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烂》是一部来自美国的纪录片,首播于今年年初,该片共有6集,每集长达55分钟,影片一纪录片的形式聚焦美国食品行业背后的肮脏,一起去看看网友们的评价吧!
01
网飞(Netflix)是个奇妙的视频网站。它的原创系列里,有反思信息科技与人性的剧集如《黑镜》(Black Mirror),有通过娱乐揭露养殖业真容的电影如《玉子》(Okja),也有直接教人参政救国的纪录片如《拯救资本主义》(Saving Capitalism)。
2018刚开年,网飞推出了最新食物纪录片——《腐败》(Rotten)。开播不到四天,评论区已经俨然分成两派,几乎掐起来了。
差评多数来自素食者,认为它“不够进步”、“不是支持纯素的”、“丝毫没有讨论食物体系中动物受到的虐待”。
的确,预告片中工厂化养殖场里的鸡、大渔船捞起的鱼,和牛奶旁边“真相难以下咽”的字样,很容易让包括我在内的素食者们产生联想,以为这是一部揭露动物性食品产业的片子。
有些热情的素食者看到片子竟然没对养鸡、养牛、捕鱼的人们提出批判,顿感失望,毫不客气地留下一星差评,读得我心惊肉跳,有点难过——这么个掐法,怎么团结起来抵抗共同的压迫呢?(笑)
事实上,该片无意纠缠食物本身的道德属性,而是直指食物体系里的腐败。这才是全世界大部分人最直接面对的问题。
对消费者来说,不管是买豆奶还是牛奶,最头痛的是食品掺假、虚假营销、食安问题;对小农户来说,不管是种菜还是养鸡,要面对的则是政策法规向大公司倾斜、廉价进口货压低价格、祖传的知识和手艺被标准化的机械取代。这些问题的共同根源,都是一个“利”字。
也正是唯利是图的生产体系,让人与他人、动物、植物和大自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于是才有养殖业对动物的暴力、对环境的破坏、对我们自身的毒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要用各种“主义”拉大彼此之间的距离吗?
给他人更多关怀和理解,给善意的人更多鼓励和耐心,不怕异见,不怕麻烦,才能找到共同的出路。
为了与更多观众产生共鸣,《腐败》没有拘泥于某种饮食,而是通过六种最广受欢迎的家常食物,抓住美国“家庭为重”的主流价值观,人情味儿足,既要“美国优先”,也要“遏制资本”,小中见大,展现了食物体系的复杂现状和问题所在。
总体来说,这六集纪录片的信息量还是相当大的,新鲜的故事不少,从我熟悉的鸡肉、牛奶产业来看,给出的信息也很客观,至少比《奶牛阴谋》(Cowspiracy)要克制得多。
同时,《腐败》没有把自己放在“灯塔”的位置上。观众越来越倾向于直接要答案,而这部片子只是尽可能吸引更多人关注、鼓励人们了解自己的食物、选择符合自己价值观的食物。毕竟,在吃这个问题上,听来的终归是听来的,只有自己去看、去思考、去体验,做出的决定才有分量。
不足之处则是有双标、树敌之嫌,比如频频指出其他国家向美国倾销蜂蜜、大蒜、海产,伤了自己的小农,却不提美国向其他国家倾销小麦、玉米和大豆,伤了人家的小农。要做到那种程度的自省,对于大众娱乐媒体来说可能还是要求太高了吧。
02
第一集,蜂蜜
中国人参假,中国人倾销,中国人坏,我们制裁了德国人,我们去授粉去,有人偷了我们的蜜蜂,我们不出去了,我们在家卖蜂蜜,我们要搞体验式营销,我们要讲故事。
第二集,食物过敏
过敏可致命,使用肾上腺皮质注射,我们身体内的微生物菌群发生变化,我们太干净了,少量吃点,慢慢让身体接受,有个疑问,食物过敏是不是大多数发生在发达国家?查了一下,中国也不少,近年来才进入大众视野。可以做一个检测。
第三集,大蒜贸易无间道
中国是最大的出口商,美国小农扛不住,哈莫尼钻空子,中国出口商受到打压,然后联合美国小蒜农状告到商务部,赢了,分配不公,有人倒戈反水,战争大逆转,哈莫尼赢了,小蒜农啥傻了,我们做了啥啊这是。嗨,胳膊没拧过大腿。这帮律师。
第四集,鸡肉产业
美国鸡肉产业链,养鸡人很辛苦,赚不到钱,被鸡肉巨头控制了,有人杀了我的鸡,巨头扩张,倒闭了,巴西jbs接手了.jbs有问题,被揭发了,收缩了.杀鸡凶手找到了,没判刑,法官说证据不足。有人搞自然养殖,一切会好起来的。
第五集,生牛奶
普通牛奶要想盈利,需要扩大规模,家庭农场没有竞争力,我们搞有机农场,卖生牛乳,大家追捧,但是有被细菌感染致命的风险,尽量控制吧,大家都不好过
第六集,渔业资源
新英格兰有鱼,大家都来捕捞,外国船只不许捕,我们自己捕,船多渔少了,搞限制,搞配额,学冰岛,渔民说他们日子很苦,凭什么私有化?还是大企业和小渔船的博弈。保护自然资源和渔民经济可持续的平衡。
03
要论最下饭的电影,派爷首推美食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不知道让派爷多长了几斤肉。
不过,这次出了例外——
一部食品题材的纪录片,派爷友情提醒:
不要在吃饭时观看,想减肥的除外。
它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以及食品行业背后的黑幕。
不仅现实,还很寒心。
不怂的,往下看——
《腐烂》
Rotten(2018)
标题和海报都触目惊心。
苹果的内部已经腐烂,表面却依旧红润光鲜。
就像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从内部开始腐朽。
这部网飞最新上线的6集纪录片,说的是美国的食品安全。
国情不同,就和我们无关?
