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麦田里的反叛者影评观后感

时间:2019-05-15 09:35:07 网站:公文素材库

《麦田里的反叛者》是一部来自美国的爱情传记电影,影片画面精致,剧情丰富精彩曲折,网友们对这部影片的评价也是各有不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网友们到底是怎么说的吧!

01

这是一个作家的传记。

展现了一个作家的成长历程,塞林格的自信让他坚信自己的天赋和热爱,当然也离不开支持他的母亲。同时在求学的过程中,他又遇到了良师益友,让他迅速成长,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与风格,这里面也有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具体来说,首先被拒绝是走上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其次拒绝之后你是放弃还是继续努力,继续尝试改变,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而大学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你愿意献出你的生命用于讲故事,并且明知没有回报仍然一意孤行吗?”他的意思是即使不能出版,即使全部拒绝,你还愿意写作吗?这个很重要,如果不愿意,那不如去找个稳定的工作,而这就是选择。所以,是为了写作付出自己的所有,还是仅仅只想成名炫耀?这正如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一样重要。而这对于赛林格的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之后他参加二战,这对他的小说形成有重大影响,战后他一度放弃写作,但是通过冥想,去面对自己的痛苦和过往,让他发现只有写作能拯救自己。而让他一路成长的还有纽约客的编辑,这个编辑给予他写作的建议,让他变得更加成熟,这些都是一个伟大作家的必经之路,即是,什么时候需要坚持自己的写作风格,而什么时候需要妥协完善。正是这些贵人助他完成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举成名。

但是成名的困扰,冥想的经历,又让他注定离群索居,更加注重宗教和内心探索,写作方向和题材也有所变化。他成名之后拒绝出版,又是对自己写作的信仰。这是一个用生命履行写作使命的作家。虽然传记不免带有主观色彩,但是却一定程度上反映他的人生轨迹和价值观。看完让我沉思良多。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如何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如何实现理想,如何成就自己,都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02

这是一部奸诈狡猾的电影,因为导演打着拍塞林格纪录片的旗号,把塞林格创作《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过程作为叙述主线,间接地把《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作品碎片化地搬上了大银幕。正如很多忠实的读者所知道的那样,塞林格生前是不允许自己的这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的。这便是这部影片以及导演的奸诈狡猾之处。

学术界有过很多不成功的尝试,想要在《麦田里的守望者》当中从主人公Holden身上找到Salinger的自传元素,但是都不成功。而这部电影很明确地刻画出了作者与小说主人公之间的并行特征,影片中一些场景的设置也选取了小说中的经典场景,比如说小说结尾处Holden在雨中观看旋转木马的场景变成了Salinger在公园里呆看旋转木马,Holden问出租车司机冬季公园湖面结冰后鸭子去了哪里变成了Salinger在公园里跟陌生人搭讪询问鸭子冬季去向结果被陌生人暴打。这些借用小说中经典场景来frame塞林格的例子在这部电影中还有很多,而这样的处理很容易让人误以为小说中有着很大的自传成分,这是非常荒谬的误导。

这部影片对于Nick也是很大的挑战,因为他所要塑造的并不是塞林格一人,而是分饰Salinger和Holden两角,在这一点上他是失败的:影片自始至终所出现的都是一个出戏的Nick,以及他努力去表演他没能胜任的角色。在另一点上,Nick要塑造出Salinger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状态,而期间的几个转折被他弄得过于突兀,同样不能令人信服。

影片的结构也是很奇怪的,特别是倒叙的开始,而这个倒叙是从Salinger从前线下来之后精神上受到创伤的那段时间开始,这样的处理会令不熟悉塞林格生平的人觉得莫名其妙。

03

很多年前,笔者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类似霍尔顿的叛逆少年,曾经拒绝上高中,考上大学不去读……如今却在生活的泥沼之中,寸步难行。

无论是霍尔顿,还是塞林格,二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静不下来,所以我联想到了诸葛亮《诫子书》,也是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战国道家《文子》里面记述的一句很是经典而实用的话,“ 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并覆,非正平无以制断。 ”好,整部影片只用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来诠释就足够试用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是笔者在寄宿制的高中在无数个偷偷跑出来的中午在书店里读完一本封面很唬人的作品,谁翻译的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没有《丧钟为谁而鸣》好看,现在想想可能是因为身边太多霍尔顿式的真性情少年,不得不联想,貌似中国这种真挚而“粗暴”的骚年其实很多,比如鲁智深等等等等……然而对于教育我们不是有孔子等诸子百家等等之乎者也的训导么,不过霍尔顿视角真得很感染读者。

