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的惊悚恐怖电影《迷雾》首播于2007年,相信很到人都看过这部电影,不知道大家看完都有哪些感受呢?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01
首先电影一开始,遭遇暴风的小镇,男主家被砸到的树屋以及隔壁稍有些傲娇的黑人律师邻居,似乎都算是相对而言较为正常的电影开端,然而真正的槽点则从便利店开始。
从一个满脸沾血的老头奔赴便利店后电影的走向就开始蜜汁拐弯,一个在看到迷雾肆延的中年大叔边呼喊着“我不信,我要回到我的车里去”边奔向迷雾,随即理所当然地被迷雾吞噬而发出了生命中最后一声惨叫,紧接着一个妇女开始了尬之思念孩子showtime,各种我家里有孩子我要回家,还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高谈阔论并大肆抨击便利店所有人不送一个女士回家。Excuse me?在这种境况下先不谈有没有命回得了家,就提及让别人面临未知的危险去送自己回家我就很想问问凭什么?只是单凭自己是一位lady?只是因为男性就该谦让女性并为女性服务?真像是打着男女平等旗号的活生生的女权狗呐(电影最后此女士最终存活)。
随后剧情跳转到库房五人在关于是否出去清理发电机堵塞的问题产生争执,一个急着送死的年轻店员此时满脸自信地跳出来说我要出去清理堵塞。实在是没有办法理解就在刚刚有人在迷雾中遇到未知危险之后居然还能一脸风轻云淡出去清理一个无关紧要的电机的人脑回路有多清奇。更没有办法理解的是在男主单纯劝年轻店员不要出去的时候一个叫Jim的中年男人就开始无脑嘴炮男主,以站在被文化人凌辱的低下劳动人民(Jim这么认为)角度开始各种抨击男主。后年轻店员成功作死,Jim成功啪啪啪打脸,真是史诗级尴尬画面。
接下的剧情是一行人从库房出来之后打算告诉大家已经陷入危险的局面,四人组又又又...陷入了无法说服大家的境地。哇,刚刚才损失一个人,满地鲜血甚至还有男主斩断的触手竟然无法说服我难以想象?后就在大家决定为了保护孩子而打算逐步说服之时,先前拥有傲娇属性的律师跳了出来,巴拉巴拉讲了一大堆废话,总结起来就是六个字“我不信,你骗人”,我不听我不听我就不听...
在这里有一个细节是这样的:一开始男主们试图说服律师相信他们去库房看看就好,律师随即开始脑残show,从而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也包括男主的孩子,之所以提及孩子是源于男主决定逐步说服大家的理由之一就是保护孩子)。从后面剧情可以推敲出来,第一次律师并没有跟着大家去储藏室,第二次去了回来后因被斩断的触手已经融化而说凭据不足依旧不信,说是这些人合起伙来骗他,地上的血只是他们撒的牛血。就先不提从何而来的牛血,就冲着他这份所有人合起伙来骗他的蜜汁自信我都想给他疯狂刷飞机。随后一群人跟着律师走出便利店安然赴死我也是很迷,不知道为何这么多人集体忽略那个已经领便当的年轻店员?不知导演(或者说编剧)在这一刻安排这样的一个角色的用意是什么,难道说是为了体现人类在面临残酷而真实的现实时选择自我蒙蔽从而表现出来的丑行吗?但无论是因为什么,这部电影从这里开始就已经崩盘了...
