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高宁:蒙牛新掌门的的精彩人生
在企业家群体里,宁高宁既不帅又不酷,也并非雄辩滔滔,但这个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专业后又到美国匹兹堡大学深造的山东汉子却拥有众多粉丝。兼具理性与率性、温和与霸气,宁高宁身上有种令人倾倒的独特魅力。
初识宁高宁,是在十年前的山东同乡会上。当时感到宁高宁的名字有点奇怪,读完其名的效果就是“过嘴不忘”。
从变革华润到空降中粮,再到不久前执掌蒙牛,宁高宁成为中国商界的典范,也顶上了“中国摩根”的光环,由此演绎了一段精彩的人生传奇。
中国摩根
在北京,要忽略中粮的存在,实在是件困难的事:公交车上是热腾腾的五谷道场方便面;地铁里的广告灯箱里闪耀着福临门的食用油和各种大米;超市的货架上最醒目的地方摆放着蒙牛液态奶、金帝巧克力、长城葡萄酒;便利店里是林志玲代言的悦活饮料……
当然,它们都打着“中粮出品”的标志,还有六个大字“产业链,好产品”,下面有行注释:从地头到餐桌。
“产业链,好产品”,这是中粮在每个自己的产品上向外界做出的承诺,也是宁高宁不遗余力地推进中粮全产业链战略的最终目的。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期待着宁高宁的全产业链能给大众带来真正的放心产品;但对于生意人乃至整个商业社会,关心的却是支撑起中粮全产业链战略的宁式资本运作。
有人这样评价宁高宁的全产业链战略:“全产业链”其实就是早已过时的“纵向高度整合”模式的时尚表述,顶多适合一个全新产业初期,不能当做长期发展战略。如同水桶原理,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好;又如同品牌定位,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真正的“全产业链”不在于拥有,而在于影响。中粮的“产业链,好产品”,只能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说说可以,却不能迷恋。
对于这样的评价,宁高宁并不生气。在他看来,这样评价中粮全产业链的人,只是看到了中粮和自己大手笔收购的表象,而没有真正明白这一系列资本运作背后的真实目的。
宁高宁在华润集团的十几年里,“收购”这个词就和他如影随形,也就免不了外人简单地将中粮的一系列资本运作和全产业链划上等号。
2001年,在宁高宁的操持下,华润的整合进展得如火如荼,在地产、啤酒、零售、纺织、电厂、制药、建材多个领域跑马圈地。宁高宁的举动如同一个多世纪前横扫美国金融与实业界的约翰·皮尔庞特·摩根。自此后,“摩根”成了外界评价他的标签,即使他来到中粮后的一系列动作:重组新疆屯河,重组中土畜,重组中谷,招纳华润酒精,收购深宝恒,控股丰原生化,接盘五谷道场,入股蒙牛,均被贴上了“摩根”的标签。
不过在宁高宁掌舵中粮后的第五个年头里,他终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中粮的全产业链不是“加法”,实际是“减法”;并购不是横向战略,而是纵向战略,目的是加强板块协同性。这一年,是201*年。也是在这一年,宁高宁找到了“全产业链”这根“竹签”,通过资本运作,将整个中粮像糖葫芦一样穿了起来。
加盟华润
宁高宁是山东滨州人,父母均是医生。在高中毕业那年,他做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选择。17岁的他响应号召下乡插队,哪知这段知青岁月刚刚展开,第二年就戛然而止。宁高宁再次选择自己的人生——报名参军。由于天生精于数据,面对复杂的大炮射程与精准度公式不会手足无措,1976年,宁高宁成为某炮兵连的一名新兵。1978年,部队里说可以报考大学,喜爱读书的宁高宁又一次“我的人生我做主”,而这一次选择则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宁高宁在当年的高考中报考了山东大学中文系,但由于人数招满,他被阴差阳错地调到了经济系。刚开始他不死心,找学校请求换专业未果,他无奈决定在经济系先试学一年,没想到一年之后,宁高宁竟然爱上了这个专业。1983年,宁高宁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或许是那个“想到更远的地方去看看”的声音仍在心头盘绕,大学毕业那年,当听说有出国留学机会的时候,宁高宁又一次行动了。
