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七宗罪观后感影评

时间:2019-05-15 09:04:06 网站:公文素材库

《七宗罪》是一部由摩根·弗里曼、布拉德·皮特和凯文·史派西等主演的悬疑惊悚犯罪电影,影片首播于1995年,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也是相对较高,一起去看看吧!

01

是我看电影太少吗,完全出乎意料的结局。电影情节和想象的也不大一样,没有很血腥。真正关于案件的描述很少,更多的是对话、思想和过程。好像有点重点不够突出和逻辑混乱?印象深刻的是两个警探在酒吧的谈话 “I mean, it’s easier to lose yourself in drugs than it is to cope with life. It’s easier to steal what you want than to earn it. It’s easier to beat a child than to raise it. Love cost. It takes effort. Work.”,但是不喜欢摩根弗里曼的口音。还有就是那个杀人犯在车上的一段自述,看的时候一直在想“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其实很多时候,人们很难判定,究竟疯了的是谁,究竟什么才是这个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也许在那些所谓的精神病患者和疯子眼里,真正疯了的是我们呢。另,我研究生期间班里唯一的一个男生(我们班长,和我关系还蛮好的)竟然和那个杀人犯长得莫名相像,连说话的语气都很像,以后怕是不敢直视他,可怕。

剧中还意识到一个问题,前一段时间在看一个学生的背景调查表时,她有提到以前不大理解为什么还有人会为那些穷凶恶极的人辩护,学了法律之后才渐渐明白,法律面前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每个人都应该有争取辩护的权利,所谓人权?在这部剧里,死于“贪婪”的律师,平生善于采取各种手段为杀人犯和强奸犯辩护。而剧中的凶手本身,在主动投案自首后,也请求律师辩护。所以那些辩护律师的立场和出发点又是什么,法律本身就不是非黑即白。

要记住天主教教义的人性七宗罪:暴食、贪婪、懒惰、骄傲、淫欲、嫉妒、愤怒。

我自己是信仰佛教的,平时也会想很多,有时候想想也会怕的睡不着。会思考我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为什么此刻我会以这样的方式活着、等我死亡后还会记得什么、我记得这辈子发生的事情吗、我不想忘记我的爸爸妈妈怎么办。每次一深入思考,就会怕到浑身发抖。这也是为什么,长大以后变得越来越担心,可能真的是,拥有的太多,就更害怕失去。有时候会担心,我会不会某一刻以一种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死去,我还没来得及告诉家人我的想法怎么办。我会不会今晚睡去就再也醒不来。真的怕。之前在《爱离别》中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说,人在40岁以后就要开始写遗书。提前写好。他自己在写的时候,几度泪流满面,因为有太多太多的牵挂和不舍。我之前就想过,要早早写遗书的,今天看电影的时候,更是坚定了这个想法。既然无法避免,那就享受过程吧。

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 and worth fighting for. 大多数情况下,我是认同这一整句话的。

更: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非黑即白,影响一件事情的因素很多很多,一个人不可能真正完全的理解另一个人。一个在别人眼里的残渣,甚至十恶不赦,都有可能是为了某个信念。但是,法律本身作为制约人性的冷兵器,必须是非黑即白的,不能带任何因素,现在的法律是不健全,它难以健全就是因为非黑即白的不确定性。

需要加个备注,制度本身应该是冷血又黑白分明。不然永远都有漏洞。但是人心人性不可能是非黑即白。

02

七宗罪是目前唯一一部别人评价特别高而我不喜欢的电影,当然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就是演员的演技,这点没得说,但有三个槽点实在绕不过去。

1,推理了半天,靠FBI的一张资料破案……其实这样的剧情本来可以接受,但是电影前半段那个黑人老警察已经花了那么多时间,而且每次思考时表情还特别凝重,那么认真,结果,还不如FBI的一张纸

2最后变态告诉年轻警察他杀了年轻警察的老婆,并使愤怒的年轻警察杀了代表“嫉妒”的自己,而年轻警察也会受到法律制裁,所代表七宗罪的七个人也就满了。这段剧情可能在别人看来是神作,在我看来就是烂尾,因为警察当时的愤怒是变态所造成的,并不是他本人就可以代表愤怒,而变态自己也不能代表嫉妒,不像前几个人有代表性,比如代表“贪食”的大胖子或代表"贪心“的律师。所以最后那段剧情感觉是编剧想不出合适的人物了,用年轻警察和变态凑数。

3这部电影中的变态杀人犯太不喜欢了,美国电影中的变态形象太多了,不乏经典的,我就喜欢沉默的羔羊里的汉尼拔。而这部电影里变态实在太水了,要智商没智商,要武力没武力,逼还装的贼大。

