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在长平之战后期,赵军不是被秦军打败的,而是被秦国强大的国力以及赵国孱弱的后勤补给力给拖垮的。因此,换谁上将都没有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赵王换了,然后再选一名威望十足的将领可能结局就完全不同了,最其次也能够守土保军。在长平之战数百年之后,有一位上将军就带领着自己的军队与敌国在夷陵大战,最终大获全胜,这就是陆逊与他的吴军。
在夷陵之战中,虽然蜀汉不如长平的秦国强,吴国也不如赵国弱。但是蜀汉却对吴国有着一个特别大的优势,那就是蜀汉拥有三栖部队,即水战,陆战,山地战。这支部队对吴国的军队有优势,把吴军压着打。这是陆逊接掌帅印之后所遭遇的实际问题。但是这难不倒陆逊,他立马就起草了一份作战计划并给孙权请示了,这道奏折的意思是,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认为刘备有军种优势,对吴军还有着地势上的居高临下的压迫性,吴军水军无法取得相应的兵种优势。
尤其是这支蜀军具有三栖作战能力,包含水陆及山地作战的优势,又有纯山地步兵的少数民族武装支持,吴军很难讨到便宜。而且,曹魏兵马在南阳集结,随时有准备入侵的威胁,因此,陆逊请求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战略后撤,撤离前线战场,收缩兵力,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如此则可以卡住曹魏军事力量的南进道路,又可以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将双方的军事力量进行犬牙交错,引入曹魏力量牵制蜀军,却也巩固了后防压力。
孙权批准了这个计划,因为在孙权眼里,曹魏才是第一劲敌,陆逊的战略切合实际又充分考虑了曹魏入侵的防御准备,虽不敢说这个战略是万全之策,却是最为保险起见,行之有效的。
于是,在孙权的支持下,陆逊耐心的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这样,虽然后撤了数百里的国土,吴军却是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只卡住江汉平原的入口,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却是将吴军的整体优势展现出来。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五六百里,未曾与的陆逊统帅的吴军所遭遇,却是在猇亭遭到了吴军的阻击,吴军扼守平原入口,借着地形的优势,以逸待劳,蜀军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
这时候,双方的实力便发生了翻转,蜀汉军队在进入夷陵山地之后便无法再用水路运输,所有补给物资必须用陆路沿着几百里山地运输到前线,给养不足直接削弱了蜀汉军队的作战能力;而吴军却依托平原的优势运输地形,扼险而守却囤积了大量的军用物资。自此,战略的天平转向了吴军一方向,吴军后撤入城,有城有屋,城坚粮足,边防战事吃紧,却是舒适有加。
刘备则不行,六月时期正值酷暑时节,屯驻荒郊野外的蜀军将士不胜其苦,逐渐斗志涣散松懈,锐气顿失。刘备无可奈何,只好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这便是夷陵之战的转折点,陆逊找到了进攻的最佳战机,他趁着刘备移营的时候发动进攻,陆逊即命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果然大乱。
陆逊见混乱之计已然成功便乘势发起反攻,迫使蜀军西退。蜀军的战线连绵过长,兵力被分散在长达数百里的山陵之中,因蜀军撤退中夹杂着大量的役夫民工,他们没有经过训练,四散奔逃,阻住了蜀军援军的有序集结及增援,给了吴军一个集结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机会,吴军利用火攻制造了混乱,又用混乱造成蜀军勤务兵的溃退将蜀军的援军阻止在增援的路上,然后三面合围蜀军前锋部队。蜀军将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
夷陵之战几乎翻版了长平之战,只是战争的结局天壤之别!假如当初赵王有孙权的魄力,放弃上党山地退守邯郸要地与秦军对峙,把几百里补给不便的山地让给秦国,秦国难免会走上蜀汉军队在夷陵所遭遇的困境,就算秦军能够止步上党想要以上党为跳板进攻赵国那也得在上党囤积数年的物资才足够,而这几年之间完全有的是战机可以改变战局。却是因为赵王太小家子气,舍不得,最终兵败失地国将不国。(陆逊所用之法在长平之战前夕廉颇便已有提出来,却是因为平原君赵胜的劝谏而被中止。)
优己/著 收录 《纷争》
本文系 社科哲学家、童话作家优己 原创发表
学汉语读历史,交流儿童教学与教育请找 优己导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纷争》战术大师陆逊解读长平的经典著作》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20716.html
- 上一篇:妖猫传观后感 妖猫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