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索玛花开》观后感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5 09:41:25 网站:公文素材库

《索玛花开》这部电视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是一部脱贫攻坚题材的电影,看完之后真的有很大的感触,下面这篇《索玛花开》观后感心得体会,大家欣赏!

01

前几天,无意间看到网上播出一部叫做《索玛花开》的电视剧,讲的主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了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党中央庄严承诺: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国大地上一场脱贫攻坚硬仗拉开了大幕……

精准扶贫在柠海市彝族聚居区如火如茶地进行,下派周林为大山深处的贫困村谷莫村的第一书记。柠海市发改委投资科副科长王敏是周林的女朋友,听说周林来市里参加脱贫攻坚述职会特意来到会场找他,她要周林给自己一个准信——什么时候结婚?周林表示一定要等谷莫村脱贫后再结婚,王敏大失所望,愤然离去。父亲王德江作为主管扶贫工作的市委副书记,他告诉女儿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希望王敏体谅周林,多支持、鼓励未婚夫的工作。周林在回村路上发生车祸,马海木呷和吉木阿扎等人将周林送到医院。

王敏得知周林腰部受伤,虽然手术成功,但术后恢复还需三个月的时间,王敏担心扶贫局重新派到谷莫村的扶贫干部不得力,年底摘不掉谷莫村贫困村的帽子,那他们的婚事也就没有指望了,于是王敏不顾周林和父亲王德江的反对,决定替周林去谷莫村当第一书记,争取早日带领谷莫村脱贫,好同周林结婚。她向父亲立下军令状五个月后如果她不能把谷莫村的贫困帽子摘掉,她就不是王德江的女儿。

当王敏同志来到谷莫村上任第一天就遇到下马威,面对不公平建卡王敏决定彻查,在开展工作评选建卡贫困户的过程中受到了沙马巫萨主任和他侄子的百般阻挠,王敏顶着压力查出建卡户问题 巫萨眼看事情将暴露情急求助,最终巫萨主任被免职。在王敏同志的带领下,谷莫村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号召村里修路,建城网络基站、争取扶贫项目、打造旅游开发,让旅游业带动全村经济发展,谷莫村一片兴兴向荣的景象,建成了小康社会。

正当谷莫村摘掉贫困帽子之时,痊愈后的周林作为另外一个村格古村的第一书记,他一早背着通讯光缆上山时从钢梯上摔了下来因公殉职,一周后柠海市干部群众为因公牺牲的优秀扶贫干部周林同志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同时,王敏申请到周林工作过的格古村任职,上级相关部门很快批准了她的请求,任命王敏担任格古村扶贫第一书记。到了离开谷莫村的日子,王敏准备一大早悄悄离开谷莫村,天还没亮,她就准备离开谷莫村前往格古村,不料村民们都自发地早早候在村口,手里捧着荞麦馍、核桃等特产让她带着路上吃,面对离别,大家情意浓浓,难舍难分。王敏承诺,谷莫村就是她的家,希望大家好好过日子,待到明年索玛花开时,一定会回来看望大家……

《索玛花开》以农村的现实脱贫故事引起社会热烈的反响,整个电视剧借着紧凑的故事情节、精美的画面、细致入微的表演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深的打动了我们,这是一部值得扶贫干部学习的好剧,作为下派驻村的第一书记王敏同志,她的很多经历与我们都很像,与我们大学生村官相比,我们只是岗位不同罢了,但我们都有一份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建设好、服务好我们所在的村,带领大家脱贫致富。但在遇到问题时她特别的坚强,“做不好不罢休”的那种干劲让我深深的敬佩。

这部电视剧彰显着以王敏同志为代表的党员群众干部的精气神。他们都在以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默默奉献、敢于作为的精神面貌投身于脱贫攻坚工作。在剧中,他们无论是修房子、建卡户、种植经济作物、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土地流转、打造生态旅游村等都是在结合当前的扶贫政策来讲故事,每一个小故事都是在践行和落实当前党中央的决策,每个环节都会让我感同身受,如身临其境一般。

