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电影《推销员》观后感精选

时间:2019-05-15 08:56:19 网站:公文素材库

《推销员》是一部由伊朗和法国共同联合制作的家庭悬疑电影,影片首播于2016年的5月份,剧情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01

相比《一次别离》逊色,但仍然是法哈蒂式的叙事,一桩悬案,一种道德困境,告诉人们应该从哪里踏步向前。

民主与自由的基础是尊重人权,尊重私人领域。但显然,影片中所呈现的社会图景却是私人领域被不断蚕食的现实:

个人遮风避雨的楼房被政府强力拆除,以发展的名义,却引发家庭变故的蝴蝶效应;妓女私人空间被肆意侵占,以行善的名义,却发酵出更多的仇恨与误解;女人受害的事件在友邻间口耳相传,以关切的名义,却激发起男人更暴虐的复仇心绪;男人企图在老人家人面前羞辱他,以惩恶的名义,却造就了一场以生命为代价的悲剧。

当我们尚无足够的证据或充分的论证过程,对对方量刑定罪,就直接闯入其个人私密空间,试图施以道德大棒进行善恶惩戒时,便会遭遇有如拍照事件一般的困境和尴尬:我自认为他有罪,所以我可以理所当然地窥视,但似乎他又情有可原,而当对方转化为善一方时,作为对立面的自己,此番行径就将滑向恶的深渊,成为有失偏颇的罪行。

所以法治讲究程序,毕竟人皆是善恶互处的混杂体,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在尚无定论之前,你私自开启,不知将会释放出怎样的让你难以招架的妖魔鬼怪。

在一场需要判定善恶的场域中,若弃程序为褴褛,视尊重为无物,全凭想当然的善或正义的理由与冲动,径直闯入实际善恶交织的私人领域,只会让自己陷入纷繁复杂的道德困局中,或致最终一败涂地。

促成发展的政府,极度热心的友邻,盛怒难平的丈夫,不都缺少了那些必要的程序与尊重么?

02

有一个简单的定论,看一部电影基本的好坏,在于能否完整叙述一个或多个故事,而评定一个故事的完整性不外乎开头发展与结局叙述完整。在很多电影中,情节发展就像是一个解题过程,所有情节的附加都是故事的脉络和细小的证据,最终指向都是结局与真相。

《推销员》的发展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指向真相的过程中遇到的道德困境和得知真相后如何面对的无措。道德困境中包含着伊朗社会内含的宗教困境、道德困境、夫妻关系困境等等,大大小小一起砸向主人公们。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不断地质疑真相真的那么重要吗?得知真相后男主人公真的可以承受吗?

当妻子在自己家中被人袭击之后,所有的平和生活都被打破,就像撕开的人皮面具,粉饰太平也掩不住底下的伤疤。推崇平等的高中教师,夫妻一起登台演出的开明家庭,邻居朋友之间的真情假意,真真假假都在不断地撕开展现。

我在看电影时对人物性格总是会不自觉带有评判的,标准不外乎我内心的喜好。当妻子受到袭击时,我对她是充满同情的,他丈夫在她遭受袭击以后欲语还休的保护我不置可否。当妻子开始喜怒无常,既不让丈夫靠近,却又不允许他上班时,我和丈夫似乎一并愤怒了。作为男人和丈夫的权利和尊严早已在家遭受外人侵入开始就已经崩塌,但是自己的妻子却沉溺其中,不断提醒自己发生过一切,他已体谅遭受伤害的妻子不再开口,但是时时刻刻在提醒一切都已发生的依旧还是他的妻子,所以他出离愤怒了。当他劝解妻子不要再去剧团时,妻子却又执意上台,但是舞台上借人物台词说出口的真假试探,最终让戏中止了。表面上走不出去的是妻子,所有人都感觉得到,而丈夫则是内心中无法走出,于是他开始了向真相的追逐。

追逐真相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会带有“向恶”的过程。所谓“恶”从来不是坏人的专属名称,常人之恶才会带着“善”的外衣。丈夫的“恶”带有寻求真相和复仇的外衣,他自诩是受害者。可是当他面对到佝偻而患病的凶手时,他的复仇外衣逐渐剥落,“恶”似乎逐渐占据主导。但是站在他的角度也不难理解他所做的一切。

这就是这个影片的核心:困境。

生活的真相从来都不是善恶分明的,永远都是善恶相间,我眼中的善可能就是你眼中的恶,反之亦然。他们所遭受的困境有丈夫权威遭到了挑战,可是又好像无法避免;妻子遭到了外人的袭击,可是她也是引狼入室;邻居好意关心却也是流言飞转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无法一次说清,这就是无数常人组成的生活。

你以为所有的事情找到真相就可以结束了吗?那是童话故事,哪怕王子与公主在一起了他们也要面对无常的生活,所以那样的一句话结局的背后恰恰是无尽的残酷真相,无尽的真实困境。

伊朗的电影细腻和忧郁,沉沉如水的背后是无数宗教困境、社会困境、家庭困境组成的平常生活。

03

不考虑关于男性女性这个主要的论题。其中,觉得最坏最讨厌的是老头,明明自己错了,却十分自私为了自己所谓的名誉死不承认,并让这个错误惩罚男主女主。一方面觉得男主报复是应该,他做的并没有很过分;另一方面又为女主感到难过,太痛苦了,受侵犯的痛苦,被非议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自己丈夫耿耿于怀的痛苦。

最后一幕女主走出房子看着救护车赶去救人,女主泪流满面,我也跟着哭起来。

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女性?

