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是一部由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充满血泪的社会悲剧。小编整理了一篇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下面就一起来欣赏吧!
首先,请允许我吐槽下这个浓浓的翻译腔,阅读这个大块头的过程中,曾一度想要放弃,但心中仍然有着对拉斯科利尼科夫最后命运的好奇,或许正因为这种心态,会有走神的时候,全本读完,只能说清楚它的剧情结构,如果深讨论其中的细节和手法,很多我可能都一知半解。当然,能够深入人心的才是最重要的内容,而它往往承载着作者想要表达的精神。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反罪”题材小说,从书名也可见一斑,拉斯科利尼科夫所遭受的心理磨难,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劝慰所有心怀悸动的人儿。陀思妥耶夫斯基真的厉害,把那种心理活动写到了极致,跌宕、怀疑,让人情绪纠结,欲望不能。会想到之前看的一部电影《梦之安魂曲》,剧情的发展,生动的刻画,虽然没有特意去控诉,但却达到了非常好的反毒效果。《罪与罚》也是,我们看不出作者对“罪行”的反复抨击,但却让每一个读者内心发憷。
内容上来说,大家也都在谈论这点,即拉斯科利尼科夫对于罪行的美化和申辩,“我杀死了一个可恶的、有害的虱子,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她对谁也没有益处,她吸穷人的血,杀了她可以赎回十桩罪,这算罪吗?”理由的冠冕堂皇,反映出的是人心的脆弱。
人是习惯自我安慰的,在现实生活中,碰到不堪的事物,我们总会去试图找理由让自己能够心安,稍微好过一点。这种保护机制当然是有价值的,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精神崩溃。拉斯科利尼科夫也是如此,在酒馆听到别人与他一致的观念,也是让那份理由更加具有说服力,是的,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方式而已。
“一种仅为繁殖的同类的材料”和“为着美好的未来而破坏现状。”拉斯科利尼科夫将人分为了两种,而这上升到了价值观,把自己放在一个道德制高点上,而作出宣判,他甚至将自己类比为拿破仑,“为着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甚至有必要踏过尸体和血泊。”这样的人是“全人类的恩人”。在这之前,他提出疑惑,为什么那些人通过各种残忍的方式夺取人的生命,最后还能被人奉以英雄的名头?我也发出了同样的疑问,要么是从主观的立场去评定,要么是循着世人所谓的大义,只要他带来的价值是对后人有益的,那么他便可能被众人敬仰。而这个“后人”的范围,有大有小。
拉斯科利尼科夫已经陷入到了自己的世界中,思想扭曲,不是看不清,倒不如不愿意看清,从前文的种种描述,不难看出他对于所处社会环境的抱怨,似乎也怀有孩子气般的报复心理。
人都是复杂的。书的后半段,拉斯科利尼科夫几近崩溃,当初的信念成为了绊脚石,他渴望去赎罪,但这又让他很没有尊严似的,支离破碎,一厢情愿。在法庭的宣判中,拉斯科利尼科夫未曾为自己辩驳一句话,甚至对于减刑没有丝毫的庆幸。这条救赎之路对于加害者同样是漫长的,放下后,反而希望通过深重的罪罚来减轻心里的痛楚。
书的结尾还是美好的,没有想到作者选择了通过“爱情”来让拉斯科利尼科夫重获新生。女人改变男人,女人改变世界。爱情的力量真的伟大啊,《美丽心灵》《国王的演讲》还有很多的书籍或者电影,能够遇到一个良人真的是何其有幸啊!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罪与罚读后感书评》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22455.html
- 上一篇:神们自己读后感欣赏
- 下一篇: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读后感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