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企业文化建设中传统思想的应用

时间:2019-05-18 05:41:40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企业文化建设中传统思想的应用

我国传统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些思想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提供了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科学的指导意义和深远影响。传统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主要应用在三个方面:

一、以德治企,彰显“德文化”

企业文化的功能偏重软管理,主要对员工进行“心的建设”。《论语•为政

》篇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光靠行政手段来管理,百姓只求无罪罚,而不以违法为耻;用德和礼来管理,则能使百姓明辨是非,知荣避辱。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当在以法律手段来规范员工行为的基础上,不断引导他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往更高层次发展,以实现个人行为由他律转向自律。这反映了构建“德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是,要实现这个目标,彰显好“德文化”,就给企业文化建设提出新要求。

1、彰显“德文化”,要以德为先。把“立德”作为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首,好的品德是为政、做人、办事的根本。德之于个人,是个人品德;之于家庭,是家庭美德;之于职业,是职业道德;之于社会,是社会公德。我们要把以德治企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培养员工良好的德行,促使企业员工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普遍提高。反之,企业就会人心涣散,效益下降,好企业也会被搞垮。

2、彰显“德文化”,要以心治心。企业要带着浓厚的感情去做思想政治工作,感情上与员工融为一体;要经常深入员工,听民声、察民意、切民情、悉民心,把解决思想问题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把解决实际问题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同时,深入开展道德教育,以增强广大员工的道德感、责任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感,自觉接受文化洗礼,主动按企业文化的要求进行自我管理,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3、彰显“德文化”,要以“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法治阶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是德治的基础和保障;德治阶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高级阶段,是法治的最终目的。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法治企的同时开展以德治企,以调节企业人际关系,稳定生产秩序。企业不能简单地靠扣发奖金、停发工资、下岗辞退之类的办法来约束员工;不能简单地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我们要尊重人的感情,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和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企业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正确的行为规范,变成赤裸裸的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企业”的客观性、真实性,让“德文化”在法治和德治的有机结合中彰显无限魅力。

二、以和融企,倡导“和文化”

培养企业整体意识与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儒家学说“礼之用,和为贵”、“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以维护社会稳定与群体和谐为宗旨,强调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自觉把个人融入群体,以保持整体和谐、稳定。这充分说明了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在培养企业整体意识与团队精神中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的目的无外乎谋求内外团结,让员工自觉参加企业活动并承担责任,维护企业的利益和荣誉。这是“和文化”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要达到这个目的,倡导好“和文化”,就必须通过以培育“和为贵”价值观为主的各种有效举措来打造企业团队精神,强化企业向心力、凝聚力。

1、倡导“和文化”,培养员工团队协作精神。集中广大员工的智慧,把员工的利益期望与资本结合成“利益共同体”。大力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倡导集和谐、融洽、共识于一体的劳动关系或者“和文化”。在浓厚的和谐融洽、同舟共济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培养员工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他们的事业心。

2、倡导“和文化”,鼓励员工全心全意工作。号召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企业发展增添强大动力;培养员工树立以企为家的“和文化”,家和万事兴,使他们清晰地认识到企业的命运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认识到自己努力工作就会有好回报,进而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使之全心全意工作。

3、倡导“和文化”,赋予员工民主管理地位。依靠员工共同办好企业,让员工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使他们想主人事、操主人心、干主人活,真正把自己和企业融为一体,形成“和文化”大环境、大氛围、大格局。同时,要不断加强企业民主管理,赋予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主人翁地位,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对于重大决策,企业要广泛听取和征求员工的意见;鼓励员工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企业上下和睦,左右协调,相敬相亲相融。

三、以人兴企,建设“人文化”

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人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工作,“人文化”的本质是人才建设,只有突出人才建设,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储备人才,让人才价值最大化,“

人文化”才能建设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管理思想,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即“为政在人”。儒家“仁”的主张,其实也是“人文化”。只有实践“以人兴企”的人本管理思想,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因此,企业务必要按照“人文化”思想开展各项工作。

