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心灵猎人第一季观后感影评

时间:2019-05-15 09:31:53 网站:公文素材库

《心灵猎人第一季》是一部来自美国的惊悚犯罪系列电视剧,该剧剧情丰富曲折,纷繁复杂,网友们对这部剧的评价也是相对较高,一起去看看吧!

01

之前在一个回复里提到过Wendy跟那只猫的关系非常的像他们科学三人小组同受访犯人的关系是一样的。你拿了那个潘多拉牌的猫粮享受引诱猫(犯人)的追捕过程。你需要,小心,谨慎,讨好,全程还要保持一定距离。当猫上钩吃了那些东西时,你会觉得对方(犯人)对你不那么防备了。但是猫(犯人)退出这个游戏的后,你再打开那盒猫粮里面都爬满了蚁虫。Wendy当时受到的惊吓其实跟ed最后对男主Holden那危险的一抱吓的他腿软是一样的。

没有看过改编的那个原著,包括对里面的一些犯罪心里侧写的名词都不太懂,一口气看了十集吸引我的更多可能是肉眼可见那种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微妙感,还有跟男主一样对犯罪前后的心里过程的好奇。整个剧在我看来就分成一个大纲,三条线。

一个大纲就是时代在变化了,犯罪动机还有心理也都在变化需要革新,要重新去探索去了解这些罪人,然后成立三人科学小组开始给这些新的观点,分类,整理交给警方让他们更好的办案。

第一条主线是就是拜访那些不同的犯人,采访他的心理过程,拿到最真实想法。第二条线是辅佐验证第一条得到的信息,给出的案件几乎都是有针对性的,同时保持了一定的剧情推动和少许的悬念(并没有真正的想拍怎么破案抓坏人的)第三条线就是三人生活工作中是怎么受到这份工作层层递进细微的影响(其实就是讲的人与人相互影响)

主角三人其实都没有任何的光环更没有用犯罪题材里常见的“人设”来给人物增加时髦值,比如汉尼拔,夏洛克这些,主角的人设往往都很聪明要不就是很神棍。这部剧则把这些人设都拿掉,甚至把破案追凶的紧张悬念感都摘除,然后才来讨论人和人之间微妙变化,犯罪的心理动机,应激源这些。

Holden调职到新的工作跟Bill去给各州的警察们上课,四处奔波,交了新的女朋友,有了新的研究方向一切都刚刚开始,他充满了好奇,探究,还有对自己新工作的专注满足感。当第一个犯人Ed出现的时候,我们像Holden一样刚开始对他的罪行恶心毛骨悚然,杀了自己的祖父母,敲死自己的母亲,割了头把下体插到尸体的嘴中羞辱,奸杀学校好几位女生。等着跟FBI玩一场游戏结果没并没有抓到自己觉得无趣就自己自首了。这样的一个人前两次的探访Bill是本能的排斥,因为他知道Ed这种高智商冷静又很残忍的犯人是非常享受跟人交谈,控制节奏,迷惑对方。他也确实是这样做了,Holden第一次面对他的时候紧张还要装镇定,而Ed一开始就控制整个他们交谈的节奏,你吃什么,喝什么,聊什么他都让你去选,但是你选择后他又会很自然的强迫你接受他的选择结果,那个鸡蛋三明治就是。这个时候的Holden简直被对方玩的团团转还觉得自己打破了一点对方的防线,Bill直接说,你想了解的都是对方故意透漏给你的。女朋友也告诉他跟对方的再次交谈的小技巧,你可以学对方的小动作,试着掌握自己的节奏。而第一次的探访就已经影响到他的生活小细节,他从来不吃鸡蛋三明治甚至讨厌但是Ed让他试过后他就喜欢上了。第二次的探访Bill再次的拒绝,Holden在这次尝到了甜头,他用自己挑战技巧让Ed开始说出自己童年经过,还有犯罪前后的动机和心理。但是我更倾向于Ed本人不介意这样跟他分享,他所有行为你根本不需要去做分析因为Ed自己会解读自己的行为,他非常懂得心理学的那一套,整个叙述的过程条理清楚,分析准确,不会回避自己的罪行,不想让你同情理解他的童年但是这样恰到好处的让你觉得自己可以客观。

第二次谈话后那个出现的案件以及三个主角的生活都围绕着家庭的母亲这个角色展开,Ed被他母亲羞辱让她觉得耻辱,整日不停的咒骂。这时出现的袭击老妇人,杀死狗的案件凶手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母系的统治的家庭,你懦弱又不敢反抗,你觉得母亲爱你的同时又恨不杀人自己,仿佛自己是她最大的仇人。这个时候你发泄的途径就变成了虐杀动物慢慢开始杀人。之后的两三起案子都跟追溯到最后多少都于母亲有关系。同时女朋友告诉Holden她妈妈最看重男方的一点就是如何对自己母亲。

