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关于养老的演讲

时间:2019-05-18 06:07:17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关于养老的演讲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

很荣幸受钱行长之邀,来和大家做一个理财的沟通。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美丽的琴音落在我身旁--会议开始前这首悠扬舒畅的歌一直晕绕在我们的耳畔,请问这首歌名是------是啊,荷塘月色,多么优雅的景致,当你听着这首歌时,你的心灵是否有了些许安宁?我再来给大家描绘一段情景:执子之手与之携老,亲爱的,你慢慢飞,让我们一起春看鲜花夏看月,秋品果实冬踏雪。手拉手,肩并肩,同看潮起潮落,共度美好时光,你是否向往以后能拥有这种优雅舒适的黄金晚年?

那我们怎么来拥有富裕悠闲,平安健康的晚年呢?听我一一分解:在这人生旅程中,也许你不会生病,也许你没有意外,但你一定会慢慢老去,所以养老是你必须计算的成本!苏州现在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是百分之89,。春晚上有句经典的对白:

小沈阳说人这一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没花完,赵大叔说人这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活着,钱却没了。所以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时万万不能的。所以要想过上一个老有尊严,老有健康的晚年就得用金钱来做它的坚强后盾。

天下熙熙,为利而来,天下囔囔,为利而往,我相信现在的你拼命工作,不仅是为了现在的你,更为了年老的你准备着。那明天我们到底该如何养养老呢?

第二篇:养生养老演讲

养生养老

大家好我是水吧员张艳

健康长寿的是古今中外每个人的梦想,谈到健康长寿就会联想到养生,养生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是大众对于养生的追求虽可理解但具有盲目性。

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养护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活动。

老年人养生有五个方面。

1、饮食调养:可常食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等食物。这些食物都具有补血养血的作用。

2、慎防“久视伤血”:中医认为“目得血而能视”,因此长时间看书、看报、看电视等,不仅会损伤眼睛的视物功能,还会使本来就不足的血更虚。一般目视一个小时左右,应适当活动一下,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以恢复目之疲劳。

3、不要劳心过度:人的血液循环与心有关,大脑的血液靠心脏源源不断供给,若思虑过度,挖空心思,就会耗伤心血。因此老年人,尤其是血虚体质的老年人不可用脑过度。一旦感到大脑疲劳时,就要调节一下,或欣赏鸟语或观赏风景,使人心情愉快起来,就能很快消除脑的疲劳。

4、保持乐观情绪:血虚的人时常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找朋友谈谈心,或听听音乐,或看看幽默剧等,争取主动排解忧愁,使精神尽快振奋起来。

5、积极参加体育:老年人经常感到这里痛那里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血不够用,血虚老人更是如此。而时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加强气血运行,这样可减少或避免疼痛。但运动量不宜太大,运动项目的选择也应以传统的健身运动为佳,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还可进行郊游、踏青,这样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活动筋骨。我知道我对养生养老的了解还只是皮毛,我希望公司能给我这个机会进一步去学习养生老的知识,我想要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健康长寿

第三篇:开辟异地养老市场(演讲)

开辟异地养老市场,拓宽养老服务领域

大连同泰老年休养服务中心建立于201*年, 一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养老服务领域,尤其在异地养老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没有骄人的成绩,只有一点与大家交流,提供各位参考的感受。

一、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异地养老成为可能。 大连同泰老年休养服务中心是租用军队闲置房产改建而成的,其投资主体全部为自然人,其中60%来自吉林。中心设置老年休养床位180张,配套了社区日托老人的星光老年俱乐部。配有宽带网的老年电脑教室和装有数码投影设备的老年培训教室,老年专用浴池,社区老年医疗门诊,老年茶座等设备。一年来,共接待了来自国内外休养老人360多人。

(一)异地养老的市场定位

中心建立之初,我们组织了市场调研,调研中我们发现,国外如美国、荷兰等国家候鸟式老人占老人中比例非常高,日本移居泰国、新加坡等其它国家养老的老人也成为一种趋势,当时国内的厦门、杭州、海南等地的异地移动式养老客流也在涌动,因此,我们作为腹地海滨城市的大连,无论从地域气候及旅游资源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为此我们把中心的主攻市场定位与5﹕3﹕2结构,即50%为国内其他省市,30%为大连本地,20%为国外。一年来的实践应该说见了成效。

(二)异地养老的市场整合

异地养老应该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是把移动式养老方式如: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度假式养老等方式集合,应该说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或经济发展的产物,在我们国家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异地养老群体呈明显的上升势头。首先,它促进传统的养老观念的改变,养老院的概念人们的认识程度从老年人的角度讲,他(她)承认“老”的现实,但经常回避这个现实,敬老院、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公寓,不管是当地的,外地的(本站隆重推荐好范 文网:Wwww.bsmz.net),对普遍的老年人来说都是一个概念,从子女和亲属的角度讲,尽管他们的工作多么的忙无力照料老人,有的老人主动提出进住养老机构,他们也不会接受,原因是怕背上“不孝”的骂名,而人们普遍对旅游认识为实力的表现。老人间议论谁谁儿子送老爸老妈去旅游的啦。这是一种羡慕,儿女间议论谁的父母去某地旅游了,这是一种荣耀,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

