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关于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思考(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8 05:40:13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关于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思考

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职工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社会主义和谐企业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工会组织履行维护职能的重要手段。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职工文化建设谈点粗浅认识。

一、认识职工文化建设的内涵特征

职工文化是指:由广大职工群众创造并共同遵循,反映职工思想信念、价值取向、职业操守、

行为规范、生产生活状况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活动总和。职工文化事关每个职工奋斗目标、实现途径、权益维护,是职工的精神家园。

——引领社会的先进性。职工文化大力弘扬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薄名利,甘于奉献”引领职工。以“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创造劳动”引领社会时尚。在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上最大限度激发正能量。

——惠及职工的广泛性。职工文化关注职工的理想、信念、情感,内容涵盖企业精神,职工道德风尚,提升职工技能素质,维护职工权益和职工的文化体育活动等,涉及职工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当前积极参加职工文化活动已成为广大职工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活动载体的多样性。为满足广大职工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各级工会组织不断拓展平台,普通开展了“技能大赛”、“创新工作室”、“读书演讲”、“职工文艺会演”、“职工体育运动竞赛”、“职工摄影作品展”等系列活,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唱响“劳动美”主旋律。

二、推进职工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职工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是推动经济发展,推进社会文明进步,造福职工群众的重要途径。

1.凝聚职工力量,加快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要靠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弘扬先进的职工文化就能把每个职工的个人理想和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用实干让人生出彩。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工劳动创造,释放广大职工的劳动潜能和聪明才智,就能形成强大的生产力,促进企业发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2.弘扬时代新风,推动社会和谐。职工文化把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时代新风作为重中之重,对实现职工体面劳动,劳动关系和谐及企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极其重要作用。射阳县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企业与职工坚持平等原则与职工形成“协商共谋,机制共建,利益共享”的和谐局面。广大职工还依法依规主动参与社会管理,积极参与精(转载请注明来源:WWwww.bsmz.net)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了共生共融互促互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3.满足职工需求,提升幸福指数。人们在物质生活满足的情况下,对精神生活、文化生活需求的层次和品位越来越高,更多的是追求思想和情感的支撑点。职工文化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崇尚“科学、文明、进步、正义”健康向上的思想心态,使每个职工都享有能平等创业,平等竞争,平等生活的机会。使广大职工群众做到工作上舒心,生活上富裕,精神上愉快。

三、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总体上要构建“工会主导、企业主体、职工主角”的联动机制,工作要有声有色、扎扎实实,并在广大职工群众中生根发芽,落地生花。

一要因企制宜,讲求实效。企业文化的建设,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把好事做深、做细、做实。一是要科学定位。要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状况,拟定方法措施一企一策,条件好的企业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条件差的可以从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技能培训入手起步。二是要突出重点。要把学业务、长本领、敢创新、得实惠,充分体现职工自身价值列为重点,让职工看得见、摸得着、有信心。三是要真抓实干。每搞一项活动,都要突出一个主题,都要收到实效,杜绝花架子,搞形式,成与否一切以职工是否满意作为考量标准。

二要以人为本,关爱职工。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是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要激励奋斗,成就梦想。要使中国梦真正同每个职工的个人理想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真正落实到行动中。要注重职工技能、素质的培训,提升本领,要拓宽创业空间竞技载体,提供圆梦平台,让职工用实干人生出彩,走向梦想。二是要切实维权,保护权益。以“工资协商”为抓手完善和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保障职工收入的稳定增长。以“职代会”为抓手完善民主管理机制,保障职工对重大事项享有知情表达权,监督建议权和自主决定权。以“劳动保护”为抓手,完善职工劳动保护机制,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健康权。三是要访贫问苦,关心职工。对少数弱势职工群众要给予生活上的关心、体贴爱护,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解除后顾之忧,体现职工大家庭的温暖。

三要不断创新,打造特色。职工文化建设必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一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经过多年的

搜索和努力,积淀和创造了许多成功典型及载体和方法,应继续发扬光大,同时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新媒体,去提炼、创新和发展。二是培育选树典型。要重点选树单位和职工两个方面的典型,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引导工作,让优秀职工充分感受自身价值,在全社会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当前要把“美在射阳·寻找最美职工”活动扎实推进。三是充分发挥

