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罗生门读后感范文集锦

时间:2019-05-15 10:57:08 网站:公文素材库

《罗生门》是一部由日本心思潮派作家芥川龙之介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小编整理了一些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欣赏吧!

01

昔日繁华城门在战乱和疾病中倾颓,落魄的下人在一个雨夜里反复思索自己接下来的路。此时繁华的外壳褪去,人性的内里走到尽头。

罗生门这个故事在一个雨夜不到的时间里,转折不多,却都是关键的善恶一念。芥川从书里认识世界,因此描摹人物不常形容其细节的神态和内心活动,而像是一幅插画集,精巧而抽象。日本有非常严苛的社会规范,但崩溃之下这位大名放下了礼义廉耻;而转折点仅仅是因为自身对做恶事的合理化。规则又能比城门坚固多少呢?

话说后来才知道罗生门的电影和罗生门原著是两回事。竹林中是讲一件案子由不同的人说出来,各执一词却无法拼凑圆满。我们真的能够通过只言片语还原真相吗?

02

读芥川龙之介,再一次感受到日本那种压抑隐忍但却时刻会爆发的激情。对于日本文学,我大概从十年之前开始断断续续地看到现在,有一些冗长又缥缈,即使耐着性子读完也像云绕在山顶的雾,摸得到它的触感却看不清它的体态;有一些则是薄薄的刀片在皮肤上划出一道道血痕,不是特别痛但鲜红得刺目。

芥川龙之介无疑是后者,我也更偏爱后者。倒不是说喜爱或者欣赏这类过于正面的偏爱,反而是一种扭曲的自虐式的享受。在我看过并且印象深刻的作品里,大都蕴含着这种细微又显著的共通情感,它不是那种会让你震撼或者惊叹的情感爆发,而是更为深层的无声的吟喃,像汩汩的细流从阴冷潮湿的地下日复一日地淌过,也构成我对日本文学整体的观感和印象。

每读完一本这样的作品,都会产生一种窒息感,让我不得不停下一段时间才能拿起另一本,甚至在阅读一本书的中途都得数次停下缓一阵子。这种窒息感在我读其它国家的文学作品时也出现过,甚至我隐隐感到让我产生窒息感的作品才是真正触及内心隐晦处,替我把不能诉说或无力诉说的情感表述出来的作品。但日本文学有一种特有的溺毙感,像沉进井底的呜咽声,也像一寸一寸收紧的套在脖颈上的草绳,没有激烈的挣扎,甚至没有抵抗,反而如同认命一般接纳了,或者不如说主动迎合了宿命。这种窒息感是我阅读时最大的痛苦和享受,更荒谬又理所当然的是窒息让我猛然清醒地认识到我的存在以及我还活着的事实。就恰如《橘》最后说“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我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也许我是庸人所以正好相反,每每这时我才能充分地意识到人生的倦怠和无聊,却又无法忽视的真实的存在着,并将永远存在下去。

看到有一篇书评里写芥川总是把人性里最微妙的那一小部分挑出来,好像吃鱼的时候偏偏去挑那鱼刺,但若没有鱼刺鱼则成不了鱼。这一段话对我这种爱各种鱼却唯独讨厌龙利鱼这样的“无刺鱼”的人,简直戳进我心里。以前有朋友问过为什么我不喜欢龙利鱼,我的回答也正好是“觉得它不像鱼”,或者就干脆不能称之为鱼吧。日本文学之于我就如同这鱼刺,没有这种自虐式的刺痛感,何以谈爱鱼。

03

刚刚知道罗生门是地狱和人间之间的门。

这就照应了小说的描写。罗生门上尸体遍布,老太太诡异扭曲,不仅仅是外貌上,这种扭曲还存在于心理上,如同地狱一般。罗生门下的仆人,在没踏上门前心中尚存信念,做着挣扎。

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

第一阶段,仆人心中存着善恶感,此时他只是在罗生门下。

第二阶段,看到老太太拿死人的头发,憎恶感油然而生,放弃了成为强盗的念头,并出于正义和愤怒对老太太出手。一切都是正常的。

第三阶段则是十分重要的阶段,老太太说这个死去的人迫于生计出售假货,可恶但可怜。自己如今面临生存的问题,拿走死人的头发,就显得不那么可恶了。这种别人已经做恶,所以我也对他做恶,所以我就不可恶的想法成功洗脑了仆人。

最后一阶段,仆人彻底坠入地狱,夺了老太太的衣服,彻底消失在漆黑的夜里。

小说里,死去的女人面临着作假和生存的选择题。老太太面临着拿头发和生存的选择题。仆人面临着当强盗和生存的选择题。当做恶是被逼迫,是为了活着,一旦恶与生存挂钩,恶本身自然就显得悲怆了,甚至有了洗白的意思。

同样,仆人内心对善恶的挣扎——对恶产生激烈的憎恶——彻底堕落的过程,与《罪与罚》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心路历程不谋而合。

不同的是,拉斯科尔尼科夫作为大学生,不屑于做“虱子”,有强烈的道德观。所以在杀人后内心受到谴责,精神也极度恐慌。而仆人则是理直气壮的彻底倒向黑暗阵营,内心有本质的改变,甚至为了自己的尊严为了推卸责任,把做恶的理由推脱给受害者。

道德观的缺失与否,与独立清醒的自我认知是他们两个最大的区别。

这篇小说,探讨了生存和人性间无解的问题,侧面反应了平安时期底层群众想要生存的强烈愿望。

当人性与生存碰撞,善与恶就会被无线放大。最后年轻人消失在黑夜,是否暗示了他的命运?是否即使抛弃人性,善念,也难以生存。那我们究竟该怎么活着?

凄风苦雨下,罗生门上是地狱,罗生门下却是人间地狱。

看起来是两个世界,但对于人性崩坏的仆人来说,人间,地狱根本没差,从此之后,哪里都是地狱。

整篇小说笼罩在浮世绘一般浓厚阴森的氛围下,在漆黑的雨夜停止,不见人影,却将恐怖压抑情绪推向了顶点。

04

此罗生门非彼罗生门,罗生门、地狱变、密林中读完有大恐怖,人性如此之恶,不能也不敢细想!前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今有半部罗生闻世界。后半部分大多是无聊时的感想吧,但也有几段值得回味。文明给予神秘主义以长足进步。若相信宿命,罪恶便不复存在,惩罚也失去意义,而相信自由意志,则产生责任观念而免使良心麻痹,我们对自身的态度必因此变得严肃。何去何从?半信自由意志半信宿命吗?军人近乎小儿论很有意思。人生通常复杂,为使复杂人生变得简单,除了暴力别无他法,说到底权利也是获得专利的暴力。所有社交都必然辅以虚伪,我们每一个人-----暂不论管鲍-----无不或多或少地对亲朋密友怀有轻蔑以至憎恶之情?为了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云的光影,竹的摇曳,雀群的鸣声,行人的脸孔----须从所有日常琐事中体味无上的甘露。问题是热爱琐事之人又必须为琐事所苦!为使人生幸福,我们必须苦于琐事。云的光影,竹的摇曳,雀群的鸣声,行人的脸孔-----必须从所有日常琐事中体悟堕入地狱的痛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罗生门读后感范文集锦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2668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