而在脑残律师带领大家出去送死之时,一个大无畏(神经病)说要和这群人同行,当然目的是为了出去拿枪而保护大家。即使这种动机很不错,但是在此有一个完全没有办法说服观众的点。那就是这个汉子在突然决定出去拿枪时,并没有太多下决定时的应有表现,神态上也没能体现出来他该有的情绪变化。此情此景可谓一句生硬了得。人类最为恐惧的时刻是什么呢?是面临既定死亡的时刻?亦是说生命的突然消逝?我想最为恐惧的时候应该是面临可能致死的未知时吧。而在这个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去实现那可能会提高大家安全的可能性的男人身上我没有看到这种恐惧,也没有看到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给我的感觉就是为了推动剧情而产生的生硬的转折,仅此而已。
时间线跳转到第一天夜 。虫子被灯光吸引来袭,就在此时,一群猪队友在男友大喊关灯的时候打开了所有的灯。其中一个男人点着浸满汽油的拖把,后踢到油桶,绊倒自己,最后点燃自己,真是一场迷人的烟火。还有被变异蚊子一口咬死收银女以及身旁那么无所作为的年轻军人,真的是槽点满满。
紧接着时间线跳转到第二天白昼,此时男主一伙人又决定去药店赴死拿药救被烧伤的男人。为了救一人而所有人决定冒生命危险的英雄行为我承认这很伟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也真的十分可悲。在付出了一些人的生命之后一群人如同丧家之犬般回到了便利店,后发现被烧伤的男人死于感染。紧接着那个邪教女又开始煽动大家情绪,而男主一行人则面面相觑开始旁观...
在这里我想先谈谈三个角色:
其一是Jim,那个一开始站在被凌辱立场的中年男人,在看到自己害死了那个小伙子的时候开始不断道歉,后来跟从男主,再后来成为了邪教女的忠实簇拥。这是一个被情绪所支配的可悲的人呐。从一开始的出于对知识分子的愤怒,到自责,到恐惧,到疯狂。将一个理性薄弱的人的情绪展现的淋漓尽致,想必很多人都能从其看到自身的影子,也体现了做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人的必要性。
其二是邪教女,作为一个剧中的关键角色,表现的确实很有几分狂热宗教分子的色彩,但美中不足的时,角色塑造的并不够完美。在体现宗教问题上应该有更多宗教化的表现,而并非一开始就给大家一个我就是一个脑残宗教粉的这样一个印象。不过对于宗教问题我涉猎不深,就不多言。
其三是那个和收银女互生情愫的兵,从故事的开头我们可以得知,三个兵还有半个小时就要发车(从后面剧情可以推敲出来他们知道异变内情,此时三人正在休假),而这个戏份最多的兵先是说你们去拿糖我先排队,紧接着居然和收银女开始调情?难道这个时候不应该是告诉她有危险吗?甚至在之后的被困在便利店里这三个人始终无所作为,而最后两个配角兵上吊自杀,这个主角兵被邪教女一群人抨击,连捅三刀然后送出去喂螳螂,也真的是罪有应得。
在此还有四个小槽点:
其一是那只像章鱼一样的怪物被砍断触手居然不愤怒不回来报复,那只螳螂每次只吃一个人,那么大只一个人就能吃饱吗...而且每次都在恰当的时候来吃人我也是很服...
其二是男主以及拿枪的店员没有一开始就把邪教女控制住(不说杀掉,只是控制),而是任由她来煽动大家情绪(在此不提被煽动者的愚蠢),后来在事态不可控制的时候也没开枪救那个兵(虽然他该死),甚至分明只要控制住邪教女,再把大家争取过来就是很大的力量,而这群人选择的只是无动于衷待在小团体,不得不说其目光之短浅。
其三就是在夜晚虫子来袭的时候,男主拿着拖把棍一路追赶那个着火的未知生物,然后这时男主的儿子喊着要找爸爸,那个照顾男主儿子的中年妇女,就半瘫在地上不停喊着回来,甚至还能被一个小孩子挣脱,想必这也许就是重症肌无力患者吧...
其四就是分明这些军人知道内情,但很奇怪的是既没有召集军队也没有疏散人群,可能这一切都是为了拍这场没有丝毫逻辑可言的片子吧...
最后我想谈谈结局。结局就是一行人漫无目的开车直至车没油后,突然间所有人(除了小孩)就放弃生之希望决定集体赴死,一群人英雄至此突然间只是因为车没油就放弃了希望...难道就不考虑一下步行或者说换一辆车,甚至再等几天多坚持坚持吗...