县职工文化研究会的作用,加强理论研究,推进相关活动,总结推介典型。努力打造出射阳职工文化品牌。

四要健全机制,保障发展。要使职工文化建设持续发展,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各级工会组织,要把职工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有规划、有措施、有活动、有特色。所有企事业单位部要明确领导分工,工委、工会组织专抓。二是活动推进机制。各项培训、竞赛、文体活动要统筹安排,统分结合,一般以企业,行业开展为主,县每年组织1-2项重大活动。三是阵地建设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应安排职工文化建设的专项经费。企业要根据职工文化生活的需要,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尤其是要把“职工书屋”、“文化长廊”建设好。各级工会组织要在工会费中统筹安排一定的职工文化经费,切实保障职工文化事业的发展。四是考核激励机制。工会要将职工文化建设作为全年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创新、创业实绩显著的职工及“技术能手”、“金牌工人”等,要在政治上给名份,经济上给实惠,职称上提前晋升。

第二篇: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思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建设的智力条件和深层动力,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适应新形势,立足新实践,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去年7月23日,胡锦涛又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常委集体学习中再次提出要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的科学定位,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度的文化自觉。

今年3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就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作了重要讲话。他说:美国只有二百多年历史,没有什么文化资源,但美国文化风靡全球,就是因为美国善于把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与高新技术和市场体制结合起来,变成了强大的文化产业和丰富的文化产品,推广到全世界。现在美国出口的第一大产业,不是航空业也不是it产业,而是文化产业。李长春同志还说:“从实际看,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最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典型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抓住了文化产业,就抓住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长春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受启发、很受教育、倍受鼓舞,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奋力推进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深了对文化、文化事业以及文化产业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建设的智力条件和深层动力,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

目标,是科学发展和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发展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

党的执政能力的五个方面之一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许嘉璐说:“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亡种”。撒切尔夫人则从另外一个角度,警醒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增强文化建设的忧患意识。她说: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通常讲的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主要指经济、科技、军事实力,还包括基本资源等。软实力则是指硬实力之外的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意识形态对内的吸引力、凝聚力,对外的影响力,领导人与国民形象的魅力、亲和力,所有国民的综合素质等,或者说一国的内外政治动员能力。换言之,软实力是指反映一个国家创造力、影响力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一切可以表现为物质力量的实力都是硬实力,一切可以内化为精神力量的实力都是软实力。硬实力主要体现为看得见、摸得到的物质力量;软实力主要体现为文化感染、价值认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理论思维、舆论引导、战略策略、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国民形象等影响力、吸引力和说服力,它很多是看不见,不能物化、不能指标化、不能市场化的。

文化在软实力范畴,具有主导性;文化在硬实力范畴,具有先导性。一个国家要真正成为一个强国,不仅要有以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硬实力,还要有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文化力是软实力的核心。文化能够塑造个人人格、规范群体行为、整合社会观念、推动社会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讲过,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他后来还有个形象的说法,叫一穷二白,穷指的是经济,白指的是文化。而且他还讲过落后就要挨打。这里,有一个怎么样看待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问题。上世纪40年代黄炎培到延安考察,提出了著名的“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黄炎培问题”。此外,还有非常有名的“梁启超问题”和“李约瑟问题”。1904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写道:“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李约瑟在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这一巨著时,曾经感叹又感叹:他感叹中国人的智慧和创造,在历史上创造了那么多世界第一;而令他更为感叹的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这三个问题,虽然处在不同领域,而追根溯源,说到底,都可以归结为文化问题,说明我们的文化是有缺陷的。

经济落后问题,引起了全党全民族的高度重视,经过建国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已超日本);外汇出口也是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德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我们的国防力量也是令国际上密切关注——尽管我们有些武器并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但是任何对手都不必怀疑我们捍卫国家安全的信心和能力。虽然我国的人均水平还很低,但我们的硬实力增长是很令人欣慰的。

我们的软实力怎么样呢?应当看到,这些年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舆论引导不断改进,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文化艺术不断繁荣,民族精神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我们有思想理论的优势和政治制度的优势。但是还必须看到,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和我们的经济实力相比,还有较大落差。从国内看,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交流交融交锋,良莠并存,我们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时代。在工业化、市场化丶国际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情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任重道远。