第三次探访时Bill就算知道Ed撑握着节奏说一些自己想听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从中得到对自己破案有利的观点。抱着这样的心态他开始参与探访犯人,同他们交谈。第三次的对话Holden明显觉得自己能够放松的跟对方交谈,这时候的他还明显没有过多的技巧,只是本能适应了这个过程同时在对话跟对方保持一定的尊重。这个时候三人小组开始组团,Bill跟Holden获得资金,还有警方的庆功宴赞美,同时对Wendy充满着尊敬对她加入的渴望和开心

第二个恋鞋癖犯人跟Ed是相反的,他习惯性的撒谎,你摆出所有的证据他都不承让自己的罪行。他永远以第三者的眼光去看待那个犯罪的自己,剥离出来,更别提对你说实话了。虽然第一次谈话没有任何有用的相信这个时候Holden已经有了经验,他拿出来了自己的特有的猫粮(高跟鞋)想去引诱对方,同时很快撑握了新的采访技巧,他跟对方一样保持同一个第三者的视角去看待他的犯罪经过。Holden进步非常的快,这次是他独立完成的一次引诱过程,他开始学习主导着谈话的内容把握节奏。这次给他了他全新的体验,新的案件也是验证着他的观点而已。他面对女朋友也开始自信满满,专注喜欢着自己的工作,享受着带着的成就感。在这个案件里牵扯出了Bill的家庭,Wendy的性取向。这些都是非常私人的生活,Bill面临收养孩子的自闭无法沟通情感,Wendy对于自己和恋人在一起时工作的方向得不到认同,加入小组后性向的隐藏。他们的之间第一次争吵是Holden和Bill讨论恋鞋癖他的诱发心理,还性癖好。表面上Wendy在指责Holden工作方式不按套路来在聊这个犯人,其实是面对自己的性取向的焦虑感。他们两个人对于犯人的这种性癖好的探究刺痛了她内心不能公开的秘密,同时Wendy让Bill可以试着跟犯人交流自己的孩子心得,被Bill直接拒绝,最后被孩子看到自己工作的照片暴发后可以发现,他根本不知道怎么着自己的儿子沟通,这是一种无力感。这个时候Bill看着Holden专注自己的工作对Wendy说,真是想像他一样单纯不受影响。讽刺的是Holden受到的影响最深,也陷进入的更深。跟女朋友的挑逗的床戏时,他明显关注高跟鞋后根本硬不起来。同时他对于Wendy这时候已经审视观察的态度

第三个犯人是一个自大狂,他觉得自己就是恶魔。他本质是一个懦弱的人,Holden这次访谈完全有自己的一套,他开始学着模仿犯人的语言,他们的行为,甚至是他们思考的过程。这个是非常危险,但是他自己还没有意识到。他问犯人那句,那几个妞儿的美穴怎么样这句话被删被调查其实根本的原因不是这些对话。他觉得Bill还有Wendy的怒火都是大惊小怪,甚至觉得调查的人员都不是真的在乎这些话。只要能套出犯人的话,能帮警言破案就行了。Wendy的担心是他这样不按问答卷还有标准来会惹出很多的麻烦。而Bill要更矛盾一点,一方面他已经看见Holden的改变,他的自大,一意孤行另一方面不按套路来这确实很有效果,更能帮他们审出罪犯。在最后那个案子里Holden用诱导的话还有证物去刺激凶手是非常过瘾的一段戏,他的话,他的思维完全在代入犯罪心理,他自信又自负的觉得自己游刃有余,这种态度也让他带入到了生活中。他觉得很多东西都是可以去分析的,他想要获得女朋友的尊重认同,对于最后的分手都能分析出来。Holden在这场诱猫的游戏中他是参与者实验者,很多的谈话技巧都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他第一时间感受着犯人的情绪变化。Wendy是旁观者她冷静克制同时又非常的聪明知道这一套系统要怎么玩,这个研究要怎么分类,制定了问话的表格给他俩儿的访问给出意见,包括跟其他同事上司怎么打交。但是就如同那个跟她谈判要死刑处死的犯人的官员说的一样,你只是看过那些犯罪的电影,你真实的感受到犯人对受害者做的那些吗,你闻过皮肤烧焦的味道吗,知道血是怎么流出来,受害者是怎么惨叫的吗。就如同Wendy不知道Holden在面对犯人时心里受到的冲击,不明白他在审问的时候她的那套标准问卷屁都问不出来实情。而Bill是即是参于者又是一个希望自己可以抽离的旁观者,他深知这份工作的危险性,所以他包容Holden那些自大情绪但是又担心他这样的后果。

