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克兰弗德第二季观后感影评

时间:2019-05-15 09:21:41 网站:公文素材库

《克兰弗德第二季》是一部由朱迪·丹奇和乔纳森·普雷斯等主演的电视剧,该剧首播于2009年,凭借完美的剧情设定和精良的画面制作赢得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一起去看看吧!

01

犹豫了一下,貌似第二季的剧评没那么热,所以感觉把两季的综合写在这里应该比较敢于畅所欲言。

Elizabeth Gaskell 的几部作品,南方与北方,锦绣佳人,与克兰弗德 在bbc下的版本都极为优秀。

克兰弗德的起始氛围与锦绣佳人较为相似,均为维多利亚countryside flavour。但是就内容而言,克兰弗德与锦绣佳人有很大不同。后者的主题更加“简奥斯汀风”,是乡绅之间的爱情故事。BBC编剧在锦绣佳人的最后对结局有了改编,那一改编应该说迎合了观众的口味,虽说从小说的角度看,故事不需要那么完整,但是那一改编也令到锦绣佳人又多了一分简奥斯汀风。而这一次,克兰弗德电视版是由Elizabeth Gaskell的小说《克兰弗德》《拉德洛夫人》和《哈里森医生的自白》改编而成,是一次“大工程”,极为成功。

对于拍摄方面,豪华阵容演员,极细致的细节处理等已经有太多评论赞美了。接下来就谈谈对内容的主观感受吧

1.一开始就感受到小镇里大妈的八卦氛围浓厚,让我以为这会是一部带讽刺色彩的轻喜剧。但是后来正如许多人感受到的,这些ladies们八卦的同时,更多会表现出对镇里大小事务的关心,对邻居的关爱。有说法是,她们“错误”地以为觉得自己是比较高贵的ladies。但是我觉得并没有“错误”。也许从social status来说,她们真不算什么noble的人,也不富有。但是她们的确是respectable ladies。她们严格要求自己的品行,恪守principles,坚持她们认为Nobel的行为,虽说有时有点滑稽,但是一方面没损害别人的利益,另一方面的确也体现出一种向往追求高贵的精神。这样的例子在剧中有很多,从一开始为手术contribute candles, 到送上尉的女儿出殡,到后来最为震惊地大家筹钱给Matty . 而且还很considerate,不让Matty知道是她们给的钱,而且还假装很支持她开茶叶店。可以说,剧中几乎没有“坏人”(尤其是第一季),整个小镇就是一个十分和谐的社区。这种小镇的温情可以说是我对英古典迷你剧着迷的重要原因,以简奥斯汀的Emma为代表。

2.剧中的世界观也是令我比较震撼的一点。在一个如此和谐、民风淳朴的小镇,每个人的生活都很简单,想法也很简单,貌似没什么大风大浪。不像在唐顿庄园中,一个家庭所面临的风浪可谓是接连不断。但是,表面没有,实为不然。相信许多观众都注意到一点,剧中“不断地死人”。我看视频时,看到一个经典的评论,“每当喜欢上一个角色,那个角色就死了”。但是,没有一个人的死亡会带来一阵阴霾。每个人对待身边的人死亡的态度似乎都那么平静淡然,这种世界观贯彻了全剧。与这种平静淡然相对的,许多人都有自己的忧愁。细看这些忧愁,似乎都不是什么大事,好像“不怎么值得去忧愁”。然而,可能是因为老戏骨的精湛演技,更可能是,与她们对死亡的态度相联系,这些“琐碎”的忧愁都显得特别有道理。一个例子是困扰Lady Ludlow 使她整日忧愁的是儿子在意大利常年不愿回来。又或者是Matty“深埋”的秘密,也“只是”有一个弟弟去了印度,令她悲伤到流泪的回忆也“”“只是”他说好要寄一件gown回来却没有。然而在这里,不能以世俗的标准去评判什么叫“不值得烦恼的琐事”。正如在majority眼里,生死、爱情离合这种“大事”,在剧中的角色中也可能只是可以轻描淡写带过的事情。正如剧中监制所言,“(剧中充满)死亡和不可预期的颠覆、幸福和悲伤频繁地交替出现,所以当你看完一集的时候,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经历了这么多”。又如goldlya (2013)所言,

?????“克兰弗德是一个平静却不乏喜怒哀乐的地方。人需要在平静中寻找生活的真谛,需要用一颗平和的心观察、体会看似平淡却深藏奥妙的生活……,仅仅在五个小时内,让观众体会到了一生中要经历的贫穷与财富、世俗与文雅、流言与真实、传统与现代、喧嚣与平静间的对立冲突,和一生要体会到的愤怒、失望、惊喜、恐惧,幸福等无数情感,以及生、老、病、死的人生往复,这种往复不是单纯的原地踏步,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前进过程。

这也是我沉迷于英迷你剧的最主要原因吧,短短的几个小时,经历的情感就让你有种经历了一生的感觉。用看一部看不知所云的好莱坞电影的时间,就能感受如此如此之多。不是心情久久无法平复,因为这份激动不是迸然而出的,而是细水长流,能成为人生累计的财富,能成为影响自己三观的经历。那体会那感受,不需要告诉谁,如果有必要,就在豆瓣记录下曾经看过,并写几句短评吧。

