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读罪与罚有感:人性的善与恶

时间:2019-05-15 10:08:06 网站:公文素材库

人性,是一个很难揣摩的东西,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善与恶,主要是看自己的选择,有的人选择了善,有的人选择了恶,小编给大家带来而来一篇文章,大家一起随小编来看一下吧。

几年前,曾读过《罪与罚》,对男主拉斯科尔尼科夫整体印象不佳:好高骛远、心浮气躁、固执己见。

当他镇定自若地举起利斧,砍向高利贷老太的那一刻,又感觉他面目狰狞,极其可憎。

由此慨叹人性的多变与复杂: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正如毛姆所说,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偶尔,他不失为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如,对梦中小马的怜惜,对索妮娅一家的无私救助,对自身犯罪行为的反思,都能看出他良心未泯。如果他被判处死刑,实在可惜。

然而,更多的,他则表现出人性的恶。

从精心策划谋杀,到路线的设计,再到干净利落地行凶,一系列环节简直天衣无缝。直至他为活命投案自首,他仍坚信自己的行为无可指摘。并声称:历史上很多伟人都有权利杀人越货,他为何不可?看到此,又为他的恶行痛恨不已,不杀之不足以平民愤。

今天,再读这部经典,叹服作者高超的心理描写之余,仍不免心生疑惑:身为法律系高材生,正是才华横溢,踌躇满志之时,为何不惜用生命代价以身试法?

他,并非孤苦无依。他的身边,不乏爱他的人:时刻为他着想、以他为荣的母亲;甘愿为他忍辱负重、差点牺牲自己一生幸福的妹妹杜尼娅;心地善良、笃信上帝、用爱唤醒他的女友索妮娅;淳朴厚道、热情真诚、始终对他不离不弃的朋友拉祖米欣。

“可是你知道吗,也许我可以维持生活?母亲会给我把学费寄来,至于买靴子、买衣服的钱和伙食费,我自己可以挣;这没什么问题!可以教课挣钱:一小时能挣半个卢布。”

读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处境,也并非无路可走。依靠自己和家人的力量,他总能绝处逢生。

是什么让他毅然决然地铤而走险,有恃无恐地行凶?

佛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男主以身犯险,皆因一份执念,或者说,是他内心坚守的理念。

当日的俄罗斯,空想社会主义、激进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想大行其道,来势凶猛。一个贫穷的大学生,行走于新旧交替、思想混沌的时代,该是怎样的彷徨与困惑?

继续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还是寻求突破,改头换面?显然,他选择了后者。

他笃信超人理论,比如拿破仑。这类非凡人物,往往天赋异禀,思想超前。他们胸怀天下,深谋远虑。有时,为实现心中的理想,他们可以逾越良心,甚至践踏他人的生命。

“现在我知道,索尼娅,谁意志坚强,智慧超群,谁就能主宰他们!谁敢作敢为,他们就唯谁的马首是瞻。谁鄙弃的东西越多,谁就是他们的立法者,而谁敢胆大妄为,谁就最最正确!自古至今,都是如此,将来也永远会如此!只有瞎子才视而不见!”

在男主看来,自己聪明睿智,意志坚定,思想独到,绝非平庸之辈。可以说,超人论正是他杀人的思想动因。同时,他不惜以身涉险,也想验证一个事实:他究竟是手握生杀大权的超人,还是瑟瑟战栗的庸人?

但,事与愿违,他落败而归。他,非但没有享受成功的喜悦与快意,相反,却每日提心吊胆,焦躁不安。在良善面前,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罪孽深重的人。即使暂时逃脱法律的制裁,他终究没能逃过心灵的谴责与惩罚。

行凶后的拉斯科尔尼科夫,如过街老鼠,惶恐之余,却无处可逃。之后,是漫长、难捱的灵魂拷问:她们该不该被杀?他有没有罪?他该怎么办?一连串的问题,时刻在鞭笞他的心,一如梦中那匹被无情抽打的小马。

他孤独无依,仿佛立于莽莽荒原,抬眼望去,看不见一棵树。太阳孤悬于遥远的天空,身后,只剩下自己孤独的影子。

或许,正应验作者的话:“一切以暴力抗恶的作法都不足取,因为人无法逃避内心的惩罚,在毁灭他人的同时也毁灭了自身。”

事实胜于雄辩,他并非超人。理论的坍塌,精神随之崩溃。此时,他形如槁木,身心俱疲。疾病,焦虑,恐惧种种交织在一起,他,已无力抗拒。

理想主义者的勇气、执着,可圈可点。但,他却选错了方向,过高估计了自己。时代需要伟人,但不是人人都可担当。

他,仅仅是空有一腔抱负的平凡之人。在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之下,试图靠一件看似轰动的谋杀案一鸣惊人,恐怕有些异想天开。说白了,他没有清楚自己的定位。只看到理想的光华,却忽略现实的残酷。

在那个黑暗、贫困、绝望交织的时代,广大城市贫民挣扎在苦难的边缘,几乎走投无路。京城彼得堡到处充斥着污浊与暮气。这里,怎会有他这样小人物的立锥之地?更不用说万众瞩目、扬名立万了。

理想的坠落,使他重新审视自己行为的初衷,突然,他发现自己最阴暗的心理。

“我并非为了救济母亲才去杀人的——这是胡言乱语!我也并非为了获得财富和权力、成为人类的恩人而杀人。那也是一派胡言!我杀人只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一个人。”

可见,帮助母亲,拯救人类,只是他冠冕堂皇的借口!他终于明白自己并非是一个非凡的人。

所谓的“杀掉一只虱子,有利于千万大众”,不过是歪曲了拿破仑等人的行为。时代引领者的杀伐,是为了破坏旧秩序,创造一个新时代。即便是伟人,也会师出有名,怎么能任意践踏别人的生命?而他,不过是空有济世的理想、为满足自己私心的利己主义者。

即使他已认清理论的虚空,他仍坚信:“我只不过杀死了一只虱子,索尼娅,杀死了一只毫无用处、狗彘不若、为害人间的虱子!”