我们在看剧的过程中其实都跟男主Holden一样保持着好奇心,企图真的可以了解这些犯人的心理动机,想要去探究他们的心理。很多的影视作品也是一样,它展现那些犯罪人的暴行,觉得他们很可恨又觉得这种复杂的反派人物太有魅力了。观众享受着这些,觉得自己置身事外的看待,甚至俏皮的觉得可以理解他。Ed最后抱着Holden打破的就是那种置身事外感,让他真切的体会到那些犯人的可怕。不要以为你那些技巧套出了话就沾沾自喜,那只是在你安全区内你能得到的。也打破了观众的观影安全区,仿佛你真的被这么一个杀人犯“善意”的拥抱了

--------------------------------------

--------------------------------------

关于Wendy的人设我回复了部分在评论区,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然后有人问“校长被解雇到底是他本身过分膨胀还是男主过分膨胀导致的?”我回复太长梳理的东西也比较多我就直接写在这里了

其实谁都没有膨胀,校长的自行其是,还不容他人质疑自己的教育方式,再加上男主的助推才造就了最后被辞退这个结果。对于男主的做法的质疑大家会跟上司的看法一样,你他妈的是思想警察吗,对于还未发生的犯罪行为,因为想验证自己的研究理论就去干涉这件事儿。但是仔细的梳理男主对这件事的处理,我并未觉得他有越界的行为,当第一个老师跟他说明情况的时候,他说,这些不是自己可以做的,但也详细了问了老师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都有谁知情,谁受到侵犯了。两位老师,校委会,数位家长,甚至还在在当地已经报案,但是都没有阻止校长的挠痒行为。男主第一次找校长寻问,被对方用自己的教育权威逼退,并说自己对校学有什么贡献,你思想龌龊才会觉得我这种行为龌龊,还让男方反省自己的处理方式。男主并没有鲁莽的觉得自己就是真理而是拜访老师,家长,当地警察局还同女朋友,同事都做了交流又第二次去找校长,他提出的意见也只是希望校长终止这种行为。

男主并没有先入为主,把他当成恋tong癖,但是确实预设了校长的动机和会出现的后果。这时他问Bill,如果是你的孩子被校长挠脚底板并给钱,你怎么想。Bill前一秒在指责男主的行为后一秒直接发怒,让他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说事,最后说我他妈的不会让任何人碰他。这里可以看出没有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时每个人都还能客观的看待男主行为,质疑他,指责他。一旦涉及到自己身上第一反应是逃避,然后是愤怒。当事人的诉求没有得到解决,围观人侃侃而谈利弊公平问题,那么谁来做这件事?谁来处理?

很多人在后期只看见了Holden的膨胀,自大,但是在我看来他更像一个魔戒佛罗多一样是个持戒人。这份工作就像魔戒一样会吞噬操纵你的心灵,让你崩溃,绝望,痛苦又渴望它带来权力和成就感,但是只能是他。之前我也分析过为什么男主最适合,Bill和Wendy更像是护戒小分队一样。很多人说Holden演的直男一点都不直,演技不行。Holden在29岁的时候才正常的约会了这样一个女孩子,在此之前他自己都说过没有正常的约会过。他的好奇心,探究心理,同理心,接纳心理,还有情感带入,同时专注,直执,又固执。所有的加起来才造就并驱动着他想要去调查犯人心理并且无所畏惧。Wendy是一个les,她在这个工作中涉及到边缘话题时会变的敏感,比如异装癖,恋物这些,不能客观的去看待事情。Bill有着一个正常的家庭,人们口中所谓的纯“直男”他一直都避免采访犯人这个行为打扰到他的生活,同时缺少对于这些边缘人物心理的敏感度,在访问的时候很难捕捉到突破口。而Holden介于传统和边缘群体中间才是最合适的人选,有些人拿演员的性向说事,我反而觉得这是他的加分向。

对于最后被Ed那样拥抱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打破一个安全区,不仅仅是角色,还是有观众自己的。我们总是喜欢被银幕上那些塑造大反派魅力所引吸,我们沉迷这些人的演技,神经质,变态的欲望,然后去分析解剖,探究他们的动机,理解他们的行为。所有的都是因为这个安全区,这部剧已经尽量做到客观甚至半记实性的去展开那些杀人犯内心,如果你的关注点还在男主的黑化,变态杀手高智商案件这些带给你的观影刺激,那拥抱男主的时候是不是也在拥抱你?别说被拥抱,只要想想只是共处一室是一个杀人犯,什么反派的魅力,你误以为的了解在面临这种真实的处境,你只会窒息的想逃跑

