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电影破门观后感影评

时间:2019-05-15 09:31:46 网站:公文素材库

电影《破门》是一部以汶川地震为背景,绵阳新乡小学足球队为原型改编的电影,影片将于5月11日首播,网友们对这部电影已经开始提前评价了,一起去看看吧!

01

《破门》这个标题的意义不仅仅是体现出影片类型与足球有关,更多的还升华到对待人生的态度,追求破门、追求成功无疑是必要的,但是能够有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同行,而且心中理想的火焰永不熄灭,永不向生活低下高贵的头颅,才是根本。而著名导演徐耿想要借由这部电影,同时也选择在5月11日这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让影片上映,也是为了纪念,并鼓励十年前在汶川遭受了巨大灾难的人们,勇敢面对生活,走出创伤,攻破人生关卡的大门!

从类型上来说,《破门》结合体育和儿童两大类型片元素,根据真实人物及事件改编,却由此升华到全部汶川人、四川人乃至中国人的高度,很具特色的地方方言的运用,和几乎全部非职业演员的使用,使得这部电影具有一种质朴而真实的质感,其中情感真实、自然,非常具有感染力。

同时,在故事方面,影片并没有乡土化和真实化的趋向,所以就完全采取文艺、舒缓的节奏,反而在其中设置了许多障碍和悬念。喜哥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老师,却甘愿来到偏远山区小学担任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并且付出全部心力,甚至搭上自己全部的时间和金钱去陪着一帮留守儿童踢(ZUA)足球,看似令人费解,到影片后半段揭秘之后,才知道他的用心高远。他并非是要让孩子们真的成为多么技术高超的运动员,只是为了通过这项运动,教会孩子们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

影片前半程围绕着球队的建立、比赛失败、重新振作等等体育片惯常的套路展开,到了影片中段,却突然引入地震的情节,用几乎堪称是灭顶的灾难,把足球运动与人生的顺逆境联系在一起。在那场世人瞩目的地震灾难中,球队队长“上校”和喜哥的儿子遇难,替补前锋小钢炮双腿被截肢,球队变得残缺不全,学校变得残缺不全,所有汶川人的家庭都因为突然的天灾变得残缺不全。

就在这时,喜哥却用著名的“伊斯坦布尔之夜”,红魔利物浦队在2005年欧洲冠军杯决赛赛场上,不屈不挠,凭借下半场最后几分钟的三粒进球,成功反败为胜,击败如日中天的AC米兰队的事迹来鼓舞孩子们,同时也是鼓舞着全部新明小学的师生,以及全部灾区的民众。只要不惧失败,勇敢地面对生活,哪管它顺境逆境,总会有人与你同行,并且最终会取得人生的“破门”良机。而这一切,都只需要你坚持、坚持、再坚持下去!

徐耿导演对儿童片始终情有独钟,大概也是因为他始终相信孩子们的善良与淳朴,就代表着人类未来的美好与希望。在《破门》这部电影中,他捕捉到所有小演员的闪光点,加以调教,让他们在影片中呈现出一种原生态的喜悦和快乐,哪怕偶有一些小闪失,也都因为孩子们真实的可爱,而显得微不足道。更重要的是,相信借由这样一部疗愈系的电影,所有的观众也能被那些孩子们的演出感染,真正体会到那种相互扶持,永不言败,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与坚持!

02

“上校”、“坦克”、“地雷”、“小钢炮”、“冲锋枪”……这些称呼,不是用在战场,而是一群奔跑在足球场上的孩子们的绰号,更让人惊奇的是,这帮生长于川西北山区的孩子,直到来了新的体育老师,才第一次接触到了足球,直到他们即将去参加全市的小学生足球联赛,才在河滩上休整出一个土场坝,作为练球的场地。

这个故事,就在电影《破门》中。顾名思义,影片中的小主人公们,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充满励志能量的足球和赛场,磨练了他们的意志,伴随了他们的成长,虽然他们只有破旧的足球,只能在泥泞中的翻滚,但勇往直前的斗志,却让他们的生活在艰苦的岁月开出了灿烂的小花,在自己不甘平凡的生命中,奋力“破门”。

近年来,有关儿童题材的电影,真的不多,像《破门》这样改编自真实的故事,相当热血又励志的好电影,更是少之又少。《破门》的故事不仅精彩,演员们的表演生动贴地气,而且《破门》的创作手法也非常新颖:其一是以那只破足球为第一视觉和讲述人,带来观众亦步亦趋的走进了这帮山区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与训练之中,其二是影片为四川方言,但并不难懂,却将教练老师喜哥,和川娃子们的语言喜感,尽数表达,比如他们称足球是“juo球”,称踢球是“zua球”,听起来妙趣横生,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也拉进了影片与观众的距离。