《索玛花开》虽说演的是村里事,但讲述的却是中国当下最大的政治任务——脱贫攻坚的宏大话题,目前,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时期。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我们努力建设富裕、和谐、生态、美丽的农村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提振了信心。从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就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升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党的重要使命的高度,庄严作出了“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承诺。看完这部电视剧,更多的是让我们反思,扶贫路不能仅仅是一条填表路、录系统的路,更多的应该是静下心来思考,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这部电视剧再次鼓舞了我们党员干部在新时期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不忘初心、默默奉献的信心。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虽然“中国奇迹”让我们离这个梦想更近了一步,但仍要“积跬步而致千里”。进入脱贫攻坚后半程,我们要啃的“硬骨头”更硬、要解决的新挑战更多,比如,如何在经济发展转型调整中让贫困人口脱贫?如何让流动中的人口脱贫?如何让缺少发展条件的人口脱贫?如何防止他们脱贫之后返贫?……一系列新问题仍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精准发力,既要保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还要拿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气神,唯此,才能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搴旗拔寨,攻下贫困的堡垒、建成全面的小康。

“有人来这里改变了往日的模样,有人离开时闪烁着幸福的泪光”,这句话描绘着王敏书记离开谷莫村时的心情,她竭尽全力想要摘掉贫困帽子的梦想实现了,是欣慰、是喜悦、是不舍;“有人离开时闪烁着幸福的泪光,生活无论你给我什么我都要感谢你的恩情”这句话回放着王敏书记带领全村百姓脱贫致富的过程,在彰显着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喜悦的同时也是老百姓对王敏书记感情的表达,是感激,是眷恋,是热爱。“有人离开时闪烁着幸福的泪光,生活无论你给我什么我都要感谢你的恩情”正如索玛花开的片尾曲所唱的一样,人民的幸福之花正在开放或者已经开放。

02

“前面是山后面是山一望无尽绵绵的群山它挡住了我的视线”,以山彝族自治州农村的现实脱贫故事为原型农村电影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索玛花开》引起社会热烈反响的电视连续剧,整个电视剧借着紧凑的故事情节、精美的画面、细致入微的表演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观众了一致好评,整片子以鲜明的个性人物,副具有特征的民族风风范,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描绘在彝区人民和政府经过艰苦努力和不懈进取实现脱贫致富的可喜变化的时代特征。

“有人来这里改变了往日的模样有人离开时闪烁着幸福的泪光当然”, “索玛花开”的精神通过演绎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精准脱贫的思路与行动所展示出的脱贫攻坚的精神力量。在脱贫攻坚党员群众干部,以爱岗敬业、脚踏实地、正抓实干、默默奉献、敢于作为的精神面貌,让大家通过电视感受再次感觉到党员干部在新时期扎根群众、服务群众不忘初心默默奉献的精神。

《索玛花开》虽说演的是村里事,但讲述的却是中国当下最大的政治任务——脱贫攻坚的宏大话题,目前,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时期。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为我们努力建设富裕、和谐、生态、美丽的板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提振了信心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升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党的重要使命的高度,庄严作出了“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让中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承诺。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虽然“中国奇迹”让我们离这个梦想更近了一步,但仍要“积跬步而致千里”。进入脱贫攻坚后半程,我们要啃的“硬骨头”更硬、要解决的新挑战更多,比如,如何在经济发展转型调整中让贫困人口脱贫?如何让流动中的人口脱贫?如何让缺少发展条件的人口脱贫?如何防止他们脱贫之后返贫?……一系列新问题仍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精准发力,既要保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还要拿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气神,唯此,才能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搴旗拔寨,攻下贫困的堡垒、建成全面的小康。