1、建设“人文化”,要“识才”。“识才”是建设“人文化”的重要前提,表现为寻求人才,在

于发掘人才。要通过各种途径千方百计地发现人才,特别要通过提高员工素质,挖掘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把“人文化”推向新境界。这正如德国学者马克所说:“发掘人才将是企业迈入21世纪工作的重心。工厂设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发掘出优秀的人才,并激发他们的才能。”此言充分表明发掘人才对建设“人文化”的重要性。

2、建设“人文化”,要“重才”。“重才”是建设“人文化”的贯彻落实,表现为重视人才,在于开发人才。尊重、重视人才,调动、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每一个细节,如:关注员工衣食住行、言谈举止;在做出决策前,企业能听取和征求员工的意见;遇到困难或者意见不一致发生争议时,能耐心地听人把话讲完,尽可能地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等。这就是“女为悦已者容,士为知已者用”的人文环境。只有充分尊重、重视人才,人才才能为你所用;只有人才为你所用,“人文化”才能繁荣,企业才能昌盛。

3、建设“人文化”,要“用才”。“用才”是建设“人文化”的深入推进,表现为善用人才,在于优化人才。以人为本,让每个员工的能力和价值得到充分体现。遇才而不识才是无才,有才而不用才也是无才。用才、用好才是“人文化”人才建设一个事关成败的方面。要坚持用人所长,鼓励人才竞争,提倡人才优化。

4、奉公克己、身体力行、廉洁勤政,加强“人文化”中的领导人建设。建设领导文化是架起通往卓越企业文化的桥梁,是繁荣“人文化”的先决条件;以廉生威是塑造企业“领导人”特别是企业主形象的关键,企业“领导人”特别是企业主在企业活动中处于中枢地位,直接代表企业文化标志性特征,其行为充分体现文化建设的内容,而企业“领导人”特别是企业主形象又是企业形象的核心。因此,有必要让清正廉洁、干净干事等传统美德成为企业“领导人”立身之本。古人云“轻财足以聚人,律人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人们说松、竹、梅——“岁寒三友”很可贵,“岁寒三友”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她们经得起风霜雪雨的考验,只有经得起风霜雪雨考验的人才能创大业、成大事,这就要求我们企业“领导人”做到:

(1)、要端正官念:奉公克己。企业“领导人”要时刻牢记“位为民正,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欲为民行”的做官理念,切不可滥用权力,损公利已;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发扬民主,广开言路,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舆论监督,克服家长作风。

(2)、要率先示范:身体力行。企业各级“领导人”的威望,不是靠上级封出来的“官”威,也不是靠手上权力压出来的“权”威,而是靠自己的言行、人格、形象树出来的威望。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领导人”,不但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高超的管理水平,而且要有廉洁勤政的高尚品德,一身正气的人格魅力。如果自身不正,以权谋私,甚至贪污受贿、腐化堕落,造成企业资产大量流失,就不可能带领员工做好工作。

(3)、要严以律已:廉洁勤政。企业“领导人”要做到“不仁之事不为,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干”,受得住艰苦,顶得住诱惑;在工作上照章办事、不徇私情;在经济上克勤克俭、不占不贪;在生活作风上不断检点、不逾正轨;要“慎权、慎欲、慎微、慎独”,能经受住权力、金钱、地位、美色和人情的反复考验。

第二篇: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李 学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年第03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文化已成为未来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而企业文化必然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是建设企业文化基础和前提。关键词 传统文化;企业文化;精神文化

作者简介 李学,广西水利供水有限公司,广西 南宁,530023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03-0135-000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凭借其融合在大和民族文化中的适合日本国情的一整套管理哲学和手段,仅用了30多年时间就在世界经济的竞争中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这些管理哲学和手段就是企业文化。日本是最早运用企业文化理念管理企业的国家。日本的成功促使欧美企业纷纷仿效。

海尔集团是一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当初的海尔只是一个濒临破产的集体所有制小厂,如今的海尔作为一个成功案例被写进了哈佛mba案例教材,张瑞敏也以一个中国成功企业家的形象出现在哈佛讲坛上,可谓中国企业界的一大奇迹。海尔从困境走向成功绝非缘于机遇和侥幸,它的成功归因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哈佛大学佩恩教授给海尔现象作了精当的总结:“海尔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它的企业文化,如果没有优秀的文化,海尔就无法把那些僵化而固定的资产转变成为顾客、员工、投资者以及整个社会不断增加价值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海尔的企业文化建设,以传统文化中的“敬业报国”、“自强不息”、“以人为本”为核心,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大作用。