综上所述就是我不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意见,如有不同想法,欢迎交流

03

讲实话,从我刚开始对电影产生感觉的时候,对于芬奇这位导演一概不知。首次接触他是我看完《异形3》之后,《异形》系列电影我基本上都看过,但是唯独第三部在整个电影的空间感和叙事风格与其他几部完全迥异的,继而就去查阅了芬奇导演的其他相关作品。

刚好,我近期又刷了一次《七宗罪》,借此机会来谈一谈观看之后的一点感悟。或许很多人在看完后《七宗罪》之后,大都把这部电影当做一部很普通警匪片或者是犯罪片来看,这样的看法也不能说绝对有错,只是我个人还是习惯把它当做一部黑色电影来看,如果是当做警匪片或犯罪片来看,很容易就走进探讨电影剧情的圈套,如此一来,观影的视野就会大大变窄,导致出现的最大的问题便是——“重剧情,轻主题”。但是,如若放在黑色电影的层面,看电影的深度就会大不一样,因为大家都知道,黑色电影主要是就某一种社会现实的弊端进行强有力的批判的一种电影类型(注意是电影类型,并不是类型片),换句话说这种类型的精髓就在于“批判”,由于批判内核的加入,所以在探究《七宗罪》的时候,就不能把它当做是普通的警匪片来看了。之前,我也看过一些黑色电影,比如韩国电影《阿修罗》,把对国家政权腐败的丑态的讽刺到了极致,美国电影《达芬奇密码》则是把宗教纷争揭露的一览无余,当然有人把中国导演杨庆的《火锅英雄》也当成是黑色电影来看,我个人不敢苟同,因为这部电影中发生的事情毕竟只是一个小群体的犯罪,并不是一种社会现状,所以还构不成黑色电影的最重要的组成要素。那么,回头来看《七宗罪》,如果你只看到芬奇在本部电影中讲的七起案件,视野未免狭隘,你得去仔细探究罪犯约翰的犯罪动机,他跟每一个死者都有很大的仇恨吗?都没有!他是对这个罪恶的城市失望之后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警示世人,这个才是动机。自然而然,“罪恶的城市”自然会成为一个绝大多数人会抛弃掉的“垃圾”,殊不知,你丢掉的才是芬奇想要表达的重点。他要讽刺的就是这个城市的罪恶,只不过他把这个目的隐藏在案件侦破的外壳之下,敏感的人自然眼睛是雪亮的,愚钝的人却是能看到表象。另外,有的人也说,《七宗罪》在探讨宗教的可怖性,也说得过去,曲解教义嘛,但是只要细思,归根结底还是罪恶的问题。

看完这个电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点是人与环境之间好像并不是很友好。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人与环境的关系。(一)、先来看看黑人警官萨默赛特,在《七宗罪》的序幕中,展示了他上班之前在家里的空间(我们在电影分析中习惯性会将环境称之为电影空间,后续的环境都会用空间来代替),微弱的灯光从不大窗户投射进来,整个空间极度阴沉,不大的房间充斥着各种非常规则的矩形家具、摆饰,是的不大的空间更加显得局促,除此之外,芬奇还用一个长焦去展示,这就使得整个空间又再一次被压缩,再就是萨默赛特对着镜子换衣服,但凡有一点生活常识的都知道,镜子是可以延伸空间的,但是镜子本身的镜框却限制了空间的延伸,反而使得空间更加狭小,这个空间对萨默赛特非常不友好,所指向的不外乎是以小见大,萨默赛特与社会的关系大致也不过是这样了。(二)、再看米尔斯,这个年轻的白人小警察的出场方式很特别,第一次出现在狭长拥挤的走廊,芬奇甚至差点剥夺了他的话语权,一句简单的“我是米尔斯”之后,快速就将场景转换了,没有给他太多说话的时间,紧接着的下一个场景中,米尔斯和萨默赛特的谈话过程的空间,瓢泼的大雨,具有压倒性的建筑物,还不时有人群逼向米尔斯,行进的空间被阻塞,跟萨默赛特的生活空间如出一辙——局促带来的窒息感。米尔斯的生活空间对他也同样不友好,米白色的房间布置营造出一个轻松、温馨的空间,然而这样的空间从侧面烘托出了米尔斯对这个城市幻想,换句话来说他还是个孩子,但是这种性格放到整个城市,就岌岌可危,罪恶的城市并不会对一个孩子手下留情。(三)、最后是罪犯约翰,他的生活空间的展示是在一场追逐戏当中,很多人会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抓捕罪犯上,从而忽略了他的生活空间。首先是阴暗、狭窄的走廊,并且还亮着红色的灯,拥挤的楼梯间,错综复杂,分割这整个电影画面,人物在其中只是零星半点,下水道水管,倾倒之感的楼房,压抑的地下停车场,脏乱、拥挤、混乱的街道旁到处都是冒着热气的垃圾堆,这是约翰整个活动空间的真实写照,他的房间内中亦是冗杂的,极度阴沉的光线,各种令人作呕,让人细思极恐的作案证据,综合起来就是一个人间地狱,这跟约翰作案手段的残忍毒辣完全吻合,恰似一个地狱中的魔鬼。由此可见,芬奇在他的电影中对于空间的理解之深,电影归根结底先是一门空间艺术,《七宗罪》算是对空间作了一个教科书是的阐释。

