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国电影是最近讨论很激烈的一部电影,这是一个伟大的人,伟大的精神,下面这篇李保国电影观后感精选大家一起看看!
01
近日,电影《李保国》正在热映,为学习李保国精神,我们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了此影片。我们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看完了电影,内心汹涌澎湃,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一名普通教授。他35年如一日情系太行,把课堂搬进山沟,把实验室放在果园,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他见不得百姓受穷,一头扎进穷山沟,10多万农民因他而脱贫,被誉为“太行新愚公”。年仅58岁的他因心脏病突发猝然离世,留给人们无尽的悲痛。
观看完电影,大家热泪盈眶。哀思之后,我们更应该化悲痛为力量,争做李保国式党员干部,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他甘于奉献、不为名利的精神追求,传承他待百姓似亲人的为民情怀,弘扬他让荒山披绿、穷岭生金的责任担当。李保国同志既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榜样。李保国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不会走,他的事业不会走,燕赵大地一定会涌现出千千万万个李保国,汇聚起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磅礴力量。
我们要把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活动与“两学一做”紧密结合起来,用李保国同志的感人事迹与崇高精神引领党员干部做合格党员,坚持苦干实干,立足岗位奉献,勇当时代先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学习活动与推动河北广播电视台改革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奋斗激情,强化广大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弘扬担当精神,为促进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事业、产业更好、更大、更高、更快、更强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02
我宣誓,争做李保国式扶贫干部,学习李保国精神,争当新时代楷模。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传承优良作风,勤奋为民务实,忠诚干净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语气铿锵、群情激昂,电影放映前,武邑县80余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的齐声宣誓,道出了全县600余名驻村干部和全体干部群众的决心和信念。看完衡水首映片,感触很多,李保国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共产党员学习和深深反思的地方。
第一,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996年岗底村遭遇大的自然灾害,救灾指挥部官员提出简单的解决村民当前利益损失的方案遭到李保国坚决反对,李教授主张救灾不仅要解决村民的当前困难,更要保障村民以后的生活。相比救灾官员的目光短浅,李教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救灾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贫困状况,显然更切合岗底村的实际情况,这也是当前我们部分党员干部在回应群众现实问题时应该学习的地方。
第二,国家利益为重。影片中李教授在河北农大培养出的优秀博士生陆超毕业后想和女朋友去美国发展,李教授却对他说:“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中国”,坚持劝他留下来为国家效力,用自己的知识改变落后地区的面貌。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李教授毫不犹豫地让陆超留下来继承了自己的扶贫事业,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为他的学生们带了好头,在榜样力量影响下,影片最后出现了无数个当代愚公的继承者,完美的诠释了国家利益为重的真谛。
第三,接地气。剧中李教授给岗底村村民上第一节课讲解管理苹果树的知识,村民听不懂,他发现必须将学校里的理论知识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讲出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影片以后的剧情中,李教授和村民接触总是用最通俗的方式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大家,最终赢得了村民的信赖带领村民走向致富道路。只有俯下身子接地气,深入群众中去,才能得出有用结论,赢得群众信任,取得事业成功。