男主很不能释怀我很理解,但是却没有考虑妻子的感受,这让我觉得痛心。我觉得他是很爱很爱自己的妻子的,只是他骨子里的那种东西掩盖不了,即使再怎么宣称、表示对其他女性的尊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真实本性就暴露出来了。

目前我最大的的感受就是老头不应该被原谅,需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因为从他的种种言语和表现来看,我并没有看到有懊悔有自责有做错了的感觉,只对男主说了“对不起”和对女主说了“夫人请你原谅”,并且是被逼无奈才说的。各种想要遮掩想要逃离想要回避。丝毫不考虑给受害人造成的身体和心灵的创伤,对这个原本幸福家庭的打击。太可恨了!

04

故事主题:人与人总是渐行渐远并最终产生无法修复的隔阂,因为大家都带着面具扮演社会角色、彼此心存戒备,一旦压力来袭,和睦的表象会被击得粉碎。

中年男人Emad承受着旧屋被强拆、经济困窘等各种压力,却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在社会中体面的角色:邻居值得信赖的好好先生,学生眼中博学、和蔼可亲善解人意的老师。寻找临时住处的当口,正好赶上他跟老婆Rana参加的戏剧《推销员之死》最后的彩排。

彩排上,因为演着妓女的同事被同事取笑愤然离去,戏中角色尊卑居然影响现实人们对她的态度。Babak关心Emad夫妇的去处,准备将前房客空出来的顶楼借给他俩暂住。

但Emad夫妇不想欠人情,执意要付给Babak租金,甚至不惜卖掉自己的汽车。表面Emad开始交好运,但暗地里邻居对他们心存戒备,房间里封存着前房客的私人物品也让Rana心生不满,于是Babak没得到物主同意擅自把物品扔到阳台。Emad怕物品毁坏引起纷争,深夜还为它们遮风挡雨。

一天夜里Rana误以为丈夫回家,给他留了门却自己跑进浴室,前租户的嫖客进门并袭击了她。从邻居口中得知,大家都想争取现场遏制犯罪,伸张正义,但由于前期判断是家暴,后来凶手又快速逃离现场导致无法抓获,十分同情Rana的遭遇。

Rana因此得了创伤后遗症,在意他人的看法,渴望Emad的关怀陪伴。Emad犯直男癌,更在乎通过现场留下货车和手机抓拿凶手,并不体贴Rana。再加上卧室里留下凶手的袜子、嫖资和避孕套,作为男人感到极大的侮辱——妻子是否被强奸如鲠在喉,家丑外扬让他感到颜面扫地。

可他们还是同心协力维护在众人前的伉俪形象,Rana带伤参加戏剧的演出。却因为戏中Emad所饰演的角色讲道他感觉街上每个人的眼神都充满嘲笑,巧合地道出了他俩此时在现实生活中困境和真相,Rana情绪失控,戏剧中断。Emad开始抱怨Babak隐瞒前房客是楼凤,租给他们一间肮脏的房子。

Emad试着让这事过去,但邻居人言可畏、Rana的消沉和反复无常让Emad开始不耐烦,事故阴霾笼罩的压力让他情绪暴躁、行为激进,好好先生形象在瓦解。

大家的关心却流于表面,家丑却越传越广,戏剧导演收回了Rana的角色,Emad却不作为,在Rana看来,这与他近期对自己内心的煎熬无动于衷如出一辙,Rana开始不满,失望透顶。

难得有同事的小孩做客一起吃饭,夫妻关系缓和,却得知Rana误用藏起来的凶手嫖资买菜,Emad如同爵蜡,将满桌美食倒掉,气氛降到冰点。Rana感受到丈夫仍旧耿耿于怀,五味杂陈。

Rana试着慢慢走出阴影,却是Emad在乎自尊和名誉陷了进去,愈发激进疯狂,起了报复心理,发誓要惩戒凶手。

Emad开始变得愤世嫉俗,情绪化地在戏剧表演过程中骂Babak是个鼠辈,朋友关系再度恶化。

偶然机会跟踪凶手的货车有了线索,Emad设圈套想让他前来旧屋以行私刑,出乎意料凶手原来是一个有心脏病并行动不便的跛脚老年人。老人解释是一场误会,并没有进浴室袭击Emad。于是,邻居口中悍匪原来是个伤残老人、Rana的噩梦原来是个胆小怕事的良心恩客……各说各言,上演一场罗生门,真相对Emad已经不重要,他把老人关在小黑屋,等待戏剧演出完前来报复——用名声摧毁他。

戏剧中,Emad扮演的角色死去,正如他在现实生活中精心装扮的角色。

演出结束回到旧屋,Emad不顾Rana反对执意要让老人的淫欲暴露在老婆和孩子面前,瓦解他的家庭。老人心脏病发幸好抢回一命,Rana从丈夫不叫救护车的行为中看到了人性的恶,以夫妻关系的破裂威胁Emad就此收手。

Emad不甘心,虽不揭穿老人,却让他将那晚留下的私人用品和钱带回去,妄念恶行原封不动交回老人手里、印在内心,老人受不起如此的人格侮辱,一命呜呼。

戏剧化妆间,Emad和Rana相背无言,心如死水。从此交流亦枉然,不过是对牛弹琴。

人就是这样变成了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电影《推销员》观后感精选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576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