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由陈宝国、黄志忠等主演的一部历史剧,该剧首播于2007年,去年开始重播,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画面精致,网友们对这部电视剧的评价也很高,一起去看看吧!
01
世事往往如此,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比如这部剧。
首先明确一下历史剧看的是什么,研究历史吗?那是扯蛋。历史题材文艺作品能做到三分史实七分演绎就已经不得了了。所以与史料不符我根本不会在意。
那么还看什么?我觉得可以有两个方向,要么借古讽今反思时弊;要么情节跌宕,做成一个精彩的“架空”故事。前者如北平无战事,后者如琅琊榜。(当然这两部剧我都没看,据说是这样的。)
然而此剧两面不靠,说是借古讽今,无非就是说了朝廷是分派系的,既对抗又制衡,皇帝呢搞权术以维持“大局”,大家都不容易,也各有私利。然后就没了。失望。
说是故事精彩,那更靠不上。且不说枝蔓横生推进缓慢(光海瑞和老婆造小人就说了两集,一个艺妓的四角恋爱更是贯穿全剧,丧心病狂),情节设置更令人匪夷所思:在皇帝已经老了且只有一个儿子的预设下,老奸巨滑的严嵩及其党羽既然毫无簒位之心,居然蠢到不和太子一党搞好关系,几乎发展到两派势不两立的局面,这不是找死是什么?用现在话讲,其失败是历史的必然。人物塑造则全靠演员飙戏,缺乏足够有力的逻辑推动,自不能入木三分。而一个胡姓绩溪人被塑造成全剧第一忠勇谋国之士,又不知是何用意了。总之还是失望。
最后再扯开来说一下海瑞,在剧中太子一党直言其为“利剑”,其实这不是什么好话,而是“被人当枪使”的意思,确也可悲。
02
2017年,应该是国产剧丰收的一年,不仅有《人民的名义》、《白鹿原》等大剧闪亮登场、强势霸屏,更有雪藏十年的《大明王朝1566》突然间在网络上大火,豆瓣评分高达9.4分,可谓国产剧的“良心”。
那么,《大明王朝1566》真的有这么好吗?通过连续几昼夜的“追剧”,可以发现,与当前的“鲜肉”、“IP”电视剧相比,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演员阵容“豪华”,不是说这部剧的演员有多大牌,而是清一色的“老戏骨”,陈宝国、倪大红、王庆祥、张志坚等实力派演员将嘉靖皇帝、权相严嵩、封疆大吏胡宗宪、能言善辩的严世藩等角色阐释得淋漓尽致,足以成为表演系的“教科书”。
二是剧情设置精彩纷呈,不是简单的“清官抓贪官”,而是以明代嘉靖年间“改稻为桑”这一事件为主要线索,将明代抗倭战争、官场斗争、帝王将相博弈巧妙地融入剧情中,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张力。
三是主要人物的立体化,不再是简单的好人、坏人二元对立模式。比如,浙直总督胡宗宪属于“严党”,但他公忠体国,勤政爱民,极富政治智慧;“小阁老”严世藩聪明绝顶,但聪明反被聪明误;嘉靖皇帝性格怪癖,但他对国家财政、军事的掌握细致入微,牢牢把握着大明朝的走向。
再者,对于历史人物的解读,《大明王朝1566》也有独到一面,也可见剧作者的“功力”。比如,海瑞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刚直不阿、敢于直言进谏的大清官,却没有注意到,海瑞是一个智商极高的人,具有见微知著的能力,对于世情的把握和大局的判断都有过人之处,非如此,怎么能够为民做主,流芳千古。
关于《大明王朝1566》,网络上有句戏言,“此剧不火、天理不容”,话说得虽然夸张了点,但可见观众对该剧的喜爱和肯定,不把观众当傻子来糊弄,认真做好“拍戏”的分内之事,《大明王朝1566》为国产剧树立了榜样和标杆。
03
今年到目前为止,总共看了四部国产剧。从2003年开始看美剧以来,这属于密度很高了。
按时间顺序,这四部分别为:
1、《大秦帝国之崛起》
在B站上看到,很惊喜,于是天天跟着更新一直追完。客观讲,这部剧的水准不算很高,特别是跟《大秦帝国》第一部比起来,各方面都有差距。但在目前的电视剧市场上,古装剧不是架空就是穿越,各种烂俗网文化设定,《大秦三》拍成这样,已经属于难得的清流了。这部剧对人物的刻画有很严重的倾向性,不遗余力地洗白白起,黑化范睢,不过尚可接受。这里的演员除了宁静,其他人我都不太认识,但都还完成得不错,即使是全程换脸的白起,也没有太大的违和感,不过还是很可惜看不到王学兵的演绎。
看《大秦三》的同时还看了一部央视的历史纪录片《喋血长平》,非常好,推荐大家找来看看。长平之战也是《大秦三》中浓墨重彩的一段情节,但跟这部纪录片比起来,真是被秒杀了。可以看出这个剧组还是挺穷的,战争场面都很应付,跟第一部没法比。
2、《射雕英雄传》