从国际对比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达到的百分之十以上的水平(美国达到百分之二十五,我国仅为百分之三);我国在世界文化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也少得可怜,而且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低, 比例还不协调。资料显示,201*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百分之十点七、百分之四十七点五、百分之四十一点八,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明显过高,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远低于201*年全球69%的水平。而且第三产业中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比重高达40%以上,酒店、通讯、金融服务、保险等基础性服务业和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信息咨询、科研开发等新型服务业,比重仍然不高。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方式转变的重要工作。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是文化资源大国,但却是文化产业弱国。一般认为,美国文化席卷全球有“三片”:好莱坞大片(在大把大把赚取银子时还传播了其价值观),薯片(快餐文化)、芯片(微软操作系统)。从整个西方文化来说,几乎每个历史时期都有标志性的主导话语,古希腊时期有“民主”,罗马时期有“法律”,文艺复兴时期有所谓“人”和“人性”,现代则有所谓“理性”和“个人意志”等等。而与之相比较,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声音是很微弱的。要加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就是要努力建设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和文化和谐,努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李长春同志说:“基本文化需求依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实现,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职责。过去我们对文化需求没有区别和界定清楚,结果造成应该提供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单位能力不足,搞不好服务,还要去创收,应该走向市场的经营性文化单位躺在政府怀里,远离市场,没有活力。现在界定清楚了,就是一手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一手抓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和农村为重点,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这就把政府与市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说得明白透彻。文化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广义指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各种文化形态的发展和建设。包括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戏剧、文物、节庆、网络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对外文化交流等,也包括制定文化政策、文化发展战略,从事各种文化形态的建设活动。狭义则与文化产业相应对,指学术理论研究、思想道德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文学艺术创作、新闻传媒、文化创新、民族文化保护,对外文化交流,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发展保障措施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翼。文化产业水平反映着文化事业的发展程度,没有高度发达的文化事业为基础,没有原创性的文化成果和大量的知识产权,文化产业就没有发展的基础;而没有发达的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也就缺乏发展的动力和资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对文化和事业的领导,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体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要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政府为指导,以公共财产为支撑,以公益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构建覆盖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一是要抓好基层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要抓好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推出一批体现民族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较高水准的文化艺术精品;三是要抓好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四是要抓好文化创新能力建设;五是要抓好文化“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六是要抓好人才培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文化工作者队伍,为文化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就文化产业来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201*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所以,我国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文化娱乐的集合,区别与国家具有意识形态性的文化事业。根据这一界定,文化及相关产业(即文化产业)涉及我国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80个行业类别。《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产业划分为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共9个大类,分别是: 1、新闻服务;2、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广播、电视、电影服务;4、文化艺术服务;5、网络文化服务;6、文化休闲娱乐服务;7、其他文化服务;8、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9、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发展文化产业,我们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完善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繁荣文化市场,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要求,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是现代信息化条件下抢占文化传播主动权和主导权的迫切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发展文化产业,最关键的是要有与市场接轨的经营主体。因为事业单位不是跟市场接轨的体制,无法与资本市场、金融市场接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我们最迫切需要强化的是各地各级各部门提高认识,认识文化产业作为全局性、战略性朝阳产业,对经济贡献率越来越大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作用。认识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与之而来的就要处理好“两个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两个身份”(事业身份和企业身份)关系,分清“两个性质”(公益性和经营性),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在这一点上,陕西西安曲江新区走过的路值得借鉴。201*年以来,曲江新区以“文化产业立区,文化旅游兴区”,以盛唐文化为特色,以整合资源为手段,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以打造中西部第一文化品牌为目标,实施以“曲江文化”、“曲江旅游”、“曲江会展”、“曲江影视”、“曲江演艺”等系列文化品牌带动战略,大融资、大投入、大策划,先后建成了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世界、曲江遗址公园、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法门寺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被誉为文化创新和城市发展的“曲江模式”,被国家授予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绿色文化资源丰富,还有美酒文化,“三线”文化、生态文化等多姿多彩的文化,如何在“十二五”时期,结合实际,找准角度,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消费和“两加一推”中扎实抓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从而如恩格斯所说,在经济落后地区有声有色地演奏好第一小提琴。

