉希德的儿子,她必须承认罪行,必须赴死。我还记得她被枪决的时候,作者描述,她最后一次听从了别人的命令。她的一生真的令人感叹,而这又是多少阿富汗妇女生活的缩影呢。

战争结束后,莱拉成功地与塔里克开始了新的生活。两个饱经战乱的人终于走到了一起,并且回到了喀布尔。可能作者,也对教育抱有一丝希望?希望广大女性接受教育,懂得反抗,迎接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叙事性的书也能写的如此深刻,真的令人钦佩。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灿烂千阳读后感精选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461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