1983年,宁高宁远赴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学硕士,并主修财务。当时国内很多人不知MBA为何物,这也包括宁高宁自己在内。他曾风趣地回忆那段经历:“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叫MBA,上了半年的课之后有点明白了,原来就是为将来的生意做准备。”
1987年,28岁的宁高宁学成归国,加入香港华润集团,翻开新的人生篇章。
宁高宁最先进入的是华润的企划部,他几乎是这个部门唯一的兵。奉行中庸之道又豪爽的齐鲁之风,纯朴单调的农村生活,纪律至上的军营历练,推崇自由思考、创新思维的异域求学经历,视角广阔、成熟专业的香港商业氛围浸润,这些都交织在宁高宁的精神维度中。在华润,宁高宁求学多年的所有积累一点点得到释放,这也成为他事业的第一个高峰。
当时的华润集团手里有一家名为永达利的上市公司,也就是华润创业的前身,华润集团是大股东。宁高宁回忆说,最初华润集团买永达利的时候是想搞印染厂,但买过来之后香港又不许搞印染厂了,因为怕污染。在处理过程中,华润集团需要有个人来做代表解决此事。于是宁高宁“临危受命”,结果不负众望,把事情处理得相当完美。之后,宁高宁又通过贷款在原厂址上盖起了大楼,等大楼建好后一倒手,净赚4亿多元。经此一役,宁高宁在华润一下子出了名。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正值中资企业开始注重资本市场之时,“中国概念”渐渐流行。1992年,华润集团通过注资,把永达利更名为华润创业,由那时开始到1997年华创被列入恒生指数成份股时止,总资产已从几千万港元上升至超过200亿港元,作为永达利负责人的宁高宁更加引人注目。
1999年,宁高宁出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从刚进入华润的小角色成长为华润集团的灵魂人物。
在他执掌华润的日子里,宁高宁用一连串的策略性的资本运作,横跨房地产、零售业等主体行业,带领华润这样一家巨无霸“软着陆”,转向实业发展。他也因此而被称为新产业整合探索的先锋领袖,宁高宁的名字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而在这一时期,宁高宁操刀的一系列并购案也为未来他空降中粮,实施全产业链战略打下了根基。
空降中粮
2004年,宁高宁被调到中粮,全面接替原中粮老总周明臣的职务。
媒体对宁高宁的这次职务变迁统称为“空降中粮”,这其实来源于宁高宁自己的说法。他来到中粮后没多久,写过一篇题为《空降兵》的文章,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内心感受:“企业的空降兵无论是哪个层面上都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就像是一场正在进行的激烈的足球赛中突然换上一名队员(可能还是队长),他要在比赛中融入队伍很容易造成慌乱;空降兵又好像是一位陌生人闯进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家庭聚会,他不知道大家正在谈什么,也不清楚这个家庭里的很多故事,这时候他开口讲话很容易唐突。”
2008年底的一个下午,宁高宁独自一人坐在家中出神。这一年,中粮业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资产和营业收入都超过了1000亿元,然而他隐隐感觉到下一步面临的瓶颈。中粮盈利主要来自油脂加工与股票投资,再加上玉米、大米、面粉、麦芽等,稳定性并不强,更大的问题是几年来各项业务都是单兵作战。
望着眼前几个沙发,宁高宁突然想到,同样是这些沙发,如果散乱堆放为什么就特别难看?他随手抓过一张纸写下“产业链”三个字,心中猛然一动,“好像一下子顿悟了”。
