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敌对分子影评观后感

时间:2019-05-15 09:38:06 网站:公文素材库

《敌对分子》是一部来自美国的冒险电影,影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但网友对此评价却不尽人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网友们到底是怎么说的吧!

新大陆的尘埃之战-向印第安族致意

1. 印第安种族在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之后长达一个世纪的西进运动(1783-20世纪初)中几乎被屠族,这是白人与美洲印第安人在新大陆扩地运动中不可调和的矛盾。

2. 先闪回一些片段:

女主(裴淳华)家人全部被杀害后的麻木发呆。

贝尔因为退休money胁迫,不得不接受保护敌人酋长-黄鹰到迁徙地的任务,自己一个人跑到外面悲号,他感到对不起曾经生死与共的多名兄弟,而一些弟兄是被黄鹰和族人在西进运动对抗中杀死。

女主(裴淳华)坚持提出自己埋葬家人,乱挖一气后的哀嚎。

Tommy中士在雨天情愿待在帐篷外面淋雨:I gotta move on(我想要走出来), I don't feel anything(我什么都感觉不到),战争的残酷快要把他压垮。后来中士虽然成功追杀了叛徒,但生命压力太大,最终选择自杀。

当贝尔主动向酋长伸出手: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我的朋友。

当总统批准印第安人居住地的手谕被看成废纸,最后演变成一场拆迁户与土地主的大战。

那些认为本片太闷、太离线的boys,希望你们理解这里面包含了一个世纪的的仇恨、杀戮、残忍、焚烧、憎恶和忏悔。甚至在影片最后,那份历史的无奈和悲凉几乎随着贝尔离开车站的身影被人海湮没(说是贝尔对本片最后镜头的处理建议)。暖心的导演把结局改成了喜剧,反而让我垂泪唏嘘。

3. 随着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的到来,印第安大屠杀转变为印第安人去欧洲战场卖命,而科曼奇族人(本片中的印第安反角)在战场上用族语交谈启发了美军的灵感,还记得风语者通讯员么,二战中德国和日本永远无法破译的密码语言。

4. 如果我们生在19世纪的新大陆,那么作为西进圈地运动的那个美国人,不得不举枪杀戮。

5. 如果我们生在19世纪的印第安部落,那么生命犹如尘埃。

最后,赞一下导演斯科特·库珀,个人认为能拍历史题材总是个有担当的导演——与《芳华》异曲同工之范;

赞一下贝尔那能说话的眼神——内敛、沉稳、坚毅、希望

赞一下裴淳华(女主)——从生命撕裂到生命重塑

特别赞酋长黄鹰——韦斯·斯塔迪(Wes Studi)——印第安人本色演出,演过《与狼共舞》、《最后的莫希干人》、《新世界》等片,另外他还是一名越战老兵、音乐家、作家、雕塑家和活动家。

愿我们能记得那段不堪回首的沉重历史——美国西进运动对印第安种族的灭绝。                                                                                                 

——Tom (2018.04)

另:黄石公园真美,个人不是很喜欢《敌对分子》这个翻译,《吾敌》或《敌对者》可能好一点。

推荐这部电影:《敌对分子》,还不错,给五星,多一星是给克里斯蒂安贝尔的,演技吊炸天,而且真的是太敬业了,为了电影角色减肥增肥,贝尔是我认为最敬业的演员,没有之一!

电影触及的是美洲土著印第安人和殖民拓荒者欧洲白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对无情的人所处的无情的时代的一种默然观望。虽然电影的节奏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拖拉,主题和情节也有点脱节,不过贝尔把约瑟夫这个矛盾纠结痛苦悲情的军官角色塑造的太形象了!

这部电影是一部标准的政治正确的西部片,白人和土著印第安人从一开始的冲突对立到后来合作对抗共同的敌人,共同的敌人有凶残的另一帮印第安人,也有暴戾的另一帮白人,贝尔和他所护送的印第安家庭摒弃前嫌,互相扶持,打破种族和阶级的对立差别,向着美国梦进发!