老人和子女接触了养老机构,感受了养老机构的完善设施,人性化的服务,也使老人和子女的认识上有所改变。其次,异地养老实现了概念上的养老市场整合。我认为:异地养老的市场实现需要实现载体或媒介,单纯的异地养老成为孤立的概念,这个市场的开发是非常困难的。例如,旅游养老需要几个方面资源的整合;候鸟式养老需要适合候鸟的生存环境,度假式养老,异地就医后康复等等,也都需要配套的条件。战友会、同学会等,也可称为异地短期养老方式,它的实现条件就更加复杂。今年的6月份原五十四军文工团,参加抗美援朝的50多名老战友,花甲之年相聚大连,场面十分感人,而我们今年接待旅游养老的群体中就有一部分是他们回去后推荐来的,再比如:前几天来自沈阳的陆世令老先生就是心脏搭桥手术后来大连康复的。

因此,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激发了老年人除满足物质生活的需求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文化生活的追求,异地养老市场的开发进一步为老年人了解异地的自然、人文、民族等等,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老年人群体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三)异地养老市场的开发拉动了消费市场

异地养老的群体流向是农村流向城市,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向最适合人居和养老环境优越地区移动,可能有人说这可能会给一些地区带来社会压力,然而我们实践中感到,老年人虽视为整体弱势,但移动式老年群体却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201*年曾在我们同泰休养的186名老人中,有9人购买了住房,老人带儿女全家迁移的有3家,总投资额达到了400多万元,其中有的老人儿女在南方或国外,经常性的往来,在交通,礼品等方面的消费不断增加。异地养老的移动老年群体相对经济条件较好,因此说,也是有很强的购买力的。

(四)异地养老市场的开发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年初,大连市委、市政府下发了6号文件,确立了老年社会福利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社会化,运营机制市场化和服务方式社会化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并启动了银发工程。大连同泰老年休养服务中心正是在这个条件下起步,并确立了以旅游养老为主攻方向的。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应该说,在难得的机遇面前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要求养老机构标准要高。异地移动养老群体来自与四面八方,南北的差异,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不同都很突出。

1、饮食习惯。习惯上的保证老年人饮食,软乎、热乎、烂乎(三乎)很难满足老年人的普遍需求;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老年人要求回避三高食品,又要充分的热量,等等。应该是旅游养老的首道课题。我们想到解决饮食差异的最好办法是实行自助餐,又面临着成本与收费的问题,实践中我们感到解决饮食差异的关键还在于老年人的理解上,为此我们聘请了大连市政协委员、著名营养师刘政作为我们的营养顾问,既从管理上给予指导,同时组织老人进行饮食保健讲座,首先保障营养结构,再尽力调剂。应该说比较有效的解决了饮食关。

2、语言问题。我们的机构居住了两名日本老人,其中一人汉语不通,日常生活交流上有很大的障碍。我们一方面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的志愿者帮助;同时也要求所有的服务员学习日语,每天10个单词,目前应该说日常基本的生活问题都能够解决。

总之,异地养老市场的开发,要求养老机构标准一定要高,硬件设施要人性化,软件配置要人文化,在我们的机构中始终保持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和护理专门人员。

其次,保障要到位。异地养老机构要求不但是制度健全,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全员的行为规范;不单纯是服务,更重要的是要成为责任,我们的员工胸卡上全部标有:“您的需求就是我的责任”,从而做到管理保障先行。谈到保障,老年首先关注医疗保障。为此,我们与大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老年病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建立了医疗保障网络,确保老人安心。

再次,内容要丰富。异地养老机构对于老年人的群体需求要丰满其内容,如精神的,文化的等等,同时功能也要更多。切实使老年养老在机构,感觉每天都很“忙”。否则不如在家或家乡的养老院。

(二)影响异地养老市场开发的因素

1、养老机构自身因素影响旅游养老市场开发是制约因素。要求我们的养老机构面对市场需求,提高和完善自我,不至于因自身因素而影响整体形象。

2、季节因素。异地养老机构全都面临季节因素的制约,夏季的哈尔滨,大连成为旅游养老的旺季,冬季的海南,厦门也是旅游养老的最佳时期,如果面对季节因素的现实来整合资源是摆在我们旅游养老机构面前的课题。我个人认为,如果我们机构间建立起互动网络,好比组成一列旅游列车,列车在游动,客流有上有下,应该是一个联动体系,再从老年群体资源上讲:哈尔滨的冬季严寒,以往旅游养老的老人南下,而广东,海南的老人一辈子没见过雪,不妨组织一些身体状况好的老

人到哈尔滨一览银色世界,再说大连,夏季是南方老人的避暑胜地,而冬季也有可能成为黑龙江人的避寒的最佳地方,我们同泰目前已经登记了6名老人,由我们帮助联系11月份去海南旅游养老的事,大约3—4个月,还有四位老人登记准备明年的4—5月要求去南京,**,因此虽然说季节因素是现实,但是1.3亿老人的市场潜力也是巨大的。