我知道也许是导演想体现一个反转式引发思考的结局,但这样的转折真是无比生硬,细节做的很差,没有看到精心打磨的诚意,也没让我有什么特殊意义的思考,反之漏洞、槽点十分之多。生活本就充满任何未知的可能性,也没有什么必须顺应好之一面的规则,而电影也自然如此。
在这部电影里除了这么多的败笔之外,也有其一些可取之处。但很多影评人写过了,就此不多赘述。
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能做到细节、情节、配乐、角色塑造以及演员演技上真正无暇的完美,只能追求尽可能的完美这是人之常情,而瑕不掩瑜想必也是极好的。不过很遗憾的是此片的瑕疵毁掉了整体布局和观影体验,实至名归的烂片,感慨之际特于此评。
02
影片对未知绝境中的人性、宗教和信仰刻画入微 ,但最让我触动的还是结局。
刚看完结局时,有点不解,为什么男主不能再坚持几分钟?把结局再看了一遍,仔细体会,才明白,其实死亡并不可怕,比死亡更可怕的,是对未知的恐惧感。骁勇善良的男主,他勇敢与异性生物搏斗,可他也见过其他同伴那痛苦的死相,五脏六腑撕扯出来,内脏填满蜘蛛虫卵,身体被撕成得四分五裂......当汽车的汽油耗尽,车还停留在迷雾之中,四周都是那些可怕的异性怪物的嘶吼,男主的心理防线决堤了,所剩的希望破灭,只有绝望笼罩在身,在这看似必死的结局里,死得体面一点反而是种解脱。男主只有四枚子弹,他用这四枚子弹让车上其他四人解脱,包括自己最想守护的儿子,而只能留下孤独而绝望的自己去面对凌迟之死,面对不知道是何种物种以何种方式施加在自己身上的死亡。然而,当他下车,却发现迷雾之中,有坦克车开来,车上是获救的人们,全副武装的士兵们手持火焰喷射器杀死怪物,迷雾逐渐散去,他得救了。只是这样的得救,比让他死去更难受更悲剧性,他前几分钟让他所保护之人的“解脱”,变成了一种罪恶,其实他们本可以不用死,他跪地哀嚎,“For what?”看得我心酸压抑而又遗憾。
结局非常合理,对于我的启示,还是那句俗话,大道至简:Never give up. 在面对未知时,正如其他答案所说的“无限恐惧,不可名状”,不知道在未知中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我们的心理防线很容易崩塌,理性不再。但是,请一定不要放弃希望,坚持下去,可能之后人生就不同。总是想起在车上,自杀之前老人说:“至少我们尝试了,没人会否定我们的努力。”“谁说不是呢?”这句话既是对之前他们的勇敢坚毅的肯定,又表明他们求生欲的丧失。我们已经尝试这么久还能活着,我们能否再尝试或者再等待一下呢?在绝境求生时,能多活一秒就多活一秒,坚持到死,就算死的难堪,不死谁知道日后会不会有翻盘的机会。对,我就是这么强的求生欲~
这片也让我联想到最近听过的一本书《怀斯曼生存手册》,这是本介绍人类在野外自救,自我保护的生存技巧的书。作者打了一个我非常赞同的比喻:生存技巧犹如一个金字塔,塔的最底部是求生的愿望和勇气,哪怕你选错了道路,遇到了绝境,但只要你有足够强烈的求生欲,你也有可能活下来,求生意志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决不放弃的精神;塔的上一层是生存的知识与技巧,掌握技巧并养成思考和观察的习惯,生存的机会就越多;金字塔的顶端则是工具箱,学会制作工具,生存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人生就是在迷雾中前行,保持希望,坚持到底。
