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观后感集锦

时间:2019-05-15 08:56:13 网站:公文素材库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一部由李安导演的战争电影,影片首播于2016年,剧情精彩,耐人寻味,网友们对这部电影也是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一起去看看吧!

01

多么不费力的情节,毫无悬念的纪录片,从一开始便猜到了结局。娓娓道来,急缓有致。比利近距离流泪满面的特写,近到可以透析情绪弧线的拐点,久久于脑海盘桓不去。

一如既往的李安,“观众一开始就知道他不可能不回去的,可是我们还是要思索这个问题,想知道他发生了什么。基本上他的决定不是决定,而是一个了解,对他的命运本身的了解。”令人心疼的是,有时候的选择,也是别无选择。

看着这个少年伴随成长阵痛与挣扎的经历,像周围爱他的人一样,我们为你祈祷,我们为你骄傲。

因为一段在伊拉克战场近身肉搏歹徒、舍身相救班长蘑菇的视频,比利一夜成名。“有人来表扬你这辈子最惨的一天”,却颇有讽刺意味。从枪林弹雨的危险战场,再到歌舞升平的喧哗中场,一祯祯画面从这个少年的眼前浮现,而他与蘑菇在菩提树下谈论因果的场景,却是全剧最凛冽的真实。蘑菇说:“我们天生就应该在战场上。”无需质疑和迷茫,他们已经无法与现实世界产生联结。一句命中注定,掺杂着无比绝望的的东方宿命。

“我差点带着你跑掉!”那个拉拉队美少女的巧笑美目,撩拨着初开情窦少年英雄的内心;曾经遭遇死亡边缘的姐姐凯瑟琳害怕失去自己的弟弟,亦是百般阻挠他回赴战场。他涉世未深,却困惑于战场与现实的脱离,困惑于因荣誉感和使命感的战争洗涤。看似是全美的盛名英雄,却背负着蝼蚁之命而已。

火树银花下,少年比利在看台上的泪眼分外鲜明。

电影的最后,当比利坐在吉普车上,恍惚看到业已牺牲的班长,看到那象征智慧、破除障碍的印度象头神神像的时候,我开始相信,比利真正做回了自己。

03

Blliy的小组做了一件在战场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事。很小,因为战场上生死之事本就寻常;很不堪回首,因为看着敌人的血从脖子下流出来的场景实在触目惊心。但这就成为了所有人眼中至高无上的英雄。政客、商人逢场作戏的赞美,中场秀上盛大得浮夸的表演,在一切五光十色的浮华中,Billy的身影显得那样单薄。他似乎是场中焦点,但事实上只是一个伟大的噱头,中场休息过后的伊拉克战场上,新的英雄会出现,新的中场秀会再次上演。

看过片子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人们会费心费力的为了这样一个浮夸的大戏卖力的表演。毕竟在这之后无论是为这场秀殚精竭虑的幕后工作者还是焦点Billy都未必会在历史上留下一笔。当石油大亨趾高气昂的表示“你们在为我们打仗”时我们后续就可以明白,大概没有人为是纯粹的所谓“爱国心”而赞美,他们或许都有一个世人皆知的目的或者根本事不关己。在镜头前声泪俱下的商人要塑造他的美好公关形象,要用他们的故事赚钱;“海碗杯”需要他们吸引观众,让纯粹的商业运作看起来更有业界良心和家国之情。突然想起《爱在黎明破晓前》的一段话:“当我说想做作家,他会说记者;说艺术家,他会说电视节目主持人……他总是把理想变成可操作的赚钱工具,但这经无可厚非。”人们总会吧理想中的变成有利可图的。爱国可以成就一位企业家,一次盛大的中场秀,而当他对人们又唾手可得的利益时,人们会嘲讽,不屑一顾。观众席上的人们不在乎他们保家卫国,反正与我们的现世安稳无关;中场秀的工作人员不在乎士兵们因常年征战害怕爆炸烟火声,因为那是我的工作。妨碍我的工作?哼,找死。

甚至Billy来到战场上也是因为他姐姐,爱国或不爱,只是一项任务而已。

当精神层面上的本心被实利替代,当每一个盛大的秀、每一个笑容都成为了目标性极强的工具,当即使这样我们也去宣扬我们本已经丢失的东西时,这世界就是一场大型的黑色幽默中场秀了吧。

(曾经的周记,写于去电影院看完电影的第二个晚上)