3、政策性因素。同泰老年休养服务中心开业运营一年来,得到了市、区、街、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给了我们一部分扶持资金,市、区民政也从星光计划资金中拨付了一部分给我们,白山路街道也从资金上给了我们支持,应该说我们是幸运的。然而,应该说养老机构经营上还是相当艰难的。国家和各级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实起来是很困难的,例如:老年的维权问题,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公用设施对老年人是免费的,凭身份证就可以,不管是外地还是当地的,而在大连则需要本地办理优待证,才能享有老年待遇,外地老人来到以后短期养老的虽不理解,但也就不说什么了,而长期养老的老人却感到极大的不方便,大连的热心记者也曾帮助呼吁过,但至今还没有解决。我个人感觉政府关于老年的权益保障落实到位,为异地养老创造环境条件,而政府关于老年福利的扶持政策能够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对于老年产业化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4、观念因素。我们所面临的养老观念大多还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除了借助媒体宣传外,还需要我们养老机构的团队培育和整合市场资源,因此做为养老机构要关注养老观念的现实。

应该说,旅游养老市场方兴未艾,作为养老机构老年产业的发展应该是我们每个机构,每个老年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应该说不辱使命共同奋斗!欢迎各位方便的时候光临同泰老年休养服务中心,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第四篇:养老问题

以房养老问题-201*国考面试时政热点

【社会问题的背景】

(1)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介绍,我国目前有1.67亿老年人,其中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人,他们之中多数人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

李立国部长介绍,1899万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1.4%。截止到目前,我国有失能老人1036万、半失能老人2123万,共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8.9%,他们不同程度地需要提供护理照料服务。另外,部分大中城市的空巢家庭达到70%。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

(2)一个并不新鲜的提议:“以房养老” 抵押或出租房产换养老金。以房养老需满足三个条件。省老龄办副主任牛飚告诉记者,要使以房养老得以实现,需要满足3个条件:首先,拥有对房子的产权,这样才有出租或者抵押房屋的权利;其次,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使得房屋的出租或者抵押不至于影响正常生活;再者,老年人的经济状况适中,经济条件很好,就没有“以房养老”的必要;经济条件过低,就不具备“以房养老”的条件。

考虑到国内具体的情况,首先遇到的是观念障碍。对于老人来说,将自己居住多年的房产抵押出去,而无法留给子女,这样的现实,一下子难以接受。此外,基于目前的地权制度,我们对住宅的使用权只有70年。根据《房地产管理法》,土地使用权的续期必须重新批准,重新缴纳土地出让金,否则土地使用权及其附着的建筑物,都将被政府无偿收回。因此,“以房养老”模式如何推广,何时推广,业界一直议论纷纷。

(3)议论归议论,国家政策方面对此的风向已渐趋明朗。早在201*年,全国政协委员、时任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司长赖明就建议对此成立课题组进行调研,选择大城市做试点,等到运作成熟后向全国推广。201*年的时候,上海公积金管理中心曾试推过一种叫做“住房自助养老”的创新型“以房养老”模式。与反向住房抵押贷款不同的是,上海模式从一开始就变更了房屋的产权人。其基本模式为:老年人将自有产权房屋出售给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并选择在有生之年仍居住在原房屋内,出售房屋所得款项在扣除房屋租金、保证金及相关交易费用后全部由老人自由支配使用。

(4)何谓“以房养老”?专业人士指出,投保人将房屋产权作抵押,按月从保险公司领取现金直到身故,相当于保险公司通过分期付款(按月支付)的形式,收买投保人的房屋产权,类似于把住房抵押贷款反过来做,因此也称作“反向住房抵押贷款”(简称“倒按揭”)。

长期以来我国不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使国人形成并世代沿袭着“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只有寄托在儿女的身上,否则必将孤苦面对余生。而“以房养老”投保人既能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又能将房产提前变现用于养老。

“以房养老”一个最大好处就是,用事实证明老年人在用过去自己的劳动积累养活自己。当然,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以房养老”的运行必然面临种种困难,但正如国人对“按揭买房”的接受过程一样,随着制度的完善和健全,“以房养老”必将成为我们面对养老问题可供选择的方式之一。

【核心观点】

(1)在中国推行以房养老,存在着三大障碍:首先,将财产留给子女是中国普遍存在、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很多中国父母自从有了孩子,人生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子女不断地贡献。其次,中国的房产不是完全的产权,土地使用权期限最多只有70年。中老年人把已经使用几十年的房产抵押出去时,土地使用权期限已所剩无几了。第三,未来房产未必像现在这样值钱。目前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跨过顶峰,1990年前后新生人口的持续下降,将导致未来处于购房年龄的年轻人数量持续减少,未来二十年后的房价未必值今天这个价格。