虽然只是将视线投射于一个小小的山区小学足球队,但《破门》的故事,还是相当的扣人心弦,在这里,你看不到套路式的励志+成功,能看到的只有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比如,当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去参加全市的比赛,并没有为我们创造奇迹,而是无论斗志还是球技,都很明显的败下阵来,这才是现实。但当他们在沮丧与落泪中返乡,迎接他们的却是美餐流水线,和“破门”奖状 ,奖励他们实现了突破,毕竟这是当地第一支小学球队,也是第一支到市里参加比赛的球队,这种鼓励与赞赏,比球场拿到奖杯,跟易令人感动。

当然,对于孩子们而言,能够有老师教,有球踢,尽管条件无比辛苦,但已经是莫大的满足,孩子们也在训练的“锤炼”中,迅速的成长 ,他们变得会协作,能团结,也更爱学习……一个小小的足球,改变的是一整个小学的面貌,每个人都有了更强的荣誉感与耻辱心,而这一切,也来自于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为“喜哥”的体育老师,以及他们的校长,还有喜哥的爱人“陈孃”对孩子们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大爱无言,小爱无声,影片并没有用说教式都得语言来颂扬人的伟大,而是通过一点一滴的细节,来反衬人性中的璀璨之光,由此影片也在润物细无声中,感人至深。

当然 ,作为身在川西山区的一所小学,那场震惊世界的地震,还是突然袭来 ,曾经完整的一支球队,变得支离破碎,好多队员在地震中伤亡,生活与学习能否在震后回复,球队能否在震后重组,新一届的足球赛上又能否拿到成绩?一切都是未知数。足球队的未来,以及长大成人之后的孩子们 ,永远未如我们所料,他们在用他们的努力和理想,开创着全新的未来。影片将于5月11日公映,毋庸置疑,这是对十年前的“512”大地震的一种缅怀,但影片并没有用全景的视角来重现那段灾难,而是通过一支小学足球队与大地震的交集,来表达出我们在面对天灾之时的勇敢与坚强。

影片的视角,没有刻意揭开伤痛,却又感人至深。影片结束,仿佛经历了一场十年的时光之旅,虽然我们常说过去的都会过去,但出得影厅 ,脑海里一直萦绕的,还是那群可爱的孩子们奔跑雀跃的身影,他们是“上校”、“坦克”、“地雷”、“小钢炮”、“冲锋枪”,还有唯一的女队员桑果……不破不立,多难兴邦,这支小学足球队,代表了国人的坚强。

03

电影《破门》将于5月11日上映,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背景改编的影片,故事原型是四川绵阳安州区迎新乡小学留守儿童足球队,并且找来了该队的教练马顺洗本色演出,也在当地的几千名孩子中精挑细选出了几名适合片中角色小演员来出演。

《破门》的故事并不复杂,讲述一群山区留守儿童,通过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训练足球和比赛等方式,不断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在教练和老师的引导下,逐渐走出灾难阴霾,最终迎来全新生活的故事。

虽然这是一部以孩子为主的影片,但严格来说它不能算是儿童电影,是一部以励志、感恩为主题,通过孩子们的成长蜕变,付出与收获,来呼吁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关注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后的生活状况影片。

《破门》中,新明小学的体育老师马顺喜,本是一名县中学的数学老师,却放弃在中学任教的机会,来到四川西北山区的这个小学,当看到这里的学生,只有课余时间在学校操场上嬉戏奔跑,还听说这里已经很多年没有体育老师,断然决定担任这里的体育教师,他觉得足球运动,既可节省开支,不是很受场地限制,又可以通过这项运动增强孩子们的凝聚力,建立自信心。

在马顺喜的口中,总把踢球说成四川方言口音膼(zua)球,在它看来这个“膼”才能更生动的体现这项运动,孩子们也不叫他老师或教练,而直接称呼他为“喜哥”,这样的表达,更显得他们的关系密切,师生间的距离更为亲近,当有人问起他们为什么把教练叫喜哥时,孩子们只是憨憨的一笑没有回答,也许这个秘密只有在他们小队员之间才会明白。

就这样从一个漏了气破足球,到挑选队员组成比赛队伍,在寒冷的河滩“球场”坚持刻苦的训练,球队办的越来越有声色,孩子们每天的笑容比以前更多更灿烂,但是,一场天灾的到来,破坏了所有一切喜悦与梦想,2008年那场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的“5.12”汶川大地震,失去了家园、朋友和亲人,当看到其中的一个小队员在被埋废墟中,怀里还在紧紧的抱着那个最初漏气的足球时,耳边传来的隐隐的抽泣声。