一、“敬业报国”的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有“家国”一体的传统,个体的修身养德,家庭的和睦兴旺,要以民族、国家的利益为根本。海尔集团提倡的“敬业报国”的价值观正是儒家思想“忠”字观念的沿袭:第一,要求全体员工忠实于本企业,对待工作尽职尽责。与许多企业相比,海尔员工的收入并不很高,但海尔员工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却是别的企业无法相比的。企业靠什么激励员工去不懈奋斗?海尔的决策者们认为,靠的就是“敬业报国”的海尔价值观。第二,企业本身要懂得回报,要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回报用户、回报国家、回报社会,这就涉及到企业经营的终极目标问题。

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贯穿着一种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即《易经》上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海尔得到了发扬和光大。20多年前,海尔是一个资产300万、亏损147万元的濒临破产的集体所有制小厂,临危受命出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的张瑞敏挥动大锤,砸掉了76台质量有缺陷,但仍可作为二等品出厂的电冰箱。张瑞敏认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张瑞敏的大锤砸破了旧观念,砸出了质量观念,也砸出了一片新天地:产品从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或地区;201*年,海尔以530亿元的品牌价值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同年8月,美国《财富》杂志分别选出“美国及美国以外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名商界领袖”,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排在第19位。

三、“人尽其才”的文化氛围

在儒家思想中,管理的本质是“治人”,管理的关键是“得人”,管理的方式则是“人治”,即一切都离不开人。“以人为本”,是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张瑞敏深知人的素质是海尔过去、今天和将来成功的根本。因此,它营造了一个人人都能感受到“人尽其才”的文化氛围:每个月搞一次“竞选”,人力资源中心把空缺岗位的情况公布于众,每个人都可以上台打擂。这是一种激励,激励一大批人向新高地冲击;这更是一种尊重,尊重每一个人自我价值得到最大体现。这样的文化氛围能吸引人才,也能留住人才。

四、“真诚到永远”的亲情形象

宋儒周敦颐在《通书》中写道:“诚者,圣人之本。”诚信,真实无妄,重信守诺,是一个人的立身处世之本,也是中国传统企业的道德核心,是中国古代社会商业经济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经营原则,当然也是现代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海尔“真诚到永远”的服务宗旨,“先卖信誉,后卖产品”、“海尔人就是要创造感动”的服务理念,“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服务目标以及广泛推行的“一站到位”式服务,这些“亲情”化的语言和砸掉了76台不合格冰箱的种种“诚信”行为,为海尔赢得了商业美誉和众多忠实的顾客。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运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共同的文化观念,是企业员工在认识上和行为上的共同理解,它贯穿于企业的全部活动之中,并决定着企业全体成员的精神面貌和整个企业的素质、行为和竞争能力。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素质、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企业风格和企业作用等。从层次上划分,其表层是物质文化,如企业发展速度、产品和服务质量、标语图徽、员工着装等;中间层次是制度行为文化,它主要表现为公司章程和员工行为规范等各项规章制度;最里层的是精神文化,即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等,这是企业文化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的企业管理正逐步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迈进,这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依据。如何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文化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蕴涵了丰富的管理哲学,为我们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文化提供了广泛的思想素材。海尔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带有普遍意义的实际例子。海尔的成功,取决于企业文化建设;海尔企业文化作用

的极致发挥,取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灵活运用,取决于对价值观、理念等最里层精神文化的建设。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现代企业文化最里层的精神文化建设原材料。传统文化延续上千年,对当代文化的影响,包括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可谓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无事不在。