(2)“以房养老”作为养老的方式之一,可以令社会的养老体系更完善,还可以带动内需,应该说是有可能的。在中国,“以房养老”这种观念被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便是推行后,估计也只有一部分老年人会选择这种方式,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甚微。不过,“以房养老”体现的对房子的态度倒是值得人们认真思考。

(3)传统习俗与社会发展现状而言,受制于“以儿养老”、“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或者“可怜天下父母心”——出于对自身子女未来发展的关切之情,广大老人仍希望在去世后将住房所有权转让给自己的直接继承人。这一点也大大限制了“以房养老”的受众人群,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任何保险或者社会保障都是建立在“大数定理”的基础上,如果缺乏足够的投保人数基础,那么大数定理就无法发挥作用,保险机构就很难规避因为特殊案例带来的巨大风险。所以,如何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并通过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是“以房养老”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

不可否认,养老问题的解决主要还是应该通过社会保障制度,但由于我国社保体系建设会有一个过程,资金和服务都可能存在某种短缺,“以房养老”不失为一种自我保障的良好选择。如果中国的经济能稳定发展,房产能保持健康的升值趋势,再加上金融创新,“以房养老”应该能够满足部分老人丰富晚年生活的需要。

中国养老服务体系面临难题 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一中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已达1.67亿,超过日本人口总数,相当于广东、广西、江西三省区的人口总数。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服务需求日渐增多。未富先老,也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部分组成。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政府将通过建立标准、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来扶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当前,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面临哪些难题?如何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从今天起,本版推出“应对未富先老”系列报道,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春节刚过,很多老人又回到了“空巢”状态,整天望着墙壁发呆,似乎还在回味那些屈指可数的团圆日子……

居家养老是中国养老的主要模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90%以上的老年人属于居家养老型。然而,中国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一,进展缓慢,与人们的需求相差甚远。1 大部分地区只有家政服务,个别发达地区有政府培训的助老服务员,但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还远远谈不上

居家养老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就中国的现状看,大部分地区只有家政服务,个别发达地区有政府培训的助老服务员,但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还远远谈不上。

年已八旬的上海市民陈菊娣去年8月骨折后行动不便,不愿进护理院,家人想要找一位保姆进行日常护理。到几家中介咨询后得知,照顾卧床老人的保姆价格,视病情轻重而定,病情越重,价格越高,至少比一般的保姆要贵两成。最后,家人终于请到一位保姆,月薪2900元。

北京市爱侬家政服务公司精品店的工作人员李卉林告诉记者,一般的家政公司没有专门为老人提供的服务内容,但有些公司也会提供较为专业的家庭护工,工资相应会高一些。

由于照顾老人风险高、不容易了解老人心理等原因,多数务工人员并不愿意干这个活。因此,很多老人连照顾生活的一般保姆都很难找到。

来自山西临汾的黄丽萍在北京做了6年保姆,照顾过4位老人。“其中有位赵大爷和老伴的退休金一个月有1万元,但是找了很多保姆都不合适,最后用小时工将就着。”黄丽萍很同情这些老人,但是她说只要找到别的活儿,就不想到老人家里干了。“主要是老人不好相处,有些不让你说话,有些不让你动他家东西,不好干。”黄丽萍说。那么,政府聘请的助老服务员怎么样?

上海市闸北区景凤路一座两居室公寓里,84岁老人杨玉林迎来了每周3次上门的助老服务员罗希美。和罗希美相处4年,杨玉林很满足:“天气转冷,她给我编织围巾、帽子,知道我爱吃素,经常烧些清爽、有营养的小菜,她还陪我聊天听我唠叨……”在上海,像杨玉林一样享受这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共有25.5万人。据上海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章淑萍介绍,助老服务员全市已有3.4万人,组成人员为“4050”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等。

然而,并不是每位老人都能享受政府埋单的助老上门服务。上海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康健介绍,老人身体状况不同,获得的服务、护理补贴不同,服务内容

也有所区别。但近年来,这支队伍却在不断缩小。闸北区临汾街道助老服务社社长兼党支部书记董金娣说:“201*年,街道助老员有108人,现在只有85人。”

专业化服务队伍的欠缺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关注。北京市政协公布的调研报告显示,预计未来5年将有47万名老人需要护理型照顾,其中大部分人只能居家接受护理。而北京市专业的养老护理员只有4000多人,且基本上都在养老机构,没有进入社区。中国已经有了养老护理员职业,但人才极为缺乏。据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介绍,全国养老护理员有2万余人,但需求量约为1000万人,缺口巨大。

北师大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说:“许多家庭都感觉请保姆难,难就难在专业化,如果没有专业知识,就会导致很多矛盾和冲突。”

2 老年市场供给和设施的缺乏,一方面说明养老产业潜在需求巨大,另一方面又说明有效需求不足。这反映了中国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不足

寒风凛冽中,北京安华西里社区74岁老人边仁步行了很长一段路去买止痒药膏:“其实我还想买个老花眼镜或是放大镜,但这周边很难找到。”