第三篇:加强队伍职工建设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是顺利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铁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职工队伍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对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供电设备科技含量高、精度要求严的特性和车间管辖点多、线长、面广的现状,必须推动职工队伍建设上档提速,为确保供电设备性能稳定、状态良好提供强有力的队伍支撑和素质保证。

一、要注重提高思想素质

提高职工队伍思想素质,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基础。加强新形势下的职工队伍建设,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让职工具备以下三种意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是竞争进取意识。就是要教育职工牢固树立学习无处不在、机遇无处不在、竞争无处不在的思想,抓紧时间,把握机遇,勤奋学习,岗位成才。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多种形式,讲路情、局情、段情,让职工开阔视野,看到企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引导广大职工将个人追求与企业进步紧密结合起来,树立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包括改革观念、创新观念和进取观念。同时,要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宣讲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和应变能力,激发大家的生产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努力形成"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的良好氛围。二是技术创新意识。当前铁路建设发展突飞猛进,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投入运用。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迫切需要提升职工的创新能力,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来审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促进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要通过持续的技术改造,增强整体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使安全生产向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好、劳动效率高的方向发展,让职工认识到确保安全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确保安全。要从小处着手,立足工作需要,将职工在设备改造上的小、实、活、新项目等进行认定,并给予适当奖励,让职工尝到创新的甜头,体会到创新的机会就在自己手中,从而自觉增强创新意识。

三是团结协作意识。团结是各项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有没有团结协作意识,是衡量和检查一个集体整体能力的重要标志。保持团结协作意识,就是要把奉献精神摆在首要位置,这也是实现安全生产效益最大化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用职工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职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的方式,激励全体职工学习先进典型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培养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形成攻坚克难、勇创一流的强大合力。

二、要努力把握关键环节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积极响应,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具体来讲,要努力把握以下关键环节。

一是抓管理,提升执行力。坚持严格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一方面,要精心打造和谐融洽、拴心留人的工作环境,通过加强民主管理、关心职工生活等方面的努力,在思想感情上对职工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和认同感,为严格管理提供感情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职工行为。建立明确的岗位标准和岗位责任制,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并依靠严格的考核,让职工有章必循、令行禁止、认真执行。另外,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和引导,让职工充分感觉到,以人为本和严格管理并不矛盾,从而自觉和自愿地接受管理。二是抓培训,突出针对性。培训是职工提升素质、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也是职工实现自身价值的实际需要。除了开展定期、定性培训外,还要结合实际,见"机"行事,划分专业,区别岗位,采取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模式来增强培训实效。比如,建立岗位作业达标培训模式,即按岗位的规范要求,分为技术型、熟练型、普通型三个层次培训,来提高岗位人员的实际操作水平;建立短期培训模式,即结合生产组织、日常管理中的弱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课题,以讨论的形式举办培训,提高职工的工作能力;建立岗位素养型综合技能培训模式,即把教育培训寓于日常工作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职工的思想品质和行为规范。三是抓载体,增强参与度。充分考虑职工队伍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岗位差异等特点,摒弃单一的教育形式,坚持从职工的需求出发,积极开展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活动,让职工广泛参与,增强凝聚力和爱企业、奔事业的热情。比如,开展征集合理化建议活动,充分尊重、广泛吸纳职工意见,调动职工参政议政、创新创造的热情;开展内容丰富的劳动竞赛,让职工通过练强本领,提高素质,积蓄个人发展的后劲;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适时举办乒乓球、登山比赛等小型体育活动和才艺展示、联欢会等文艺活动,促进职工身心健康,让大家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要切实激发内在动力

努力激发出广大职工自我提高、岗位成才的内在动力,是推进职工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是量才而用。要通过考试测定知识水平、通过实践检验业务技能,或经群众评议看个人影响力、经特定环境条件验证是否具有坚毅品格等方式,对每个职工做认真考核分析。在此基础上,要在学习、工作等方面全面看待职工,既看其长处,又看其短处;既看其能力大小、水平高低,又看其属于何种类型的人才。在全面了解后,用其长,避其短,安排能够发挥其作用的合适岗位。