3.接下来谈一下对个别角色的感受吧。剧中一个在我眼里极为耐人寻味的角色,Mary Smith。 单从第一集的出场看,几乎可以断定,这就是女主。然不是。这背后的原因是,Mary是原著中的“第一人称叙事者”。所以若是从她的角度出发看世界,Matty是整个故事的中心是挺正常的。但是在剧中并未体现Mary是“叙事者”这个身份。因而观众不由自主地会先将其看作女主。继而则会发现,尽管Matty的戏份并不比Marry重(在第一季中貌似两者相当),但是Mary单独成为女主这明显就不成立了。而男主是Dr. Harrison 这点应该是不需要质疑的,继而又会发现,男女主是没有爱情故事的。这就使得Mary的定位很特别了。此时mary更像一个拥有深刻脱俗三观,不怎么关注自身姻缘的女主(好吧,的确我向来很喜欢这种角色)。她有着各种美好的品质,而且对身边的人与事很insightful,“一个本来就很聪明,而且白天经历各种事情后,晚上静下来思考人生,不断沉淀人生”的形象呼之欲出。因而Mary在我眼里就更加attractive了。在第二季中,她一开始跟肥皂大王订婚了,这点有点出乎我的意料,那一刻我还觉得难倒第二季要烂尾了?后来她分手并一个人去了伦敦成为作家倒是很符合她一直以来的character的。(不过我还是希望在第二季中能更多看到她的)。不得不说,在我翻阅资料得知Mary的叙事者身份之前,尤其是第一季前几集的时候,觉得她跟锦绣佳人中茉莉的角色很像,都是从她的角度出发看待身边的事情。但是正如刚才说的,她跟男主之间没有爱情故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是发生在她身上的,她由始至终都是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这使得她和茉莉的定位也就截然不同了。虽说bbc剧中没有任何以Mary口吻的旁白,使得她在原著中第一人称叙事者的身份不存在。但是她参与到一切事情中,并且这些事情都不是以她为中心的这个事实还是令她旁观者的身份比较突出,观众仍可以从她的角度看待世界。这也是bbc拍摄手法的高明。

而Matty身上,本来就是一个“变化”的体现。就算没有Mary的出现,仅看第一第二集,也难以断定Matty是女主,因为你看到她一开始事事听着姐姐的意见时,很难想象她日后成为了整个小镇的灵魂核心人物。从她姐姐刚过世时她遇到每件事的处理都是按 “如果姐姐还在世上,她肯定会这样做的”,这个逻辑思考的。到了后来,当我们作为观众感受到她已经是灵魂人物的时候,她自己也说了一句,“我觉得我现在已经不那么依赖姐姐了”。这真是一句简短却又意味深长的话。

与第一季相比,第二季在拍摄的水平而言,旗鼓相当,氛围方面也能保持较高的连贯性,例如对女仆玛莎的死亡的态度。但是也许是为了增加可观性,这个圣诞特辑的电影元素较多,剧情稍微drama了一些,因而在内容的深刻方面不及第一季。幸好人物character的一致性还是保持得比较好。

其实我很早很早以前我就收藏了这部剧,但是一直到了今天看过了近四十部英古典迷你剧后,才看到克兰弗德。这剧带来的惊喜是难以言喻的。

02

在村的那边,海的那头有一群老太太,她们活泼又八卦,善良又聒噪;她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cranford!哦~她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cranford~!

其实看BBC的名著改编剧跟看香港的TVB有异曲同工的感觉,每个人物一出来,唉,这不是那xx剧里的谁谁谁么?而且我总觉得似乎欧美文化圈里有八成的老戏骨产自英国,这部《克兰弗德》(英文为 Cranford),里面的每个演员你似乎都能从其他名剧里挑出来,主角Matty在《傲慢与偏见》里演过达西先生的德包尔夫人;女爵lady ladlaw是《锦绣佳人》里的继母;Mr holbrook是《哈利波特》中的邓布利多;八卦的Miss pole和严肃善良的Mr Carte我老觉着眼熟,看了几集之后恍然——这不就是乌姆里奇和穆迪教授吗!这实在不能怪我眼神不好,明明是他们各个从外形到演技都好到令人忘记了他们曾经塑造的角色!

再来说说剧本。

这部剧也是改编自名著,写书的人是位维多利亚时代的女作家,叫Elizabeth Gaskell,她的作品还有《南方与北方》(里面的Mr 桑顿~感觉可以与奥斯汀笔下的达西先生比一比),还有《锦绣佳人》。同为女作家,人们特别喜欢拿她和简?奥斯汀作比,同样美丽宁静的乡村,同样细腻婉转的笔触,同样人物卓然的男主女主……如果硬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应该就是Gaskell更关注时代大背景——维多利亚时代。“维多利亚时代”这一名字来源于当时在位的英国女王,那时的英国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她在位的长长六十多年,历经光荣革命后的英国自由资本家把商品输出到全世界,世界二十四和时区只有一个时区不在英国治下——日不落帝国就此建立,当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是英国在世界历史上大放异彩的时期。在奥斯汀关注于爱情与家长里短时,Gaskell已把目光放眼社会了,不论是《南方与北方》中资本家和工人的阶 级 矛盾,还是本剧《克兰弗德》中现代科技与传统习俗的矛盾,个人的爱恨情仇都在宏大的背景里跌宕起伏。

