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下的那不勒斯》是一部来自意大利的惊悚剧情电影,影片首播于2017年的12月份,剧情惊悚,扣人心弦,网友们对这部电影是怎么评价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01
老头当着女主的面就猝死了。女主等待验尸结果,插了一段艺术家的画面,拿着面具很神圣、很仪式感的在舞蹈。这个面具右上角是缺一块的,在影片里晃过的。
接下来,女主同事拿来验尸报告说就是死于心脏病,老头本来就有先天心脏病,这就是意外,没有下毒痕迹。
女主一开始不信,但是她没有理由怀疑女同事。就离开了。出去时遇到女警察和那个喜欢女主的男警察。女警察说死的那个安德烈,他潜水也是为了艺术品盗窃、走私。他复制了一个艺术品,把真品藏起来了,于是有人杀了他,因为他污染了艺术界。这件艺术品就是那个面具。
最后女主在结尾艺术展遇到她的前女同事,发现女同事和艺术家本就是认识的。
所以,艺术之下的杀戮!有点想到达芬奇密码吧。当然这片里的图像信息很丰富,还有很多隐藏的细节,死的胖女人什么的,但是我懒得截图了!
02
没想到一开始乳齿激烈的床戏,所以女主的父母的事,与女主与男主的事,与那不勒斯,到底是有什么联系呢?感觉电影里说的不是很明白,或者说之后女主的幻想又过于明显,导致事情又讲得太明白了。
而且与那个雕塑和面具什么的,主题高于电影了。就这样讲,这部电影就是男主偷了文物被另外两个les(加一个女主同事)抢走并杀死了。女主男主一夜情,男主死后女主出现幻觉后面通过警察和他儿子的关心又好了。至于面纱这个东西,我觉得电影是想和女主父亲出轨母亲自杀导致的童年阴影联系在一起,就是覆盖,42 18 75 10也是对那不勒斯的覆盖。但是这个女主的爱情戏吧,,,就是没怎么搞懂,与电影主题还差一段吧。。我觉得更多的话筒应该给女主姨。
03
市面上的悬疑片数量繁多,基于私人化的心理预期,大家喜欢的类型也各有不同。
有人追求逻辑分析严谨,再被结尾反戈一击;有人陶醉于一切尽在掌握,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再次肯定。
这部意大利的悬疑类电影,话说在前,直至看到结尾,你也不会得到什么清晰的“地图”。
观影的过程会像是:你胸有成竹地在“=”后写下答案,新的线索又冒出来,你拿起橡皮否定自己、反复否定自己、总也交不了卷。
片子国内外的评分都不高,我想主要问题大概就出在这儿。
不给出”结果“的结果,让一些习惯在影片结尾验收自己智商水平的观众失望。在有些人眼里,这是悬疑片的失格,是故弄玄虚。
但我很喜欢这片。
那么,什么是装模作样,什么是艺术?
比如最近大热、也好评如潮的《燃烧》(韩国片,李沧东 导),片中政治背景、阶级矛盾、哲学思考的元素都是舒服的,但硬塞进去的神秘感很别扭。
别扭的原因是,片子整体的质感是实的,其中也并没有零碎的暗示去帮你进入那个玄幻的氛围。这样看下来,就会觉得猫一会儿出来、一会儿不出来的,是个困扰。虽然薛定谔啊、存在主义啊……是高级的玩意儿。
像是晚上约一个女人去吃路边摊,她做了大卷长发、穿着仙气十足的蕾丝纱裙和12厘米高跟鞋。这一身在高级宴会里一点儿错都没有,但若坐在路边吃小吃,就会像被客人带出钟的“小姐”。
试想《红楼梦》去掉开篇几百字的“废话”,第一段就是“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闲坐,至手倦抛书,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梦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 ,整部著作立刻少了穿过云层俯瞰尘世的悲凉感。
说回《面纱下的那不勒斯》。
演员的表演、摄影、原声,都为影片定了调。它们分属不同声部,集体对你唱着:影片里的一切都是谜、遍地线索、请跟着猜~~
片名灵感来自于一个雕塑——Giuseppe Sanmartino 的 Veiled Christ。
点击图片可放大
垂死的耶稣,虚弱地躺着,身上盖着透明的纱。虽说是“盖”,但比起遮掩,纱的存在,反而更凸显了耶稣肉体的质感。了不起的是,耶稣脸上盖的面纱与雕像本身是由同一块大理石雕刻成的。
在基督教艺术里,面纱,是一种传统题材,是信仰的象征。
“维罗尼亚的面纱”是基督教传说中一名叫维罗尼亚的犹太妇女披戴的面纱,当时她见到耶稣背负十字架走向骷髅地而深受感动,便把自己的面纱摘下递给他擦汗。当她收回面纱的时,发现上面印有了耶稣的面容。十二世纪,在罗马发现一块布制画像,据说就是维罗尼亚面纱上的基督画像。亦被叫做“基督裹尸布”,是罗马最负盛名的一件珍贵圣物。被用作证明基督确实存在过的证据。
——百度百科
基督教的教义也认为:上帝的创造不能全部展现给世人,需隐藏在一层轻纱之后。
为什么要把这个雕塑说的这么细,因为这部片不止片名灵感源于此,片中的悬疑风格也源于此。
中年女主在一次前卫戏剧活动中,被蓝眼睛的年轻男子看上,跟着回了家。
两人度过了激情一夜(做爱尺度上非常不“一夜情”。我的意思是:尺度过大)。
第二天,男人依然是昨夜理想情人的模样,煮了咖啡将女主唤醒,并主动约定了晚上6点的约会。
生活中多了小秘密的女主,仿佛变回了少女的模样,在街上走着走着就偷笑起来。
岂料,时间到了,男人没来。
女主的职业是验尸官,没有了约会的她,接受了同事的调班。
上班时的样子就像个普通“大妈”
激情一夜的情人变成尸体,出现在了她的解剖台,还被人挖了眼睛。
明明是亲眼见到的死亡。之后的日子里,女主却还是在各种地方偶遇这个男人。
这是……见了鬼?