03
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部科幻片,迷雾中隐藏着可怕的外星生物,在前一个小时把无助的人们一步步逼向绝境,后一个小时则是勇敢睿智的主人公带领群众们绝地反击的时刻。
《迷雾》显然并不满足于当一部单纯的爽片。
在这个小超市里的人类群体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熟悉的东西,狂傲、无知、急躁、绝望、麻木、愚蠢、冲动、偏执、疯狂。
这些都是我们致命的弱点。
平日里我们因此而犯下的错误也许只会让我们烤焦一个苹果派,搞砸一次会议,或者失掉我们的爱人。可是身处茫茫的迷雾之中,任何一个弱点都可以置我们于死地。
从诺姆开始,人们接连死去,从表象上看,是迷雾中可怕的生物吞噬了他们的血肉,是子弹、火焰和药物夺走了他们的生命,可追究起原因来,他们其实死于自己或他人所做的错误决定,而导致错误的诱因,正是我们精神上难以治愈的弱点。
诺姆死于年少轻狂,不听劝告。
诺顿死于自高自大,缺少信任。
两名军人和爱伦死于绝望。
卡莫迪夫人死于她对宗教的疯狂和对权力的欲望。
但这些都不是最寒冷最黑暗的。
真正令人战栗的是,就在这样一个孤立无援的环境下,本该团结一致的人们却开始转身伤害身边的同伴。
杰塞普的遭遇,已经不能用可怕来形容。
他什么都不知道,却被狂热的人们当成了罪魁祸首,当成了发泄恐惧的出口,当成了自保的工具,只因为他在那个军事基地服役。
他被如此轻易地定了罪。
下跪不够,挨打不够,捅刀子也不够。
人们要他死,用鲜血来赎这强加的罪。
他在最后一刻绝望的眼神,和留在玻璃门上的血手印,我一辈子不会忘记。
人类总以为自己在学习,在进步,得意地绕过每一条被做了标记的弯路。可是这条路真的是向前的吗?或者只是一个头尾相衔的圈?
《七宗罪》中的悲剧被成百上千次地上演;永远有人相信邪教;傲慢与偏见根深蒂固;战争和杀戮每一刻都在发生。
就像《迷雾》中所表现的一样,死亡人数的百分之九十九,死于人的精神弱点。
即便是看上去三观最正常,想法最正确的男主,也因为希望的崩塌,伴随冲动作祟在最后一刻杀死了同车的四个人,包括自己的孩子。
在军队出现之前,他所做的决定甚至是应该被赞扬的。把肉体被吞噬的巨大痛苦留给自己,多么英雄主义的举动!
可命运紧接着无情地嘲弄了他。
大批部队赶来了,剩余的人们暂时安全了。
男主崩溃地吼叫,问自己,也问别人,“THEY ARE ALL DEAD, FOR WHAT?”
太宰治早已告诉我们答案。
因为,生而为人。
影片就在这里结束了,之后是几分钟的字幕,伴随着坦克、飞机驶过的声音。
我以为我会在结尾听到一声枪响,可是没有。
原来噩梦还未结束,留下来几分余味让观众自己咂摸品味。
绝望还是希望?
经历了这么多的男主只有两个结果,死掉或者发疯。
而一开始为了孩子勇敢走出超市,并等到救援的女人,就安全了吗?
迷雾中到底还有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
只知道活着的人里面仍然有许许多多的诺姆、诺顿、吉姆、卡迈迪夫人、男主……
生而为人。
抱歉。
04
结尾,男主角在枪杀了包括自己儿子在内的四人后,打开车门,朝着无边无际空洞诡异的迷雾大喊:come on! come on!