(一)决策方面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一部不朽的军事名著,在这短短的几千字里包含着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为古今中外军事家、政治家所重视。其宏富的思想内涵和精辟的辩证哲理,不仅应用于军事方面,而且适用于政治策略、经济管理等许多领域。《孙子兵法》一书被译成日、法、英、德、俄、捷、朝等数十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会主席罗杰·史密斯就从《孙子兵法》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孙子13篇《兵法》可与历史名著相媲美。今天没有一个对战略的相互关系,应考虑的问题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认识,他的大部分观点,在我们当前环境中仍然具有和当时同样的重大意义。”由此可见,《孙子兵法》作为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在形成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战略运筹理论过程中,对企业决策者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组织方面

西方管理惯用“二分法”把完整的组织划分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大对立阵营。中国文化推崇圆满和谐,认为只有组织内处处融通一致,才能形成—个广大和谐的系统。打破这一系统,组织便不得安宁。所以管理者不可将自己与下属决然分离,而应始终把自己视为组织中的一员。相应地,组织划分不能拘泥于技术的专业化、组合的便利性、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等因素,而应以“和”为管理的终极目标,分工、合作乃是达到“和”所需的手段。这样,不论部门如何划分,整体和谐所激发的向心力,就会促成真正的分工合作。

(三)领导方面

21世纪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在人本管理从“以个性为本”、“以人性为本”到“以人文为本”的转化过程中,文化对管理的影响权重日益增加,绵延五千年的华夏文化充分说明了我国在对文化的整合与管理方面的巨大成功。中国古代积累了丰富的观人、选人、用人的经验和方法,相对于现代管理,中国古代更注重对人的“德”的考察,更注重候选人在其所处情境下的行为,较强调发挥人才的弹性去配合工作的需要。在人性的看法上,中国古代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内养外化,皆可成善”等观点无疑为中国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管理方面

有效的管理从制定战略开始。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全面系统地对企业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我国先秦诸子的治国思想和以《孙子兵法》为主的治军理论,就包含了许多可用于研究企业战略性决策分析的一般原理方法。道家个人管理的目标是“内圣外王”;儒

家主张通过“修己”、“安人”实现“大同”。其中,“修己”与“安人”体现了个人管理目标与组织管理目标相统一的辩证关系。个人管理逐步实现从自律到自觉的飞跃,通过推己及人实现组织的目标。对现代企业而言,就是要注重营造一个协调个人、群体乃至社会三者利益的目标链,使前一目标的完成成为后一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后者的达成又是前者的印证和升华,由此循环往复而形成一个合理的目标流程网络,促成企业最高战略目标的实现。

(五)控制方面

不得人心的控制,是不会长久的。科学的控制方法和技术,如果得不到下属的真心配合,将会变得毫无用处。这在预算编制、问卷调查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古代先哲都非常重视对心理因素的把握,深知人心的向背,才是成败的关键。管理者应“道之以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正人先正己”,运用“德主刑辅”的手段,才能实现“心悦诚服”的控制,以趋向管理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

第三篇:思想政治教育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打造优秀企业文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对塑造企业形象、强化团队意识、打造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在企业文化建设领域,加强和改善企业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推动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相连,搞好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助于增强企业文化吸引力,又能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要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打造先进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一、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打造优秀企业文化确立价值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进行企业文化实践的一个载体,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人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正确的价值目标,可以统领职工的思想,解决职工的心理、意识和行为习惯问题,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和企业成长进步。具体来讲,要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和导向,就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根本上解决理想信念问题,并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完善职工思想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契合,建立一套职工认同、自觉遵守、自我约束的企业文化体系。与此同时,要注重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的引导教育,实现以优秀的文化感召人、教育人、鼓舞人,促进员工自觉养成自我管理、 1

自我提高、自我成长的良好习惯,用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企业文化,用优秀的内部文化引领企业发展,最终达到企业文化上层次、企业管理上水平、企业效益上台阶的目标。

