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轮》是一部来自美国的电影,影片画面精致,剧情丰富精彩,网友们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大家一起去看看网友们到底是怎么说的吧!
一
象征、符号和人物(symbol & personnage)
三星半,半颗给肥温的超焦虑神演技,焦虑地我都在电影院里坐不住了~这个角色简直太适合她了!一个对自我身份不能认同的、在内心总是要依赖外界才能完成自我认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生活困难的不断增多而遭遇越来越多的纠结,她们总是想“逃离”,逃离遇到的困难、逃离自己不断逝去的青春、逃离自己离当初设定的那个“自己”越来越远的遗憾,她们以为离开此地、开始新生活就可以摆脱一切困难,其实恰巧是她们内心无法自我认同、力量又不够强大去改变,所以才将视线转移到外界,以为所谓的“爱情”、一个“完美的情人”,将救自己于水火之中、带自己逃离眼前这个“烂摊子”。其实她们也并不是爱这个人,而是渴望于自己的幻想世界,从女主第一次和男主在海滩边偷情时叙述自己的过去就可以看出,男主突然从镜头旁闪进画面拥吻她、打断她,而她本应该是看着对方说话,这个镜头揭露了她其实并不在意和谁说,她只是想说给某个人听。再看电影海报,女主身后窗外的巨大摩天轮象征一个童话般美好的想象世界,可是她却被关在如铁笼里一般动弹不得。然而关住她的并不是她的婚姻,而是她自己。而男主的身份设定也非常用心,海滩就需要有救生员,他坐的高、看得多,每当海滩发生险情,他就前去救援,可是救生员也只能救人水火,却无法陪生还者回家继续生活。
灯光
全片的打光都带着魔幻的色彩,处在幻想中的肥温,背后总是顶着一个温和到不真实的桔色光,连发丝都散发着圣母的光泽,然而一回到现实、面对她老公,灯光就变得黯淡无光,甚至在后半段和女二对话时会突然变成深蓝色异域的灯光气氛,二次加深人物此刻的内心感受。
叙述 & 对话 (narration & dialogue)
从《安妮霍尔》开始,伍迪艾伦的片子就执着于主角突然出境开始对镜头直接叙述,仿佛是带观众采访剧中人的评论记者。而这次干脆从一开始男主就大大方方以旁白的身份对观众讲起他遇到的故事。(我更愿意相信这个男主多少映衬出伍迪艾伦自己的性格特征:一个深谙如何勾引这些在现有生活中不尽如意的女人们,只要说她们没有听过的旅行、和她们聊她们幻想过的梦想,并且给她们一个仿佛可以拯救于现实困境的罗曼蒂克式的爱情~并且最重要的是在该“甩锅”的时候发一张“我不知道为什么,可我却愿意如此真诚地告知你我的真实感受”的好人牌……看到这真的是很气愤)。
对话多而深向来是伍迪艾伦的优势,往常他擅长赋予对话一种小资产阶级的情调(本片的配乐又重现了这种小资情调、vintage的风格),而这次他却将一个离婚、再婚、穷困到偷老公床下的小金库去给情人买生日礼物的社会底层中年妇女的内心世界通过叨逼叨的对话淋漓尽致地塑造出来;相反的,对话一多,镜头语言再运用不佳,又很容易被人吐槽成戏剧腔,这也是伍迪艾伦每次剧本游走边缘的境地,对话要么给电影锦上添花,要么拖镜头和情节节奏的后腿。
总结来说,本片对女主人物性格的塑造非常成功,尤其肥温的神经质表演极其到位,让人抠爪挠心。但老伍迪的片子向来善于刻画人物内在故事(小情节)多于外部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大情节),所以如果你不好探究精神世界这口,可能会觉得本片神烦而又些许平淡。
PS最后,想对剧中的女主说几句:其实逃避永远不能解决问题,更不要寄希望于除自己以外的任何外部世界,不要幻想有人来救自己,无论多难,勇敢地面对自己,学会泰然自若,哪怕是失败的、悔恨的、无法再成功的自己,就接受她现在的样子!哪怕用一整年的时间只是学会不再评判自己……自我认同后,你会发现你有力量去处理外部的纷繁困难了。
二
1. 这部电影会在12月15号北美上映。由于某些机缘巧合,我提前看到了它。中文译名应该叫摩天轮。
