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电影后天观后感影评

时间:2019-05-15 09:01:10 网站:公文素材库

《后天》是一部由丹尼斯·奎德和杰克·吉伦哈尔等主演的科幻冒险灾难电影,影片首播于2004年,网友们对这部电影也是给出了不错的评价,一起去看看吧!

01

后天我是看过的,记得那是在高二年级,偷偷地趁着周六晚所有老师休假的间隙,班长打开了挂在教室前方的多媒体,给我们播放《后天》看。

当时不太清楚这部剧讲什么的,只知道它和《2012》是一类的,属于灾难片。但当时看完并没有产生那种环境一旦被破坏会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和破坏的的感觉,觉得印象深刻的只是巨大的冰雪,极冷的温度,男主和女主的感情,男主爸爸对男主的承诺还有在博物馆烧书以求生存的无奈。那时作为高二学生的我,关注的就是这些。

这次再看《后天》,是带着目的去看的,作为一项作业吧,毕竟要写感后感的。所以从电影中看到了、认识到的还是蛮多的。我们知道,这是一部灾难片,而灾难一般都是像人类提醒或预示着什么。

影片开头,男主的爸爸(下简称男爸),在做关于环境变化将会对人类生活影响的演讲,听者都是各国的高级官员,包括美国的副总统。他提出了由于地球温室效应,会导致大西洋暖流的状况不稳定,会产生不正常逆流会从而影响全球气温,有可能导致又一次冰川世纪来临的一些科学推测,建议副总统提早划批一些经费,做相关的调查研究并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很可惜的是,副总统并没有认真听男爸的报告,并以国家还需要发展没必要浪费钱去做无益于经济发展的事为由,拒绝支持男爸的研究。于是这事不了了之,或许副总统只是心里挂念GDP而没有注意到外面群众“保护环境,stop globe warming”的呼声。

然而,万万没想到灾难来的那么快,男爸预计大概500年才会来临的冰川世纪在6-8周就来临了。北半球气温迅速下降,东京地区降下了人头大小的冰雹,砸死砸伤了好多人。英国和爱尔兰地区,风暴来临,纽约州的温度也在不停的下降,一场暴风雪雨就这样来临了。

男爸和爱尔兰的霍尔教授合作,利用他传来的各海域及卫星大气云层等数据,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预测出地球北半部的居民已经没有时间撤退了,风雪来的太急,温度下降太快,他们只有躲在屋里尽可能的取暖,等待冰寒过去。男爸向政府提交了这份建议报告,副总统仍不相信,不忍心舍弃整个北半球。总统下达了撤退命令,美国人疯狂涌入墨西哥避难。新闻报道称“严厉禁止非法移民的美国政府,他们民众正如如蜂巢般涌入墨西哥,遭到墨西哥政府的抵制后,他们破坏了边境线,持续涌入。美国政府同意减免墨西哥政府的债务以获得难民进去墨西哥的权利。”看吧,关键时刻,在生存受到威胁时,人民通常会破坏法制的。还好美国政府为人民着想,为难民换取了进入墨西哥地区的权利。

在所有人都往南方撤退的同时,男爸却在他的两个同事的陪伴下,北上往纽约去找男主。很不幸,中途,他的同伴牺牲了一位。男主此时正在和他的几位同学还有图书馆管理员,还有一位教授和一名乞丐在图书馆避难,他们一边无奈的烧着图书馆里的书取暖,一边回忆、讨论人类的智慧和书中的知识。期间,男主为了治疗女主发炎的腿,和几位同学去图书馆外冰封的船舱内找盘尼西林,与饿狼勇敢的搏斗。这一幕让我想起了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由此我想到人的精神上的可贵之处,人作为万物之灵长不是没有道理的,在面对死亡的威胁面前, 或许人能表现出比野兽更加野兽的勇敢,战胜一切。

远在北爱尔兰的霍尔教授和他的两个教授,由于丧失了撤退的最后机会,已经没有机会在大自然面前逃生了。我们三个细细的品味着最后的一瓶83年的威士忌,“to human, to England, to Manchester team, cheer!”,其实人类又是那么无私的,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祝福的通常是自己的信仰。男爸距离纽约还有40英里,沿途他们发现了大量往北撤退时冻死在路上的人们的尸体,那么多尸体掩埋在厚厚的冰雪层里,摆着各种僵硬的姿势,格外的晃眼。其实他们可以不死的,男主的爸爸告诉男主撤退已经来不及了,只能躲在屋内取暖等待冰雪过后的救援,男主告诉了人们,可是人们不听,即使男主说了他爸爸是科学家,人们还是不相信他,跟着警察往南方逃亡去了,几乎“全军覆没”。所以说关键时刻一定不要慌,一定不要顺从经验主义,而要根据当时情况,相信科学,做出正确的行动。同时我也很纳闷,美国政府没有及时下达命令让北部地区的人民停止无谓的逃亡,留守待援。可见,大灾难面前,政府命令的准确及时是多么的重要。

