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派第三季》是一档于今年年初热播的综艺脱口秀节目,该节目自热播以来就得到了网友们的高度评价,一起来看看网友们是怎么说的吧!
01
不太懂为什么老有人在弹幕喷蒋方舟。其实她作为年轻代在节目里面理清了好多马爷他们那个年纪不能理解的现在年轻人的文化特征。如果没有她,我觉得几个大老爷们未必把很多的有趣的话题聊得开。
另外,如果你对比一下另外几期的年轻嘉宾,你就会发现她的表达算是最稳的了。不过度的自我表达,也不推诿。特别是有一期说到北京孩子对比其他地方孩子的那种气从何而来,她的总结说是对占用公共资源的不害羞。可以说是超级精准。
再比如第二期她说到的高峰体验,其实背后是个很正经的心理学知识。但是马爷眼睛眯得,哈哈。反正都挺有意思的。
最后一句,方舟作为一个文学青年,其实她的话总是会下意识地被一种文学气质包裹着。而她表达得相当好,既不刻意也不俗套
02
首先表明态度:我特别喜欢这一集谈的内容,但是标题稍有点不适,渣男是一眼识别不太出来的,除非像马爷和李玫瑾老师这种阅历高深的人,但也要多观察、询问、举证,才能最终识别一个人是不是渣男。不过标题嘛,现在的趋势都是弄个特爆炸的,以吸引更多受众。也就不那么影响观感了,这是个人脱敏,不代表认同这种起标题的方式。
再来说说本集聊到的几个很有话题性的内容,第一个举例就是李玫瑾老师说的通过一个人把东西从哪拿放哪去,能侦破一个案件,蒋方舟就说,这是收纳强迫症,(社会上太多这种给什么都安一个定义,比如密集恐惧症、收纳强迫症等,可能本意是想调侃,调侃着有些人就认真了,真以为自己有这症那症的,好像病态,其实有时候就是一个行为习惯,爹妈或者社会环境给养成的从小的个人习惯)李玫瑾老师说这不敢说是强迫症,就是一个风格。
第二个是父母打孩子,马爷说他们那一辈的人父母经常打孩子,打得整个楼道里都能听见,具体细节还是要听马爷说,但是打完孩子之后,孩子心理一点都不记恨,现在的孩子父母从来不打,打一次就从楼上跳下去了。这点我也很有感触,按说我从小到大都是很听老师家长话的那种孩子,父母应该没啥事打我,起码不用为了调皮捣蛋、打架斗殴、不写作业、考试不及格等事儿动手,但事实是我小时候,我妈经常因为我睡觉起来就哭,吃饭慢,跟她顶嘴,玩完的东西不收拾这种事情跟我吆喝,甚至动手,她说她从来没有因为学习打过我,都是生活上的小事,我想了想确实也是如此,对我妈还真没啥记恨,就是觉得她太爱挑人类的毛病了,这例子可能举得不好,因为我至今觉得很多事儿我都不该挨打。我见过那种从来不打孩子的家长和孩子,孩子真的是一点儿怕头都没有,想干啥干啥,工作上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上也是如此,我说这就是惯的,她不知道惩罚是什么滋味,说两句话这种惩罚不足以让一个孩子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然惩罚应该轻微的,且恩威并施,不然也容易让孩子心理扭曲。
再来就是由陈世峰是渣男而引出的对江歌案的讨论,在理性分析下,李玫瑾老师说她觉得陈世峰就是想去杀江歌的,这一点我也不能同意的再多了。从我开始关注这个案件到案件庭审结束,看到网络上网民的种种行为,包括朋友的态度,以及媒体的报导,我觉得这都是一个失衡的判断,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刘鑫作为受害人之一,很无辜且可怜。我觉得死者母亲本应是很了解自己女儿的人,包括女儿的性格和处事风格,但是却引导舆论攻击女儿的挚友,看起来也不是什么高明的人。死者很无辜,是因为做了一些她自己认为正确,但实际上影响很大的事,所以才导致了此悲剧,惋惜的同时,我觉得陈世峰够冷血,但比他更冷血的是万千网民,还有那些摇旗呐喊的“名人”,不想点名了。其实这件事可说的还挺多的,但是我怕被喷,也就不想多说了。
对渣男的定义,我喜欢窦文涛说的,平时看着挺正常,真遇到事了,那种变态就出现了,这种我也认为是渣男。至于蒋方舟说的那两种男生,内心软弱导致的情感选择障碍,我觉得这不是什么渣男,这就是选择困难,或者不想伤害别人,这种人很常见,男女都有,还有第二种套路型的,这个属于欺骗,我觉得这就是渣了。平时谈笑风生,天南地北都能聊,真要遇到事,就退缩不承担,这种才是真的渣,他性格再好,再有趣,平时朋友圈再能晒旅行、美食、美图,我都不会多看一眼,赶紧远离,这种人你知道了他伤害别人的经过,然后看到他生活中活得很好,照样晒一切,我做不到一笑了之,我就是特别鄙视。而且我的鄙视做得很明显,让被鄙视者一眼就看出来了,情商一点儿都不高。因为我怕伤了受害者的心。当然,很多人不知道他的渣,因为他掩饰的挺好的,受害者也不会逢人就揭自己的伤疤。