2. 电影的剧本一般都是想象中的美好生活,亦或是满足人类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需求,比如超能力,改变世界,努力就会有回报。而这部电影则截然不同。它讲的是现实,而现实往往是不完美的。因为太过真实 人很多时候确实是不甘平庸而又无力改变的。
3. 片中Kate Winslet饰演一个再婚的中年少妇,曾经是一个演员的她不甘于现如今服务员的工作和她不爱的丈夫。所以寄希望于Micky来让他摆脱这一切。Micky是NYU的学生,暑期在Coney Island当救生员,他偶然被Kate这个三十九岁的少妇所吸引而开始了婚外情。
4.Kate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寄希望于这个写书的年轻人来摆脱她那平庸而乏味的丈夫。说真的,这太过于现实,现实中太多人想要改变却没有勇气,只能寄希望于另一个男人来摆脱这个男人。我曾无数次问我某个朋友不喜欢了为什么不分手,它的答案一直是因为没有找到更好的。
人绝大多烦恼都是来源于不甘接受自己平庸的现实,却又没有做出改变的能力和勇气。
5. 但是Micky was not that into her. 他在Kate偷了老公积蓄给他买贵重的礼物时犹豫了。Kate的爱太过于沉重了,因为其中寄托了对于改变生活的向往,他怕他无以回报。Kate的爱给了他太大的压力让他窒息。Micky最终爱上了Kate丈夫和前妻的女儿Carolina
6. Woody Allen就像在讲述自己的一生,他曾说过他从小在Coney island的游乐场摩天轮下长大,片中十岁喜欢放火的男孩,二十多岁NYU的Micky(Woody曾被NYU退学,以及Kate现丈夫中年男人Humpty,或多或少都残留着Woody自己的影子。而这些角色,再加上Carolina和Kate,他们的命运就像片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摩天轮一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的自己平庸的命运,以及苟且的生活。即使曾看见希望,也终将跌落谷底。There is no wonder ever.
7. 影片的结尾,我曾以为Kate会在海滩跳海自尽,了结自己平庸的生活和疯狂到几乎歇斯底里的灵魂。但我错了,Woody Allen不是Frank Darabont也不是Hitchcock,最终所有的角色还是会去默默继续他们没有诗和远方,只有眼前的苟且和未来的苟且的一生。
PS 色调还是像午夜巴黎一样是个惊喜,很像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但也有些不同,很值得仔细品味。
三
熟悉著名美国电影导演伍迪艾伦的人都知道,这个其貌不扬的小老头差不多每年都会奉献出一部品质不错的“文艺电影”,在这些电影中,主角们似乎都是话痨,经常出现大段大段的台词,而这些絮叨的话语,几乎都是导演伍迪艾伦对生活的思考,因此他也被冠上了“知识分子导演”的称号。
2017年12月15日,伍迪艾伦的最新作品《摩天轮》上映,这部电影秉承了导演一贯的话痨特色,再一次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普通却又话痨的故事,而在这普通故事的背后,依旧延续了其对于生活的思考。
我们总听说“七年之痒”,说的是人们的爱情或婚姻生活到了第七年可能会逐渐变得平淡规律,而感到无聊乏味,到达倦怠期,从而要经历一次危机考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以及影视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特别是对于婚姻来说,当初期的那种激情消退之后,生活便成为了两个人共同的规律行为,定时起床、定时工作、定时家庭聚会、定时做爱等等,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变得平淡而普通,不再有什么刺激,但总有人心有不甘,想要在这重复的平淡生活中,找点不一样的刺激。