在《破门》中,还有几处感人的细节也不禁使人落泪,当孩子们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时候,看到对方队员干净整齐的运动服,和自己队员身上穿的平时上学时的各种颜色的衣服相比,一个个小队员都不愿抬头去看其他人的眼光,这时的“喜哥”一番鼓励话语,让孩子们重拾回信心,征战赛场。

比赛失利后回到山里,孩子们本还以为很丢脸,会遭到亲人朋友的埋怨笑话,可是当看到老校长和乡亲们,精心为他们准备的“流水宴”和特别颁发给他们的“破门奖状”时,孩子们心中除了感动,还有自强与奋斗。

在经历了灾难后,老师和学生们,在国家和全国人民的支持鼓励下,重现建设自己的家园、学校,在解放军战士和志愿者的帮助下,孩子们也渐渐的找回了信心,走出灾难留下的心中阴影,也正是当初的足球这项运动,使得他们学会了坚强不息、不卑不亢的精神,召唤着他们当初的梦想。

在《破门》里我们看到了,一群山区留守儿童,如何将自己梦想通过“足球”来实现,照亮他们每个人的现实生活,在经历了灾难后,还是“足球”带领着他们走出阴影,冲破他们心中的那道历劫创伤之门,小队员们的表现也没有另他们的“喜哥”失望,用实际行动来感谢曾经帮助过他们的每一个人。

04

由徐耿执导的励志剧情片《破门》即将在近期上映。作为卖相普通的电影,以接近真实的故事体验为底层,让观众感受到了命运之手的关键,是五月档期中独一无二的特质电影。

《破门》这样的片名很容易会使人联想到警匪题材或是玄幻题材,因为它的潜在意境就是阻力和冲破阻力的关系。而这部电影以关键词为片名,讲述了四川绵阳安州区迎新乡小学的故事,立意直给,扑面而来的是真诚与朴实的气息。

也许有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来过这个地方,有很多人一辈子也不会遇到这样的人,主人公的群体对于大部分电影观众群来说是“少数,且不熟悉的人”,导演极大呈现了人物角色的原生性。作为商业竞争化的时代,许多制片公司都在挖空心思去讨好年轻人,研究他们喜欢什么,彻底向市场低头。电影《破门》坚持用了原汁原味的四川口音来呈现人物的特质,这种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书归正传,除了电影的立意与出发点,最终决定它品质的还是故事内容。《破门》的故事背景围绕着一个特定时期的两段经历展开,分别是震前与是震后。它同时在里面穿插了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多维度的视角,让观众看到的是一个虽然身处贫穷地区,仍然不气馁励志、充满朝阳与梦想的孩子们。

片中,新明小学是一个坐落在偏过错地带的小山区。“喜哥”作为一个学校的第一届体育老师,给山娃们带来了不可思议的转变。而最让我有所触动的是女孩桑果。桑果是典型的四川女孩,喜欢足球,不服软不服输,有一种反抗精神。她不是哪种常见的女孩性格,有点“野”,擅长用各种大道理说服大人,跟男孩子敢斗狠,这样的女孩将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路线完全超过了普通判断习惯。说实在的,我并不看好这样的女孩。但是,电影以一种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方式讲述了她的姥爷和家庭生存方式,反而令人有点欣赏这朵“野百合”的韧性。

看电影的时候,桑果令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我小时候是一个比《破门》中故事背景更落后的环境。我的童年没有WIFI,没有手机,没有IPAD,只有跳皮筋、丢沙包。沙包和皮筋几乎充满了整个童年,友谊关系的远近就取于这几毛钱的玩具能不能一起分享,快乐简单。而我的女儿拥有各种娱乐工具,各式建筑车类公主类的积木、各种钢琴鼓沙锤拨浪鼓、各款故事书寓言书,她有的时候仍然不快乐。因为,她的童年拥有太多,却独独缺少与伙伴们一起拼博的经历。当高楼取代平房,意味着她们的童年记忆需要大人用更盛大的社交成果促成与伙伴们之间的接触。往往,任何玩具都代替不了人的作用,这是物质能力之外的因素。

所以,《破门》带给观众的不仅是一个有着特别视角的故事,还是一部适合亲子观看的电影。我们看到他们幼稚孩子气、看到他们笨拙的成长、看到他们揣着的小小梦想,也看到了未来的方向。它所展现的梦想,从无到有的建立,从塌陷到修复的坚持,都对当下孩子有益的。无论逆境顺境,只要一路前行,就会达到梦想的彼岸。