第四,干事业需持之以恒。李教授在向村民推广促苹果红的纸袋时,大多数的村民不领情,甚至用李教授自掏腰包买来的纸袋糊窗户。李教授没有放弃,苦口婆心劝导村民用上纸袋,并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李教授的妻子带孩子来到村里探望李教授,孩子因村民对其父亲的不满被打,李教授也没有为此放弃自己的事业……,最终,35年扎根太行山区,取得28项发明专利和成果,推广36项实用技术,开展培训800多场,培训农民9万余人次,创造经济价值35亿元以上,李教授赢得了岗底村全体村民的信赖并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受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浮躁之气盛行,当今社会的人们似乎缺少了干事业持之以恒的毅力,李教授很好地向我们诠释了持之以恒是成就事业的必备素质的道理。
第五,和谐的家庭是成就事业的后方保障。影片中李教授的妻子郭素萍带着孩子探望李教授时,孩子被欺负受到委屈,郭素萍出于对孩子的心疼责怪了李教授,但事后郭以邀请李教授跳舞的方式表达了对李教授的坚定支持,在影片之后李教授扎根岗底村带领村民致富的路上,一直可以看见郭素萍的身影。家和万事兴,夫唱妇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郭氏向我们很好地说明了上述道理。
第六,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影片中改变岗底村贫困村面貌的是李教授的老师于宗周,李教授,李教授的博士陆超,他们师徒三人用自己所学到的农业知识因地制宜地帮助岗底村脱贫致富。知识就是力量,在任何时代都适用的至理名言。
第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影片中省扶贫办召开的会议上,某领导未经调查就说岗底村土质不可以种植红树,李教授当场对该官员说“你调查过吗”并拂袖而去,经开发治理,李教授治理的荒山变成了“山顶洋槐带帽、山中果树缠腰、山底梯田抱脚”的“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前脱贫攻坚行动中,每一个扶贫人都应该学习李教授这种精神,俯下身子,深入村里调查研究,找出致贫真正原因,采取有针对性帮扶措施,立下愚公移山志,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
第八,技术长在泥土里。片中李教授朴素的这句话,说出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在攻坚扶贫中,贫困群众为何致贫,贫困户需要什么,面对致贫原因如何有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只有真正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在对岗底村土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李教授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适应当地发展的扶贫新模式。
第九,诚信是人最大的资产。李教授带领岗底村村民种植出质量好、价值高、行情好的苹果,因一批苹果不合格李教授亲自开着拖拉机将苹果销毁的画面深深触动着我的神经。这一幕和当年海尔张瑞敏将不合格的冰箱销毁如出一辙,人无信不立,诚信永远都是一个人的无形名片和最大资产。
第十,有担当,讲奉献。“我最骄傲的是,我变成了农民,千千万万个农民变成了我”“不要总想着爬多高,要多想着根扎多深”“活着干,死了算!”……一句句话语朴实动人,一段段故事感人至深。影片结尾,身着红色冲锋衣的李保国大踏步走在前面,身后,不计其数的青年学子步履铿锵前赴后继,浑厚激昂的画外音恰到好处地响起:“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李教授向我们广大共产党员展现了什么叫奉献,什么叫有担当!
第十一,爱人民,人民爱。影片最后,载着李教授骨灰的灵车缓缓向岗底村驶去,虽没有当年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壮观,但站在路边送行的人群传达出来的心情是一样的——不论伟大与平凡,只要你心中装着人民,你将永驻人民心中!
03
8月17日,看了一场电影,令人震撼,让人动容。他说,“这辈子最过瘾的一件事是把自己变成了农民,还有一件事,就是把农民变成了我”。这话说得铿锵有力,充满自信、快乐和满足。
“他”就是李保国,李保国何许人也?中共党员,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林和山区治理专家。30年矢志不移,累计培训农民9万余人次,直接帮扶村庄40余个,间接带动发展起来的村庄100余个,在他的指导带领下,荒山秃岭的前南峪变成了“山顶洋槐带帽、山中果树缠腰、山底梯田抱脚”的“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内丘县岗底村的富岗苹果、临城县凤凰岭的“绿岭”核桃享誉全国。2016年4月10日病逝,年仅58岁。
同样是扶贫,他为什么做得好?因为他心中有一种精神追求,有一种扎根太行山区,潜心服务人民,立志做“太行新愚公”,把自己最好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写在太行山上,镌刻在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的精神。
作为一名党员,他不忘初心、不移其志、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忘我工作,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的精神品格,他是拓展深化“太行山道路”的优秀带头人,做出了许多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实绩,用生命践行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了自己的入党誓言。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他爱岗敬业。35年来,他从没有在开会、调研等事务上,或因为自己的原因调整过或耽误过一次学生的课。