这部剧绝对是部能打A+的作品,从剧本到演员,从道具到风景,同老太太脸上的褶子一样精致细腻。是的,这不是汇聚俊男靓女的爱情时尚偶像剧,这讲的是一群生活在偏远英村的老太太,她们有的八卦,有的自私,有的虚荣,但她们都善良,能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这距离我们现代人有些遥远,或者说或近或远。剧里开头就很好地表现了小镇妇女的八卦之心:年长的医生说我们这要来一个新医生,年轻,有能力,一会还要写信把这事告诉其他人。克兰福德的妇女主任正襟危坐,先生,这里可是克兰弗德。一位年轻单身且有可能有所作为的男士要到小镇来的消息传遍乡野,所需要的仅仅是去逛一圈商店。这样的八卦之心纵然我也是个女性也觉得有些恐怖,而且我周围的朋友在传播八卦的战斗中也从未如小镇妇女那般英勇。后面我想了想原因,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太忙了吧!读书的时候忙着上课、看书、写作业卷子;工作后忙着升职、加薪、买车买房,看到床就想沾的我们哪里有时间在大好的日光里跑过整条巷子去跟朋友分享一条新鲜出炉的、热乎乎的八卦?那个年代,还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女人围着炉边灶台打转儿,交际圈就是邻居家同是家庭主妇的妇女,或者邻居的邻居家的家庭妇女,然后丈夫死去,她们一同变老,在阳光晴好的日子一去逛商店,一起八卦哪家的猪生了幼崽,哪里又来了一位美少男。

每一代有每一代的辛酸苦辣,哀乐不尽相同,但人生都是那些岁月。

平静的小镇生活绝不意味着电视剧的平庸,反而,精彩绝伦。你也许能猜到结尾,但永远猜不中过程,谁会离开,谁会留下,好像所有事都向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了,但,如果你也要看这部剧,猜想结局时请往好的地方猜,就算碰到再多失落、艰辛,也请往好得方向猜想,生活如她,总有雨过天晴日。

再来说点题外话,这部剧分两季,第一季五集,每集刨除开头结尾大概45分钟左右;第二季两集,每集90分钟。

看到第二季时我有点小激动,电影《雷神》中Loki扮演者抖森又带着一脸软萌笑容出现在荧幕前——瞬间就在床上打滚了好么!但冷静过来的我还是要说,演技是对比出来的,抖森在《雷神》里演技不需太多,但这部云集老戏骨的扎实戏剧,他的演技还有待提升,满分如果是100的话我给80. 演员与角色相辅相成,抖森脸小,额头侧面看后收、不甚饱满,正面看越往上越窄,这样的脸型其实是不适合正派角色的,就是那些英雄式人物。你看演超人的、演间谍的汤姆?克鲁斯或西蒙,每个人都有一个有正又宽的额头。所以抖森挑戏很重要,他就适合亦正亦邪的角色(比如雷神他弟),或者这部戏里开始潇洒不羁、后来深情可靠的角色,而且这种角色能让我们这代有代入感——平时懒散成一滩泥都可以,如果一个梦想性的大任务来临,我们卷起袖子就能翻围墙、杀病毒、扫天下!

PS:抖森可是伊顿中学毕业,大学就读剑桥,而且他大学主修的是……古典文学。哈哈哈哈,为什么我想笑。

又ps:怪不得抖森和卷福关系那么好,如果没记错,卷福是哈罗中学毕业滴~

03

在圣诞节后的几天,看完了Cranford的圣诞篇。想来想去,觉得这部剧实在是完美(第一部的结局实在是太仓促了)。如果实在要是与它的后来者---Downton Abbey来比,我觉得此剧虽然没有如DA一般厚实,但是从细节上来说实在是精巧了很多。而原因是悦目的背景,也是那历史背景与情节的完美融合,而更是,我认为,让人惊叹不已的讲故事的手法。没错,我也算是看过一些电影作品,然而总有些作品让人看了之后实在是不知所以然。情节断断续续,主角也不够鲜明等等等,总之有着让人数不清的遗憾之处。反观此片,单指剧情上就有许多的精妙之处。比如说Miss Matty的几次感言在剧中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感言不仅使得情节更加通俗易懂,而更加难得的是,没有丝毫说教的痕迹(虽然主题实在是俗不可耐,Love啊Hope啊之类的)。再如,编剧如何把Harry,William和Peggy以及其它众多的线索通过火车巧妙地合拢并解决,而同时又与主题相相呼应。

但是想来想去总觉得这部片工整地过头,反而觉得不对劲。引用别人的一句话“就是很用心地去写一篇迎合考官的高考作品,格式完全正确,表达规范,或者说是辞藻华丽,写在答卷上的文字也是好看得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克兰弗德第二季观后感影评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7942.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