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尊严殖民地观后感大全

时间:2019-05-15 08:31:22 网站:公文素材库

《尊严殖民地》是一部于2015年播出的爱情历史电影,影片由德国、卢森堡和法国共同制作,剧情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01

若是看到片头大量的历史镜头,都会觉得这应该是一部偏向于历史传记性质的电影,一如本片导演佛罗瑞·加仑伯格曾经自编自导的《拉贝日记》。加仑伯格似乎对真实事件改编的题材情有独钟,《拉贝日记》瞄准的是二战时期的「中国版辛德勒」德国商人拉贝,而《尊严殖民地》则将关注的焦点指向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位于智利的一个叫做「尊严殖民地」的邪教领地。可以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个极其神秘的事件。至少在2005年该邪教「教主」保罗·舍费尔被捕之前,外界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详情,甚至更多类似吾辈的观众,直到看了这部影片才有所了解。

然而可惜的是,就是这么一部拥有如此吸引力的素材,且有艾玛·沃森、丹尼尔·布鲁赫这样级别演员压阵的作品,当年居然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后得到了许多媒体的差评。更讽刺的是,该片在英国首周末的票房仅有可怜的47英镑,大概还不够放映一场电影的成本。

反响如此之差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担任编导的加仑伯格应负主要责任。作为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对「尊严殖民地」的形成铺垫不够,而且对这一邪教及其教主的恶行展现得点到为止,在宗教、人性、政治方面的批判力度也相当浅薄,反而把精力用在了营造老套的紧张氛围上,使得影片更像是一部二流惊悚片。而在演员层面,两位主演沃森与布鲁赫亦貌似不怎么来电,倒是饰演教主、于去年逝世的瑞典男演员迈克尔·恩奎斯特更有看头。

撇开电影不谈,更让我产生兴趣的是这部平庸之作背后的真实事件。根据报道,保罗·舍费尔是一个非常崇拜希特勒的纳粹狂热分子,在二战时期曾做过德国空军的医护兵。1961年,他诱骗其追随者来到智利,建立了准国家性质的邪教社区「尊严殖民地」,这个占地达三万公顷的地区四周被铁丝网围起,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舍费尔将自己塑造成类似上帝的角色,对信徒进行残酷的统治,强迫他们日夜劳作,并且任何私生活都要受到他的干涉。

以我们对大多数邪教的认识,似乎教主们都会享受到女教众的「侍奉」。不过别期待艾玛·沃森会有什么大尺度的表演,因为「尊严殖民地」的主教大人不好这口。原来舍费尔是个有着娈童癖的变态色魔,他规定教派中夫妇生下的孩子,都必须交给大家共同抚养,而他拥有为这些儿童亲自洗澡的特权。令人发指的是,舍费尔经常要求其中一些男童到他的卧室中陪他睡觉,并恬不知耻地称,这是他对被召儿童的「无上恩典」。无一例外,这些男童都受到了舍费尔残无人道的性虐待,这一点在影片中也被隐晦地反映了出来。

「尊严殖民地」之所以存续了那么长时间,而且其中的暴行还被「慈善事业」、「信徒的虔诚勤劳」、「美好的世外桃源」等虚假表面掩盖,皆是拜当时智利的军事独裁者奥古斯托·皮诺切特所赐。皮诺切特与舍费尔之间存在着相互利用的合作关系,前者以及智利政府一面对「尊严殖民地」加以粉饰,一面将其作为智利情报机构的刑讯中心,曾有数百名独裁政府的政治犯在此囚禁与虐待,数十人被谋杀,影片中的男主角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而被拘禁在这个地方。虽然舍费尔于2005年被捕,但直到皮诺切特死后,智利新政府才开始对舍费尔进行清算。最终,这个恶贯满盈的教主被判处33年有期徒刑,并在服刑五年后死于狱中。