据记者了解,在北京,买老年用品只能到各种商店里淘,要不就让年轻人帮忙在网上购买。

在东城区东四十条街上,记者找到了康复之家医疗器械连锁店,店里也卖各种老年食品、日用品,包括无糖食品、纸尿裤、拐杖、便盒、中医用品等。 “我们这里的老年用品算是比较全的,在周围找不到这么全的。”店员冯志惠告诉记者,老年券也能在该店使用。但她说,要不是依托附近的几家医院,老年用品很难卖出去。

“老年人对物质需求相对较低。”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街道老年协会会长劳锦坤说。上海财经大学曾发布了“万名老人需求快递”的调查报告。对 10343名60岁以上老人及50—59岁的准老人调查显示,饮食和医疗在日常生活“最大支出”选项中占了极大比重,仅有1%的人选择了旅游和娱乐。

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除了服务还有设施,但是大部分老人的家中还难以找到这些设施。

48岁的北京出租车司机郭怀存家在密云农村。干了11年出租车司机,有点积蓄,但是从来没想过要用来养老。村里有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基本上都是老人在打牌。“我不会去养老院养老,一年要2万多元,花不起这钱。”他说。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说,农村地区的养老设施非常少甚至没有,多数地区一片空白。

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委员、北大经济学院教授李庆云对农村老人养老缺乏保障的问题表示担忧。他分析,老年设施的缺乏,一方面说明养老产业潜在需求巨大,但另一方面又说明有效需求不足。这反映了国家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不足,如收入水平太低、农村老人生活缺乏保障等。

3 生活在高龄、空巢、孤独、病残状态的老年人,如果无法获得社会支持,居家养老潜在的风险会很大

“居家养老服务的缺失,是家庭养老功能弱、社会化服务没有跟进的结果。” 阎青春分析,当前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一对夫妇要养4位老人和子女,普遍心有余力不足,急切需要社会来支持供养。另外,空巢化现象加剧,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目前,全国空巢老人达到一半。

他还指出,政府和社会对养老服务的责任承担缺乏准确的定位,使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之后,老年人养老的福利逐渐从企事业单位中剥离,但是社会养老保障、社会福利等体系却没有相应建立起来,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北京大学教授、老年研究所副所长穆光宗认为,老龄化、空巢化以及病残化、孤独化相交织,是我们共同的未来。在这种形势下,生活在高龄、空巢、孤独、病残状态的老年人,如果无法获得社会支持,居家养老潜在的风险会很大。

王振耀认为,今后中国养老服务业将出现五大转型:从家庭保姆照料到专业护理员照料的转型;从以家庭和个人的赡养照料为主到以社会制度性保障为主的转型;从保障老年人衣食住行基本生活到提供康复照料、情感护理等服务保障的转型;从传统的经验性管理到标准化管理的转型;从以政府为主办养老院、敬老院到公办与民营同步发展模式的转型。

如何改变当前居家养老服务的局面?阎青春认为,从政府的角度来讲,一要制定政策,扶持发展;二要加大公共财政支出,扩大政府资助,实行政府补贴;三要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批有责任心和专业技能的护理服务队伍,使老年人在家里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专业化服务。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在居家养老层面,鼓励对有需求的老年人实施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为老年人洗澡、如厕、做饭、户内活动等方面提供便利。同时,加大专业服务人才的培养。

第五篇:【养老】——农村养老现状

农村养老保险新突破

?

新华网 ( 201*-05-12 11:13:13 )

来源: 半月谈201*年第9期

?

?

农村养老保险新突破

编者按:农村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关系亿万农民现在以及将来的生活质量。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历经十多年,各地虽有不少新探索,但整体局面仍有待进一步拓展。在农村社会保险实现由点到面的跨越之前,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农村养老需求在加速增长。

现在,农村低保制度、新农合等从无到有,扩面迅速,农村社会事业已进入发展的春天,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新热点。为此,本刊记者深入东、中、西部农村地区,调查农村社会日益增加的养老新压力、新需求,发掘农村养老事业中出现的新形式、新探索,求解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中的新困惑、新课题,以此回应广大农民群众的新期盼。

银发浪潮考问农村养老难

本刊记者

未富先老,老后更贫

王根荣和车继梅老两口,家住陕西省合阳县黑池镇黑西村,虽已年过七旬,却还要挣扎着干活。老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几年前去世,留下有精神病的大儿媳妇以及一儿一女,小儿子虽同住一村,但平时对老人照顾甚少。老人说,几年来,小儿子给的钱加起来不到100元。“他也不容易,一大家子人,有娃要上学,还新盖了房子,没有力气管我们。”车继梅老人善良地为儿子解释着。

前几年,老人的收入主要靠种田、打零工,近两年干不动了,民政部门一年给400元的救济款,平时只能靠捡垃圾度日。“我的难处还没受够,等把孙女养成人了,我的难处也就受够了,也就死了。”车继梅老人抹着眼泪说。