紧接着,耳听隆隆的声响渐逼渐近,本以为是“things”(也就是怪物,由于影片中始终没有展现大boss的全貌,所以沿用男主儿子对怪物的称呼—things)来了,但随着吟吟悲怆的女声BGM的响起,出现在男主眼前的却是救援而来的坦克兵。坦克碾压而过,男主绝望地低声自言道:
之后便不由地跪地,向天咆哮,嘶吼……
《迷雾》,这部出自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之手的影片,虽没有《肖申克的救赎》和美剧《行尸走肉》那么地广为人知,但依然给我们带来了难以言传的震撼。
当然我们在《迷雾》中,也看到了出现在《肖申克的救赎》和《行尸走肉》中的熟悉的身影。
梅丽莎·苏姗妮·麦克布莱德 《迷雾》中一位孩子的母亲(左);《行尸走肉》中的“卡妈”(右)
威廉姆·赛德勒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赫伍(左);《迷雾》中的JIM(右)
成也结尾败也结尾,看过这部影片的人,对结尾,大都走向了两种极端。简单点来说就是—极好与极坏。
首先要说的是,我是偏向极端好这一边的,原因下文会有分析。其二,我觉得当一部电影,让人们会用极端的“好”与“坏”来评价时,这种极端二元评价的存在,本身就已说明了影片的价值性。
不同于大多数同类型的灾难片——崇尚大无畏、不断突破自己,最终绝地逢生,以此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叫好。
《迷雾》,极端二元评价现象的存在,反映了影片对人性,是在提供的思考,而不是引导;是在尝试理解,而不是去塑造。这就是我觉得这部影片的难能可贵之处,也是我喜欢这部影片的原因。
人性是什么?在影片情节推动到1时12分25秒,男主David和一部分人商量,打算彻底离开商店时,借助人物间的对话,有过一段非常精彩的探讨。
而男主之所以提议要离开,除了商店难以承受“things”的攻击外,更重要的是“邪女”在不断地蛊惑人们——“things”是主对人们的惩罚,只有献祭流血才能阻止一切。
“邪女”卡莫迪夫人
此时此刻,所有人的处境就是:被扔进茫茫的迷雾里,电话打不通、无线电不能使用,政治、宗教等“机器”已不再正常运转,一切的外界救援手段都被“拿走”。
并且由于“邪女”的存在,使整个商店里面的人被架在了一个“内忧外患”的境地——外有“things”攻击、内有被献祭的风险。(说到这里就想起了《红楼梦》中,探春在面对检抄大观园时说的话: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邪女”名字的由来(我起的)
此时的商店,成了一个展示“原始物种”本性的空间表达;而人物的所作所为成了审视“人性”善恶的“试金石”;观看影片的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则成了“上帝”,熟善熟恶?随着影片的进行,自己心中可能也有判断和定数。
于是,这批回到“原始社会”的“物种”,出于求生的本能,面对灾难,在“房间里多于两个人”的情况下,不出意料地都选择了自己的立场。
一个是以David为首的,以“我”为中心、信仰自己的分队(后文简称D队)。它们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困境。
而另一波分队,则是以“邪女”为首的,把信仰寄托在神的身上,按照神的旨意行事,希望神能够引导自己走出绝境(后文简称X队)。
D队的主要成员(左);X队的主要成员(右)
可以说,这既是相互对立的两种立场又是相互统一的“一”种立场。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信仰自己和信仰神都是一回事,最终的目的都一样—存活下来。
影片中展现的D队,虽然是以“我”为中心的信仰者,但他们却并不是自私的个体,他们的内心反而充满了一种大爱。D队想方设法的目的是保全商店里的所有人,也因如此,他们才会为某个人的离去而悲伤。
而X队这批人,则就属于是“当你把他们吓怕了的时候,你让他们做什么都可以,只要谁承诺有出路,或别的办法,他们就会跟着他。”的这类人。
被“things”拖走的士兵
所以,在“邪女”的蛊惑下,他们把一个可能是无辜的士兵拉出去献祭,眼睁睁地看着士兵被“things”掠走。事实上,X队信仰的不是神更不是“邪女”,他们的所做所为,只是“邪女”唤起了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面对未知世界的恐惧。
因此我们看到,当“邪女”被奥利开枪打死后,同样是面对死亡的恐惧,他们立马怂了。而当D队离开时,商店里的人向窗外望去:
漫无边界的迷雾中,一辆照射灯全开的吉普车,慢慢地向那个曾经熟悉却又未知的世界行进……没有人知道最后的结果会怎样。
身处商店里的人,眼神中透露出了一种或绝望或茫然的无助感。
啰啰嗦嗦地说了这么多,把主要情节都说了,那到底影片的极端好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处就体现在这个地方,对比两队人的所做所为后,给人留下的对人性的思考。
很多人随着影片的发展,在导演的因势诱导下,会误认为D队的行为偏向是善的、正义的、无畏的;而X队的行为偏向是恶的、残忍的、怯懦的。
但绝不是这样的。当我们认为X队把士兵拉出去献祭、想要把D队队长的儿子用于献祭是性“恶”,而认为奥利开枪打死“邪女”以稳定军心和冒死拿药去救人是性“善”时,我们其实是在拿自己身处的时代道德“机器”标准去评判他们的所作所为。
别忘了前文提到的,他们此时此刻面临的境地——所有的维持现代机器正常运转的政治、文明都被“拿掉”了,现在的他们就是“原始物种”,他们的处境就是“原始森林”。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D队还是X队,都被一个“法则”支配,即“当你把他们吓怕了的时候,你让他们做什么都可以,只要谁承诺有出路,或别的办法,他们就会跟着他”。
D队逃离商店
于X队而言,“你”、“他”就是“邪女”;于D队来说,“你”、“他”不就正是David吗?David不就是承诺拿药后救人而号召其他人同他去隔壁药房拿药,之后便承诺开车彻底逃离商店的“他”吗?