二、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提供永续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与激励功能,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支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功能体现在,在企业管理中,运用一般的直接说教方式,往往会使职工产生反感情绪和抵触心理,并且还容易伤害其自尊心,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其和风细雨的渗透式教育方法,以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的途径进行,能使职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达到预期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运用一定的物质刺激和精神激励来激发职工的思想动机,调动其内在积极性,增强其内在动力,自觉将组织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并为之奋斗。具体来讲,就是要从烟草专卖工作实际出发,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各种奖励制度,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以此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要努力创造让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使人人都有平等创业和凭借自身能力改善处境的机会,促进人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特别是在考核评价、评先树优、评功评奖等重大问题上,要始终坚持公开公正、以德为先、唯才是举的原则,以思想表现和工作能力、业务实绩为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名职工在事关个人成长进步的方面,充满希望,满怀信心,千斤重担争着挑,形成比学赶超、力

争上游的良好氛围。

三、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树立道德标准

企业是社会的组成分子,职工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强化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其把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题中之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可以帮助人们解疑释惑,而且可以增强企业职工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人才意识,为广大干部职工道德水平的提升和良好企业形象的塑造提供重要思想前提和强大精神动力。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职业道德素质成为衡量一个人、一家企业、一个行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要使职工队伍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要不停地加强对每个成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教育,做到以高尚的品德影响人,以良好的美德感染人,以诚信的道德服务人,以优良的公德带动人。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引导广大企业干部职工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良好意识品质,特别是要把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企业价值的实现有机统一起来。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牢固树立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热情周到和谦逊礼让的作风,全力做到既对企业负责,又对客户负责、对社会负责。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注入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而获得团队的和谐奋进和个人的幸福。

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构建人文环境

得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优良的人文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的思想沃土。企业首先要给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一个适于工作和生活的外在环境,领导与职工,部门与部门,职工与职工之间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是广大干部职工科学合理、高质高效地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必要前提。如果企业的人文环境建设滞后,就无法充分调动起干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小编推荐你关注好范文 网Wwww.bsmz.net)更难以培育企业的整体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建设优质的企业文化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更不可能有企业的兴旺发达。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强调“人”为中心,注重发挥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与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思想一致,能够保障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从而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是优化企业人文环境、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

五、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打造优秀企业文化点燃创新引擎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力源于创新。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知识的社会、信息的社会,干部职工的思想空前活跃,信息渠道多元化,参与意识强、鉴别能力强,这就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志提出了新课题和新要求。因此,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志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丰富实践经验、加强自主锻炼,做到精于

业务、勇于钻研、善于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的能力。就烟草专卖行业来讲,伴随着职工生活方式的丰富多样,职工生活空间的不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突破的紧迫性越来越强。烟草行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理念、内容和方法上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与企业管理的需要相适合,与职工思想现状相吻合,与行业发展特点相结合,找准着力点、选好突破口,创建新模式、构建新思维。以创新的勇气和务实的举措,建立一套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又切合本单位实际的运行机制,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魅力和价值,真正体现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综上所述,大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烟草行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是时代的召唤,而且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烟草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要在深刻认识,科学理解,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优势的同时,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以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为目标,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探求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原则、方法和途径,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突破带动企业文化的大提升。

第四篇: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创新

浅谈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创新

田家思

创新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源泉,也是一个困惑已久的实践课题,从“两张皮”、“自拉自唱”到“服务服从”,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发挥总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今伴随着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相连的企业文化理念的导入,为思想政治工作搭建了“理想”的平台,如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快速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否改变自身“角色”、发挥更大作用的关键。

一、进入企业文化建设领域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必然选择 首先,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企业文化建设领域。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管理”显现出一此弱点,那就是再优秀的“科学管理”模式都能够被其他企业复制和效仿,仅仅依靠“科学管理”已经无法造就企业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竞争优势,于是“文化管理”模式应运登场,并迅速风靡全球。因为,企业管理中所蕴藏的理念、精神和文化特质决非一日之功,也不是其他企业能够轻易模仿克隆的,文化因素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顺应企业管理发展的需求,尽快转入到企业文化建设领域。

