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我的文学梦,以文字寄余生

时间:2019-05-15 09:43:44 网站:公文素材库

有很多的文学家,他们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现在人们眼中的文学家,小编整理了一篇我的文学梦,以文字寄余生供大家欣赏!

十几年来一直匍匐在作家的脚下,我开始不安分起来,想由一个单纯的欣赏者转变为创造者。我的文学梦萌芽很晚,高中时大言不惭地说想成为一名作家,备受家人的质疑和反对,走上了一条人迹罕至的求索之路,我也深知这条道路的艰难。

没上大学之前,把作家梦挂在嘴边,进入中文系后,不太敢说与人听。但心里一直有声音在告诉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现实还没有熄灭我梦想的火苗。中国的社会环境是见了少年人的热情便会哂笑,长者的雄心壮志已经在生活中消磨殆尽。

我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都会迷惘,看不到前途和希望时会痛苦,有时对成功的渴望很强,希望得到名利、金钱和影响力,但这些距离我尚很遥远。时常陷入写与不写的挣扎中,不知是否有写作的必要。写作是需要文学天赋的,乾隆皇帝写诗四万多首,可以称为劳模,却难以流传下来,充其量是打油诗。有人认为如果不适合文学创作却投入了大量精力是自误,可把它当做爱好培养是无可厚非的,只是不要总妄想得到奖项,享受过程就好,其余都只是附赠品。

从高考完的暑假始,我的每个假期都在阅读中度过,毋宁说我是一个生活在作家状态中的人,室内一脉灯光泻下来,擎一卷书,在书中逢知己,读书如入琅福地,如与智者同行,我与他们是同类呀,一样不喜欢社交,喜欢逃离人群,在人群中浑身不自在,如果没遇见他们我会以为这是种病,要寻思改变自己的本性。读书不是一种强制性行为,而是自己的生活状态。我在名利场上是失意者,但我有充实的心灵世界。

《明史》中记载过张溥“七录七焚”的故事,张溥儿时嗜书好学,读书必手抄,抄过读后即焚去,如此反复七遍,隆冬时节,足肤皲裂,四肢僵硬,用热水缓和后再抄写,后来,他将自己的书室命名为“七录斋”,作品集命名为《七录斋集》。我的读书习惯和他类似,可不及他的刻苦,只摘抄一遍,读书后将书中的精华部分摘抄在笔记本上,积累了几个本子,直到现在还在坚持。

我受中国古典文学影响很深,但我进行的是散文写作,散文人的心要碎,情要痴,正如简所说:“散文,是一个声音呼唤另一个声音,作者与读者在文字旷野里目遇而成情,更是散文独具的殊胜之处。”我一直认为文体没有优劣之分,如果善于调遣文字的一兵一卒,作品是能够直抵人心,让读者发现其美感。好友问我想写什么样的内容,我说不求爆红,我想写永恒的话题,不会随时间而消弭和褪色。

我误以为作家的生活很悠闲,直到看到散文作家林清玄,我本着同文体的作家更值得效仿的观念,从他身上学到了自律,他很享受作家的生活,认为作家有三种幸福,其一是不断地寻找思想的更高境界,其二来自不断探索心灵更深的可能,最后是能与有缘的人分享人生。他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规定每天写五百字,到了中学,每天写一千字的文章,到了大学,每天写两千字的文章,大学毕业后坚持每天写三千字,四十多年过去,仍坚持写三千字的文章,一共写了一百七十几本书,用著作等身形容都不够,著作早已超过身体的高度了,而最好的作品是下一个。

写作是见效很慢的,很多人刚开始就奢望成功,试问有几个人能有林清玄这样的毅力和勤快呢?写作是个人的修行,在其中不断修正自己。喜欢柴陵郁禅师的诗碣“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真正有才华的人体内都有璀璨夺目的光芒,不会被埋没,这只是时间问题。一旦一个人卓然于文坛,与他相较的不仅仅是同时代的人,而是跨越茫茫的时间。文字是我的一场英雄梦,是最长情的告白,以文字寄余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我的文学梦,以文字寄余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19887.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