“有人离开时闪烁着幸福的泪光生活无论你给我什么我都要感谢你的恩情”正如索玛花开的片尾区所唱的一样,人民的幸福之花再次传遍。

03

国内首部反映少数民族脱贫攻坚的现实主义农村题材电视剧《索玛花开》将于11月6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首播。《索玛花开》以真实的彝区农村现状为背景,展现了彝区人民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主动靠勤劳脱掉贫困帽子,实现幸福生活的故事。

四川作为全国6个重点扶贫省份之一,虽然近年来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但剩下的都是一些硬骨头,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显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再次发起脱贫攻坚战,这是摆在四川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道棘手难题。汇聚各方力量,开启一场大会战,才能真正实现决胜全面小康。从这个角度而言,反映彝区脱贫攻坚现实的电视剧《索玛花开》也是一种扶贫。 

展示脱贫攻坚现实,激发信心力量。作为主旋律的题材,如何把握尺度,如何让更多的人喜欢和收看,并获得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关键就在于如何聚焦现实,如何用艺术的手法和表现形式来展现脱贫攻坚现实。《索玛花开》取材于大凉山彝区精准扶贫题材,首次以女性第一书记的视角来描写脱贫攻坚事迹,讲述经济学女博士王敏到艰苦的谷莫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 

这不仅紧扣了宏大的时代主题,而且叩击了人心,打动了人心。通过精彩曲折的故事来展示中国脱贫攻坚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由此激发了更多干部群众投身脱贫攻坚。以电视剧的形式来客观反映脱贫攻坚过程,无形之中也就激发了大家的信心与力量。有了这种强大的自信,就能够助推下一步的深度脱贫。 

宣传彝区风土人情,助力脱贫攻坚。《索玛花开》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拍摄,在叙事的过程中,强调表现凉山州壮美的自然景观与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通过电视镜头,通过脱贫攻坚故事,让全国观众再次领略到凉山州的自然风光与民俗文化。 

比如,反映彝区文化的火把节、彝族年、婚礼、选美等镜头,还有彝族漆器,展现彝族特色服饰,羊毛制品等画面,这些必将随着电视剧的播放而引发一股热潮。原来彝区还是有如此多的美景,一定程度上就会让更多的观众到拍摄地区旅游观光,从这个角度而言,《索玛花开》也为脱贫攻坚在贡献一份力量。 

据说在电视剧拍摄过程中,剧组得到了国家和省市扶贫局的大力帮助,获取了大量文件资料,经过突击,主创人员对扶贫攻坚有了深刻了解。换句话说《索玛花开》不仅触及到了主旋律、大命题,而且还有了深度把握,对于全国层面的脱贫攻坚是一个巨大推动。 

04

我国首部以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电视剧《索玛花开》11月6日晚在央视一套开播。有节奏,有冲突,有细节,已播出的五集相当生动精彩,不少观众看完后直言:“节奏一点都不拖沓,没想到这么精彩。”而剧中开篇谷莫村集体投票的情节,也能看出整个剧组对细节的把控,很有意思。

千呼万唤始出来,期待许久的《索玛花开》终于在11月6日晚在央视一套与大家见面了,这是我国首部以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电视剧。

《索玛花开》由四川省凉山州主项投资摄制,取材于大凉山彝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生动再现了脱贫攻坚大决战的时代画卷,旨在通过文化引领和精神激励,进一步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脱贫奔康的信心决心,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战中的硬战”,确保在全面小康进程中不落下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该剧的主要取景地——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冶勒乡,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摄制组就设在群山环绕,云蒸雾霭的湖边。

戏剧冲突不断

观众大呼过瘾

电视剧为何会吸引观众?戏剧冲突一浪接一浪,生动细节打动人心,过硬的剧情,明快的节奏,都能让观众们被剧中的故事和人物所吸引。《索玛花开》便具备了这些优秀电视剧的元素。尽管是脱贫攻坚这样的主旋律,也可以拍得很有意思。