— 1 —

其次,进入企业文化建设领域是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创新的内在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先是“自拉自唱”阶段,以政府职能在企业的延伸定位,过份强调政治目的,“榜样”引路、书面说教、被动灌输成为这一阶段的固定模式,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活动被思想政治工作所忽略,最终陷入“两张皮”的尴尬境地;随后进入“服务服从”阶段,但是面对企业具体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又找不到有效的切入点;接着思想政治工作提出要“以企业发展为目标”,看似有所创新,但由于目标过于笼统,还是没有走出传统模式的羁绊。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创新有着强烈的内在要求,进入企业文化建设领域正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最佳途径。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企业文化建设领域是顺理成章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异曲同工,其共同特点在于:通过改变企业中最活跃的成分----“人”来达到改变企业物质产品、行为、制度和精神状态的目的;以思想、观念、精神和文化因素为改造对象;追求对企业活动整体、长效和系统性的影响。正是由于企业文化脱离了物质、行为和制度的表象,处于企业活动的思想保证、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的位臵,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顺理成章地向企业文化建设领域转移。

二、找准切入点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关键

企业文化包含了企业活动物质和精神成果的全部内容,不是思

想政治工作所能完全替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选择有效的切入点进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局部过程,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当今企业文化研究比较一致的结论是“三层说”:即企业文化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首先是表层的“物质文化”,这是最可变的部分;第二层是中层的“制度文化”;最后是深层的“精神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精髓部分,也是变化最小的部分。

(1)思想政治工作在“物质文化”层面的切入点是“塑造品牌”

“物质文化”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表现,它要求企业在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强化“精品”意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顾客愉悦”原则。因此“质量”和“品牌”便成为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中的两大任务。

打造优秀的质量与品牌是企业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但对于企业管理而言,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技术创新、业务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思想政治工作切入的空间很小,而品牌的形成却是一个层面更为丰富、过程更为复杂的环节,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找到更多的切入位臵。比如:营造符合消费心理的服务环境、强化顾客和员工对品牌价值的认同、激励员工为提升品牌而更加注重日常的行为等等。当然,思想政治工作要胜任这些工作必须专注于市场需求以及员工激励的研究,在具体工作的内容方法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同时要注重自身企业的特点。兴隆大厦作为商品交易的中介

场所,没有一件产品出于自己,但他们注重营造符合消费心理服务环境,以其卓越的服务打造了自己的品牌;连云港不是旅游胜地,更不是购物天堂,但却以其一流的市容市貌塑造了城市文明的品牌;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人,用“宁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气概,成就了“工业学大庆”的辉煌,“三老四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成为大庆油田甚至整个石油行业的“品牌”;邯钢无论是规模还是产量,在国内同行业中都“名不见经传”,但他们独树一臶,以先进的管理方式打造“邯钢经验”,一跃成为国内知名企业,“学习邯钢经验”成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一种时尚。由此可见,塑造品牌绝不是全方位的做大、做强,更不是质量和技术上简单的提高,抓住特点,扬长避短才是“塑造品牌”的关键。

(2)思想政治工作在“制度文化”层面的切入点是“优化规则”

企业“制度文化”的建立和完善是企业各方面工作长期总结的结果,不是思想政治工作有能力包办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就在于它可以站在政治、政策和企业利益的高度辨识现行制度文化体系中不足和问题,从企业稳定、发展和社会、企业、员工三者利益关系的角度对制度体系提出优化建设,或者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为制度的贯彻落实创造更好的内部环境。但是,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规则优化”方面要有选择性地学习和借鉴,绝不能盲目照搬,要在消

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创新。日本企业在学习借鉴美国企业的cis方法时就强调要与其“大和民族”文化理念结合;韩国企业导入cis则是与当时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政策相适应,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推进的。对于我们而言,学习一消化一吸收一创新是追求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3)思想政治工作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切入点是“团队再造”

“精神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是企业文化理念的最高表现,是支撑企业文化体系的灵魂。

企业精神文化不是空中楼阁,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可塑造的。优秀的企业应该着力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协作奉献的企业精神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绝不是简单地把人放在首位,而是要反映企业处理顾客(甲方)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原则,反映员工和企业的利益关系。我们录井公司作为技术服务型企业,所有的资料来自一线小队,他们独立作战于大漠戈壁、南疆边陲,一口井要连续收集几万个资料,不是一两个员工所能完成的,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尤显重要。所以,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团队再造”,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个切入点。打造优秀团队是需要持续推进的“慢工细活”,正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强项,除了企业内部培训和团队自我提升、结构优化