事实上,不仅是智利,南美有相当一部分国家与纳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战时期,诸如阿根廷、智利、巴拉圭、玻利维亚等国都倒向了轴心国。许多在当地的德国公司都将利润交给纳粹间谍组织作为活动经费,以阿根廷为首的亲纳粹联盟还源源不断地向德国输送工业原料,甚至提供洗钱服务。而在德国战败之后,许多纳粹分子与右翼德国移民逃亡到南美,并将在战争中掠夺的大量财产也一同带了过去。在德国人的金钱攻势下,大多数南美政府选择了睁只眼闭只眼,同时南美许多国家的法西斯式统治也与纳粹分子一拍即合。于是,远离世界中心的南美便成了纳粹余孽得以苟延的基地。

纵观南美各国(亦可延伸至拉美范围)在近代的发展进程,虽然有过上世纪前期的繁荣,但在二战之后却始终动荡不堪,要么右翼军政府独裁,要么左翼政府上台之后又矫枉过正。即便形式上属于独立国家,然而在经济和政治上却长期依附于英美苏等大国,沦为大国博弈的筹码,在世界事务中缺乏话语权。「尊严殖民地」的产生,恰是这一现象的体现之一。究其原因,恐怕悠久的殖民色彩以及地缘政治的劣势是南美之殇的根源所在。不过,也正是这些因素,催生了植根于拉美传统土著文化与寡头黑暗统治的魔幻现实主义,才有了伟大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与他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也才有了同样伟大的吉尔莫·德尔·托罗与他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

02

一位鲐背之年的老人,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死于心脏病,这一天是2006年12月10日。次日,世界各国的媒体在讣告栏中登出的新闻标题几乎如出一辙:“奥古斯托·皮诺切特·乌加特,智利前独裁者,终年91岁”。

他死后,6万名支持者在停灵的圣地亚哥军事学院外排起长队,等候数小时瞻仰“我们的将军”的遗容;反对者们在街头痛饮香槟狂欢,并与警察发生冲突。这位军事独裁者为智利乃至世界留下的复杂政治遗产,由此可见一斑。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一篇社论中评论说:“在上世纪70年代横行拉美的军事独裁政权中,(皮诺切特)不是最血腥的,也不是统治最久的……但他却是最残暴而成功的一个独裁者。”

妮韦丝·艾瑞斯——智利军政府暴行的控诉者

1973年9月,妮韦丝·艾瑞斯(Nieves Ayress)当时23岁。根据她的叙述,那时的她是一个激进的年轻的学生,和几乎所有她这一代的青年一样,受到古巴革命、嬉皮运动、社会改革、越南战争和法国青年运动的感染,想要的是一个更加人性化和公平的世界。

妮韦丝于1968年参加了在玻利维亚民族解放军,在几个小城镇中做妇女和儿童工作。1970年在古巴的大学里学习了一年的摄影和电视制作。

“我没有杀任何人,没有偷盗,没有犯任何罪行。我的罪就是年轻,刚刚推翻阿连德的军事政权和右翼极端分子怀疑任何年轻人。” 妮韦丝·艾瑞斯开始了她的叙述。

她用平静的声调叙述她的证词,但凄惨的故事难以让听众保持正常的脉搏和血压:

政变的那天,我在家里。我们知道军队叛乱了,因为我的家人卷入了政治。我的祖父母在智利与里克巴伦一起建立了智利革命运动,我的母亲弗吉妮娅·艾瑞斯和父亲卡洛斯·莫雷诺·艾瑞斯曾与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一起建立了社会党。

我和我的五个兄弟姐妹一直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一员。 1973年9月11日,我来到了人民联盟与军队冲突的贫民窟。一个星期后我第一次被捕,并带到国家体育场。我被关押了两个星期,并被严刑拷打。在那里我看到其他犯人被殴打和酷刑审问。我被释放,没有给我任何解释。在1974年1月,我被曼努埃尔·孔特雷拉斯领导的DINA第二次逮捕。

我在我父亲的工厂被逮捕。他们铐着我,带我去在圣玛格我们家的住所,逮捕了我的父亲卡洛斯·艾瑞斯和我的弟弟塔托。我们被带到伦敦街38号刑讯中心,在那里我被关了两个星期,单独囚禁,并被野蛮虐待。”

