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是一部于今年的2月份播出的剧情电影,影片剧情独特,引人入胜,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大象席地而坐经典台词语录大全精选>>>>>>>
01
原计划21日下午去西宁FIRST,最终因为一些事没能成行。如果这部影片最终不能上映,或许会成为心里永远的一个遗憾吧。
说实话,每每遇到震撼心灵的影片,我都会寻找那些“导演剪辑版”或纪录影片。一来是为了详细了解影片台前幕后的那些珍贵片段,让它在心中的烙印更深一些,二来是希望通过额外的内容进一步丰富故事的血肉,从而能更多角度地揣测导演的真实意图。这延长的部分,只是当作对于影片另外的理解而已;而对于《大象席地而坐》的导演剪辑版,这种感觉突然有了一种不同的变化。斯人已逝,真实意图已永远成为谜题。我甚至觉得任何人进行的所谓“贴合导演原意”的剪辑与修饰都混杂了他们的猜测与篡改。如果这部影片真的不能完整展现在世人面前,那么希望它可以完整地制作成碟片;最好的方式,也许就是在艺术联盟小规模放映。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版本真的太深刻,也太赤子。只有如此深思而又具有生命力的灵魂,才能这样透彻地将现实与思考结合于每秒24格的感动里。
无论是韦布、老金、黄玲还是于城,都被两条线,一条家庭一条社会拉扯着。而在此之外,还有一条串联四个人命运的故事线,也就是韦布替兄弟出头反抗霸凌,却误打误撞出手过重,生活的无依靠感促使他在危急情况下第一时间选择了逃避;黄玲作为他的朋友对此事知情;于城是男孩的哥哥,虽极为讨厌他却必须迫于家里的压力为他出头;老金遇到韦布并给他救济。这么多线如同一张社会的网,将包括我们每一个人在内的所有人全部网住,无一幸免。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社会。
我们可以看到,胡波导演的思路极其清晰,叙事极为冷静而极致。在每一个人的篇幅里,大量背影、长镜头、背景模糊化处理让我们更直击角色的内心世界,也让他们的无助感和世界的冷酷溢出屏幕。是啊。世界就这样,它他妈不是一直这样么。谁都一样。我们作为旁观者来看,可能会觉得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都不是没有出路的,而他们却都选择逼自己到绝路,可事实是,当无数压垮一个人的因素聚集并量化,终会引导一个人走向深渊,而这也正是影片四小时篇幅才能完美展现的。这样的四小时,摸索、寻觅、历练、凝望,深远的孤独像满地白雪,更像工业化城市里每一个失焦的灵魂。尽管配乐明显不足,但这样的版本更像是一个纪录电影,如同王兵导演的《铁西区》。但它更戏剧化,也更干净,所有处理都那么冷静而恰到好处。
的确,影片里无时无刻不在传达着爆棚的负能量。而事实上,四个人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却都深藏着被生活压抑到几乎不见天日的希望,也就是满洲里的大象。事实上,满洲里这个地方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不会有大象的。而所谓“大象席地而坐”,我个人认为相当于一个“理想国”。它没有柏拉图所设想的那么完美而丰满,它只是一个奇闻逸事,或一个谈资。但生活如此压抑而现实,对于满洲里是否真的会有大象这件事,已经足够让这四个绝望的人心向往之。它足够离奇,并且有一定的距离,它就是他们心中最真实的向往。而只要还保有着这样一份向往,那么即使生活如此操蛋,生命里就还有光,也还有活着的希望。满洲里,就像曾经的香格里拉,只要它在,就够了。
所以我们看到韦布的同学在那里,听到了他给自己的枪声。我们看到于城的兄弟自杀。世界很现实,但你一定要追求些什么。最后大象的叫声四起,相当于一个跨越维度的表达,如同《大佛普拉斯》结尾的敲击声。所以我们看到,只会踢毽子的韦布,终于踢起了毽子;而所有人也都开始踢毽子。我的理解是,这是每一个人心里的声音,因为他们“相信”,因为他们心里有光。所以我特别喜欢这个海报,它饱含着每个人对希望的向往。
