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很多人在祖国发展的历史中留下了身影,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些关于国家记忆中焦裕禄的观后感,一起看看吧!
01
之前看到过一部电影,一群劫匪打劫银行,冲进去喊“把钱都交出来,钱是国家的,命是自己的!”于是银行职员没有任何反抗很配合的把钱都取出来给给了劫匪。虽然只是电影里的搞笑情节,如今想来这劫匪一定是心理学高手啊!把握人心到如此精准的地步。兵不血刃的来了一场完美抢劫!
可是,生活中,我们常常忘记了,命是自己的这个简单的道理。
我敬佩像焦裕禄这样为了人民牺牲自我的人,我也敬仰那些敢为人先的前辈。
但,毕竟,我们都是血肉之躯,自我选择是崇高,
但是,现在很多单位很多公司,打着追求卓越的旗号,给员工洗脑加班加班,为人民服务,为了美好的未来! 我们不是超人,血肉之躯需要休息,需要充足的睡眠,需要像一个人而不是神一样的活着。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珍惜自己,才是真正的负责。
02
这个片子如果不是单位组织看,大概是不会想起看的。我天天做的就是弘扬主旋律的工作,江湖人称“歌德派”,所以对主旋律的片子很反感,甚至都能摸出套路。另外,当下的官场就是个大舞台,大家彼此心知肚明的演戏。波兰籍诗人米沃什在《被奴役的心灵》中点出:在极权社会,几乎所有人都不得不成为演员,在大街上、在工厂、在办公室演戏。现实生活亦如是,我亲见村子里一二三四……二十号领导穿着“新装”,却没有勇气拆穿他们的伪装。米沃什在书中写道:日常生活中的做戏与剧院的表演不同点在于,人人都在别人面前做戏,而且彼此都清楚大家都在逢场作戏。
但是李雪健演的真好。演英雄人物,伟光正是少不了的,只要不让观众看出太假大空,那便是成功。焦裕禄塑造的不食人间烟火,但是那是剧本的问题,不是演员的过错。中国歌颂伟光正的人物时,从来不允许人物有儿女情长,属于为尊者讳为贤者隐的文化痼疾。其实人有很多面,中国银幕上的英雄人物永远只秀那一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但是新中国十七年文学电影中,英雄人物是没有缺点的,也是没有感情的,所有的情感全部奉献给了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这种对于人物的不真实描写的滥觞应该属于《三国演义》,鲁迅说,刘备长厚近似伪,诸葛亮多智而近妖。鲁迅还说了,勇士,也要战斗,也休息,也饮食,自然也做爱。中国的英雄不吃饭、不休息、不恋爱,如果有吃饭休息恋爱的戏,也是革命的吃饭、革命的休息、革命的恋爱。在人之为人上,西方的英雄人物总有凡人多少都有的弱点,这些弱点是人之为人的确证,比如辛德勒,救人之余也好色,这是这些弱点,让人觉得英雄不遥远、亲切、仿佛触手可及,而中国的英雄人物永远高高在上,像星星一样,供人们仰望,却永远不可企及。
那个县委书记的屁股上都打着补丁的年代再也不会有了。现在的演员,怕是演不出那种内在气质。
片子四星,焦裕禄给一星,李雪健给一星,配乐很赞,民乐和西洋乐的结合,与剧情相得益彰,给一星。
03
很早就知道焦裕禄这样的先进共产党员,很早就知道李雪健应为这个角色家喻户晓,并且在领奖的时候说了一句不同于别人的领奖词,今天才看了这个90年代的老电影,说实话,那个时候我才8岁,我们村里似乎还没有什么电视,不懂那个时候的电影,此刻,我情不自禁和今年大热的《人民的名义》的达康书记和老检察长对比,30年过去了,人民还是要坚守真善美的追求,好的党员干部和正能量还是要树立的。
那个年代的画面和表演也许不能太过苛刻,就从故事来说,确实有待研究,毕竟塑造一个人的优秀干部风貌的故事早就不适合苛刻的观众,但这么一个知名人物,在情节上确实做得不够详尽。越发觉得“人民的名义”里面对于高大上人物的塑造有一套,我总觉得,焦裕禄如果仅仅凭借剧中的故事,不足以形成一个全国学习的楷模,那就是因为你没有把他最突出的故事表达出来,如果仅仅是因为亲赴一线、爱民如子,不顾生病,这些不足以说明一个干部的特点,据说兰考在他的治理下,人民的收入啊、环境的治理啊取得了很大的变化,这些数字还是有说服力的。尽管结尾也有这方面的 表达,但是都飞机喷洒了,有点不够细节,同时,该故事有一层沉重的悲剧色彩,开头的下葬啊,包括临别之际的子女感情啊,确实有点这种感觉,应该说很有特色吧。
再就是关于障碍的设置和反面人物的设置上,确实很快,很直接,对比很强烈。