我被剥光了衣服,双眼被蒙住,赤裸裸地站在审讯者面前,他们野蛮地殴打我,打我的头、腹部。他们的双掌用非常大的力量同时打击我的双耳,美其名曰“打电话”。然后我被吊在天花板下,他们用驱赶牲畜的电棍电击我的身体敏感的部位,如眼睛、乳房、 肛门、阴道、鼻子、耳朵和手指。

他们使用所谓的“鹦鹉架”的刑罚,这是由巴西的打手与美国人一起研究出来的方法。我的手脚被捆绑在一起,在手肘和膝弯之间插进一根,把我倒吊起来,在这种痛苦的姿势下,他们电击我的肛门。

我被赤身裸体的拷打之后,他们用布套套住我的头,将我带到父亲和弟弟的面前,并强迫他们与我发生性关系。我也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拷打我的父亲和其他囚徒。在伦敦街监狱的浴室我被多次强奸。

大约在1974年2月,我被带到在格林·盖布勒的另一所监狱,我与外界完全隔离。这是施加酷刑现场培训场所,我对那里的回忆是绝对的残酷。

我被迫与一只狗进行性交。他们还把老鼠放进我的阴道里,然后给我通电,绝望挣扎的老鼠把我抓伤。老鼠在我的身上撒尿和大便使我的伤口严重感染。

我不断被审讯者强奸和被迫口交。他们用刀子划伤我的耳朵和腹部,然后在伤口上洒酒精,再用电击,您仍然可以看到在我身上的伤痕。

他们还将可口可乐瓶插入我的肛门、阴道,强迫我长时间地坐在上面,并说这是让我感受皇帝的宝座的滋味。

1974年4月我被转移到一个妇女改造监狱,由于不断的被强奸,我怀孕了,那时我的身体处于极端虚弱的状态,在5月我流产了。

我委托同狱被释放的难友将我写的信藏在身体里,出狱后带给了我的妈妈。我的妈妈将这些残酷的事实告知了外界。

政变当局于1976年12月释放了我,强迫我流亡到古巴,在那里我得到治疗,并遇到我现在的丈夫,他同样也是曾经遭遇政变当局的酷刑。我们结婚了,有一个女儿。我们现在定居在美国。

毁誉参半的独裁者

1915年11月,皮诺切特出生于智利港口城市瓦尔帕莱索的一个海关官员家庭。他从小对拿破仑推崇备至,渴望成为一名军人;18岁进入军校,22岁加入陆军。此后30多年,他在陆军中稳步攀升,并数度在军事学院担任教官。推行社会主义路线的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于1973年8月任命他为陆军总司令。

彼时智利国内,剧烈通货膨胀已持续两年,经济出现负增长;阿连德政府与右翼掌控的议会交恶,军队也蠢蠢欲动,智利处于内战的边缘。国际上,美国担心智利成为下一个古巴,中央情报局一直在策划推翻阿连德政府的行动。

一个月后,身为陆军总司令的皮诺切特参与了推翻民选的“人民团结阵线”政府的军事政变。阿连德总统因之身亡。皮诺切特在回忆录中声称自己一手策划并主导了这场政变;但其他参与政变的将领说,皮诺切特只是在政变前几天才“不情愿地加入”。

皮诺切特在政变发生后,即被推举为军政府主席。智利的混乱局面为他废除民主制度提供了借口。他以“抵抗共产主义”为名,取缔一切左翼政党,镇压抵抗运动,迅速排斥异己,巩固了对军队的领导权,并在1974年自封为总统。

与其独裁者身份相吻合,皮诺切特性格暴戾,据说在军政府内部的会议上也常以左轮手枪敲桌子。政变后半个月,他派出的一批陆军官兵在各地兵营杀害了70名遭监禁的异议人士,是为智利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死亡大篷车”事件。