整个影片的运镜极其考究,处理非常细腻。数个长镜头极具贝拉塔尔色彩,影片大量声音上的留白一方面使得观众更能融入画面进行感悟与思考,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失语”的状态,所有人都被孤立,更加深了孤独色彩。
影片看完,久久不能释怀。我想我或许可以卑微地体会到胡波导演那时的孤独与无助。当最后的希望消失,人间是否还值得。一切基于这个版本的推测与感悟终究永远得不到他本人的回应了。这部影片我只会看两遍,一遍是遗憾未能去到FIRST而如今上映遥遥无期时对导演原意冒犯地了解而观看,另一遍是在未来的某一天以艺术联盟形式完整展现在银幕上。
无比虔诚地愿胡波导演在那边的世界远离一切痛苦与无助。
02
等不及院线上映,卑劣地看了盗版。
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人的感观变得异常敏锐,通篇长镜头,充斥人物特写,所有画面,音效,好似肢解开来摊在人眼前,血淋淋一片。
狭隘的世界观,封闭的情绪,厌恶自身,另外,将无感情作为最好的表达。能拍出这部片,他自杀一点也不奇怪吧。别再说他其实向死而生,生死本身平等,向死也如向生一样,值得尊重。
“影片中,于城的朋友跳楼自杀,朋友的母亲赶来事发现场,站在楼下抬头看自己的儿子一跃而下的阳台。剧本里,母亲当时只有一句台词,三个字:'太高了。'一开始,演员说这句台词时带着哭腔,被胡波纠正了好多次,他要演员没有任何情绪地说出来。胡波说:小猫小狗死了,你会这么难过,但是人死了你不要那样说。”
人死了,你不要这样说。哦,他死了。对逝者而言才是一种解救吧。
像电影的长镜头一样,人这一路,太漫长了。
03
观感比《燃烧》好,倒不是因为“穷山恶水长镜头”,而是电影本身的视角与格局。这是一部即使你千百度到资源,也容易错过的电影,花了一下午和一个傍晚时间看完,240分钟,是国内看到的第一部电影长篇,个人2018年第五部超四小时的长篇。
这种电影放在川内某学院,如果作为毕业作业,肯定要被批到祖宗八十八代,“基本功不扎实”,“曝光不足”,“怎么没有全景交代环境”,“书上教你这么拍了吗”云云,并拒不予毕业,打回去重修或美其名曰一科多考。
好,那么直接进入正题。
电影中的四个人,可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至成立以来一个时代的缩影。
首先说说老头,他可能是个连长,因为他的儿媳妇说过“养老院里有一个连长,或许你们可以交流。”如果不是连长,至少是个退伍军官,当他赖以生存的精神伴侣——一条狗被另一条疯狗咬死后,只是想告诉疯狗主人“你的狗把我的狗咬死了。”却被无情冤枉成讹诈。
当长镜头略过一个一个厚黑的墙壁,是一个个正在等死的魂灵,如果联想到伪满洲国的余党在当今高度和谐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不公待遇(虽然可能十年前已经全部死去),细思极恐……而这或许是另一种更为深刻的讽刺。共产党老兵可能还会有部分良心党报给予“版面关怀”,而那些当初接受过改造的战犯,后来的下场请自行脑补。
社会的戾气居然迫使一个退伍老头拎起隐喻着“年轻的一代”桌球杆与两个小混混搏斗。如果说《天注定》姜武的狂怒是对农民劣根性和法律莽荒的暴露,那么《大象席地而坐》老头的狂怒,更像是对中国民族根腐性和现代荒原的无声呐喊。
再次,说说章宇饰演的青年男子(《我不是尿神》可惜了他的演技),他犯下杀人命案,居然没有选择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去责怪别人,逃避法律,逃避自我,然后和朋友的老婆“一起看看太阳,走在大街上”。而他对另外一份爱情的追求就像漆黑的地下通道一样见不得半点光。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从意识形态层面来说,是现代荒原精神空虚信仰缺失,加之扭曲的家庭教育,最直接的苦果,而他自己所犯的错,最终被“与我无关”的新一代小屁孩“弑父”,倒在枪口下。他习惯于凌驾于别人之上的命运优越感,即使是爱情,绝不能被别人拒绝。他可以为所欲为的挡住老人的去路,可以如进自己家门一样出入于朋友老婆的卧室。