二是用当其时。使用是最好的培养,也是最好的开发。一个人长期不用,或不被重用,即便素质较高,最终也会落后于他人。同样,一个优秀的职工,即使在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但长期不能提升到更高层次的岗位,得不到更深、更大的锻炼,其能力水平也很难得到大的提高,只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因此,

必须在全面了解人、公正评价人的基础上,大胆果敢地选用人,及时地把优秀职工选用到关键、重要的岗位上来,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

三是目标激励。要通过制定大、小、远、近等不同目标,激励职工不断进取。目标要切实可行,让职工感到通过努力奋斗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就与认可。目标实现后,对于那些为企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给予一定的荣誉,这既能使荣誉获得者经常鞭策自己,又可以为他人树立榜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同事之间,特别是上下级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巨大精神力量,激发出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干部职工凝结成一个坚强的战斗团体,从而齐心协力为企业发展作贡献。

第四篇:进一步加强职工文化建设之我见

进一步加强职工文化建设之我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是提高职工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精神力量。在加强职工文化建设中,工会应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从而促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一、把广大职工群众作为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并使之成为广大职工群众普遍认同的基本共识。要把职工作为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才能使职工文化建设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充分调动起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把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充分调动起来,职工文化建设才会焕发出蓬勃的生机。第三,要体现出时代特点。我们要有放眼世界的胸怀,要有面向世界的气概,推出精彩纷呈的具有时代性的作品,展示主流,更好地引领和推动时代发展。第四,要充分发挥载体的作用。工会的宣传教育阵地,包括刊物、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等,其根本目的是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它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相应必要的扶持和引导,从而促进职工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多种形式推进职工文化建设

维护职工民主权利。职工文化建设离不开职工民主权利的维护,而维护职工民主权利是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要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形式,让职工代表有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的机会,代表广大职工提出合理意见,并监督经营管理者认真执行,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利,从而达到尊重职工、关心和团结职工、培养职工良好价值观念的目的。

建立职工文化活动阵地。职工文化活动阵地是建设职工文化的重要载体。职工文化建设可以凝聚人心,积聚力量,它可以充分展示职工的才能和智慧,它可以实现职工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工会组织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职工活动中心,为职工群众提供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一些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专门开辟大型活动场地,添置活动设施,尽可能地满足职工的文化需求。

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能够有效陶冶职工情操、营造先进文化氛围、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提升职工精神文化素质。工会开展文体活动要随着企业发展,结合企业实际和职工特点,开展一些职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富有创意的文体活动,形成自身的工会文化特色。实践证明,将提升职工队伍的精神文化素质作为职工文化建设的立足点,能更大限度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智慧凝聚到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建功立业上来。

三、坚持改革创新,完善领导机制

要使职工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职工文化建设必须实现普及与提高的有机结合。职工文化活动必须突出职工的广泛参与,不断扩大参与面,不断提高参与率,不断探索新领域,吸引更

多的职工及家属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来,促进职工文化活动更加群众化。同时必须不断提高企业文化活动重点项目的水平和质量,形成特色,创造“品牌”,只有将普及与提高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职工文化的基础更为扎实、活力更为强大、发展更具后劲。

职工文化建设是职工提高职业技能素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的重要载体。创新和发展好企业职工文化,就要进一步完善职工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运行机制和创新机制。要坚持党的领导与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结合起来,把服从服务大局与全面履行工会基本职责联系起来,把党的要求、行政的需要与职工的意愿统一起来。要建立职工文化日常工作评价运行机制,形成职工文化建设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评价的工作格局。要加大职工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媒体阵地作用,营造浓厚的职工文化氛围。还要总结推广职工文化建设经验,及时发现、培育、宣传和推广职工文化建设的优秀典型。

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关系到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关系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关系到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因此职工文化建设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要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文化观念的与时俱进,不断推进职工文化创新,增强职工文化的活力,从而使广大职工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达到切实分享到职工文化发展成果的目的。

