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一千零一夜第二季观后感影评

时间:2019-05-15 09:30:25 网站:公文素材库

《一千零一夜第二季》是一部于2016年12月份热播的脱口秀节目,该节目自热播以来就受到了广大网友们的一致好评,一起去看看吧!

01

文章目录:

(一)梁文道先生眼中的钱穆先生

(二)我眼中的钱穆先生

(三)网络时代助长的浅薄

(一)

这几日听道长讲钱穆先生《国史大纲》。

道长高中的时候读《国史大纲》,刚上大学的时候,年轻气盛,也觉得钱穆先生的书不咋地。

原因有二:

其一,受周围舆论的影响,觉得钱穆先生后期和蒋中正先生父子走得过近,失去了学者的独立性。

其二,受部分读《国史大纲》的学者影响,觉得钱穆先生很守旧,书也没什么价值。

大学毕业时,梁文道先生重读《国史大纲》,改变以前的想法,开始尊重钱穆先生,也尊重他的“温情与敬意”。

如同陈寅恪先生说:

“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陈寅恪先生自己解释:

“我认为研究学术,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所以我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俗谛’在当时即指三民主义而言。必须脱掉俗谛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扬。受俗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学说有错误是可以商量的,我对王国维也是如此。王国维的学说中,也有错的,如关于蒙古的问题,我认为就可以商量。我的学说也有错误,也可以商量。个人之间的争吵,不必芥蒂,我你都应该如此。我写给王国维的文中,中间骂了梁任公,给梁任公看,梁只笑了笑,不以为芥蒂,我对胡适也骂过。但对于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我认为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二)我眼中的钱穆先生

说来悲哀,我认识钱穆先生的过程基本和梁文道先生类似。

但是我比他更悲哀,是因为他是香港人,我是大陆人。就如同梁文道先生说在读大学时,他们一起嘲笑钱穆先生所在的新亚书院开学礼还要给孔子鞠躬,嘲笑那些所谓“迂腐”的老师和学生。

但当时的情况是,我们当年干的事,就和当年太平天国干的事一模一样。

钱穆先生是什么感受?我不知道。

我的感受却是愤怒至极,又悲哀至极。

再后来“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传统文化的根就没了,只有一个空壳,什么都可以填进去。

我只剩叹息了,什么都不想说。

(三)网络时代助长的浅薄

网络时代,比如豆瓣有短评、微博、微信,什么都变成了短而快。但是这样,也更浅薄和不负责任。

“心平气和、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这样的线性思维正在被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取代,这种新模式希望也需要以简短、杂乱而且经常是爆炸性的方式收发信息,其遵循的原则是越快越好。”

比如,我看了一本书,我可以短评几个字:很难看,很迂腐,完全没有意义。

我不需要给出任何证据,只给出这几个字即可。

02

(一)

这几夜道长推荐的是:理查德·道金斯 (Richard Dawkins)著的《自私的基因》。因为我没看过原书,就仅仅听道长讲的写一下自己的理解,不敢说自己听懂了,以后看了原书再修正想法。

(二)生物性Gene

首先引用一段《自私的基因》中的原文:“假设我是一头动物,发现一丛八个蘑菇,衡量它的营养价值,再减掉中毒的风险后,我估计每个蘑菇有六个单位的价值,这些蘑菇长得很大,我只吃得下三个,这时我是该发出进食的叫声,把我的发现通知别人,又有谁会听见?是兄弟B呢?跟我的亲缘关系是二分之一。表亲C呢?亲缘关系八分之一。还是D呢?无特殊关系。如果我对这项发现秘而不宣,我自己的净利益如下:每个蘑菇六分,我吃三个,得分是十八。发出进食叫声的净利益也需要一番计算:八个蘑菇若由四个人分享,我自己的报酬是分到两枚蘑菇食用,净利益是十二。可是我的兄弟和表兄弟每人也吃到两枚蘑菇,因为我们拥有部分相同的基因,所以我也分沾到利益。实际得分为19.5。(计算从略)相对较自私的行为净利益是十八。两者差距不大。可是结果却很明显,我会发出叫唤,自私的基因可以从我的利他行为获得报酬。”

(三)文化基因Meme

如果只就生物基因(Gene)而言,人活着就是自私且动物性的,是没有所谓爱心等等,这个结果很悲哀。但是与此同时,又因为有文化基因(Meme)存在。决定了人之所以为人,而不只是禽兽。所谓文化基因,也许是一段话,一个理念,一种宗教思想……Meme并不涉及到人的生存,而在复制、传播文化基因里,部分人为此付出了不同于Gene的代价。比如小区里少数人会给流浪猫定期喂食,搭建猫窝,极少数人会带流浪猫去绝育,甚至带回家养。他们受Meme的影响,也许是坚持“看着猫挨饿很难受”这种Meme。而这种Meme,和Gene所坚持的为了自身的生存奋斗不同,若以Gene的目的而言,人活着就是做好一切和自身提升有关的,让生活品质更好,继续传播Gene即可,而喂什么流浪猫完全是不必要且愚蠢的。