可以看出,一种偏执的理论多么可怕,它能颠倒黑白,歪曲事实,使当事者执迷不悟。

而他采取的手段又是极端残忍的,以践踏人的生命与尊严为代价。这,完全是心灵的扭曲。漠视生命的结果,是对灵与肉无尽的拷问与惩罚。

整日躲躲闪闪、战战兢兢地苟活,皆因自己走错了路。这条路,已不再暖阳高照,而是充满泥泞与坎坷。

他,太过天真,又自以为是。爱他的人,他爱的人,都被他无辜牵连,与他一起遭受灵与肉的煎熬与折磨。

从自觉为非凡的人,到觉知自己并非非凡的人,男主的迷失,在于一直追寻自认为想要的,而没有分辨自己真正需要的。

明明知道是错的,他却义无反顾。明明知道结局会惨不忍睹,他仍坚定不移。这种执念的力量何其强大!那么,是什么在推动它不断膨胀,令男主如此执着,宁愿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难道整整二十年连续不断的压迫还不能彻底把人摧垮吗?水滴石穿啊。在那种情况下,为什么,究竟为什么还要活在世上;既然我自己知道,一切都正如书本上所写的那样,而不是另一种样子,那我现在为什么要去投案自首呢!”

是这个吃人的社会,它的黑暗如潮水般,几乎吞噬所有人。

十九世纪中叶的俄国,贫富悬殊,穷人处境极其艰难,社会矛盾尖锐。京城彼得堡更是暗无天日:干草市场到处游走着眼睛被打得发青的妓女;污浊的河水里漂浮着投河自尽的女工;街头横躺着被车撞倒的衣衫褴褛的小公务员;出租屋里被贫穷与疾病折磨得几近疯狂的女人……

与此同时,男主的身边,也少不了一些丑陋的面孔:恶毒、吝啬的高利贷老太,对穷人敲骨剥髓,不惜榨光他们最后一滴血;道貌岸然、工于心计的市侩彼得罗夫,以卑鄙、诬陷手段欺辱弱小以达利己的目的;贪财好色、荒淫无度的地主斯维德里盖洛夫,为满足自己的淫欲,不断设计、诱骗无辜的女子。

当时,男主的境地的确悲惨,吃穿用度,基本靠老母亲的养老金来维持。他本来可以靠家教自食其力,却不愿放下身价委屈自己。他深感愧对家人,尤其是最爱他的母亲。可以说,赤穷,是导致男主毅然决然走上绝境的社会根源。

一面,是自身的处境,穷困潦倒,又不想吃苦受累。另一面,社会的不平等,给男主的压力。所以,只有凌驾于一切之上,他才不会被轻视,相反可能会被顶礼膜拜。

既然如此,他杀了如虱子般的老太婆,显然是正常的。那么,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占有她的财富,帮自己完成学业。同时,他功成名就后,还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创造更大的价值以服务于社会。

对社会的失望,对自身的不甘,让他一点点坠入深渊。某种意义上说,他很可怜。不甘人后,却没有适合的舞台。对社会不满,又无力挣脱。整个社会的扭曲,让他裹挟其中,从良知到人性,全部陷落,无一幸免。

这背后,也有当时社会流行的功利主义推波助澜。出人头地,做人上人,致使一个深谙法律的大学生知法犯法,谁之过?

可以说,黑暗的现实,使社会道德沦丧,良知无存,更令男主心生恶念、误入歧途。读到此,不能不对他心生怜悯。

西伯利亚的孤寂萧索,无休无止的苦役,并没有让他彻底醒悟,相反,他深陷过往的泥沼里,苦苦挣扎。一度,他萎靡不振,心如死灰。

“拉斯科尔尼科夫感到痛苦不堪的是,这个荒谬绝伦的梦呓竟然如此忧伤、如此痛苦地萦绕在他的脑海里,以至热病发作时的梦境竟然如此长久地滞留在他的记忆中。”

所幸的,他并没有万劫不复。索妮娅的爱,如暗夜里的一道光,驱散了他心头的阴霾,终于,他如梦初醒,重获新生。

《罪与罚》,这部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经典,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贫穷与富有、正义与邪恶、理想与现实急剧冲突、精彩博弈的资本主义时代特写图。

它,更是一面映射人性多重面孔的镜子。虽然主人公犯罪前后仅仅七天,但人性之善与恶、美与丑、卑鄙与伟大此消彼长中已展露无遗。

时至今日,它仍不失为劝诫世人的警世恒言,在世界文学宝库里熠熠生辉!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罪与罚有感:人性的善与恶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22218.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