最终,男爸找到了纽约图书馆,见到了男主,完成了承诺“wait for me, I will find you, I promise.”,很是感人。其实正常情况下,男爸是绝对不可能到达纽约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去纽约岂止是“比登天还难”。尽管有些夸张,这也体现了人类的伟大和父爱的伟大。这是影片中一个特别感人的地方。最后,冰雪过去了,生还的他们还有其他人得到了救援,而男主也收获了一份甜蜜的爱情。

影片最后,在墨西哥避难的副总统发表了演说,深刻的忏悔了自己的错误行为,为自己不重视保护环境,而一位的发展经济、不断破坏的环境做法感到懊悔。同时,他也表扬了在这场大灾难中英勇团结的人们,并对墨西哥政府的友好行为表示感谢,声称这更加深了两国之间的“深厚友谊”。

太空中,空间站里的科学家看着劫后余生的地球,从来没有见过那么清澈,那么蔚蓝的地球,下定决心一定要保护好他。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不让地球“劫后余生”,也能得到一课无比蔚蓝,无比清澈明丽的地球。

能拍出类似《后天》《2012》等电影的导演,都是有情怀的导演。《后天》以政府不重视环境保护、不关注“温室效应”为引,给地球虚构了一个无比恐怖的大灾难。从中,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反思呢。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大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温室效应也越来越严重。地球很脆弱,地球上的气候更是脆弱,而气候的改变不是片面的,而是影响全球全世界的。我们越来越能体会到极端天气越来越多,极冷日,极热日,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也越来越频繁,南北极的冰川在逐渐消融,海平面也在以可怕的速度“缓慢”升高,或许要不了多久,部分沿海国家就要消失了。

保护环境、阻止温室效应应该是政府和人民共同的责任,也是全球人民的使命。我很高兴我们的政府早早的意识到了这一点,早在十几年前,胡主席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战略”,就意识到了保护环境对未来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而今的习主席也极其重视这一里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们的发展目标。地球是大家的,保护环境,遏制温室效应是全球的责任,世界各个国家应该联合起来,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2015年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巴黎协定》,正是世界各国为共同保护环境所做出的努力。

但是,令人很意外的是,去年6月份,美国的新秀总统特朗普以《巴黎协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同时否认科学认识(相当于否认气候变化对地球影响的科学认知)为由,强势退出了《巴黎协定》,退出了这个由全球195个国家做出的保护地球气候,遏制温室效应的伟大决定。这让我想起了《后天》里的那个副总统,呵呵,这场景是极其的相似。

总之,《后天》是一部十分优秀的电影。我觉得之所以取名后天,是导演想让人们看完电影后思考一下,人类到底还有没有后天???或许,人类再肆意的破坏环境、以暴虐的态度对待地球,都不会再有明天了,何来的后天呢?幸而,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在关注着我们的明天和后天,《巴黎协定》就是很好的证明。我相信,在全世界有识之士、有责任感的人民的用心保护和关爱下,我们的地球家园会越来越好。明天的地球很好,后天的更好。

没有再一次的冰川时代来临,没有逆流,没有冰雪和风暴,空间站里伟大的宇航员们也能每天看到那无比清澈,亮丽,纯洁无暇的地球。

“我们终于知道人类有多渺小,大自然反扑的力量有多大。多年来人类一直相信,我们可以糟蹋大自然的资源,不会有任何后果,我们都错了,我也错了。”《后天》

02

说真的,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的灾难片,总体来说,值得一看,不管从特效还是剧情,都是很用心的编辑,这部片虽然简单,但是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导演的用心,认真与负责,特别是寒冷的冰冻不断的蔓延的那一段,特别的好看。

不过就是剧情简单了,应该加多一些剧情,才是更为完美。

冰冻的来源,以及这是一场人类自己造成的灾难,也是值得我们回味,真真正正的反思,是否我们人类在不断的破坏,然后才使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惊醒,片子也行是几个月,但是,现实,有可能真正的冰川时代就来临了。

03

本来我只是单纯把这部电影当电影看,知道看到今天美国炸弹气旋,冰天雪地的美国,被冻住的瀑布,简直就是后天再现。

然后我重现看了后天,发现这是真是一部不朽的经典;这个电影给我的震撼,甚至远高于肖申克的救赎和阿飞正传。

强烈建议,所有喜欢电影的人,不要错过这部不朽的经典。

对于灾难片来说,我觉得特效的重要性可能要高于剧情。

灾难片的意义在于看之前对灾难恐怖程度的“期待”;过程中的震撼;结束之后的心有余悸。

不过《后天》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十分出色,整部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速冻”飞行员(还有一处是大楼):

刚看完,很震撼,中途看到好多人因为暴风雪眼都冻死,心里好难受,最后一点暴风雪走后,宇航员从太空看地球说:从来没有看过这么纯净的地球。被深深打动,如果不用只想发展经济,如果人类对大自然多些敬畏,如果人类不再狂妄自大,可以不必面临这样的灾难。可惜一切都是如果。。。

 最后电影快结束说得很好,我们人类只是在需要的时候,地球热心的接待了我们,我们只是客人,我们没有理由去向地球索取太多更没有资格去破坏,否则就如电影似得,地球回到冰川时代. 