很多人以为扶贫攻坚这样主旋律、宏大的电视剧命题,会让普通观众望而却步,但是其实不然。导演王伟民就曾表示,尽管是脱贫攻坚,但是这部戏其实是在讲故事,很接地气。不仅有扶贫干部与当地彝族贫困群众的情感交流,同时还有爱情、亲情。“本剧以情动人,兄弟情、爱情、亲情都贯彻在里面。它是一个很现实的作品,因为大部分的素材就取自于彝区发生的真实故事。”王伟民说。

剧集一开始,便是谷莫村召开会议,村民马海木且对贫困建卡有意见,于是拦住了第一书记周林,质问他评建卡户为什么木牛家能评上而自己家却评不上?而周林解释说,贫困户建卡是有规定了,不符合要求的都不能评上贫困建卡户,但马海木且及众村民都觉得木牛家两兄弟都在城里打工,每个月有五千多元的收入,之所以能评上建卡户是因为村主任沙马巫萨在暗中帮忙。

随后又是周林的未婚妻柠海市发改委投资科副科长王敏到市里的会上找他,商量结婚的事,再随后发展到,王敏为了能够和周林顺利结婚,不顾周林和父亲王德江的反对,毅然决定替周林去谷莫村当第一书记,早日带领谷莫村脱贫。仅一集剧,就有一个个戏剧冲突,让观众都惊喜不已,观众们纷纷表示,剧情紧凑不拖沓,有意思。

7日一早,老家在冕宁的卢丽就凑到同事的耳边赞道:“看《索玛花开》没有嘛?里面的拍摄点就在我们冕宁冶勒噢,漂亮得很勒。电视剧也好看,节奏很快,剧情高低起伏,看起很过瘾。”

“这两天,每天晚上8点过,雷打不动,我妈和我爸肯定守在电视机前看《索玛花开》。我是好多年不看电视了,在他们的强烈建议下,也看了两集,结果一看就上瘾了,确实拍得好,而且讲的是咱凉山人的故事,看着很亲切!”西昌市民张君说。

“没想到这部剧会拍得那么活波、生动,没看之前,我们以为会很正,看起来像看宣传片。看完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而且,电视剧的背景很美,看到那些凉山的风景,作为凉山人,我自己都觉得自豪。”西昌市民刘林分享了她的观后感。

自从《索玛花开》开播以来,喜欢这部剧的凉山观众可谓是不分男女老少。

深入基层采风

聚焦凉山扶贫攻坚

它是国内第一部反映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现实主义农村题材电视剧,它是首次以女性第一书记的视角来描写脱贫攻坚事迹,这部取材于大凉山彝区精准扶贫题材的《索玛花开》,开创了不少“先河”。

这部剧之所以精彩和剧组主创人员的前期深入凉山采风密不可分。在开拍之前,导演王伟民,主演演王力可、于晓光等剧组主创人员便深入到凉山彝寨了解当地民情、到贫困山区与扶贫干部座谈,到老乡家里了解脱贫攻坚的发展情况,深入实地感受彝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彝风彝俗等,让大家能够通过镜头、表演,更加真切的反应凉山地区的特色风貌。除此之外,剧组还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当地相关部门的大力帮助,获取了大量文献资料。彝族人民的淳朴、热情也给主创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前期充足的准备工作,使得该剧细节真实,为全剧增色不少。在剧中首集的投票方式,就特别的有意思,他们投票不是惯用的举手投票,而是通过土豆来进行投票,在脱贫攻坚地区,不仅是经济贫困还有文化贫困,土豆是他们是口粮,用口粮来决定种植核桃还是养扶贫羊,让人眼前一亮。

截至8日,该剧播放到第5集,每天1-2集显然让电视剧迷们不过瘾,只得重新重温已播出的剧,西昌市民于洋就表示,首集播出时就把第一集看了3遍。

除此之外,该剧还表现了凉山彝族自治州壮美的自然景观与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通过火把节、彝族年、婚礼、选美等过程,充分表现了彝族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