而奥利把“邪女”打死的行为,相比于在“邪女”蛊惑下,把士兵拉出去献祭的行为,真的能区分,到底熟善熟恶吗?
说到底,双方的行为不都是为了存活,而采取的自保方式吗?
奥利开枪
这就是个人认为,影片第一处“极好”的地方。它提供了对人性的思考,是一种抛去了作为“人性”的光环,把“人”带回到赤裸裸的、最原始处境下的一种对物种生存本能的思考。
没有偏见,不偏袒任何一方,答案交由观众定夺。
第二处认为“极好”的地方,就是影片的结尾设置了,也就是文中最开始时描述的画面。
这个结尾好在什么地方呢?首先好在当女声BGM再次响起的时候,它给人的内心带来了一种不可言传的、五味陈杂的感受:
都坚持到了这个时候,怎么就不能再忍一忍呢?当救援队出现在眼前时,男主该是多么的绝望和痛恨啊?如果枪里有五发子弹,男主应该会轻松很多吧?你TMD的救援队怎么就不早到一点或提前给点预警?
当然所有我说的这些,都抵不上电影的结尾,通过营造出一种“恍惚”而让人产生的无尽的呆想,更有力更意味深长。
对于这样一个结尾,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仍是需要观众自己去领悟和理解。
其二结尾好在什么地方?就是我最开始提到的,影片是在尝试理解人性,而不是塑造人性。
为什么这么说,如前文说过的,埋藏在内心深处的人性有一种天然的恐惧感和无助感,只是没有被唤醒。
X队中的这种人性,早被“邪女”借助神的力量所唤醒。而D队的,还没有,直到什么时候才有的呢?直到D队队长路过自家门口,看到房屋、妻子被蛛丝团团围住后,D队队长连同其他人的这种脆弱的人性才被唤醒。
被蛛丝包围的房子和男主的妻子
而之后一路上的所见所遇,更是在不断地剥蚀他们俞发微弱的决心。最后,当那只巨大的“things”压境于他们时,身如枯木心如槁灰。
最后的大BOSS
因此,你想想一个人该是有多么地无助和无望才能逼迫自己把自己亲儿子杀掉。
哀莫大于心死,车迷雾稍可控,心迷雾无可救。
所以,真正打垮D队的让他们掏枪自杀的,不是车停之后的那只巨大的“things”,而是内心的彻底绝望,是面对不可控世界时脆弱人性的体现。
我想,这才是真正的人性。不是面对绝境,再坚持一下这么简单;也不是为爱,而盲目挑战一切这么决绝;更不是面对未知的世界,假装能奈我何的傲野。
人性这东西,柔弱之时如薄纸,一桶就破;刚毅之时如金钻,不仅熠熠生辉,还坚不可摧。但谁知道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电影迷雾观后感大全》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6012.html
- 上一篇:家有喜事观后感集锦
- 下一篇:中二病也要谈恋爱剧场版观后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