男人告诉女主,他是死去那个人的双胞胎弟弟。
女主出于对情人的思念,把这位“双胞胎弟弟”带回家,还藏了起来。
后来两人也发生了关系,畸形的。
女主的身边有一帮关心她的朋友和亲人。他们陪她聊天、带她驱鬼、鼓励她结识新人……
那么,女主是疯了、是爱上了鬼魂,还是卷入了一场不可说的阴谋?
看过片子的可以回头想一想以下细节:
双胞胎弟弟当着女主的面换了内裤
双胞胎弟弟抓着女主的手让她自慰
在影片前后各出现过一次的盲人旅行者
女主通过心理幻想治愈意外给自己带来的伤痛,却让心底真正的精神创伤浮上水面。
这时,Veiled Christ那个雕塑的隐喻义就非常清晰了:欲盖弥彰的隐藏物、同一块大理石。
大师与工匠的区别在于不可捉摸gap的存在。
不可捉摸的gap,像是发现雪茄烟与威士忌酒绝配的瞬间,进入庙宇莫名泪流满面的瞬间,爬珠穆朗玛一口气没上来、再呼吸却已感觉是新的自己的瞬间……具体是什么化学式起了作用讲不清,但若不是彼时的你在彼地感觉到这些元素,就没有。
微妙的艺术之美,超越了人类精益练习可抵达的“完美”,更接近神性。
纽约大学宗教历史系教授詹姆斯·卡斯写过一本书,叫《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游戏”可以理解为博弈,game)。
他说,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例如象棋、战争;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例如婚姻、活着。有限游戏有剧本,而在玩无限游戏的时候,是我们打破固有边界的机会。
我想,悬疑类电影也可以作为无限游戏,不以片方或观众哪方取胜为目的,而只是一段自由的“旅程”。
★彩蛋★
男人与女主一夜情后,第二天约她见面在“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博物馆的密室”,其实有个梗。
这个密室,陆续封锁了两个多世纪,只有重要的研究人员才能进入,到2000年才向公众开放。
密室里展示了各种各样性爱主题的雕塑和油画。
04
名导Ferzan Ozpetek的新作,满满的文艺气息,浓浓的意式情调。初看此片,气度不凡、高雅脱俗。仔细再看,套路过多、文艺过浓,装“B”失败。
进入详解
画面脱俗、人物超俗
本作的画面绝对雅致、精美,过目难忘。
美轮美奂的那不勒斯街景、肃然起敬的艺术馆藏、男女主角诱人的肉体。美妙的场景配合用光的艺术,将影片的每一帧都转化成了美丽的画卷,迷人而典雅。
与脱俗的画面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故事人物塑造。女主是个熟女,这个形象,选择Loredana Cannata出演,个人觉得还算凑活,风韵犹存、性感撩人,虽说比上不足、比下则绰绰有余。至于男主(一人分饰两个角色——孪生兄弟),演绎成份偏多,角色分辨率不高,存在明显瑕疵。
构思脱俗、叙事落俗
影片的构思很独到,影射多重寓意。
①童年的创伤,如何治愈?
②家庭的往事,对于一个人的未来会有何种影响?
③是性情战胜爱情?还是理智战胜情感?
④神学思考(耶稣基督与救赎恩典)
⑤那不勒斯的城市巡礼
⑥人性的本能(偏执、贪婪、欲望)
构思脱俗,却难掩叙事落俗,此话怎讲?
①包装繁复。所有的事件归根结底都是源于女主儿时的心理创伤(开篇时的那段影像),导演为了将这条主线显得不落俗套,故布迷局,添加了多重元素,结果陷入了“过度包装”的泥潭。
②激情有余。激情片段的运用,最好是少而精,点到即止,可称之为“艺术”,多而杂,则称之为“情色”。导演明显滥用了这一点(不过这似乎是意大利与法国电影的通病),让观众有种跑错了片场的感觉。
③故弄玄虚。现代爱情(富婆爱上小白脸)融合上奇幻寓言(生,死,命运...),导演将这些内容揉捏在一起,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错觉——这是部神奇的影片。但,仔细想一想,哪有这回事?是导演玩得过火,不知道如何收尾!
外在脱俗,内在留俗
本作形式感很强,这一点,笔者在前面已经提到了。艺术气息浓郁+整体画面唯美+背景音乐神秘大气,三个元素的完美呈现,提升了影片的第一印象。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作品的不足之处渐渐显现,比如:剧情的连贯性(为了营造神秘的气息,部分叙事有跳跃之感)、关键事物的关联性(面纱、那不勒斯、女主、儿时阴影,这些之间有没有必然联系,相信一定有,可惜笔者被导演的套路绕晕了,难以体会其中之奥义,惭愧)...
总而言之,这部意大利作品过分追求了外在的意境展现而忽略了内在的修为夯实,差强人意。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面纱下的那不勒斯观后感影评》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5659.html
- 上一篇:亚人1:冲动观后感大全
- 下一篇:电影佐伊观后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