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由当年明月著作的书籍,很多小伙伴都看过,小编这里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本书的观后感,一起来欣赏吧!
01
每一段历史都是当代史!
历史是虚假的,是猜测的,是掩饰的,甚至是欺骗的……
纸张文字,怎么能重塑再现历史?作者又怎能恰如其时,去重现过去?
关于历史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个大学同窗的问题——你怎么确定陈涉真的说了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他当时说这句话的时候,史学家恰好路过?……
怀疑历史的真实性,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也天然具备的素质能力。
我记得我当时的回答是——我们不能确定历史的真实,也不能判断过去的真假,就比如无法定义偷钱救母的善恶。历史存在的意义就是过去对现在的借鉴对未来趋势的影响,真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从中看到什么。
明朝那些事儿,在当年明月笔下,基本上将作者心中脑海的大明王朝重塑出来,里面一个个在历史洪流冲刷之下仍有棱角的人物形象给描述清楚。
印象最深刻的人莫过于张居正,书中对张居正的描写是正史野史掺杂,再一次强调真实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张居正不满花甲的一生起起伏伏,荣辱褒贬。他的一生是值得的,将自己梦想国度基本上缔造出来,生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父母荣泽加焉。他的一生是悲剧的,哪怕几十年辛苦造就的荣华富贵却只是毁于一个人心中的喜恶区辨,用心血生命为大明王朝续命的基业在死后瞬间毁于一旦!生命中的大人物小人物,恩师弟子,同年好友,红颜对手等等,为了事业,为了梦想,一一视为云烟!思索再三,我想我绝不会是张居正,也无法成为张居正,因为他是个悲剧,因为他活的精彩!
其次,最让我无法释怀的是王阳明,一代圣人!圣人是悲剧的,圣人是凄惨的,圣人是没有好下场的!有人说王阳明不是圣人而是一个抄袭家,我想说的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是抄袭家,你抄袭了仓颉的字,抄袭了古人的语言!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最有魅力的是字与字之间组合出来的内涵道理。三家之言,儒道释,其存在本来就无疆界,孔子问道于老聃,即证明了儒道大同!而三家不管宗意如何,本质上就是一个为“人”之理,做“人”之道。王阳明集三家之大成,创心学之说,本就是成“人”之道。所以王阳明不愧为圣人!而王阳明的一生如每一个历史名人一样充满坎坷充满曲折,龙场悟道开始之后的辉煌一生,却凄凉死在异乡路上画上不圆满的句号。其一生如何不去评判,我依旧是那句话——我不愿意成为王阳明,哪怕他是圣人!我也永远成为不了王阳明,因为他是圣人!
……
历史之中不但有张居正,王阳明,也有一个个贪官小人,也有黎民百姓,走卒恶人。
历史上无论尊卑贵贱,无论好坏善恶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替代不了的。我们永远也成不了张居正,也做不了陈圆圆,历史是不可替代的,是不了重复的。
有人看历史习惯于上帝视角,看到的是每一分错误,每一分恶。但要知道,你的子孙后代看你,亦是如此。
用当年明月的一句话结尾,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
对,我想说顺序,说善恶,说大小,说高低,说胜负……可是历史没有真假对错,所以我只说选择。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自己,去成为自己。
02
本书中有一段提到“名将学校”,六个年级,一年级理论,二年级实战,三年级冷酷,四年级理智,五年级判断,六年级学会坚强。
这六个年级所学的,虽说是培养名将,又何尝不是当今所有的学生都在学习的心路历程?由理论开始,学完之后,进行实战。具体对号入座,先学理论,概念,然后投入考试中。一路上,我们成长了,但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应对考试的能力,这就是之后需要慢慢感悟的。
一路上,我们会遇到与我们背道而驰的人,可能我们一直在同自己的理智作斗争。既要学会面对敌人冷酷,对自己,能否做到?
未达到终点,我们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我们能否保持理智?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凡是走到最后的,那颗心,务必早就磨得坚韧无比。学会坚强,我们总在说着,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学会面对一切。能够在强大之时,勇敢地挑战曾经打败自己的人。
名将之路,需要用心,细细走到终点...
03
这本书,我是很喜欢的,比小说多了很多历史,比历史多了很多戏谑。但是正如评论题目上提到的那样,这本书的历史客观性不够。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世界上没人能做到真正的客观。没本书都有作者脑补的部分,比如《三国志》这本严肃的历史书。隆中对里面,刘备孔明俩人的对话,却能把描写得那么详细。这难道不是作者脑补的。
不过呢,这本书编的成分更大一点,站的位置又太强了。
这本书也有很多优点的,用更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历史,让文史哲不再只属于象牙塔。
所以我给四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明朝那些事儿观后感精选》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4975.html
- 下一篇:特别有种:特警使命观后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