当然不是。
六集分别聚焦六种食材:
蜂蜜、花生、大蒜、禽类、乳制品和鱼类。
对中美两国来说,都是非常普遍的食品。
全集看下来,派爷挺意外;
和想象中不同,这部纪录片既不「脏」,也不「恶心」。
「脏乱差」的食品加工环境,食品从业人员不讲卫生的场面,也没有出现。
然而看完全片,派爷确实感到大败胃口。
让人啥也不想吃,甚至不知道以后还能吃点啥。
一点不夸张。
豆友的概括一针见血:
粒粒皆辛苦,粒粒有阴谋。
阴谋在于——
每一种食品问题背后,都埋伏着一群逐利的奸商。
蜂蜜的安全问题最常见:掺假。
号称100%纯正的蜂蜜,被掺入一定比例的廉价糖浆。
在实验室检验的环节,这批「水货」蜂蜜被抓个正着。
万万没想到,利益成了「科技进步」的第一生产力。
短短两三个月,黑心商人就能发明出全新的掺假方式,巧妙地躲过实验室检验;
直到检验方法更新、升级为止。
这是奸商和检验人员之间一场长期的斗智斗勇。
第六集的主题是鱼类。
美国的渔业政策相当繁杂、严格,本土渔业效益不佳,正在逐渐瓦解。
94%的美国人,每天吃着不知道从哪里进口的鱼类。
用美国官员的话说:它们「在不可知的情况下养殖」。
用词够文雅了,剩下的交给观众的想象力。
所谓的冰鲜进口鱼,可能已经被反复冰冻过四次,还掺入了各种添加剂。
这样送到餐桌上的鱼的味道,令人细思恐极。
不知情的美国消费者却毫不在意——
他们以为,进口鱼本来就是这种味道。
听起来怪可怜的。
然而,上面这两种案例,只不过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入门级」。
食品不纯正,不新鲜,以次充好;
顶多让我们多花了冤枉钱。
何况,我们还有祖先流传下来的「生活智慧」——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看完这部纪录片才知道——有病就晚了。
第二集的主题是花生,一种最「隐蔽」的常见食材。
吃中餐的,菜里大多放了花生油;
吃西餐的,沙拉和三明治都可能浇上花生酱。
小小一颗花生,近几年的「出镜率」大幅攀升,却不幸沦为「问题食品」。
罪魁祸首——食物过敏。
花生过敏在美国越来越常见。
它也是食物过敏中最危险的一种,急性过敏引发的支气管痉挛,可能危及生命。
每一顿饭,都吃得提心吊胆。
两位花生过敏的顾客,到印度餐厅点咖喱饭。
亲自确认了菜单的食材用料,再三叮嘱后厨「不能吃花生」,依然不幸中招。
一个住院,一个医治无效死亡。
原来,因为咖喱中的用料杏仁粉太贵,老板私自换成了便宜的花生粉。
偷梁换柱,当然没法特意通知顾客。
这一次,黑心商人终于闹出了大事。
老板被起诉「严重疏忽之误杀」,判刑六年。
这部纪录片思路「发散」,从食品安全问题切入,又不仅限于食品安全。
就拿花生这一集来说,兼具科普性质。
食物过敏主要来自于八大过敏原:
贝类,木质坚果,蛋类,牛奶,鳍鱼,豆类,小麦,花生。
奇怪的是,食物过敏的案例激增,似乎是近30年来的事。
放在二三十年前,食物过敏无异于「矫情」。
美国8%的儿童对某种食物过敏,过去二十年这一比例激增50%。
连专家都表示无法理解——
人类的身体开始排斥我们吃下去的正常食物。
目前最合理的解释,更让派爷不寒而栗。
人类滥用抗生素,食品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使我们体内缺乏细菌;
当我们的身体内部越来越「干净」,无事可做的免疫系统,开始往其他方面发挥作用。
整个微生物群系也悄然改变。
科技、医学的进步,反而「创造」出新的疾病,并且发展壮大。
关于乳制品的第五集,则讲述了美国社会的一种流行趋势:
喝没有经过高温杀菌、加工的纯天然鲜奶,俗称「生牛奶」。
理由很荒诞。
许多美国人迷信「生牛奶」能治病,尤其是治疗一些儿童的疑难杂症。
充满了中国「父母朋友圈」养生秘方的亲切感。
生牛奶这种「偏方」的效果还未经证实,因为喝生牛奶倒下的宝宝反而一个接一个。
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都在生牛奶中活蹦乱跳。
家长问商人:孩子因为你生产的牛奶死了,你的良心过意得去吗?
派爷倒是想反问这些家长一句:
明知喝生牛奶要承担高风险(比饮用加工后牛奶患病几率高150倍),出了事就「碰瓷」商家,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腐烂》可能是派爷看过最「难看」的食品题材纪录片。
没了柔光,没了高饱和度;
镜头下的食物不再诱人,胜在纯天然无加工。
绝对真实。
纪录片揭示的只是冰山一角,却告诉我们:
很多事情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
「肮脏」让人生病,「干净」也不是万无一失;
灭了黑心商贩,也未必能破除人的偏见和迷信。
网飞在新年伊始推出这部纪录片,成功送上新年第一丧——
仅仅是活着,就已经危机四伏。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纪录片腐烂观后感精选》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4797.html
- 上一篇:建党伟业观后感200字范文
- 下一篇:地球之极·侣行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