至1990年皮诺切特下台,遭军政府秘密杀害、监禁的反对人士无法准确计数。据估计,约3000多人被谋杀,3万多人遭酷刑折磨,数万人被迫流亡国外。他还以“反恐”为名,与拉美其他右翼独裁国家的情报机构共建“秃鹰行动”,在美国的情报支持下跨越国界,大肆追捕、暗杀反对派。

皮诺切特的统治还有另外一面,就是智利经济的自由化改革和振兴。从1975年中开始,军政府开始市场经济改革。皮诺切特听取了所谓“芝加哥男孩”——一批曾经在美国留学,深受“芝加哥学派”观点影响的年轻经济学家的建议,对国有企业、银行和养老金体系进行大规模私有化;并废除最低工资,降低税收。“芝加哥学派”创始人米尔顿弗里德曼在1975年访问智利时也开出了同样的药方,但与皮诺切特的会面却成为他毕生为人诟病的污点。

经过改革,智利经济在1984年后出现了每年5%到7%的高速增长,成为拉丁美洲经济最具活力的国家之一,被称为“智利奇迹”。直至今天,智利仍受益于皮诺切特时代的经济改革成果。这也是他一直获得少数国民强烈支持的重要原因。

在“冷战”的巅峰时代,在共同的“反共”旗帜下,美英等国家对皮诺切特政府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支持。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与皮诺切特的关系尤其密切。

“铁腕统治”和经济成功,都无法阻挡智利乃至整个拉丁美洲政治气候的转向。在1988年的一场全民公决中,他出人意料地 落败,被迫于1990年交权给民选政府,但仍保留陆军总司令的权位至1998年,此后则成为“终身议员”,享有豁免权。

1998年10月,皮诺切特在英国治病期间,因西班牙法庭签发的逮捕令而遭软禁。西班牙指控他在军事独裁时期涉嫌杀害西班牙公民。最终,在英国政府的干预下,他以“健康原因”被释放回国。

生命的最后几年,皮诺切特一直生活在法庭审判的阴影之下:自2004年起,智利司法机关陆续向他提起了践踏人权、逃税、洗钱、谋杀等指控。美国国会2004年的反洗钱调查发现,皮诺切特家族使用上百个美国银行账号洗钱,涉及2700万美元赃款。这令皮诺切特在智利的声誉遭受重大打击。

2006年11月,在91岁生日那天,皮诺切特发表声明,首次表示对他统治时期发生的种种暴行承担“政治责任”。

皮诺切特死后,智利政府拒绝为他举行国葬,因为“他是通过政变上台,此后也没有举行过选举”。

03

问你个问题:你若爱一个人,我说的是爱情里的那种爱,你会为他做什么?疯狂到何种地步?

我自己不知道,因为我是被动的人,也是比较自私的人,所以要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估计不太可能。

不管你能做什么,有一个人做的大概没几人能做到。她是莉娜,《尊严殖民地》中的女主。

选择这部片子,主要原因是莉娜的扮演者是艾玛·沃特森,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赫敏。这个小魔法师早就在我们不觉察的时候长大了,成为了知性大美人。