03

没有繁复的人物关系和故事线索,也不走“狗血式”煽情之路,更无大牌明星演员来参演。但观看《破门》,给人的感觉却是妙趣横生、惊喜连连、期待值不断膨胀的过程。这部足球题材的剧情片看似普通不出奇,却包含着少儿的成长蜕变、励志追梦,以及对社会关怀真诚感恩等诸多内涵,故事则在平白自然朴实的手法中娓娓道来。

虽然故事讲述一支山区小学足球队的学生们如何通过足球改变人生。但第一主角却是一个山村教师。电影开篇就展示了人到中年的喜哥,放弃在中学任教的机会,来到地处偏远、条件简陋的新明小学。他的到来,不仅填补了学校没有体育课的空白,也唤起孩子们踢足球的热情。一个破旧的足球构成观察视角。这个拟人的“我”不时用言语旁白,来表现人物的心境。这种特度的设计安排,让片子具有一种自然活泼的表现形式。

整部电影进展松弛有度。从组建足球校队到选拔队员,从建立河滩球场到魔鬼式训练,从刻苦备战到初次比赛失利,剧情随着校队经历的延展开来。细腻却不单调的生活细节映现着喜哥与孩子们的相处。他那可亲可爱的形象逐渐丰满。其与家人、校长、孩子们交流互动里,无数的笑料潜藏其中。他因喜欢二战电影用军衔与武器名字来给队员命名,孩子们嬉闹时说话时的童言无忌,很多情节都可逗人开心一笑。

故事中的校队是男女混编而成。影片成功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的孩子形象。他们那特殊心理真实,也细致的呈现了出来。他们都在借助足球,来显露对梦想的追逐,不断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在所有队员中,侧重于表现一男一女两个队员。男生坦克贴着山村留守的标签,家庭温暖缺失到其性格孤僻叛逆不合群。女生桑果极有个人主见,执意参加球队。而喜哥的言传身教,他妻子的呵护备至,让坦克逐步融入集体、桑果逐渐成熟。这在间接地传达着对留守儿童的温暖关怀,以及对孩子个性的保护性培养。

尽管影片没有特别复杂的戏剧性,但却感人至深又情趣盎然,让观众随着片中饱含情感张力的情节,时而唏嘘时而开怀。一场突发的大地震让队员有伤有亡。而人与人之间在灾难的真挚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当上校被废墟掩埋时,获救的桑果用唱歌鼓励其生存的意志。遭受丧子之痛的校长与看到学校被毁的校长,在夜晚交谈的段落,看来更是催人泪下。前者决心要教体育的初衷不改,后者在几十年来的教学不悔,都是在向山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进行致敬。

结尾段落,重组的新明小学校队,终于在比赛时完成了破门,且在踢点球中战胜对手,一众师生走出阴霾获得了新生。而片里“破门”的概念并非是简简单单的进球,而是如何用勇气来战胜自我。综合而言,影片兼具可看性与艺术性,不像普通商业片那样强调剧情的压迫感和故事的反转,却承载着温暖的气质,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价值,足够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04

四川方言应该是属于带有南方口音的北方语言系,在语言表达方面来看是具有风趣幽默的效果的,同时又容易让全国各个地域的人理解。像此前有过不少经典电影都用了四川方言作为主要的语言,比如《疯狂的石头》《火锅英雄》《追凶者也》等,也有不少明星还会为了出演影视作品专门去学习四川话。

5月11日将要上映的电影《破门》,就是相比前面提到的影视作品中呈现了更多的四川方言,男女老少,尤其是还在上小学的孩子们,都说得一口地道四川话。虽然《破门》不是喜剧电影,但是因为讲述的是四川地区的故事,并且所有演员一律都用四川话来对话和表达,这种神奇的语言体系本身就自带一些幽默并且轻松的效应。

与此相对应的是,《破门》本身讲述的故事,是以四川绵阳安州区新乡小学足球队为原型的真实故事,主要讲山区小学一支足球队的学生们通过足球训练,获得了毅力、勇气和坚持,最后改变了人生的故事,整体是一个非常励志又暖心的故事。看片中的小孩子们踢球,每一个孩子都具有不服输的精神,客观因素是源于足球教练循循善诱的引导,其主观因素则是因为这一群孩子,因为生活在山区,从小没有过太好的生活,但是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刚毅的,无论是学习还是踢球,他们都会给自己设置目标,并且具备势必要达成的信念。

