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法兰》是一部于2015年播出的运动传记电影,影片主要由凯文·科斯特纳和拉米罗·罗德里格斯等出演,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01
总是要有一些事情或者爱好,能够在迷茫的时候,救赎自己的无助,在绝境的沼泽里,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一个白人教练因为不小心伤害了队员,又和校方领导理念不同,被分配到了一个穷小僻壤_麦客法兰。一个以黑人穷人为主的地方,但是出于对体育运动或者说教练这个岗位的热爱。当他看到这里的人,跑步为日常的生活的标配,听过开车观察,了解的速度,他觉得越野跑很适合这里。便开始了,越野跑地成员选择和校方接洽,在等到校长支持和解决队员募集之后,便开始了训练,一段时间后,参加了一场比赛,结果失败了,但是通过这次,也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他开始调整训练场地和训练方式,观看相关经验视频,在与其他学校教练沟通中,了解一些注意点。训练和计划也就这样进行着,可是问题还是出现了,队员由于家庭经济的问题,需要干活,不得不离开队伍,他只能想办法解决,让队员重归队伍。解决了这些问题,开始参加比赛,也取得了一些好成绩。如果说吗,到现在还是一个比较普通的励志情节,那么一次恐怖袭击,让他的抉择提升到了个人价值和实现他人价值的高度,在最后赢得大型比赛冠军之后,当有其他学校跑出橄榄枝之后,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在麦克法兰。
这是一条个人价值和职业价值的完全重合。或许是通过跑步,改变了麦克法兰学生的命运,也或者说是通过来认可自己,从而让自己找到自信和相信自己的是可以的,是能够做成事情的。先去做再想,这是可以解决焦虑的方法吧!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在跑步这条路上,到目前已经为我减重20斤,路还在继续,我想我的确应该好好的努力,让自己精益求精,静下心来学习,而不是在信息爆炸式的今天,让自己陷入泥潭,焦虑而不知道如何解决!
当我跑步的时候,我感觉这个世界是我的,我可以在大脑里无限的想象,我可以任意创造这个世界的无动于衷,我觉的这是很好的状态。我要提高的配速 ,我要好好的成长,我相信我一定可以的。加油!!!
02
1.商业模式下的群像角色符号痕迹稍显过重,但是写意式的刻画下乡村少年身上那种粗犷和野性的气息也因为淳朴和倔强的表达而显得可爱灵动起来,他们在黄土地上奔跑的肆意和阳光照射下黝黑的皮肤都散发着颇具奔放而性感的生机。
2.没有大起大落的喜悦与悲愤,全片以一种克制而沉闷的基调描绘出这群生活在边缘的少年对于生命与自然谦卑而近乎虔诚的姿态。
3.这种努力打破阶级壁垒的励志片似乎总是带着令人望而却步的童话色彩。
4.洲际决赛前,墨西哥裔的移民角色在国歌响时满脸麻木甚至不屑的神情——一个爸爸几乎全程没有开口,那种形式上的归属感并不存在,我相信导演是借用歌词意向的象征意义来表达教练与小镇居民通过感情纽带建立起来的群体归属感,大概这就是他最后选择留下的原因——我心归处是故乡。
5.人性中总有一些质朴的感动因为世俗的磨砺被搁置在布满灰尘的角落,而电影就像一个引爆器,总能点燃它们的生命力并源源不断地为精神世界输送养分与活力。《麦克法兰》就是如此,它说,永不放弃,并且拥有一颗真诚的心。
03
延续体育励志片该有的套路:家人的拒绝、对手的不屑、有天赋的队员家庭残缺,运动之外的突发状况,教练从对家人的忽略到赢得当地全体的支持。也有些套路欠缺:初胜后的狂妄、跌落、奋起、提升。不公正的黑哨等。主要还是聚焦在教练身上,其它都轻轻点过。从支教老师的排斥无奈到落地生根的归属感才是主线吧。
加了一条感情线是这类型不多见的。不过最后真人介绍的意思托马斯和教练的女儿并没有在一起吧。
墨西哥大公鸡抢戏。
从《卡推女王》到上半年国内大热的《摔跤吧》,看到太多一项运动的凝聚力。这就是体育的魅力吧。
女教师给教练念作文那段看了两三遍,写得真好:When we run,our spirits fly.We speak to the gods.When we run,we are the gods.