然后是人与人的关系,重点看的还是萨默赛特和米尔斯的关系。萨默赛特是在这个罪恶之城生活了很久很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too long”,他在电影中所展现的便是对这个城市极度绝望,想逃离或者逃避这里的一个马上要退休的老警察,但是他是善良的,在序幕中的案发现场,他首先问的是“有孩子目击这一切吗?”一句看似普通的话却一点也不简单,他担心的是城市的罪恶沾染纯洁的孩子,他很懂这个城市的本质,回头看米尔斯,极力的想融入这个城市,极力争取案件的主导权,然而却遭到萨默赛特的处处挤兑,在此,我习惯性的会把他们俩看做是大人和小孩,萨默赛特似乎在教米尔斯去了解这个城市的罪恶,继而是走投无路之际的共同面对,小孩并没有学会,最后被罪恶侵蚀,这跟米尔斯的命运重合度极高。罪恶的城市、无可救药的城市,萨默赛特是个现实的人,自然能够生存,然而米尔斯却是理想化的人,活不下来也合乎情理。另外,就是约翰在影片尾声跟米尔斯的人物关系,芬奇做了一个让我觉得非常厉害的处理,经常性把约翰和米尔斯放在同一个画面,约翰在前,米尔斯在后,一大一下形成对比,此外,约翰在画面中的运动幅度几乎没有,而米尔斯的运动幅度大且频繁,一静一动形成对比,很显然在这个场景中约翰要比米尔斯有发言权,换句话说,约翰控制住了整个局面,其后在表现约翰是也是仰视,太阳光从约翰的身体四周散发出来,宛然就是一个带着圣光上帝正在审判着此刻抱头鼠窜的米尔斯一般。

另外一个点就是除了画面之外的元素,那就是声音。在序幕当中,但凡看电影仔细一点的就会注意到,在萨默赛特失眠的片段,第一个声音就是床头的钟摆声,富有节奏的滴答声,这跟萨默赛特内心深沉,思索无眠的状态在心理节奏上是一致的,然后就是画面的之外的声音,深夜室外的嘈杂人生和狗的狂吠声,这也恰恰在营造画外的空间,一个不安、躁动、充满危险性的罪恶之城。其次就是赛摩赛特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的片段,图书馆内的警察用收音机播放的悠扬的音乐,严格来说这个声音是属于图书馆这个特定空间的,但是在这个片段中实则包含了两个场景的相互转换,一个是萨默赛特所在的图书挂空间,另一个就是米尔斯在找寻案件漏洞的空间,场景从前者转换至后者,音乐却没有停止,而是流入了米尔斯的空间,一方面,这是作为转场的一个元素,使得剪辑会更加流畅,另外一个,场景转换并不意味着情感也随之转换,此处的音乐携带者焦灼的情绪流窜于两个场景之间,并且到第三个场景转入只是还未断绝,也就预示着这个场景中的米尔斯依旧沉浸在上一个场景的情绪之中。中音乐的使用是我在其他同类型的电影中很难见到的,还有就是抓捕维克多的片段,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叙事的节奏,接到抓捕维克托的命令,音乐的节奏骤然上升;接着萨默赛特产生怀疑,音乐节奏突然变缓;警察全员出动,节奏紧;萨默赛特与米尔斯车中交谈,节奏松;警察全员到达现场,节奏紧;发现维克多并无威胁性,节奏松;维克多“诈尸”,节奏紧。这个片段的,显然是通过音乐起伏的一波三折在控制节奏,但是国产电影在运用音乐的时候却是“伟哥型”,有一两个起伏已经不错了,如《烈日灼心》和《记忆大师》等电影,音乐就远远不及芬奇在《七宗罪》当中的造诣。

当然,在《七宗罪》当中,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可以去分析的点,有人说该部电影就是一个光元素作业,这也就成为一个重点的分析元素嘛,其实芬奇的电影,是悬疑片的典范,他在玩剧作结构,精巧的构思,就好比在《七宗罪》中,谁都想不到,凶手自首之后,作案的过程却从未停止,也没有想到凶手把自己也设计成一个连环杀人案的受害者之一,这个脑回路却是令人叹服,妙哉!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七宗罪观后感影评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641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