言归正传,这部电影中规中矩式的自传式电影,貌似没什么可圈可点,但是有几点很好,我在芳华里看到的借助文工团展现越战,短短几个镜头,展现了越战之残酷。在这部电影里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妙,单纯的军事电影其实很不讨喜的,但是借助一些其他主线叙事来做功能性的展示,绝对是个讨喜的手法。

这部片子我打了五星,是因为笔者现在的职业和这部电影的主角一样,职业作家?职业编剧?是作家有作品没出版,是编剧有作品却没署名,呃,这个圈子永远无法摆脱的就是,这是一个名利场。

以下是一个“职业”写手应该具备的条件。

你要混这个名利场,你首先就是要有才华?才华有点儿就够了,接下来你得与众不同,像塞林格一样,会吐槽,用犀利的语言和词语才嘲讽和引人注目,无论你的目的如何,你已经上道了。

然后是阅历。你不见马克吐温之前是做过船员的吗?你看过那个巨著的作家生活的时代是太平的?塞林格的麦田成功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自己少年期的叛逆和不羁,然后作为一个战后有精神创伤的人,当然有足够的素材和亲身体验来完成这部作品了。

其次是心胸和格局。在这行混了几年,见得很多的就是资方制片各种强奸你的作品和思想,我记得在军武一次采访兰晓龙,就提过一个导演要在飞机上架设迫击炮,额,挺无奈的哈。但是,划重点,不是所有的强奸都是无用的,你要学会聆听,不要“过度解释”,虽然有时候别人的意见也不对,不反驳不接受不改变我觉得也是一种“修养”,毕竟“文人相轻,自古有之”。所以,最后总结出创作,无非两种,一种是为了钱而写,你说咋写就咋写,毕竟,谁也不跟钱过不去,一种,就是自己要有自己心仪的作品,等到有条件一定要掷地有声,虽然很可能是失败。以上是来自一个还有着文学梦的励志心声。

最后,最重要的是“宁静致远”。电影里的塞林格一生都在找寻一种安宁,让自己致远的宁静,拼命地写,看见他妻子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孤独无助的时候,觉得他产后的妻子没得抑郁症真是万幸。这也片面说明了你身边的种种是否会影响你宁静致远的状态,这种宁静,不是绝对的安静,也许是你沉浸的写作状态,你是否一直能常驻灵感喷发区,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的最后,很多写手不会面对的问题,就是名和利。写了畅销作品而封笔吃老本,很好的办法和策略。但是,怎么和你的合作伙伴分一杯羹,是个问题,你不见大仲马和奥古斯特·马盖的事情么?这种事圈子里很多……

叛逆分很多种,我一直觉得这个社会成功的人,就是叛逆了一生,就是跟自己的叛逆不妥协,然后用这份叛逆来营造自己的世界然后让周围的人认可你的叛逆。今天了这部电影,觉得塞林格这种内向型叛逆其实很不可取,学学韩寒,拍电影,更进一步岂不更好?虽然拍得很烂,洗稿……忽然想到了之前在工作室时,跟一位大佬聊过自己的职业规划云云,我就想做一个作家,写写小说和故事很享受的事情,有生之年要是能写出罗本的《三国演义》那岂不快哉,他却说,一本书而已,硬盘里几百KB的内存而已……我似乎无力反驳,但是拍成电影,或者拍成电视剧,嗯,蓝光无痕的要好几十G呢啊,不过还是辞职了……

 Publishing isn’t everything !这个时代,出版业远不如前,网络写手成群结队……不过,理智的想法还是,别拿自己的爱好当职业,因为会让你真的很痛苦,并且生无可恋。

04

“在路上”学派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记得这是我高中时读的一本书,已经过去十好几年了但我依然记忆犹新,霍顿的苦恼与彷徨,想做的唯一的事情,都又浮现出脑海,勾起了青葱岁月美好的回忆!!!

塞林格的风格确实开辟了当时的写作思路,形象了之后的很多作家,比如咱们国家的“痞子文学”就受其影响很深的。作为大师级别的文豪,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清空内心、释放灵魂——他做到了!!!

是他经历的种种苦恼、困惑、欺骗、伪善的面孔一张张的编织成了他的创作源泉,也使他在一次次经历挫折与伤痛后恍然大悟——选择归隐。

就影片而言,诠释的还算是中规中矩吧,尤其是凯文史派西饰演的角色,依然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电影的作用,确实是好演员,希望他能继续活跃在银幕上吧,不要因为……扼杀掉一个本就应该属于大银幕的艺术家!!!主角演绎的塞林格应该是欠些火候的,表演的略显的紧了,是不是一下饰演大师不大好掌控啊,而且大师大都都与常人很不一样,总有些怪异和乖张的行为或生活差异,表现在银幕上略显的人物不够自然也情有可原吧!!!

总体不错吧,给个三颗半星吧,只可惜没有半颗星选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麦田里的反叛者影评观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915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