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这本书呢?该书故事情节丰富,扣人心弦,网友对这本书的评价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打老婆的男人,出轨的夫妇,窥探别人隐私的邻居,酗酒的丈夫,外遇,离婚,失业,破产,受歧视的同性恋和黑人…他的故事里男孩和女孩总是在十八九岁的时候就结婚生子,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靠着推销维他命或是酒吧招待度日,有时候会有个写书的丈夫,身无分文,也许都有他自己的生活印记。
我觉得卡佛也一定经历过这些,还是孩子的时候就结婚,然后是不负责任的背叛,他大约也曾借着给邻居看门的机会在别人的屋子里乱翻,想感受别人更幸运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他的前妻大约就是一个相信命运神神叨叨的女人,他的外遇大约也就如笔下的男人,是住在周围的邻居或是前妻的朋友。这些都是他的人生,就像卷首短短一段作者简介,看起来像美剧Fargo或是True Detective里的画面,寒冷,荒芜。人们谈论着去波特兰,波特兰这个波特兰那个,好像去了那里一切都会变好。(p210)
但是要是你回过头去仔细想想,那也不是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p222),什么都不是。
看过库布里克的《巴里林登》之后我常常想起最后一句话:那是乔治三世时候的事情,现在这些人都没有什么不同了。
It was in the reign of George III that the aforesaid personages lived and quarreled - good or bad, handsome or ugly, rich or poor - they are all equal now.
这世间的寒冷和荒芜依旧,跨越千百年,人类经久不息的的痛苦,因为普遍而变得平凡,对于经历在其中的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其实都没有什么不同,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再灰暗也是真实的存在,今天仍日复一日的上演。因为平凡又变得有超越时间的普遍意义。总要应该有些记录留下来,大多数人视而不见的历史,在卡佛笔下却是那么有深味的细节。透过他的文字仿佛看到下午的阳光慢慢落下去,客厅里渐渐暗下来,飘飞在空气中的灰尘隐了踪影(p150)。时间的流动被具象化,如此动人。
真的很佩服,如何能把并不惊心动魄的故事写得如此让人牵肠挂肚。也许是因为真实,而他又不告诉你结果,你会很有代入感,会觉得这可能也会是你周围的生活,而你一样不知道这生活将走向何处……
这种只言片语的描写,或许唐诗宋词什么的其实也有同样的效果?或许只是今天我们不再观察了?我努力地向四周看,回想我的生活…
我想到人类中弱势的那一部分自始至终受到的苦难,《毁了我父亲的第三件事》,穷人付出毕生的努力而一无所获,厄运到底是谁的过错?相比于《活着》,因为一场大雨冲了鱼塘就一蹶不振,简直就应该被谴责为懦弱——而我们正以此为名谴责了很多人,不断想要拉低隐忍的下限。而这种隐忍,厄运至此都能够“情绪稳定”的隐忍,简直快到了麻木,写出来其实也一样是种控诉。
那就是卡佛经历的人生,这本集子说是按时间顺序排的,你会看到写到后面卡佛变得成熟,变得有责任感。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记下前妻的控诉,跪在前妻的面前乞求原谅;他的儿子和女儿长大了,母亲老去了,他一个人挣钱赡养前妻和母亲,供儿子去欧洲读书,帮衬遇人不淑的女儿,还要接济破产的弟弟,而他还能自我解嘲地说要去澳大利亚。生活的重压或许是对年少不靠谱的惩罚,他跪在前妻的面前,我的心突然一痛。而人们终归是要想法原谅自己。
他开始思考关于死亡的事情,如果自己混身插满了管子要不要让妻子拔掉他们。而在这个周末的我看来,格外触动。死亡,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吧。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读后感欣赏》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22322.html
- 下一篇:革命之路读后感书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