02

连环杀手——serial killer,如今,这早已成为了一个众人皆知的词汇,更吊诡的是,这个词汇经过慢慢演化已经被涂抹上了浓厚的娱乐化的液汁,那些残忍又苍白的凶杀在被众多影视作品叙述之后,连环杀手渐渐在凶犯的本质身份之外衍生出了另一层奇妙的光晕,汉尼拔以及其他同僚们被描述为外表优雅,内心疯癫的行为艺术家。人们更乐于符号化地去认知这个特殊的群体,而很少有人去认真琢磨,“连环杀手”这个词汇的渊源,它像是一个天经地义存在的概念,用以准确无误地概括那一类特征鲜明的凶犯,但是,这个词汇的形成其实有着一个漫长的过程。《心灵猎人》展现的就是这个过程。

作为一名年轻的,野心勃勃的FBI探员,霍尔登决定深入那些连续杀人犯的内心,“我们要防范他们,就必须要了解他们。”他这样说服上司,也这样说服自己。他和调查局里的搭档比尔-坦齐一起,利用他们去各地为地方警察授课的出差间隙,去往各个重型监狱,用录音设备和笔记完成了一组又一组采访。这种犯罪研究在如今看来再正常不过,只是,时间回溯到当初,这行为几近惊世骇俗。那些连续谋杀多人的重刑犯通常被毫无争议地认定为疯子和变态,他们被封闭在这样粗暴简易的定语背后,被鄙夷,被排挤,被抛弃,被扔进监狱的深处,而这群人在机枪镇守的铁笼之内,却被狱友们奉若神明的膜拜,令人不解的是,监狱外还有更多的崇拜者向他们投寄书信,那些接连杀害多名女性的凶手,竟然也有着众多女人为他们寄送自己的裸照,表达爱慕,袒露欲望。人们不解,疑惑,发尽牢骚,但从未有人想着去探究这其中的原由——那些杀手为什么以特殊的模式,固定的节奏,费解的仪式进行无休止的杀戮,到底是怎样的环境塑造出了这些残暴又独特的凶犯,又或者这些杀手是否是生来注定。探员霍尔登对这一切产生了不可遏制的兴趣,近乎迷狂。

描述连环杀手的故事汗牛充栋,大都愈发戏剧化,他们乐于描述惨烈或者邪魅,但大卫-芬奇参与导演的这部《心灵猎人》选择了一种笃定得甚至被有些人认为沉闷的叙述方式,他坚定的反高潮,反猎奇,不重述任何残暴案件的耸人细节,从这种角度去看,与其说《心灵猎人》讲述的是有关连环杀手的故事,不如说,它更多的是在探究“普通人”和“变态者”之间微妙的,暧昧的,难以言说的缝隙和差别。

很多人觉得《心灵猎人》在气质上近似那部著名的美剧《真探》——同样是两个男主角的设定,彼此互补又相互牵制,在外人难以想象的残忍隐秘的罪案中重新回望自我——但实际上它们并不相像,《心灵猎人》其实并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与深渊对视,进而被深渊吞噬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男主角更多的是与罪恶相切,并未被真正淹没,他时刻知道自己应该处于的位置,也时刻明白自己与那些罪犯的关系,即便他经常去做一些另同事和上司匪夷所思的自选动作——为有恋物癖的杀手买了女鞋,为了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主动暴露自己的隐私,这些其实只不过是策略,只不过在那个时代,于旁人看来,这些举动危险且扭曲。

更何况,这个故事也并非是一部真正的双男主角的戏码,温迪-卡尔——一位优雅又干练的大学女教授加入了他们,这是三人团队的成型就是对于连环杀手研究系统化的过程,资金的注入,高层领导的首肯将这一切变得更加制度化和合法化,他们无需再偷偷摸摸地利用讲课的缝隙去监狱里做秘密访问,而是可以正大光明的进行研究。