他是《哈姆雷特》雷欧提斯的翻版,一个为妹报仇却死在哈姆雷特的,自己亲手熬制的毒剑下的人。
第三,再说说韦布,这个名字让我想到了吕布,在夫权的压制下,为了一个女人,快刀砍董卓。千年后的今天,在一所私立学校混日子的,在家庭里极度边缘的高中生韦布,或许是吕布再投胎。他的书包下永远藏有一根准备随时火拼的擀面杖,这是吕布方天画戟的变种,抑或《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雪色匕首的翻版。
他为了帮朋友出头,失手推死了校园混混头头,而后逃离了臭气熏天的压抑的家。他的父亲曾经是一个因贪污受贿被免职的警察,父亲选择顺从体制,却被体制淘汰,而韦布选择反抗校园霸凌,却最终被追逃、被朋友背叛。命运的笼牢像《麦克白》的女巫预言,使他无处可逃。他对于打人的概念是按照流程的走的日常,那么荒唐却又那么顺理成章。当体制失去力量,夫权笼罩下的家庭和学校,弥漫着黑色恐怖,可曾有人为这些蝼蚁呐喊,胡波是第一个。
第四,是黃玲,再拍师生恋,导演胡波选择了与娄烨《颐和园》迥异的表达方式,以平静的日常慢慢将人慢慢消磨,以至于杀人不见血。
黄玲为何会喜欢上一个猥琐的教学副主任?用所谓的恋父情结似乎非常说得通,但是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根本不是所谓恋父情结,是出于对世界的极端厌恶,是对这种情结的逃离,是一种心灵的变态傍依。
喜欢上已婚教师没有错,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心灵的傍依。当这种不正当感情被道德捆绑,最终在老师荒唐的“你把我害了”的背叛下,奋力挥起棒球杆,将老师和她的妻子放倒。
她还在副主任和韦布两个人之间进行感情的迂回徘徊,与韦布的暧昧似乎是出于同道中人卑鄙的怜悯,进而享受这种感情。而她,将一切与性有关的东西一律唾弃为恶心之物,17岁的她,可能更多的是需要情感的傍依,而非《颐和园》郝蕾肉体的傍依。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蛋糕的反讽,母亲送的蛋糕被踩扁,而后她却“嗜吃症”般的大口大口吞下,他的18岁生日没有蜡烛,没有祝福,只有“按流程走”的生日蛋糕。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种蛋糕他吃了两份,另一份是来自副主任的,同样是按流程走。她将自己的感情告知母亲,却得到“他把你睡了吗?”的极端回复,而母亲对其就行性教育的方式,只是云淡风轻的一句“一定要带套”。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亦如片中饮弹自尽(手枪是教育制度对孩子阉割的象征)的韦布的兄弟,胡波自杀身亡(绳子是电影体制对导演的阉割),以此极端的表达对电影体制的反抗,而这种反抗,是以生命为代价的。而今天,依然有人啃着人血馒头圈钱,曾经被电影体制束缚票房惨淡的哭爹喊娘的王小帅,反口却像救世主般的逼死胡波,《大象席地而坐》里血淋淋的现实竟女巫预言般的降临在导演自己身上。此后,我发誓,如果电影再次被删减后上映,谁看谁是孙子!
“世界就是这样告终,不是嘭的一响,而是嘘的一声。”——艾略特《荒原》。世界抑或是电影里游离于大街上的恶犬,死神随时会把你的生命剜去。
为了表达对胡波的敬意,我会购买胡波的原著,套用梵高《亲爱的提奥》的信件,以此对这个电影做无声的总结。
“我的作品是冒着生命危险画的,我的理智已经垮掉了一半……你可以仍然按照你自己的路子走,怀着仁慈的行动,但是有什么用呢?衷心地握你的手!”
——梵高于1890年5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大象席地而坐观后感精选》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5433.html
- 上一篇: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观后感精选
- 下一篇:浪客剑心:京都大火篇观后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