外,日常的帮教、引导和精神鼓励、心理疏导都为思想政治工作留下了巨大的发挥空间。

思想政治工作在“团队再造”实践中要注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功能。中华文化在社会价值观方面具有的凝聚力包括崇人精神、尚群精神以及和合精神。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与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理论要求尊重人、理解人是一致的。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的发扬一定要融入现代意识,要融入市场经济意识。

总之,对应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性,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企业文化建设领域的切入点也呈现从“品牌塑造”、“优化规则”到“团队再造”的阶梯结构,这些阶梯分布的结构内容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的任务和目标。

可以预见,随着思想政治工作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重要目标,相应的工作内容、方法、措施都会因势而动,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子必将越走越宽,逐步由企业管理的边缘走向核心、由“若即若离”到“始终紧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更为显著。

第五篇:中国传统思想与企业文化

中国传统思想与企业文化

内容摘要: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蕴育和融合了许多深刻的思想,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巅峰,儒家、道家、法家等等百家争鸣,加上后来汉朝传入我国的佛教,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中华民族的包容性,中国的哲学才愈加缜密和深刻。

而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在全球化浪潮的当代,中国传统思想的光芒并没有黯淡,反而企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法宝,它既能网罗人才、吸引人才,也能利用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它是企业的软实力,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当中国传统思想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新型的价值体系和发展模式。

关键词:儒家,道家,法家,企业文化,管理

一、儒家:和谐文化

“仁”是中国化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组织行为的规范。

“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企业的任何工作都应该以维护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同时也应该以人的利益为皈依点,企业文化应该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物为中心。人的行为,最终是以人的思想观念为基础的,以“仁爱”的思想管理企业,在员工的思想上建立仁德思想,企业的制度和体系就有了思想上的根本保证,就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自发自觉的良好效应,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管理秩序。

如何让员工建立仁德思想,首先就是尊重员工作为有思想、有情感、有自尊的企业主体,不应该强加企业文化给员工,而应该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造员工。这有一个前提,就是管理者要做到“智”。历史上有很多贤能之士非但没被选拔,反而受到压抑,而一些奸佞小人却平步青云。这说明,管理者要做到“智”并不容易,而智也是以“仁”为基础,广开言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管理者选拔贤德的人才,不仅对于管理十分重要,而且对于发扬一种良好的用人风气也至关重要。只要小人远离的企业,企业的发展就少了一项人为的隐患,

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形成良性循环。

企业文化不是空喊口号,如何融入员工是管理的关键。这要从两方面来处理,一方面,要了解企业内部员工所喜欢和关心的事情,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员工所厌恶摒弃的事情,作为加强企业文化的切入点,找准企业管理的症结所在,通过问题的解决,提高管理的力度。

企业文化同时要顺应民心,如果没有民心的支持,企业文化的目标是不会实现的。但是事实上,很多企业对于民心的概念是模糊的,管理者并不知道民心产生的根源以及怎样获取民心,对于管理工作应顺应民心没有足够的认识。中国的企业崇尚精英管理,但是少数精英代替不了民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所有决策的执行对象最后总是要落实在员工身上,如果大部分的员工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体现,那么这个决策的执行就不会顺利。员工对于之执行,完全有权采取不同的态度,管理者是无法控制的,员工可以积极,也可以消极,可以全部执行,也可以部分执行。而决策的执行力度将直接导致一个企业的存亡。

企业要想团结长久,管理者就要得到民心,就要赢得员工的信任,可以说,信任是民心之本。首先,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内部制度,而这项就应该充分体现民权,因此,企业内部的制度应该由员工自己制定,这样的制度才是行之有效的制度,自上而下的制度只会让员工觉得反感和受压迫。其次,保证员工的福利,企业不是宗教,员工不是教徒,员工为企业工作,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养家糊口或者实现个人抱负,没有物质上的保证,员工没有理由为企业做贡献。还有,回到之前讲到的,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有思想、有情感、有自尊的主体,员工需要得到精神上的尊重,管理者要对员工的勤奋工作给予肯定和激励,使之有利于生产的行为得到保持、强化和发展。对此,孔子提出了“惠而不费”的观点,认为最好的激励手段是使受惠者获得的利益由受惠者本人为自己生产出来。只有员工有了工作热情,顾客才会感受到优质的服务。