对她的好感让我点下了这部影片的播放键,而我在被紧张的故事吸引的同时也为莉娜对爱人的深情所感动。

原来爱一个人,可以爱到这种份上,可以为他做这么多。

1973年的智利,这个南美国家正在经历政变。德国一个热血青年丹尼尔来到这里。他狂热地支持其中一方,并参与了演说、集会、设计宣传海报等工作。

他的空姐女友莉娜为了与他相聚,特意飞至智利,给男友一个超级惊喜。

当她从车上看到他时,眼中已开始放光。他回头看见人群中的她,顿时愣住。

两个人用眼神交流着爱意,无语却深情。

两个年轻人彼此相爱,又有各自钟爱的事业,看着都让人觉得美好。他们一起憧憬着未来,说着属于他们的甜言蜜语。

她听他演讲时笑,看他拍的相片时笑,畅想他们以后的小日子时也在笑。

爱他爱到骨子里,笑容便会自然绽放吧。

幸福是按捺不住的,爱也是。

可一夜之间,智利军政府统领、独裁者皮诺切特上台,丹尼尔被所谓的同志出卖并被抓走。

突如其来的打击之后 ,面对昔日的温馨爱巢被搜查者翻了个底朝天,没有太多的时间考虑,莉娜必须在自己的安危和爱人的命运中选择一项。

年轻的莉娜没有退缩,毅然踏上了营救男友之路。原来的同志为了自保拒绝提供任何帮助,莉娜只能依靠自己。

这是她为爱情付出的最大努力,也是对爱情做出的最好注解。

屏幕前的我自问没有这种勇气,所以才更佩服。

莉娜通过了解,知道了丹尼尔被皮诺切特的手下绑架到一个被称为“尊严殖民地”的秘密基地。那儿正是前德国纳粹分子逃亡智利所建的聚集地,被绑架的人从来没有一个曾活着逃出“殖民地”。

她装扮好,对着镜子凝视片刻,转身向前。

面前的路她不知道是怎样的吗?即将出现的危险她不害怕吗?我想她是知道的,至少在经历了被追捕、被人用枪指着、有人在面前被枪杀、男友不知下落等等事件之后,她心中是有数的。

这样一个普通的女子,应该没受过苦,更没接受过战争的历练。人性总是怯懦的,愿意铤而走险甚至以命相搏,除非是有更为强大的东西做支撑,比如爱,比如巨大的利益。

而剧中支撑莉娜的,就是对男友的爱情。那张被装入十字架中的合影,就是给她力量的砝码。

敲开那扇看似普通的蓝色大门,走进林木环绕的幽静之所,能不能再走出谁也不知道。她来,就是要用爱创造奇迹,就是要让两个人都好好地活着出去。

眼前的莉娜似乎苍老了许多,为爱人担心着的她仿如一朵枯萎的玫瑰。她本可以离开这危险境地,可以美丽优雅愉悦自由,但因了爱,她选择承担。

爱,真可以让人无限勇敢。

面对奸诈残忍的女主管、可怖的纳粹首领、监管森严的“殖民地”,莉娜几次犯险。她尝到了身体的疲累,心灵的恐惧,经历了被欺骗,无意伤害了别人,也为了创造和男友见面的机会,以身犯险。

她害怕,但眼神却始终倔强。任凭各种危险,她仍然坚持当初的想法:他们必须一起跑出去。尽管度日如年,尽管承受着肉体与心灵的双重伤害,但她未曾动摇过,爱压倒了一切。望着她眼中的泪,真是心疼。

当一个个恐怖的日子慢慢熬过去,他们终于相见。

她望着他,心中诉不尽的千言万语,却在他轻捏自己手指时,化成了甜美的笑。

男主以为是自己连累女主被捕,女主却说是自己主动走进来的。语气平和轻松,像在谈论一次郊游,男主早已惊呆了。这是多深的爱啊,他何其幸运!

经历一系列波折,数次遇挫,气氛变得异常紧张。屏幕前的我一直捏了把冷汗,生怕这个故事是个悲剧。毕竟这一切与政治有关,而政治经常让人无言。在政治集团的利益面前,个人的牺牲实属平常。

还好,我终究没有失望,爱终究胜利了。这是上天开的一只眼,是莉娜付出应有的回报,是友情战胜了权势,是正义回归人间。

这个结局是历史上真实事件的再现,所以不算虚构,也不太夸张。

有人在这部片子里看到政治斗争,有人看到智谋,有人看到反人性,但我看到的是爱情。

一个柔弱美丽的女人为了爱情,将自由与生命做赌注,用勇气和智慧将男友救出。因为他们的行为,让更多的人获救,罪恶的人受到惩罚,小爱化成了大爱,爱情的力量着实惊人。

我不是莉娜,自问走不出这么伟大或者说超凡的一步,但这世界上总有些人比我爱得深沉,爱得热烈。在最艰难的时候,总会有人选择坚持,选择为爱付出一切。我不是,但我会钦佩,也会祝福。

如果你和你的爱人在为爱受苦,希望老天为你们睁开一只眼,让你们能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执手相望,安静平和。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尊严殖民地观后感大全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559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