可我的朋友中也有那些两边都讨好的人,就是这男的通过各种手段把这女的肚子搞大了,然后一走了之,一个月不出现,出现了就要求女生堕胎,女生因为种种个人原因不想堕胎,或者说堕胎容易引起以后的生育困难,不同意堕胎,男人就再次消失、消极面对。女的后来未婚生子,男的还是在朋友圈继续晒旅行,我的朋友也知道这事儿,但还是会给这男的点赞,也会给这位独自带孩子的妈妈点赞,我做不到这种高情商。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风气,就是倡导人要活得有趣,做个有趣的人,好像一有趣起来,什么问题就都解决了一样,我觉得一个真实活着的人,活得鲜活的人,就足够有趣,那种有趣是自发的,不是粉饰出来的,包装出来的,是生活细节中每一个抖机灵而又不失分寸的瞬间,不是恭维,不是所谓的谁都不得罪的情商高,会聊天儿当然很好,跟朋友说话,很少有人不会聊天的,都很有意思,这种标准要放到每个人身上,我觉得不合适,特别像孙子。
我觉得做个有趣的人之前首先要做个不伤害他人敢于承担有责任感的人,然后再一点点的把日子过得有趣,生活过得鲜活,不能本末倒置的寻求所谓的有趣。有趣挺好的,过度宣传就没趣了。
会聊天也挺好,过分会聊天就未必了。
这一集中还说了很多很好的话题,涉及到的每个话题我觉得都值得反复琢磨,自我反思,窦文涛最后说,李玫瑾和马爷说的这些能听进去的都能得着好,是句大实话。
03
鲁豫这期蛮好,她看文涛的那种别扭劲儿我特别能理解:欣赏,但为了自我保护又敬而远之。自我认知较低,又觉得自己水平其实不错,眼神里的自抑和自矜都看得到。
蒋方舟的几期不太好,首先蹦新词儿阻碍了讨论的深入,其次蒋给人一种自己虚着却还要自嘲的感觉,而自嘲是要极度自信才能做到自然的。蒋还是年轻了些。
锵锵里的女性,多数是到了四十以上,才能把自己放到恰当的位置和男嘉宾气定神闲地交谈,自然地展示自己的学识——这其实是很难的。
身在被社会设定好的性别角色里,如何巧妙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尤其是在男性话语场域中扮演好一个所谓女性知识分子的角色,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经验。
罗大佑说,年龄对女性的魅力非常重要,四十岁以后的女人最美。这我深以为然。
04
人在社会中要根据对方来调整自我。人格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本我,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完全潜意识,快乐原则 想干嘛就干嘛;二。自我 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大部分有意识,现实选择 根据外部情况审时度势;三。超我,部分有意识,是内在的道德判断。
人最高层面的心理叫做反思。学习思维是正向的,从简单到复杂,往深处走;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反向的,比如医生看病;还有一种思维是360度的,需要借助两种东西,比如反思,一需要抽象思维,把一个事情在脑中重现,另一个是内化的标准,叫做良知。
极端的人的集中在两种性格:边缘型人格,又称爆发型,好时极好,坏时极坏;被动攻击人格,表现和内心不一致,蔫儿坏。
认识世界不重要,认识自己最重要,知道哪好不重要,知道哪不好很重要。
教育中一定要有挫折教育,而不是一味宣扬成功学。
惩戒是孩子教育中必须有的。恩威并施。
大脑皮层工作原理叫兴奋和抑制,兴奋的领域越大,抑制的区域越小。
人的思维分为空间思维和时间思维,犯罪的人缺乏时间思维,我们的民族也缺乏时间思维,反例:德国,黑格尔著作,多长句,哲学思维。
思维的定义:借助语言符号,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德语决定了它们的思维是长远的,我们的思维是块状的。
执念的人生活中兴趣和刺激点太少了。生活中健康的心理是每天要做三样以上的事情。
早年越匮乏的人占有欲越强。
公众示爱不该大肆宣传。
初中阶段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去识别好的男性和女性。
制度是为了让人幸福,但制度中一定要有一个局限,不能让人过度幸福。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圆桌派第三季影评观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8911.html
- 上一篇:花过天晴影评观后感
- 下一篇:爱情重跑观后感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