金妮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找寻着刺激的女人。作为一个过气的前演员,她却有着一颗永远躁动不安的心,每当生活变得平淡时,这颗躁动不安的心便会疯狂跳动,催促她去寻找刺激。第一次是和一个比自己还要没名气的演员,第二次则是跟一个比自己小很多的海滩救护员,她的心在一次又一次的出轨中得到了满足,可当这些刺激过后,却又是一次比一次更让她绝望的冲击。
整部《摩天轮》都是围绕着凯特温斯莱特扮演的“金妮”所展开,这个曾经以《泰坦尼克号》中“露丝”的角色而惊艳全世界的美女演员,如今已是人到中年,虽然发福变胖,却仍难掩其傲人的姿色,成为一个风韵犹存的美熟女,而这一点,正好也与片中金妮这个角色相吻合。金妮曾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演员,有理想有抱负,却因为寻求刺激出轨而导致生活跌至低谷,如今只能在餐馆里端盘子,这对于仍有些姿色仍有戏剧理想的她来说是不能接受的,而更让她不能接受的是自己平庸无能的老公和行为怪异的儿子,出于不甘和逃避,她再次出轨,妄图用一次刺激而畅快的外遇帮自己解脱出这种困境,然而结果只能是更糟糕。
这就是这部电影为什么叫做《摩天轮》的原因,当我们坐上摩天轮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是厌倦地面上平庸的风景,想要超脱出来,去高空中寻求更大的刺激。当它启动后,我们随着摩天轮的转动而不断上升,眼界内能够看到的风景越来越远,心理上也越来越刺激,然而,摩天轮不会永远停在最高处,这种刺激只能维持很短一段时间,用不了多久,我们就重新回到了地面,继续与那些平庸的风景为伍。
其实不光是金妮一个人,片中的其他几个角色也都是如此,想要逃离黑帮老公的卡罗丽娜、想要成为著名作家的米奇等等,这些人都各有各的烦恼,他们的理想和现实生活都无法并行到同一条线上,于是他们都想通过一次刺激来逃避,却发现转了一个大圈后,谁也没能逃离得了自己的生活。
片中还有一点比较有意思,那就是人们都在互相羡慕,金妮羡慕米奇的生活和阅历、米奇羡慕卡罗丽娜的生活和经历,在本身就错综复杂的三角情感关系中,又多出了一层“羡慕链”,这让我想起了伍迪艾伦当初的那部《午夜巴黎》,其实在本质上,它们都是一样的,无论是你羡慕曾经的时代,还是你羡慕他人的生活,其实都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精神逃避,想通过“羡慕”的方式来达到精神上的逃离,而一旦精神上逃避了,那么肉体上的逃避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而本片也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种逃避是毫无用处的,成年人的生活就是驴拉磨,一圈一圈的走下去是生活的本质和常态,如果你想要通过某种刺激的方式快速逃避,那也只能是如同作摩天轮一样,在短暂的快感后再一次回到地面。
我认为,其实这部《摩天轮》可以和伍迪艾伦之前的《怎样都好》和《午夜巴黎》串起来看,看完了你就会发现,“他人即天堂、他人即地狱”,别人的生活是别人的,你就是你自己,投机取巧和寻找刺激不可能让你永远活成别人那样,也不可能让你脱离这种重复而平淡的生活,只有遵循自己的内心,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断努力,你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让自己成为一头拖着磨盘一直向前进的驴,而不是一头拖着磨盘永远转圈的驴。就像片中那个纵火的小男孩一样,他的爱好就是看电影和纵火,所以他也一直坚持自己的内心,偷钱逃课跑去看电影,看心理医生的间隙都能抓紧时间放一把火,他,才是自己生命的导演。
四
每年拍一部电影的伍迪大爷,最近因为好莱坞的反性侵时间搞的焦头烂额。据悉这部《摩天轮》或最后一部院线电影,当然在此我们不讨论这事儿。我们只讲电影。