本来对金庸剧是毫无兴趣的,因为故事已经烂熟于心,而且我现在已经无法正视武侠小说中人物的三观了。只是不断听到关于这部剧的推荐,就打算随便看一看,没想到一看竟然被吸引住了,并且一直追完,这不仅是原著的魅力。这部剧带给我一个启发就是,如果认认真真地把精力和资金花在创作和制作上,观众是会买账的。这一版《射雕》的改编对原著忠实度很高(我能想到的删掉的重要人物只有裘千尺),制作很认真,动作、美术等各环节基本没有掉链子的,主要角色以新面孔为主,郭靖和黄蓉的形象都还算讨喜,一些老演员做重要配角也恰如其分,这个阵容搭配还蛮舒服的。现在一提《射雕》很多人言必称83版,但如果现在让我再看那一版,我肯定是看不下去的,不仅是制作的简陋,叙事节奏也受不了。除了演员这一环节,这一版《射雕》在各个方面都是超越83版的,不仅是制作水准,在情节的梳理和节奏的把握上也都有很大进步。当然原著中的一些明显bug也没有得到解决,如我一直认为《武穆遗书》是《射雕》最大的一个bug,要多么幼稚的人才会认为得到一部兵书就可以得到天下,如果真这样,南宋早就拿着这本书收复中原了。
3、《人民的名义》
这个剧太火了,也确实有火的道理,中国人向来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议政权力,但通过讨论这部电视剧,不仅可以意淫官场,还可以娱乐化地去针砭时政,这个尺度确实是空前的。其实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去讨论反贪主题,人们更感兴趣的是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解析剧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这些解析大都挺一厢情愿的,但是还挺自得其乐的。我一直搞不懂为什么达康书记这么受欢迎,这个人物到后来明显是写丢了啊。剧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高育良,完整,合理,不脸谱化,他的一切动机、动作和反转都符合人物逻辑。
但是抛开内容及其所带来的话题性,这部剧的某些创作环节真是粗糙随意得令人发指啊。最难以忍受的,是一直到最后我也没看明白这部剧的转场逻辑是什么,给人的感觉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想到哪说到哪,情绪不连贯,时间线和节奏都极其混乱。至于黄毛那些烂戏就不说了,我确实是一看到他出来就快进的。
4、《大明王朝1566》
这就是我在标题里说的那部剧,这部剧在豆瓣上的评分是逆天的9.6分,我不知道还有哪部电视剧比它更高。早就听说过这部神剧,但网上一直没有清晰版本,都是渣画质的,好在今年发现优酷上重新放出了这部剧,画质也不错,这才一尝所愿。
说这是中国最好的电视剧,这话我同意三分之二吧。因为这部剧的前三分之二围绕推行改稻为桑和倒严的部分确实很棒,情节紧凑,节奏明快,触目惊心,对人物心理和官场厚黑的描写都入木三分,现实映射意义很强,很完美地诠释了那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但我不喜欢这部剧的后三分之一,倒严之后,整部剧的叙事动机都弱化了,于是只能不停地美化海瑞和让嘉靖与各种人物谈心,这不是电视剧的叙事逻辑和表达方式,显得冗长刻意,节奏也被拖垮。所以前三分之二我看得根本停不下来,到后面却看得很吃力,有点不耐烦。刘和平的编剧功力很强,但有时候确实也缺乏节制。
从某种角度上说,《大明王朝1566》就是明史版的《人民的名义》,仔细想一下,许多人物和情节都有对应,除了嘉靖,但是从各个方面尤其是技术环节都秒杀《人民的名义》。我觉得这部剧从人物设定上讲,最高明的一点是塑造了一个极其丰满的嘉靖皇帝的形象。中国历来是个人治社会,一切制度的事实从根源上讲其本质驱动都是上意,其实《人民的名义》中也谈到了官场上揣摩上意的重要性,只是《大明》这里更透彻地把这一点具象化了,并且做到了极致,因为这个上意已经是上达天听了。嘉靖不是一个符号化的昏君或明君形象,他洞彻一切却不愿面对一切,他明辨忠奸却放任自流,玩的是一种中国传统智慧的权谋平衡术,这很难用简单的是与非去标注,这样的人物刻画很高级。在这个人物之下,从群臣到太监到三教九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权力链条,这中间,胡宗宪、严嵩、海瑞、吕芳、杨金水、高翰文、沈一石等等这一系列的人物群像都塑造得熠熠生辉,陈宝国、倪大红、黄志忠、王庆祥、王劲松等等这些演员也都奉献了巅峰演技。
这是我完整看的第一部张黎导演的电视剧,当年《人间正道是沧桑》看了一半,有点受不了那里的历史观,准备有时间再看看一直没看成的《走向共和》。一直认为张黎是个很奇特的导演,他拍电视剧像加长版的电影,精致,华美,深刻,但拍电影却像精简版的电视剧,用力过猛,叙事局促,总体来说还是更适合拍电视剧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大明王朝1566剧评观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8946.html
- 上一篇:一人之下第二季剧评观后感
- 下一篇:老男孩剧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