这个人物是全国学习的楷模,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希望看到重拍,但这个人物依然给予无限的敬仰,毕竟这样的干部太少了。
04
电影讲述革命烈士焦裕禄在河南兰考县工作的故事。故事开始于焦上任,他担任的职务是兰考县第二书记。兰考县是重灾县,自然环境恶劣,使得庄稼收成不好,人们都吃不上饭。县常委会上,焦带领县委同志们去火车站看远走他乡的县民。之后,焦提出很多问题,并推翻了第一书记吴制订的各种原则。从此两个书记结下了仇恨。吴为了拉拢焦,在安置焦的孩子与老婆时送来了很多稀罕副食,但焦被拒绝了。为了治风沙,焦特殊对待搞种植的大学生。大学生准备离开时,焦还用诚心打动了大学生,让他留了下来。焦非常热心的工作,很快就升任第一书记。但也使得焦对自己与家庭的生活更加严格,全家人过得很寒酸。搞种植的老师傅因病死去,使得焦认识到干部的健康问题。焦提出买高价粮补贴干部,吴不置可否。高价粮很快买来,但是因为有人泄密,省里调查组也很快到来。调查组调查后,并没有追究焦的过失。夏天暴雨来袭,毁掉了很多庄稼,焦带领众人一起弥补损失。此时,焦的身体已经非常差,直到一天病倒了。县委依照省里的命令,要将焦送往医院。就这样,焦住进了郑州的医院。焦走时很多人来送,但吴没有来。焦在医院很快死去,县里给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很多人都在葬礼上痛哭,即使吴也显得很悲伤。
这又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小得时候同样看过,而且还是学校组织看得。当时的情景已经记不清了,但它给我印象非常好,因为当时十几岁的我都可以被它感动。时隔二十几年后再来看本片,感动虽然不存在了,但它还是真实且生动的让我如醍醐灌顶。换句话说,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本片已经落伍,但它真诚、平实、朴素的故事却依然可以打动人。现在可以这样评价它:这是一部并不过分美化人物的共产党员模范传记片,而且这样的电影在当代已经绝迹了。
电影拍摄方面不能说多优秀,但是它比八十年代的中国电影整体水平高出许多。故事流畅、结构紧凑、细节真实、对白朴实生动,即使部分场景衔接稍显突兀,但它还是要比八十年代的“片断式”电影强出不少。本片最为出色的是,影片塑造人物的细节都贴近生活,而且非常自然,看起来就像真的发生过一样。可见,电影不是为了塑造人物过分夸大他们的“好人好事”。其实仔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焦之所以做这么多好事,根本与自己是否是共产党员无关,真正的原因是因为焦是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善,才是焦所作所为的根本,共产党员身份只不过是他做善事的驱动力而已。所以说,共产党员不一定是好干部,就像吴一样。总之,本片虽然看起来很“主旋律”,但它却没有主旋律电影的那种“假、大、空”,是以真实的情感打动人。
演员优秀的演技也是本片的出彩之处。男主角焦的扮演者是号称“戏骨”的中国骨灰级演员李雪健。对于李雪健,了解不多,他的电影也看得很少。不过,李雪健在本片中的演技,就已经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了。真实、生动、表情细致入微,情绪饱含激情,这些使得我多少年以来只要想到焦裕禄就浮起李雪健的脸,李雪健俨然已经化身为焦裕禄了。从这一点,就知道李雪健的表演多么出色了。至于片中其他演员,都是配角,不说也罢。
额外说一句,焦的孩子们现在做什么呢?他们也算名人之后了吧。还有,调查焦的工作组来的真快,中国人整人真有速度……
总结一下。本片不算是一部经典之作,但是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国度给它一个最佳影片奖,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它优秀的地方是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看起来却不那么“主旋律”,这也是它与众不同之处。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国家记忆之焦裕禄观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6032.html
- 下一篇:我脑中的橡皮擦观后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