他“把自己变成了农民”。他是文化人,却始终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他脸色黝黑,穿着朴素,和农民一起开山、栽树,走家串户体察农民的困苦,给农民讲授种植技术,自掏科研经费给太行乡亲们力所能及的技术帮助,下乡指导不给农民添负担,从来都不要一分钱,一双沾满泥巴的运动鞋穿在脚上,他被人们亲切地呼为“农民教授”。
他“把农民变成了我”。那么多太行山村先后富裕了,靠什么,一句话,靠他培养的数不清的种植土专家。这么说一点不过分。
他作为一个病患者,不遵医嘱,心系扶贫,以“活着干,死了算”的气魄拼命工作,带动了家属,带动了学生。
相对于那些只知抱怨“农村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人;相对于那些只知呐喊“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成本高,持续发展能力弱。一切努力都是杯水车薪”的人;相对于那些只知强调“部门资金整合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撒胡椒面,难以发挥整体效益”的人;相对于那些只知慨叹“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经济结构单一,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的人;相对于那些只知空头运作“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和‘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成熟规划”的人,不知要强多少倍。
看看李保国是怎么做的吧。什么是对党忠诚,什么叫心系群众,怎么定义甘于奉献,如何践行不忘初心?这样的政治和行为品质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他的事迹中可以找到完满答案。
扶贫不是哪一个人的事儿,是一群人共同的事儿,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和科技人员分工负责,通过协作各展其长,持续不懈努力,把经济效益始终挂在心上,管立志脱贫的培植和买卖挫折的疏导,管项目选择和推广,管产品生产和销售,管社会和经济效益,要真正落实“一条龙”服务和引导,随意终止或疏忽、钝化哪个环节都是对扶贫扶贫工作的弱化。
扶贫不是一时一事的任务,要当一次彻底改变农民经济命运的战争来打,需要一群人拿出毕生精力去潜心研究、去躬身实践、去完善调整,做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思想准备。
拿出李保国的淡泊名利、铁了心为百姓的精神,去践行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脱贫任务定能如期高效益完成。
04
今天晚上单位组织观看了《李保国》,我深深的被李保国的事迹所感动,一个河北农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省管专家、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看上去却像是一个略显沧桑,上了年纪的农民,“把我变成农民,农民才能变成我”是他说的最多的话。三十年扎根山野,倾情奉献。用科技的力量,把荒山秃岭丢进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用责任和担当,让贫穷困苦成为过去,让富裕文明变成现实。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来演绎着不平凡的一生。
李保国30 年如一日的扎根在太行山上最艰苦的农村,带领学生们在这里与村民们同吃同住,改造荒山,实现绿水青山,经他培育的富岗苹果卖到百元一个的'天价',绿岭薄皮核桃享誉全国。李保国把自己的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也印在了河北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带领全村人民实现了集体致富。然而李保国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表示:'虽然过去做了不少工作,也富裕了不少乡村,但太行山连片特困区还有很多农民没有脱贫,我想尽快把技术大面积推广出去,改变河北山区面貌,让山区真正实现山绿、民富、村美,让山区人民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李保国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他的生命价值依然在发光发亮。他是党的儿子,是人民的儿子,是太行山的儿子。他是一颗种子,在巍巍太行扎根生长;他是一把火炬,点亮了山区扶贫的希望之光;他是一面旗帜,引领着人们在人生道路上奋发前行。
李保国同志是时代楷模,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学习他对党忠诚,心系群众的政治品质;学习他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学习他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我也是一名党员,工作中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干事冲在最前头,不怕苦不怕累,传播中华传统美德,淡薄物质财富,追求永远的精神财富。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李保国电影观后感精选4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5069.html
- 上一篇:兽总囚爱观后感 兽总囚爱心得体会
- 下一篇:黑蝴蝶观后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