05

看了《索玛花开》这部电视剧,深有感触。因为电视剧中的女主角和我的身份一样都是第一书记,不同之处只是她在贫困村而我在非贫困村,故事和自己从事的工作很多方面都很相像。

第一集中,虽然王敏的父亲、男朋友都在从事扶贫工作,一个是主管扶贫工作的市委副书记,一个是谷莫村第一书记,但是她在去谷莫村之前并没有从事过扶贫工作,对扶贫工作的理解只停留在概念上,认为这项工作很简单,很容易完成,花了那么长时间都没有让谷莫村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是能力不行的原因。她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和全国大多数的老百姓没什么区别,说她“眼高手低”也好、“站着说话不腰疼”也罢,如果不让她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她的想法可能永远不会改变,因为她对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不会有切身的体会,也不会有一种对党、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她会认为扶贫是党和国家的事情,是扶贫干部的事情,与己无关,也不会主动去关心和了解。对扶贫干部的辛勤付出、呕心沥血,她也会视而不见、轻描淡写。

我们在村上的扶贫工作也面临类似的处境,镇村干部为扶贫工作夜以继日,加班加点,走村入户,一些老百姓不但没看在眼里,反而觉得在做无用功忙了那么多没看到什么惊人的成果,甚至个别贫困户还说你们跑了那么多趟怎么我还是没富起来?对于前者,我们村组干部多与他们沟通,有机会就普及一下扶贫的政策、通报一下最近的扶贫工作,让他们有机会了解我们奋斗的目标、所做的工作、我们需要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对于后者,按照政策,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鼓励他们发展产业、参加就业,消除等靠要的思想,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激发内生动力,对其进行感恩教育,让贫困户懂得感恩,明白扶贫政策来之不易,应该珍惜这个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奔小康。

如何改变扶贫干部披肝沥胆、普通老百姓冷眼旁观的孤军作战状况?就要发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战争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除了传统的报纸杂志,还要用好信息化时代的媒体和社交工具,通过照片、视频、段子,或者拍摄一些像《索玛花开》一样关于扶贫的不同角度不同类型的电视剧、电影,让大家全方位了解、关心脱贫攻坚这个战役,主动参与进来,建言献策,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齐心协力,把脱贫攻坚战打赢。今年王村镇党委政府组织的文艺节目下村表演活动中,就有关于脱贫攻坚的相声、小品,村民在现场观看后,感受非常深刻,对扶贫工作更加支持。

王敏来到谷莫村担任第一书记后,遇到了各种挑战,很多是以前想都没想到过的情况,但是她没有退缩,没有回避,勇敢地面对困难,想方设法解决问题。随着问题一个一个地得到解决,王敏对谷莫村的真心付出也换来了了木呷等人的尊敬,以前对扶贫工作有意见的人都改变了看法,转而支持扶贫工作。我们在扶贫路上要不忘初心,牢记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奋斗目标,这条路就越走越宽。平时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一些情况,一些非贫困户对建卡户的评定有意见,质疑为什么自己没有评上而对方评上了,我们就把扶贫政策详细地再给他讲解一次,根据评定条件一条条对比,最后他会发现贫困户非病即残,设身处地想一想确实很困难,就会表示理解。还有的非贫困户觉得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是因为懒,每天得过且过不像其他人一样勤快当然困难了,评了贫困户还要去打牌也让非贫困户不满意,我们就对贫困户进行思想教育,给他压力,改变他给别人留下的懒惰印象,并且克制自己不要再去打牌,把家庭卫生搞好,通过劳动来一步步致富,这样非贫困户对扶贫工作的意见也会慢慢消除,转而支持这项工作。

从王敏来谷莫村前后的言行对比可以发现,不管她之前有没有从事过扶贫工作,对扶贫工作是什么态度,只要进入角色,牢记自己的使命,不忘初心,投入这项工作,就会努力下去,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到关键时刻,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现在需要的是干群一心,共同推进,充分发挥人民的力量,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战争,共同富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索玛花开》观后感心得体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970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