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解三促调研报告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党委书记、铁路办主任 沈学标
在挂钩扶贫点宿豫区侍岭镇佟庄村“三解三促”期间,走访听取意见和建议,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认真剖析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做了一些思考。
一、基本情况
佟庄村位于宿豫区侍岭镇东北部,东与沭阳县接壤,北临新沂河,地理位置极为偏僻。全村总面积2.2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34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总数户457户,人口2149人,其中劳动力人口937人,60岁以上270人,学前儿童11人,低保户7户,五保户6户,残疾人5人。村级集体经济基本无收入,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外出打工等。
二、存在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的挂钩帮扶,当地村容村貌面貌和群众的生产生产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些主要原因却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劳动力素质较低等问题依然存在。
一是地理位置偏僻,住房条件较差。佟庄村地处宿豫区东北部,与沭阳县接壤,位于侍岭镇东9公里的偏远地区,交通比较僻塞,村内不通公交车,村民乘坐公交要步行至3公里外的朱岭村。村内仅有一条3.5米宽的水泥路,客车、货车无法通行,交通的极大不便给村民生产、生活和出行带来诸多困难。由于大部分村民收入来源为种植和外出务工,投入到改善房屋的资金较少,全村80%以上群众居住的房屋都是90年代所建的砖木结构,有部分住房已成为危房,存在居住安全隐患。
二是产业结构单一,发家致富能力不强。佟庄村地理偏僻,自然条件落后,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没有完全实现机耕、机播、机收的机械化管理。以家庭为单位的养殖户发展模式,主要饲养羊、猪、鸡、鸭等家畜家禽,均以小规模散户养殖,自产自销为主。种植和养殖业均采取的是各家各户自主经营,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带动致富能力不强。
三是劳动力素质偏低,思想滞后。全村2149户人口中,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仅为60人,大多处于文盲和半文盲状态。全村2000余人劳动力中,有外出务工人员600人,占30%,经过正规培训的人员较少,技能水平较低,适应工作环境较慢,收入水平较少。村民外出务工大都依靠亲戚、朋友的关系,缺乏一定的组织性,造成就业途径较少,门路较窄。另外,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村民思想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思变求新的风尚还未形成。
三、有关建议
经过几天的调研,发现广大村民最急切的愿望就是改善出行条件和增加收入水平。借党的群众路线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之机,围绕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农村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一)加大扶持力度,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一是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先后对村支部周边到组和1、2、7组南北路进行水泥路硬化,并对镇政府街道进行升级改造。二是联合宿豫区有关部门对村部进行危房改造,着力改善办公环境,有效促进基层组织活动的开展。三是为村里购买秸杆还田粉碎机和收割机,从根本上解决焚烧秸杆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另外,在满足本村小麦和水稻两季收割的同时,还可通过市场化运作,赴外地收割农作物,以进一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二)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村民收入。一是对全村五保户、孤儿等特殊群体以及特困户给予扶贫帮困基金一次性救助,继续采取“面对面”“一对一”的帮扶方式,给予他们资金和实物上的帮助。二是发挥当地土地优势,对村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畜牧业以及绿色生态产业等。三是引进“三来一加”项目,让部分留守村民在家就可实现就业。同时,介绍部分村民到苏宿工业园、宿迁经济开发区的通鼎电梯、德明针织、环宇牧业等企业务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三)引导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发展。针对村里部分群众从事非农经营和生产的实际,在充分借鉴外地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适时做好土地流转的引导,利用种植业大户流转吸纳更多的土地,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经营,做好充分的培植和发展。充分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吸收周边区域农户进行产业化合作经营,把零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实现土地的合理配置。在土地流转的同时,既要保护承租者基本利益,又要照顾到耕地发包方的利益,切实避免因既得利益引发的纠纷。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三解三促调研报告》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299872.html
- 上一篇:聚力扶贫攻坚 助推双联行动
- 下一篇:真帮实扶 谋求脱贫致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