04

再看了一遍比利林恩。

不能用言语表达我有多喜欢这部电影。

林恩或许有ptsd,或许没有,我认为他只是不想抛弃自己的战友。当所有人都在拿他最糟糕的一天来当作一个褒奖,他对这个世界已经失去了兴趣,他认为其他人都不理解他们。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很擅长说别人想听到的话”。在本土,在商人,在工作者眼里,他们只不过是用完就可以晾在一边的士兵,士兵不能妨碍他们挣钱,妨碍他们工作,你被用完了就应该回到自己的岗位上,这是林恩感觉到不被尊重的时候;在刚认识的拉拉队女孩眼里,他是个英雄,他只能是个英雄,当听到林恩有回归的想法,女孩的眼神或许深深伤透了他的心;而唯一在乎他的家人们却因为对这场战争有不同的见解,甚至不能完全的以他为荣,矛盾的姐姐,对他不理不睬的父亲,这都使得他对于自己产生了强烈的疑问。

而他们士兵,其实没有选择。他们甚至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热血的为国捐躯的好男儿,而林恩更是为了逃避上诉而进入的军队。对于军人,他们不能决定战场在哪,只要上了战场,就没有对错。林恩选择回归,是因为他觉得队友需要他,只有自己的战友能够互相理解彼此,这不是对战争对错的批判,这是每一个小小人物能做的唯一选择。既然在这个国家没有人尊重我们,那我只能回去战场,努力让我的队友不会丧命在异乡的土地。

这部电影不反战,不批判,不讨好左,不讨好右,它只是在表达一个士兵这一天真实的经历,真实的选择和个体无可奈何的哀伤。

为什么那么喜欢,可能这个故事那种忧伤的内核吸引了我吧,那种跟世界的格格不入反映出强烈的现实,实在是太喜爱。

05

这部片子,如很多专业影评人说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什么120帧之类的。太多演员对着镜头直接讲话的地方,让你觉得导演好像在扯着你说'听我的'!还有战场的地方调色太过鲜艳,像广告,反而让电影的真实性削弱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电影的内核,还有李安想表达的东西。

其实这就是一群涉世未深懵懵懂懂的少年,比利林恩更是。他可能也搞不清楚自己最初踏上战场的原因。当他们无意中因为一段录像成名之后,大众喜欢他们,但仅仅是作为英雄的形象,没有人喜欢士兵,他们只喜欢英雄。拍电影的商人觉得这是一个值钱的故事,拉拉队队长喜欢带勋章的英雄,但喜欢的也不是比利林恩。姐姐觉得他不想毁掉自己的形象,而宁愿毁掉别人的国家,她理解战争,但不理解士兵。当他们不知所措地站在表演台的时候,烟花的爆炸声都让他们害怕,让他们想到枪声。比利林恩在家里吃饭,因为母亲拍了一下桌子,他激动地差点站起来,他们都因为PDST变得一惊一乍的。比利林恩孤独彷徨地坐在看台上,坐在他不熟悉的战争以外的正常的世界里,却没有归属感,只有战场和军队像个家。

他们说士兵粗鲁,没有人喜欢粗鲁的士兵,他们在场地玩橄榄球的时候被嫌碍事,在表演完不知道退场的时候被驱逐。好笑的是,是人民,国家 战争造就了他们,他们只是服从命令的军人,像班长说的,他们只是杀人机器。而他们凯旋归来时,大家却让他们变成绅士,变成表演者,变成英雄。记者不断挖掘所谓的战争的真实,光鲜亮丽的西装人士表扬他们,给他们勋章,对于比利林恩来说,对于B班的士兵来说,都显得那么荒谬,那是他们人生中最悲惨的一天,他们失去了一个班长,比利林恩被迫第一次近战杀敌,看着敌人死去的眼睛,他只有恐惧,而记者却让他谈感想,大家说他应该以比为骄傲。大家都在表扬他生命中最悲惨的一天。

外媒不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除了拍摄手法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他们认为这部电影的结局让比利林恩重返战场承认了战争的正确性。但是这不正是最真实的士兵最真实的战争吗?战争早已让他们适应不了正常的生活,很多退伍兵人都会有心理上的后遗症,美国百分之十七的流浪者都是退伍兵人,其他的退伍士兵也很少能从事光鲜亮丽的办公室工作,大家说我们爱军队我们敬重军人,大家却都不爱和普通人一样害怕战争的年轻人。但这就是现实,这就是战争给这群年轻人带来的不可磨灭的创伤,只不过没有人愿意承认。从这点来看,李安想表达的恰恰是反战的思想,而不是承认战争的正确性。最后一句,比利林恩这个演员的眼神戏真的很戳进心里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观后感集锦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575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