第五篇:加强职工文化建设,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加强职工文化建设,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会履行维护职能的重要手段,它包括职工的思想道德、科学技能、文化休闲等多种领域,根植于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职工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经济等背景下,通过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激发和凝聚职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一个职工切身感受到一种文化的氛围,一种精神支柱的存在。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职工对文化需求层次和品味越来越高,与此不相适应的是职工文化建设的发展却相对滞后,重经济,轻文化,重企业经营管理,轻职工教育培训的状况不同程度的存在,职工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相对滞后。一些人员较多的基层单位在逢年过节可能会开展一些诸如联欢会之类的活动,更多的职工文化活动仅局限于一些自娱自乐。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精神生活的匮乏形成较为突出的矛盾,难以满足职工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因此,结合当前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从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职工素质的要求出发,加强职工文化建设、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是工会现在的当务之急。在加强职工文化建设中,工会应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从而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一、把广大职工群众作为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并使之成为广大职工群众普遍认同的基本共识。要把职工作为文化工作的服务对象,才能使职工文化建设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充分调动起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把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充分调动起来,职工文化建设才会焕发出蓬勃的生机。第三,要体现出时代特点。我们要有放眼世界的胸怀,要有面向世界的气概,推出精彩纷呈的具有时代性的作品,展示主流,更好地引领和推动时代发展。第四,要充分发挥载体的作用。工会的宣传教育阵地,包括刊物、俱乐部等,其根本目的是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它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相应必要的引导和扶持,从而促进职工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多种形式推进职工文化建设

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坚定职工理想信念,用理论武装全体职工的头脑,坚持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思想指导职工群众文化建设。教育培养职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职工个人三者的关系,在维护国家、集体利益的同时,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引导职工发扬团结友爱,顾全大局,艰苦创业,勇于奉献,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优良传统。

建立职工文化活动阵地。职工文化活动阵地是建设职工文化的重要载体。职工文化建设可以凝聚人心,积聚力量,它可以充分展示职工的才能和智慧,它可以实现职工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各级工会组织要争取党政的支持,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多方面积累资金,抓好“职工之家”、“职工书屋”、“职工俱乐部”、“职工健身园”、“职工宣传栏”等阵地建设,一些有条件的还可以专门开辟大型活动场地,添置活动设施,尽最大努力满足职工文化生活的需要。

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能够有效陶冶职工情操、营造先进文化氛围、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提升职工精神文化素质。各级工会要切实履行服务职工的职责,树立“让职工和谐健康快乐每一天”的理念,把握寓教育于活动中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包括政治学习、劳动竞赛、技能培训、文化学习、艺术表演、体育比赛、健身娱乐等职工喜闻乐见、参与度广、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形成自身的工会文化特色。要主动解决职工在开展文化活动中遇到的经费、场地、设施等方面的困难。要把组织活动的数量、规模、效果作为衡量自身工作优劣的标准,让全体职工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健康身体、享受快乐、激发干劲、创建和谐。

三、坚持改革创新,完善领导机制

要使职工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职工文化建设必须实现普及与提高的有机结合。职工文化活动必须突出职工的广泛参与,不断扩大参与面,不断提高参与率,不断探索新领域,吸引更多的职工及家属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来,促进职工文化活动更加群众化。同时必须不断提高企业文化活动重点项目的水平和质量,形成特色,创造“品牌”,只有将普及与提高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职工文化的基础更为扎实、活力更为强大、发展更具后劲。

职工文化建设是职工提高职业技能素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激发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的重要载体。创新和发展好企业职工文化,就要进一步完善职工文化建设的领导机制、运行机制和创新机制。要坚持党的领导与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结合起来,把服从服务大局与全面履行工会基本职责联系起来,把党的要求、行政的需要与职工的意愿统一起来。要建立职工文化日常工作评价运行机制,形成职工文化建设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评价的工作格局。要加大职工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媒体阵地作用,营造浓厚的职工文化氛围。还要总结推广职工文化建设经验,及时发现、培育、宣传和推广职工文化建设的优秀典型。

总之,加强职工文化建设、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关系到增强集体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关系到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因此职工文化建设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要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文化观念的与时俱进,不断推进职工文化创新,增强职工文化的活力,从而使广大职工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达到切实分享到职工文化发展成果的目的。

推荐更多范文:

如何加强工商文化建设的思考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

如何加强工商文化建设的思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思考(精选多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0303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