车继梅老人的遭遇并非个例,在农村,不少老人面临着无人赡养、衣食疾病无着的生存困境。黑龙江省民营企业家翟玉和,曾自费组织人员做了一项中国农村养老现状的调查,涉及全国各省份1万多位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结果发现,在这些老人当中,一人独居的占45%,一日三餐难以保证的占5%,只有一套换洗衣服的占69%,生了病没钱医治的占67%。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1.5亿,占人口比例达11.6%,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农村老年人超过1亿,由于很多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实际上农村老龄化程度甚于城市。与此同时,农村人均纯收入201*年只有4140元。农村社会未富先老特征更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与城市的社会养老保障程度存在明显差距。201*年,我国城市老年人领取养老金(退休金)的比例为78%,在农村,这一比例仅为4.8%。在许多城里老人忙于习书作画、健身养生的时候,不少农村老人们的晚年却是在贫病中挣扎度过。“城里老人为长寿忙,农村老人为活命愁”的强烈反差,凸显破解农村养老难题迫在眉睫。

养儿防老,“防不胜防”

千百年来,家庭养老一直是中国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目前,养儿防老受到多方面的冲击,保障程度下降,亟须社会养老保险替代、补充。

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实施多年来,我国的家庭规模出现小型化特征。在农村,家庭规模逐年缩小,201*年每户常住人口已经下降到4.05人。许多农村家庭面临一对夫妇供养4位老人的现实,在经济不富裕的情况下,养老已成为许多子女的不可承受之重。

农村以家庭养老为主,保障好坏很大程度上维系在子女的孝心上,子女如果不讲孝道,老人的晚景就很凄凉。目前,由于社会变革迅速,传统的孝道思想受到现代自我观念的强烈冲击,对父母感情麻木现象十分普遍。

“现在农村老人的日子‘恓惶’(悲惨)得很,娃娃管的还有一口饱饭吃,娃娃不管的连口饭都没有!”说起当前农村的养老问题,陕西省合阳县的乡土调查者党宪宗充满了忧虑。 党宪宗讲了一个极端的例子,“有一个老婆婆养了10个娃,到最后竟没人养活她,把老人给活活饿死了。所以说,中国传统上的养儿防老观念已经越来越受到挑战。现在农村的许多老人是‘活到老,干到死’”。

农村家庭养老受到的另一冲击是人口流动。目前,数以亿计的农民外出打工,竞争压力往往使其无暇顾及农村父母。在不少乡村,外出打工人数占到70%以上,农村主要剩下老人和孩子。

陕西合阳县城关镇小郭村的范永禄老人今年70岁了,两个儿子都在外打工,剩下他和老伴孤零零地待在家里。老人说,年纪大了,许多活都干不动了。要不是有自来水,打水都成了问题。“娃娃在外面工作,我们半夜死在家里也没人知道。”老人说。

城市化新问题,“老农保”成“鸡肋”

除了农村老人的养老困难,人口流动还有一个副产品———农民工自身的养老问题。目前,中国农民工总数达到2.1亿人。在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中,参加养老保险的是少数。如果农民工游离于社会保障制度之外,进入老年后丧失劳动能力又没有养老保障,势必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每年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在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大量失地农民。目前,我国失地农民人数超过4000万,并且以每年300万的速度在增加。土地不仅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保障功能。失地之后,农民的养老需求亟须社会保障补充替代。

与养老需求快速增长形成对比的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相对迟滞。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已经开始在农村探索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由于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农民保险意识差、运行管理不规范等原因,“老农保”实施后发展缓慢,一度陷于停滞状态。

陕西省宝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村养老保险处处长赵文贵说,“老农保”费率水平设计较低,根据测算,如果按照最低每月2元的缴纳保险费标准,一个参保农民到兑付期后每月才可以领取养老金4块多钱,这很难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

在“老农保”成为“鸡肋”的情况下,构建新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就成为当务之急。党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这为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带来新的愿景和目标。

?

?

走进“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本刊记者

如何满足农村与日俱增的养老需求,让养老不再成为农村老人心中的痛?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探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农民自筹到财政补贴,从少数人享受到普惠多数,从缴费方式、待遇享受到接续转移,多样的探索正在为农民一步步建起真正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财政补贴,“向新农合看齐”

山东省莱芜市鹏泉街道孔家庄村67岁的谢加好老人,今年开始按月领取30元的养老金。老人说:“尽管数额不大,一年360元,一天一元钱,可以买4个馒头,再加上还有土地,儿子不管咱也能解决温饱问题了。在咱农民心中,这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老人的满足感,源于莱芜市自去年起建立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体系。莱芜市财政每年补助1000多万元,每名农民只需一次性缴纳数百元,从65岁起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孔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谢恒木说:“以前也搞了若干次,但都是个人储蓄式,政府没补贴,从年轻就开始缴费,上年纪后领补助,实际上相当于零存整取,农民没有积极性。”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实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尽管当时的政策规定可以实行集体补助,然而,绝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尤其税费改革后更多的集体经济变成了空壳,所以,这项政策近乎形同虚设。

单凭农民个人缴费的“老农保”,所筹资金有限,对大多数农民起不到太大保障作用。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农村养老保险处处长王玮说,有时农民缴上一年保费以后就不再缴了,这些年到了领取养老金的时候,算下来一个月只有几毛钱。

“新农保”的筹款原则是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有了政府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新农保”的保障力度大幅提升。北京市今年实行“新农保”,在建立个人账户的基础上,财政预计支出1.98亿元,为参保人员建起了每人每月280元的基础养老金。对于政府补贴的基础养老金,不少农民称赞:“一个基础养老金,顶好几个儿子!”