当然,这个独特的工作不可能不对这些参与者产生心理影响,但这种影响并非毁灭性的,尤其对于霍尔登而言,生活中的细节会为他的狱中采访带去灵感,而那些连环杀手的言语也会让他以另外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其中有个细节颇可玩味,霍尔登和女友缠绵,女友穿上了丝袜和高跟鞋,希望以一种与平时截然不同的状态挑拨情欲,霍尔登的手从女友的身体滑落到她的鞋子,突然停住——这个瞬间成为了一个绝妙的虫洞,让他突然从“正常”穿越进“反常”。他开始疑惑,觉得一切都模糊了界限,白天,自己在监狱里和一个连环杀手探讨着他独特的情欲指标,那些唤起他欲望的内容和物品,在他的归纳和想象中,那是属于失常者的,但他意外的发现,其实自己——一个正义的化身,一个正常的男人,一个不可能沦为连环杀手的探员,也会因为鞋子和丝袜而泛起相同的欲念。一切都轻微地抖动起来,变得莫测,不可言说,我们到底该如何界定常态和变态?有些指标是失效的,有些指标是臆想的,这让一切都更加复杂。他的工作初衷其实是立志于筛选出某种近乎犯罪基因和犯罪扳机的东西,但如今看来,那些失常者,变态者好像与正常人,普通人只隔着一层暧昧的纱,那个驱动犯罪的扳机难以揣摩。那个晚上,霍尔登从一场未能如愿的欢爱中失魂,掉落进了自己才知晓的漩涡。

通常而言,那些成为连环杀手的人们都有着破碎的人生,而这三个研究者,却也各有各的破绽和焦虑,霍尔登一头撞进了自己的执念;搭档比尔-坦齐的孩子患有孤独症;而看似桀骜的教授温迪-卡尔纠结于遮蔽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他们都努力掩藏着自己的秘密,把所有焦虑留在那间设在地下室的办公室外面。他们得各自寻找解救自己的方法,比尔-坦齐手中接连不断的香烟,温迪-卡尔在楼下洗衣房中默默喂养的小猫,都让他们得以短暂的喘息,而真正的主角霍尔登呢?似乎他只能向着漩涡的更深处游去,于他而言,暗处的诱惑大于所有世俗的乐趣。这过程当中,他也有过无法遏制的越界冲动,因为那位小学校长怪异的举止,他开始介入,最终,让对方以疑似恋童癖的污名被开除,而这一切毫无证据,只是来源于他多次采访连环杀手后总结出的某些经验和来自学校的闲言。这算是拯救,还是罪错?谁又有权利在一个人真的犯罪之前,就为他们定下刑罚?但如果你发现某个人的行为符合你对犯罪模型的一切研判,却只能眼睁睁等待着悲剧发生之后才能采取行动,谁又能承受这样的心理重压? 这三个人处在一个暧昧的地带,接驳着光亮和黑暗,他们只能自己调试心理的阀门,不给黑暗吞噬,也不被光亮欺骗。

那是一个在飞机上可以尽情抽烟的年代,一个很多事情都尚未被命名的年代,一个人们还相信人心非黑即白的年代,霍尔登和他的两个搭档一起谨慎地为那一群凶残的杀手拼接心理模型,他试探着把那群人命名为sequence killer ——连续杀手,后来,一点点修正为如今广为人知的术语“连环杀手”,这个术语被偶然说出的瞬间,其实是历史性的瞬间。他们在那间没有窗户的地下室里,在低垂的屋顶和苍白的白炽灯管下面,在缭绕的烟草和不停的争吵之中,开创了一个时代。

03

大三的时候准备考公安大学的犯罪心理学硕士,看了龙勃罗梭和其他相关的论文,有过这方面思考。

零几年北大法学院有几个老师搞过这个项目,刘艳红教授也有参与,当时也是想的从犯罪人的生活背景和心理学分析犯罪的提前预防,和监狱的管教的实际效果,以便正确量刑和确立有效的监狱管理模式。讨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模式可以分为天生的犯罪人和后在的,后在的犯罪人由于从小受到家庭和社会的不平等对待甚至是虐待(一定意义上的犯罪)导致人格不健全,一步一步走向反社会意义的重大犯罪,在量刑的时候是否可以考虑适当减轻,并在监狱进行分类管理关押?

2,对犯罪人的减轻处罚是否是对被害人及其家属的二次犯罪?

3,少年犯罪人与成年犯罪人关押在一起会导致交叉感染,所以产生了少年法庭和少管所,那么少年们关在一起是否也会相互学习犯罪方法?

4,如何预防犯罪人出狱后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现实生活中会不会发生《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情节?

正如剧中的ED,他的母亲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施加了太多的负面的影响,父母的性别观点,离异父母转移对对方的恨于无辜的孩子,很多时候父母在对孩子进行着犯罪,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对社会进行犯罪,这些人被法院判决死刑,无期,7年以上的长期刑罚。然而有的罪犯结了婚有了孩子,这又是不是整个社会对孩子的(合法)的犯罪?就这样,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犯罪循环。

以上都与本剧没多大关系,只是个人没有答案的思考。

毕竟大卫芬奇,享受这10个小时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心灵猎人第一季观后感影评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886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