看到片中的孩子们,的确是很欣慰又感动。这与我们当代城市中的孩子们是多么的不同。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城市里的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养尊处优,因为家庭条件优越的缘故,大部份的家长也更容易溺爱孩子,使得很多小孩子从小便生活在象牙塔里,哪怕摔了一下也会让家长心疼不已,就更别提其他的艰难困苦了,更是没经受过了。

对比《破门》中的孩子们,从小没那么娇气,所以也塑造了他们天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就连小女孩也敢于冲上球场踢足球,甚至是当一个至关重要的守门员。虽然小女孩相比小男孩没那么多力气,可她是勇气和不怕苦不服输的精神,却是超越了大部分人。虽然故事讲述的是踢足球的那些事,但通过这样一件看似简单又平凡的事,很多人可以看到从小就开始培养的品质和精神,是会一生都受用的。

也因此非常推荐这部《破门》,推荐给有孩子的家长带上孩子一起看。可以看到励志和温暖,也可以看到踢足球就如做人,不是说孩子们从小非要踢足球,而是说在踢足球这过程中,每个孩子的心里的变化,对自己的挑战,对团队的协作凝聚力,对教练的教诲背后更深层次的思索……其中有太多值得现代的小孩应该学习的品质。

05

足球运动,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一种娱乐方式,但对于有的人来说则代表着一种精神力量。在电影《破门》中,故事中的孩子们便是以足球为精神象征,因为足球代表着梦想、友情与团结。这部影片用平实的语言,以一位老师到山区教学为主线,将镜头深入到了山区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讲述了关于“同一个足球,同一个梦想”的温暖故事。哪怕这里地处偏远,没有好的足球,没有好的球场,孩子们甚至都没有参加比赛的队服,但重要的是:他们那无比纯净的内心无疑会感染每位观众,会让人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故事是从一位下乡到山区的数学老师喜哥讲起。他本可以去更好的学校,教更好的学科,但他却来到了贫穷的新明小学,决心教看起来并不重要的体育课,这让校长很不理解。不过随着他的到来,孩子们的天性得到了彻底释放,他们还组建了足球队,每个人都有了如上校、坦克、机关枪这样的“花名”,并逐渐展现了自身鲜明的性格。显然,这位喜哥的教育方式成功了。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喜哥让这些孩子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难得地拥有了独立性格,找到了快乐的源泉。这样的情节,也是为人父母的我们,以及教育工作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部关注儿童成长的电影,要塑造出性格鲜明又立体鲜活的儿童形象并不简单,毕竟这些孩子不是专业演员,缺少对于人物的掌控与塑造力。但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发现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影片中的每个孩子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巾帼不让须眉的桑果、意志顽强勇敢的小钢炮、思路清晰的队长上校……这些孩子用最真实的状态,最自然的方式,将一个个处在山区的小学生形象生动地呈现了出来。无论是台词,还是表情,亦或内心情感的传达,都做到了浑然天成,让人看起来他们仿佛就是自己上小学时的同学,非常地引人共鸣。

从故事上来说,这又是一个关于成长与励志,梦想与感恩的故事。虽然我们从小就在学《思想品德》课,在听老师和父母讲着各种道理,但那时却从没有机会去实践,而足球就成为了这些孩子实践的方式。在足球场上,他们学会了团结、学会了信任、学会了大气与尊重。哪怕初次出征比赛就以失败告终,但他们却意外地得到了校长颁发的奖状,自此这群孩子开始实现了自我蜕变。重要的是,足球还带动了他们的学习,因为喜哥规定要参加比赛文化课成绩必须过关,这从侧面又激励了他们在学业上的进步与成长,不得不说喜哥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师。

这部电影的将于5月11日上映,这是特殊的一天。要知道在10年前的第二天,正是5.12大地震的时间点。所以,这部《破门》不仅是一部关注孩子成长的影片,它更是一部致敬生命的作品。在影片中,当地震来袭,上校、坦克的父亲,喜哥的儿子均不幸遇难,而小刚炮为了先让桑果得救,为了拿上废墟中的足球导致了他在地震中失去了双腿……在这种天灾下,这里的人得到了解放军与志愿者们的救助,这里的孩子们接受了一种生命的洗礼,又一次实现了自我成长。这种成长,使他们的内心深深地扎在了这片热土,并决定将一生奉献在这里。

这里的人,喜哥、小钢炮、上校等,他们无疑都是值得我们铭记与学习的。据说,这个故事是根据以四川绵阳安州区迎新乡小学足球队为原型改编,所以我们更应该去支持这部电影,还可以带上你的孩子一起去看,让下一代也去感触这段用生命谱写的成长故事。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电影破门观后感影评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885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