加强政府补贴,这是各地“新农保”的共同特征。江苏省所有省辖市都开展了“新农保”,对参保者的财政补贴,占缴费基数的10%~50%不等。就连财政相对困难的西部地区也不例外,陕西省宝鸡市建立的“新农保”,每人每年财政补贴30元;宁夏在试点农村养老保险时,同样由财政出资建起了统筹金。

受惠农民,从“先保”走向“共保”

现在,孔家庄村全村的老人都加入了新型养老保险。莱芜市委政研室主任宗承敏介绍,农民加入新型养老保障的积极性比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还要高。莱芜市出台这项制度后,仅几个月时间,全市1070个村,老年农民几乎全部参保。此前,莱芜市实行“老农保”,10年时间参保人数不到6万。

与“新农保”全民性形成对比的,是“老农保”的局限性。在山东寿光,以前加入农村养老保险的主体是村干部、富裕户、到城区务工经商人员等。古城街道北孙云子村党支部书记武金善说,当时寿光的政策是,村干部按工资收入的20%投养老保险,我们村经济条件好,村干部年工资1万元,每年给村干部投保额是201*元,集体补助1600元,个人交400元。这样,村干部退休后每月可领300元退休金。

一般农民由于缴费少,领取的养老金很有限。农民发现起不到保障作用,不少人按政策办理

了退保手续。仅寿光市,累计办理退保手续的农民已达8200名。

随着“新农保”普惠性而来的是,“老农保”停摆、萎缩的局面,在一些地方有了改观。**大渡口区的农村养老保险,完全由该区进行统筹,新制度启动后,该区财政总计将为每个农民投入养老保险费6.4万元。这样一来,**大渡口区16周岁及以上农民全部纳入农村养老保险范围,实现了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

“新农保”缴费渠道广、额度大,真正为广大农民建起了养老保障线。在201*年青岛市各区计发的农村养老金标准中,高的如崂山区每月447元、黄岛区每月340元,其他区每月标准低的也不少于100元。到201*年,青岛市有农村居民的五市三区已全面建立了新型农保制度,其中三区参保率达到98%,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即征即保,失地不失保障

安徽当涂县姑孰镇的先陈桂大妈,原先家里的5亩地因城镇建设陆续被全部征用。虽然当地政府每月给予80元的失地补贴,但先大妈的心里还是不踏实,希望能有更牢靠的养老保障。 201*年10月,先大妈终于梦想成真。随着安徽省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当地政府把先大妈这样的失地农民全部转为农村养老保险对象。这样,先大妈70岁之后,每月可以享受到110元的财政养老补贴。“有了‘新农保’,以后的日子不愁了。”先大妈的话语中流露出发自内心的踏实感。

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容易下降,长远生计难以保障,是近年来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之一。在国务院有关土地调控的文件中,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做了刚性规定。社保不落实,不得批准征地;费用纳入征地补偿安置中,不足部分从当地国有土地有偿使用中解决。在“新农保”的探索中,失地农民的保障被各地放在了优先位置。

除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即征即保”,解决增量失地农民的社保外,一些地方还把存量失地农民纳入养老保障范围。在广东,政府从征地补偿款中拿出一部分为失地农民购买养老保险;在安徽六安市,失去全部土地或人均实际耕地不足0.3亩的被征地农民均纳入农民养老保险范围;在山东寿光市,201*年起,将年满45周岁的失地农民全部纳入失地农民养老保障。 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其流动性给问题的解决带来一定难度。虽然目前一些地方给农民工入了社保,但转移、接续难,致使每年春节出现大规模的“退保潮”。据有关部门负责人所说,经过今明两年的努力,要在全国都实现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两年内,农民工社保有望在全国实现“漫游”。

多环节创新,“新农保”名实相符

总体来讲,目前全国各地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仍处于探索阶段。各地因地制宜,从筹资方式、享受待遇、接续转移等多个层面,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探索。

在筹资环节,陕西宝鸡市创新方式对参保农民进行吸引、激励。新制度规定,只要家庭成员(儿子、儿媳、上门女婿及配偶)全部按规定参保缴费,这个家庭中年满60周岁的老人不缴费就可以领取每月至少60元的养老金。这样一来,儿子、儿媳缴费既是为自己积累养老保险金,也是为父母领取政府养老补贴提供条件。儿女对老人的孝心变成了一种制度,由孝心养老变成了制度养老。