“德不孤,必有邻”,“德”是一个大磁场,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所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共同的境界,是群体对于共同认定目标的追求,它直接影响着员工的行为方式。它还是一种管理氛围,一种正气、积极向上的氛围,它能处处体现员工的精神风范,形成超强的凝聚力。

二、道家:战略文化

“道”是一种战略目标,是先见之明的境界。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名与身孰亲?身与贷孰多?得与亡孰病?”

“大国不过欲兼蓄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企业战略制定的依据就是企业发展的“道”,如果企业家弄清楚了自己企业的“道”,企业的战略问题就不难解决了,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却很不容易。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有很多方向,管理者要以虚静的状态来观察企业发展的规律和企业的生存环境,如果管理者头脑发昏,利令智昏,那么是很难看清事物的真相,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企业知道需要冷静观察,从事物的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以个人的欲望出发。

同时,任何企业均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企业既要获得最大的利润,又不能走歪门邪道,这也许就是老子辩证思想的精髓。

名誉与身体哪个宝贵?身体与财物哪个重要?得到与失去哪个有害?事实上,很多管理者都会出现矛盾。名誉是重要的,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名誉而损害身体,身体如果损害了,名誉又有什么意义?我们不能舍本逐末,在企业品牌上,品牌的信誉是靠质量的根本得来的,大量的宣传或许能在一时获得好的名声,但是如果没有质量的保证,名誉也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能长久,中国的三鹿奶粉就是在这点上出现偏差,最终直接导致破产。

还有,企业的文化不能太过强势,盛气凌人。大企业与小企业的竞争中,如果大企业能经常实行一种企业兼并战略,通过合作和收购中小企业,便能减少内耗,赢得优势,而中小企业也应该为这种兼并创造好的条件,通过与大企业的合作,赢得自己的市场地位,实现双赢的局面。同时,如果企业之间存在良好的谦下精神,最终受益的是广大消费者,增强的是综合国力。

三、法家:权势文化

“法”是一种手腕,刚柔并济,松弛有度。

“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

企业的发展,必定需要制度,发展的越大,员工越多,制度也越要完善。在法家的治臣七术中,前四术至今仍然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

(一)从多方面观察验证下级的言行,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中。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疑难问题,如果遇到一个疑难问题,对其解决方法一半人同意,另一半人反对,则需要考虑进反对人的意见,如果全部人都同意,这往往不是好事。

(二)对恶意藐视制度的人进行严厉惩罚,杀一儆百,防微杜渐。企业发展的时间久了,

自然而然的,会有人有安逸享乐的心态,特别是一些企业的元老,如果放任不管,企业便会像人一样慢慢老去,最终消亡。

(三)对于有功绩的员工,奖赏一定要实现,适当适时的激励,能使员工愿为企业竭尽所能。如果企业无视那些做出功绩的员工,将他们与所有员工等同,便会抹杀员工的积极性,产生消极情绪。

(四)让下级单独发表言论,避免人云亦云。广开言路,不仅能使管理者得到更为全面的信息,同时也容易涌现出一大批有想法肯干事的员工,而这些员工便是今后企业发展的基石。

“尽思虑,揣得失,直着之所难也。”

韩非子认为,一个人尽管很有智慧,也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事情,估算出所有的利害得失。特别是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管理者不能简简单单的认为企业只是自己的企业,其他人都只是来打工的,管理者更应该懂得企业是所有员工的企业,明确放权是管理者的明智之举。同时,当每个员工明确手中的权利和义务时,企业便能高效地运转,不断前进。

当然,儒、道、法家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企业文化也可以从中汲取十分充足的养分,上述的几点无法面面俱到,只是将一些广为人知的三家内涵结合企业文化进行论述。

总之,兼容并包,是企业文化不断发展的源泉。

我们整理了以下相关范文:

试论传统文化在法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准确切入

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常见病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企业文化建设中传统思想的应用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03139.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