其实不论是美洲还是澳洲的土著居民,他们都挺可怜的,本来在自己的故土生活的好好的,但是欧洲白人殖民者入侵,占领他们的家园,残杀他们的同胞,损坏他们的财物,践踏他们的文化,同化他们的人种,原本的主人反而成了阶下囚,国破山河在,家园已易主,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虽然说欧洲白人殖民者入侵给当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带来了现代文明,但是也使得当地的土著文明遭到践踏和损坏,种族矛盾加深,直至现在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所以就像马克思老人家说的资本主义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但是人家至少是光明正大地表达了自己的欲望和野心!

好久没看贝尔的电影了,上一次还是备受好评的《大空头》距今也有三年之久了。这是一部和《神枪手之死》类似的电影,没看导演之前我甚至以为是同一个导演拍的。这种相似主要是在故事主题表现上都非常的沉重不堪。贝尔那忧郁的眼神、低沉的嗓音、消瘦的脸庞,让影片从头丧到尾。片子讲的是人性的自省到救赎以及民族的和解,二者互为递进。在这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牺牲、阴谋和堕落,片子里的角色们也是按部就班的死去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这段历史太沉重了,就像片头女主看见孩子们和丈夫死在面前一样沉痛又无力。孰对孰错片子里面也出现过几次探讨,发动了那么多次战争死了那么多人,这个问题依旧被抛给了观众。这种性冷淡风的电影在摄影和音乐上都能做到加分,也是奇怪!前面提到的《神枪手之死》除了内核相似在摄影和音乐上也一脉相承

我向来对大漠、黄沙、骏马和转轮手枪没有抵抗力,何况还是一部贝尔主演的带有“公路片”色彩的西部片。尽管节奏有点拖沓,情节有点老套,但我还是可以乐在其中地看下去。军人、酋长、寡妇的奇妙组合,在漫漫旅途中共同面对未知的命运和危险,顺便在无尽的星空下聊一聊人生际遇,在篝火旁喝着咖啡弹着吉他吟唱一首布鲁斯……是的,这很凯鲁亚克(公路+风景+自我找寻+随机相遇+音乐)。我发现克里斯蒂安贝尔忧郁而闷骚的气质异常契合这种西部片类型(还记得《决战犹马镇》否?),他的出现能给本来平庸的剧本加分不少,再加上无敌的西部风光,怎么也值回票价了。

首先你要知道这片子上的是电影节单元,主要目标是树直形态意识。不论骑马好看也不比掏枪性感。没有太多迭起,故事架构比较贴合实际。冲着看猛片去的大概会失望。印第安人受残害的现实真的是血淋淋到无法用可逻辑概括的历史交代清楚。贝爷和chief握手那刻,权当是人性的觉醒。虽然拍的差强人意,但贝尔选片之意还是很明显的,算是一种呼吁,也让我想起去年的猎凶风河谷,让我意识到这可悲的现实是,这一切还远没有成为历史。因为它还远没有结束,直到今天它还在以各种残忍的方式延续,某种程度上来说,比白人至上主义,比种族隔离,比3k党还要令人胆寒。千万别幼稚的把这些仅仅看作美国社会的问题而不屑一顾。这会让美国人愈发嘲笑他们眼中所谓黄种人的劣根性。

好久没有看到如此传统、沉重与悲壮的西部片了。开篇引言奠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压抑、迷惘、孤独、苍凉。故事本身就充满着矛盾与纠结:一个久经沙场、即将退伍的上尉不得不护送昔日的对手——一个垂垂老矣的夏安族酋长及其一家回归故乡。天与地、爱与恨、情与义、生与死、对错渐渐模糊,敌我愈难分辨。当最后两个老对手紧紧握手,宽恕终于让内心找到和解安宁的出路。一切战争皆无荣耀,也永无胜者,它带来的只有偏见、仇恨与创伤。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敌对分子影评观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939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