这是一部非常典型的伍迪艾伦的戏,戏剧化的色调变化来烘托人物的境遇,喋喋不休的台词和偶尔爆出的金句,对现实的讽刺和对婚姻悲观看法。伍迪大爷似乎依旧挥着拳头告诉你,你大妈或许已经不是你的大妈了,但你大爷依旧是你大爷。
女主金妮是一名过气的演员,她已经三十八了,带着前夫的孩子和大腹便便的哈迪姆结了婚,成了一名餐厅的服务员。日复一日的生活里,她只是在麻木的扮演者生活的角色。
直到有一天,她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决定跳海自杀,也就在这时,遇到了点亮她生活的人,急救员米奇。米奇是一名戏剧硕士,假期在海滩兼职。帅气的米奇加上他的剧作家属性深深的吸引了我们的老文艺青年金妮阿姨。
一边是一身鱼腥味不懂风情的丈夫,另一边是是知冷知热的帅气小伙,这个选择题好像并不难选。人嘛都是容易会被危险的东西所吸引,金妮心中的那一把熄灭多年的文艺之火又开始重新燃烧,她开始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而此时丈夫哈迪姆心中的那火也重新点燃了,五年前因为和黑帮私奔而断绝父女关系的女儿卡罗莱纳因为被黑道追杀重新找到了他,虽然是一脸的不乐意,但还是口嫌体正的收留了女儿,还出钱让她上夜校。
在一次偶遇中,米奇迷上了漂亮的卡洛蒂纳。卡洛蒂纳身上的危险气息深深的吸引住了他。啧啧 伍迪大爷还是一如既往的喜欢拍修罗场啊。
在故事的最后,金妮为了报复卡洛蒂纳夺走了她的米奇,没有通知卡洛蒂纳,导致卡洛蒂纳被黑帮抓走。
又一次被夺走女儿的哈迪姆又重新开始了酗酒
而金妮恐怕下半辈子都会在内疚中度过吧
受困于生活的围城,反而容易被他人的生活所吸引。金妮爱慕米奇的剧作家的生活,米奇痴恋卡洛蒂纳生活,他人即天堂,他人即地狱,念起,则如坠十八层地狱。一如金妮为了能够摆脱现在的生活,和米奇远走高飞,偷了丈夫的钱给米奇买礼物。米奇一方面对金妮感到愧疚,另一方面却也接受了卡洛蒂纳的晚餐的邀请。 这是人性的弱点造成的悲剧而另一方面也来源于命运的无常,一如摩天轮一样。不停的起起伏伏,奏着生活的悲喜剧。
故事里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团火,却又都被琐碎的生活浇灭。唯一不曾改变的倒是电影里的孩子即使被哈迪姆打,被心理医生咨询。到故事结束,依旧还是逃课偷钱看电影,有事没事来纵火。对于生活,或许应该也多点所谓的执念,去维持住心中的那团火吧。
五
舞台剧般的配置,在固定的几个室内场景和四个主要人物间摩天轮式的内循环的兜兜转转(也没有了大部分作品都具有的城市风光旅游宣传风格),长镜头也契合舞台剧的风格使用颇多。
人物推动与情节推动直接单调的绑定,甫一开始,就把各种生活的破事(但这也正是影片,或者伍迪艾伦的电影魅力点)不停的放在女主(肉丝)身上,于是女主就在三个身份(是的,比以往的女性角色多了一个XX的身份)中旋转,一旦开始就没有停下来过,简直是焦头烂额!如果说《花样年华》转速是5厘米每秒,那这片应该是50米每秒吧。
也正因此,可能是伍迪近年来(至少在我观影范围内)最暴躁的一部电影(小品)了吧。浪漫主义的破碎,对古典主义的追随,可能还是得“吼”出来才知道原来已经失去很久了。
那多场霓虹灯变换下的对话场景甚美,也不禁让人联想到霓虹灯在《迷魂记》和《夺魂索》的运用,前者是两类女性的模糊叠加(表面的割裂),后者又暗含人心的揣测(颇有悬疑迷幻风)。
希望不要因为那件事情,这部电影成为老爷子最后的一部电影。
“you have a beautiful face,especially in this rain light”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电影摩天轮影评观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9373.html
- 上一篇:再见十八班影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