04

影片看完有种回到高考的感觉,其实无论是高考还是公务员考试,环境保护都是考点之一,《后天》所提及的就是近几年总是被人关注的话题——温室效应,与其他宣传的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来说,这部灾难片直戳人的内心,直指最严重的后果——新的冰川时代来临!如果要选择一部环境保护宣传片,那就是它了。

影片开头有三个科学家在南极洲作业,忽然间整个冰架裂开,巨大的裂痕险些让科学家们丧命,这是发生气候转变的前奏,气象学家Jack在全球变暖会议中讲述他的“暖流迁移”理论(温室效应能够导致人类再次进入冰川时代,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北半球气候,来自太阳的热量到赤道后,再由洋流传送到北方,但是由于全球变暖正在融化极地的冰川,扰了这个洋流,最后它会慢慢停下来,到那时温暖的天气就会消失),他预测这件事情会在一百年或一千年后发生,希望这件事情能够得到大家重视,但副总统因为预算经济问题,并不愿意动用巨大的资金拨款给这部分预计会发生的事情,会议后,在海德兰中心Rapson教授那边的探测站发现机器上Georges Bank区域的图标闪烁,并显示表层温度降低了13度,随后又相继出现另外两个图标闪烁,Rapson教授估计该区域气温降低是就是Jack提出的“暖流迁移”理论,理论正在变为现实,这就意味着人类将经历一次浩劫。

环境恶化持续加重,日本东京刮起狂风暴雨,并伴随着高尔夫球般大的冰雹,于此同时几个飓风席卷洛杉矶,损伤无数,在相对较北的苏格兰,已经无法生存,飞在其上空的飞机瞬间被冷空气冻住,政府方面,Jack眼看环境情况每况愈下,但迫于只有理论没有证据的无奈,政府并不愿意采取保护行动。

Sam是环境学家Jack的儿子,继承了父亲聪明的大脑,他代表学校去纽约参加百科知识问答赛,过程中遇到飞机湍流,情形严重到氧气罩和行李纷纷掉落,飞鸟迁徙,动物动荡不安,一切都在预兆着灾难的来临,随后的几天,暴雨持续到已淹没到半个车身,人人纷纷逃往地势较高的位置——图书馆,逃亡途中海平面上升之快犹如一堵墙般漫过纽约,城市被海水淹没,图书馆里的人们是安全,但是不久冷空气风暴即将到达纽约,电话里Jack告诉Sam此时逃往南方已经太晚,唯一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就是在图书馆里呆着,等待风暴的过去,父亲会去找他的,预计这次风暴将持续7-10天,当它结束时冰雪会覆盖整个北半球,冰雪会反射阳光,而气候会重新平衡,保持和上次冰川时同样的天气,当政府意识到事情严重性时,部分地区的人们已经无法挽救,例如Rapson教授一伙三人,即便是最早发现环境情况的恶化,为提供数据仍守护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们无法与大自然抗衡,面对这场风暴即便是科技再发达,也同样无法避免,坐以待毙无计可施。纽约方面,躲在图书馆里以警察为首的人,看到外面有人在往南方走,都张罗着要跟着出去,即便Sam也没能拦住他们,Sam和他同行的伙伴还有个智慧的拾荒者依旧躲在图书馆里避难,用烧书来取暖,Jack担心儿子的安危,为了救他的儿子从华盛顿开往纽约,即将到达纽约的时候看到无数副尸体冻死在室外,其中就有警察那帮人,结局自然是父子大团聚,Sam暗恋的女生被他英勇的举动所感动,当风暴过去,当一切都恢复平静,副总统对于近些年挥霍地球的自然资源表示深刻的反省,对于环境保护不够重视表示抱歉。

电影名起的很简单,今天不作为,后天徒伤悲,至于为什么是后天而不是明天呢?我就无从而知了,对故事紧张气氛的烘托主要赢在了配乐上,音乐的力量很强大,我算是跟着音乐紧张起来的。很巧的是,看完影片之后遇到了课堂讨论的话题:与提升个人生活品质和保护环境之间你会选择哪个?一下子我就想到了这个电影,其实大多数人还是选择提升个人生活品质,之所以会这么选是因为这部分人认为保护环境是应该国家参与调控而并不是我们个人所能解决的问题,我们把自己的生活品质提高了,环境自然好了,但也会有人认为,就想电影里一样,国家真的会花大价钱管理吗?靠国家不如靠我们自己,我们自己提升了环保意识,环境自然就好了。总之,我的想法是这个话题讨论有问题,保护环境和提升个人品质并没有冲突,为什么非要我们在中间选择一个呢?你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电影后天观后感影评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6176.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