一些地区还创造性地运用国家政策,试点“粮食换社保”,推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安徽霍邱县是粮食大县,参保农民可以从售粮收入、粮食直补资金和其他收入中,自主选择月缴费标准缴纳费用,县财政按上年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总额的2.5%予以补贴。“粮食换社保”,在不增加财政新负担的情况下,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曹庙镇红糖村村民潘永江家有8亩地,去年他把200多元的种粮补贴全部拿来缴纳养老保险。“今年我打算把粮食补贴、种子补贴、柴油补贴全取出来缴费,稻子丰收了再卖些钱,给我们夫妻俩每人再入1500元的保险金。”潘永江说。

在可转移接续方面,北京的“新农保”首次实现了“城保”、“农保”的城乡互转。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转居后,其参加农保的缴费,可按照相应年度、比例转换成“城保”;同样,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也可转移到“新农保”。

在基金管理方面,东部一些地市探索“政府主导下的市场运作”路子,政府主导保证了公益性,市场运作则可以保证效率。政府每年从财政拿出资金补贴农民养老保险,把包括农民筹资在内的所有资金均交给经严格考察的保险公司来运作。这种探索不需增加机构和人员,只需通过审计等监管方式,就可以解决政府部门的养老保障基金管理难题,为农村养老保险的运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

?

?

“新农保”求解三道必答题

本刊记者

“新农保”遍地开花,要最终结出累累果实,为亿万农民建起真正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过程长,困难多。目前,摆在“新农保”面前的,是三道必答题等待回答。

财政补贴再慷慨些

韩维林是安徽省寿县张李乡油坊村的农民,1994年,他在55岁的时候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次性缴纳了200元钱。按照当时农保利率标准,60岁时韩维林将可以每月至少领取40元的养老金。但当201*年开始领取养老金时,韩维林拿到的却只有每月2元钱的养老金。 “2块钱养老保险”,在寿县占到了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的9成,在全国也不鲜见。出现这种极端例子的原因有两条:一是集体补助、国家扶持缺位;二是农保基金存到银行,前几年利率一降再将,甚至出现负利率。按照农民当年缴纳的费用,计算下来也就几块钱。

面对养老金“缩水”的现实,不少农民呼吁:“为什么城里人上保险都有个人账户、统筹账户,自己交一部分,单位交一部分,国家补一部分,为什么我们农民就全得自己交?”

即使实行“新农保”,政府补贴的资金也不十分“解渴”。山东莱芜市孔家庄村的农民说,现在保障标准是每天1元钱,农村水电等各项费用低,农民吃粮食基本不花钱,所以,如果养老保障标准每天能达到2元,就彻底没了后顾之忧。

不少地方农保干部认为,建立“新农保”资金是关键,地方以及中央都应该加大投入,改变由农民自己唱主角的局面。这是新型农保制度的首要要求,也是区别于“老农保”的最大创新。

基金运转再规范些

农保基金涉及亿万农民未来的生活来源问题,如何确保这笔资金安全运作、保值增值,是“新农保”面临的一大挑战。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基本由各市县自行管理,基金在保值增值和资金安全上存在着隐患。

据了解,一些县、区的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由于长期没有新增业务,为了维持运转,便开

始动用“农民的养命钱”进行投资。有的地方甚至发生过一个区动用50多万元农保基金去投资石矿的事情。一些区、县还在信用社高息承诺下,违规将农保基金从县商业银行转存到信用社,结果导致农保基金被非法挪用或贷出造成呆坏账等情况。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要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常态化运转,相关机构的经费、各级工作人员的工资、推行制度所需要的成本等问题都需要加以统筹考虑。根据相关规定,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每年从新增保费中提取3%作为办公经费。近些年,一些地方的农保处于停滞状态,不少农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办公经费便没了着落,为了解决困难,有的便挤占挪用养老基金。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庹国柱认为,农保基金之所以在管理运行中存在隐患,主要还是当初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即规定农保基金要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县里的经办机构缺乏投资经验、相关技术及人才,管理这么大一笔资金,投资风险很大,可以考虑把基金上调到省一级管理,或者交由专门金融机构代办。

统筹范围再扩大些

“试点百花齐放,推行缺乏统一制度”,是当下“新农保”推行中面临的又一难题。据了解,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00多个县都实行的是以农民个人缴费为主、个人账户基金储备积累的农保模式。同时,部分地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试点,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典型。但是,一些专家认为,在各地探索的基础上,中央政府还需要出台一个统筹的方法。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认为,目前“新农保”各地试点的方式可以有区别,但不能割裂;对于农保模式可以碎片化管理,但必须要有一体化的制度。否则,各地自行其是制定标准,一来会给将来国家整合农保模式造成沉重的成本负担;二来可能会使很多县、区盲目照搬别人的成功模式,但自己的条件、技术或财力又达不到相关的标准而令探索失败。

除了各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城乡之间的养老保险制度也需要统筹。农民变成市民后,农村养老保险如何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外出打工农民,其养老保险如何转移,如何与农村养老保险相衔接,诸多问题都需要统筹解决。

公文素材库给你推荐其他文章:

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基本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重要通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于养老的演讲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0518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