(四)Meme:苏格拉底之死

人们所谓“正路”与“正途”也就是Gene所坚持的,也就是前文说的“近亲选择”,也就是自身的一切行为必须要有利于自己的生存,有利于自身Gene的继续传播。以此无关的都是“不走正路”。然而,也有部分人会复制他所信仰的Meme。比如著名的苏格拉底之死,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不虔诚与腐蚀雅典青年之罪名判处死刑。苏格拉底也有机会逃亡,但他仍然服毒酒而死。就Gene的理论而言,苏格拉底的正路就是当个有钱人,然后生一堆孩子,过此一生。而苏格拉底却坚持了传播Meme,而不是Gene,所以他付出了死,他的死,让这个Meme在近2500年后的今天仍在传播。他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五)Meme:王国维先生之死

也比如近代中国的大事件——王国维先生之死。先生在1927年6月2日自投于北京颐和园万寿山昆明湖。他的同事,同是清华大学国学导师之一的陈寅恪先生写道:“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1]以此去看坚持Meme的人,就能够解释他们的行为了。他们之所以为大众社会所不容,就是因为大众只是为了继续Gene的传播而存在,而少数人则坚持Meme的传播。很多时候两者是冲突的。于大众而言,苏格拉底和王国维先生都属于迂腐,不识时务,甚至可笑至极,为了Meme而去自杀。大众看来,他们只需要坚持其动物性的Gene即可。

03

(一)

今晚我不从爱情解读《牡丹亭》,而从人性的解放谈起。

杜宝的思想保守,请了个迂腐的先生陈最良教女儿杜丽娘,觉得女儿身,不需要有什么独立的见解,只读读《诗经》即可。[1]

陈最良以后妃之德去解《诗经》的第一篇《关雎》,自然不得杜丽娘欢心。《关雎》就只是很简单的男女爱情而已,自是不必牵强的用后妃之德解读。就如同有些人以映像政治的方式去解读《红楼梦》,自是买椟还珠。

杜丽娘在家被管得紧紧的,就如同「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样,大了找个合适的婆家就嫁了,不用管杜丽娘有什么独立的意识。

所以杜丽娘连自家的花园都没去过,她游过一次园后,说道:“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又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2]

(二)

不管是爱情抑或精神的独立,杜丽娘都没有资格去争取。就如同电影《死亡诗社》[3]那样,一个学生和父亲商量,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去试着演戏剧,而父亲断然拒绝了,后来这个学生自杀了。

杜丽娘因为思念梦里自由的爱情,现实里却寻不到,她只是父亲控制的傀儡而已,于是就郁郁寡欢的死了。因为毕竟是戏剧,所以又安排她还魂,最后也算是个完满的结局。

(三)

《红楼梦》亦如此,我有阵子也觉得黛玉不能嫁给宝玉,因为觉得黛玉不会持家,也觉得宝玉应该走父亲给他安排好的“正路”,找类似王熙凤的薛宝钗才是。而宝玉并不是不爱读书,只是不爱读挣钱的学问之书罢了。

但是我现在又不像先前那样想,而今又佩服宝玉和黛玉。虽然这样的路既难走,也遍是非议,他们仍然坚持。

人生中的确要妥协,但是这个度只有自己把握,要放弃所有去适应这个社会?抑或保留某些自己的特性?每个人的答案不同。

《红楼梦》是个悲剧,人生何尝不是,亦是孤独的。选择做宝钗、黛玉、宝玉,都没错,过得好与不好,别人也没资格评价,只是自己的选择罢了。

(四)

我并不爱从爱情的角度去解读《牡丹亭》与《红楼梦》,因为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只占很小一部分,更因为在《牡丹亭》里,汤显祖并没有像《红楼梦》那样交代杜丽娘何以爱柳梦梅,何以选他,而不是选李梦梅、张梦梅。

《红楼梦》里,贾宝玉喜欢林黛玉是因为他们是知己,林妹妹不会让他读做官的学问,林妹妹不会觉得宝玉舍不得踏花就是呆子,林妹妹会葬花……而如果放在薛宝钗身上,就觉得这些事情都是很奇怪的且“白痴”的。如同黛玉自己唱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4]

同理,我觉得汤显祖写《牡丹亭》,不仅仅是想交代杜丽娘要争取爱情的自由,除此之外,杜丽娘还想争取所有的思想独立与自由。她不是父母的一个附属品,不是一个没有任何独立见解的傀儡。

若举伟大的人物,大多是克服了这种矛盾。达尔文(Darwin)的父亲最初让他从事牧师,他死活不从,就同梵高(van Gogh)的遭遇差不多,又有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父亲反对其学钢琴,要其从事法律,又或者舒曼(Schumann)早期也是随母亲的意思,从事法律工作,后来立志成为钢琴家。

坚持自己喜欢的事,不一定能成为一个社会上认可的成功人士,也许过得像梵高那样落魄。没有谁能预测未来,也许从事一个体面的工作,以后生活过得麻木,像《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杰·盖茨比(Jay Gatsby)那样迷茫,或者像作者菲茨杰拉德(Fitzgerald)和妻子泽尔达·塞尔(Zelda Sayre)有钱后沉迷于欲望也不一定。

争取自己的独立,在体面的工作与自己喜欢的事中做抉择,不盲从于父母、老师、社会,这本就是人生一个最大的难题。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一千零一夜第二季观后感影评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8724.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