如果把中粮的资产像沙发一样重新排序,排序的规律是从“出口”也就是从终端消费品切入,反推到各个环节,产品就能在链条里走得更长,例如大豆进来,以小包装油出去;小麦进来,以方便面出去。整个公司会由此成为一部前后连动的机器。
早在2005年下半年,宁高宁曾将中粮50多项业务归类、收缩于七大业务群34个业务单元,并将业务单元交由集团直接管辖,明确“集团有限相关多元化、业务单元专业化”。2007年初,又进一步调整为九大业务板块,包括贸易、粮食加工、食品、地产、中土畜、糖和番茄、包装、肉食、金融保险,但九大板块并未解决用一句话描述中粮这个庞然大物的难题。
直到那个如同得到“神启”的时刻,“产业链”唤醒了它。
2009年1月17日,宁高宁在中粮正式提出“全产业链”的想法,并展开大讨论。此时,宁高宁正忍受着创新喷薄欲出时的折磨,他担心一提产业链就会变成多元化,那不就完蛋了吗?过去他曾在文章中自问:波音怎么不做发动机呢?丰田为什么不去炼钢呢?现在的做法是对波音和丰田的颠覆吗?他很矛盾。
中粮过去曾长期讨论,到底做成中国的ADM还是做成中国的雀巢,或者是既做ADM(阿丹米)又做雀巢,集团战略总监马建平指着那本资料说,“全产业链讨论一展开,大家就觉得我们既不是ADM也不是雀巢,中粮就是中粮,是个全产业链粮油食品公司。”
全产业链战车开始发动,需要解决的已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样做。中粮一下铺开了小麦、玉米、油脂油料、稻米、大麦、糖和番茄、饲料、肉食八条产业链,宁高宁为中粮的全产业链战略再次施展了自己的资本运作天赋。
此后,经过几年资本市场运作,中粮在粮油食品业务链条上拥有了中粮粮油、中国粮油、中粮屯河中国食品、中粮肉食业务板块,从农产品的种植养殖、收储物流、加工贸易,一直延伸到品牌食品销售;在打造全服务链的城市综合体上,中粮旗下的地产酒店板块业务涵盖了住宅、商业、写字楼、公寓和酒店;中粮还经营着包装、土畜、金融业务,打造着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屯河以及大悦城、亚龙湾度假区、凯莱酒店、雪莲羊绒、中茶茶叶等诸多知名品牌,宁高宁高举着资本运作的大旗,将一家又一家的企业纳入中粮版图中。
执掌蒙牛
宁高宁常常将自己比作“放牛娃”。“企业是国家的,你可以喂,可以养,但不能将牛杀了。”“放牛娃也希望过好日子,通过放牛,放牛娃能够过上好日子。”他用这个比喻形象界定了一个国企职业经理人和股东的关系。而今天,宁高宁真成了一个“放牛娃”。
201*年6月10日,蒙牛乳业发布公告称,牛根生辞任董事会主席,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接任。这起人事变动对于普通人而言似乎并不起眼,但对整个业界和熟悉宁高宁的人而言,这将再次被打上“宁式资本运作”的标签,并成为一桩被人津津乐道的资本运作成功案例。
其实,宁高宁接掌蒙牛也不是那么出人意料。因为早在2009年7月,中粮就入主蒙牛成为最大股东,宁高宁出任董事会副主席。这场“联姻”还曾引发外界颇多猜测,蒙牛差钱说、高管套现说、政府主导下的“国民恋”等众说纷纭。对此,宁高宁曾正面释疑,他表示,中粮入主蒙牛就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内幕。
但入主股蒙牛几年来,中粮方面对于蒙牛一直谨慎,从不公开评论蒙牛及其高管情况。宁高宁素来行事低调,除了那次公开回应入股蒙牛的动机,他未在公开场合谈及蒙牛的发展战略。即使这次接棒牛根生,他也未发表“上任感言”
然而,一纸公告让中粮距离完全掌控蒙牛的步伐越来越近,蒙牛即将全面迎来“宁高宁时代”。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宁高宁:蒙牛新掌门的的精彩人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97420.html
- 上一篇:开拓眼界,开阔包容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