洲际决赛,小胖冲刺的时候我都站起来了。眼眶湿润。
凯文·科斯特纳不再耍帅,洗不掉的桀骜就够帅了。憋了两小时,终于在最后选择留下的时候笑了。
麦克法兰,不仅仅是一个地名,也是一个决定,更是当地人为之骄傲的一个口号。
04
看过一个厦马的纪录片,里面介绍过一个送快递的小哥,为了生活每天还要打好几份工。然后他会在凌晨开始跑步训练,他说只有跑步的时候他才觉得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他喜欢在跑马拉松时超越别人的这种感觉。
片子的设定很有意思,一个很有性格的橄榄球教练,因为弄伤了球员,不得不到一个经济条件非常落后地区任教。又因为跟橄榄球主教练理念不合,他不得不退出球队。这时候他发现学生有很强的跑步能力,而且耐力很好,觉得大有可为,便成立了一只越野跑队。结果首战垫底,一方面因为当地没有高山,所以学生们根本没有上下坡跑的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的不专业,根本没有科学地训练队员。之后随着他逐渐融入当地,不断地学习越野跑技术,终于带领队伍获得了州冠军。
某种意义上,对麦克法兰的孩子们来说,跑步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方法。对教练来说,带队员拿到成绩,从来尽快离开这个地区也是唯一的出路。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家人也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地方,最后他留在了那里,成就了一段传奇。
05
一个拉美裔的穷困小镇,一位新上任的白人教练,七个一边上学一边做采摘工一边挤出时间训练跑步的孩子。
电影里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参加第一次比赛却失败后,怀特教练带着队员们来到一片全是堆物的场地,让他们在一座座塑料膜覆盖着的堆物上做山地训练。托马斯知道他脚下的小山丘是什么。他无法掩饰自己的愤怒。
“我们不是跑步的,我们是采摘工。我们将一直是采摘工。每天我们起来做同样的事,一遍又一遍。你可以让我们跑一百次、一千次,但是什么都不会改变。你知道这下面是什么吗?是杏仁壳。你吃杏仁吗?你见到的都是包装漂亮的,对吗?那是有人采回来的。而你却用来做山地训练。”
我想起奥威尔日记里的一段话。
1936年的冬天,奥威尔在威根码头看到了一个正在冷风中通下水管的女孩子。车子经过的时候,那个女孩子抬起头,奥威尔和她对视。
“就在我看到她的那一瞬间,那张脸上的神情是我一生中所见过的最凄凉的神情。令我震惊的是,当我们说“他们对这种事的承受力跟我们可不一样”,贫民窟长大的人没法想象贫民窟以外的世界时,我们其实错了。因为我在她脸上看到的不是动物般无知的痛苦。她非常清楚自己的境遇——就像我一样明明白白地意识到:顶着这样的严寒,跪在贫民窟小巷中湿滑的地板上,拿着棍子捅肮脏的下水管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宿命。”
我终于明白,痛苦只能习惯,而永远不会麻木。面对命运,有多少人挣扎过,努力过,又有多少人,连挣扎的机会都不曾有,就像大多数麦克法兰的采摘工一样,没有财产,没有地位,没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一生湮没在漫无边际的农田和果园之中。
可是怀特教练出现了。出于自私也好,出于责任也好,他最终带领这些采摘工孩子们跑出了麦克法兰,跑到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决赛现场,跑到了他们从没去过的海边。当孩子们欢呼着冲向大海时,是整个电影最美的一瞬间。
看这种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我特别关注片尾对于片中主角原型目前生活状况的介绍。麦克法兰的七个孩子全部上了大学,除了何塞目前在军队服役外,剩余的六个人都回到了这个小镇上,教书、社区工作,托马斯成了麦克法兰高中的田径队教练。
讲真,这和我所设想的不一样。在我肤浅的想象中,几个孩子最终应该会有更好的出路和方向,而不是回到这个最开始的地方。
可是什么又是更好的方向呢?
难道用尽全力证明过自己、不再怀疑和迷茫、找到内心的认同和归属感,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何塞说,When we run,we are the gods.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麦克法兰观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5499.html
- 上一篇:电影许三观观后感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