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岁月

时间:2019-05-18 06:07:43 网站:公文素材库
第一篇: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岁月

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岁月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领导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民族解放斗争与国共两党的阶级斗争错综交织,极为复杂。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制定和贯彻全面抗战路线,以正确的谋略和高超的斗争艺术成功地驾驭了当时的特殊形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中坚力量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担当中流砥柱,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对打败日本侵略者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党的这种决定性作用的发挥,主要依靠三件法宝。第一件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面抗战路线,进行人民战争。毛泽东同志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战争初期,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推动下,国民政府在北线和东线战场也抵抗过日军的一些进攻,在政治上同共产党的关系也有所改善。但是,国民政府始终不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导致正面战场许多仗打得不好,甚至溃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坚持人民战争路线,深入敌后,广泛发动群众,组织自卫军和民兵部队。这些群众武装同主力部队一起作战,或根据实际情况独立作战,对抵抗日军的侵略起了重要作用。到抗战中后期,尽管日军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但侵略者及其培植的汉奸政权只能控制一些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沿线,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人民军队则控制着广大的敌占区地域。正因为如此,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最后承担了对日全面反攻作战的任务,这是迫使日本侵略者迅速投降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件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持久战的策略,批评速胜论,更批判亡国论,与妥协投降的言论和行径进行坚决斗争。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对中日双方的基本国情作了准确的分析,充分阐述了中日战争是持久的而不是速决的,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后,日军调整对华策略:在军事上,基本上停止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将注意力集中于打击和消灭八路军、新四军;在政治上,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诱使国民政府妥协投降。1938年底,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投降,国民党中央集团表现出很大的妥协倒退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党领导根据地军民,一面抗击日本侵略者愈益频繁的军事进攻,一面开展反投降斗争。针对国民党中央集团既动摇妥协又不敢公开放弃抗日的两面态度,党采取相应的政策,一方面坚持团结合作,帮助和推动国民党进步,另一方面对其妥协动摇进行坚决斗争,以斗争求团结,争取时局好转。党始终坚持抗战、团结、进步三大方针,解放区战场逐渐承担起抗击日军和伪军的主要任务,并有效遏制了国民党内妥协投降势力的发展,推动国民政府抗战到底。第三件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实行“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军事方针,强调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广泛而又持久的游击战争。在华北正面战场作战基本结束后,八路军向广大敌后区域发展游击战争。随着党领导的根据地不断扩大,游击战争在战略上形成了对日伪占领区的反包围态势。从抗战全局看,游击战形成了与正面战场相呼应、战略上互相支持的广大敌后战场。敌后战场对稳定中国战局起了重要作用,在抗战转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基本形态。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进行过像平型关战役那样的运动战和百团大战那样的大规模战役,但主要是以分散游击的方式,打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组织武工队、游击队等,进行各种富有创造性的战斗。到1943年,党领导的解放区军民抗击了侵华日军的64%和伪军的95%。至抗战结束时,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对日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空前壮大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开赴抗战前线,打击日本侵略者,这给了中国共产党更大的活动舞台和发展空间。经过严酷的斗争洗礼,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正确的思想、政治、军事和组织路线,以及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不仅成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中流砥柱,而且领导的革命力量也空前壮大。抗战时期是党发展、成熟的一个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抗战中,曾遭受严重破坏的党组织迅速恢复,党的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壮大。党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党员数量的增加,更表现为党的组织和思想的成熟。1941年,全党开展整风运动,使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组织纪律性普遍增强,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至抗日战争结束时,中国共产党已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拥有120多万党员的全国性大党。党以正确的抗战路线和政策,凭借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成为抗日战争当之无愧的重要领导力量。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发展。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后,开赴前线,与日本侵略军进行战斗。1940年,党领导的武装部队发展到50多万人。这以后,日本侵略军对华北、华中敌后根据地进行频繁、残忍的“扫荡”、“清乡”,使八路军、新四军一度大量减员。但是,党及时地采取了应付困难局面的对策,度过了两年左右的艰苦阶段。至抗战结束时,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达260万人。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深入敌后,通过人民战争、游击战争不断收复国土,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辟了大块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内,党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依靠广大根据地军民,大力发展生产,正确处理各抗日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胜了各种困难。党还在根据地内实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领导人民进行各项建设,在局部范围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到抗战结束时,党领导的根据地有19个,其地域包括华北、华中、华南19个省的广大地区,总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这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继续前进的重要基础。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获得了巨大发展。在抗战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同志的许多思想得到了多方面展开,产生了许多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创性理论,如作为世界观方法论的哲学理论、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理论、统一战线理论、党的建设理论,以及整个新民主主义理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抗日战争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理论走向成熟、党的指导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催化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抗日战争时期能够实现历史性飞跃,产生出毛泽东思想这一伟大理论成果,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有较为安定的环境,使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有较多的时间和较为便利的条件学习马列著作。这是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重要理论前提。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同志读马列著作花费时间最多、阅读书量最大的时期,也是他写作著述最为丰富的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另一方面也将中国革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反思了中国革命的曲折历程,为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基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实际领导地位,使毛泽东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走向辉煌有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志对此前党经历的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作了深刻反思,对于中国革命规律有了透彻和完整的认识。他回顾历史说,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经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在抗日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抗日战争的复杂矛盾关系和党在此期间的多方面伟大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的现实土壤。抗日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更加错综复杂、激烈尖锐。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另一方面,国内各阶级、阶层、政治集团和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展开。此外,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又使日本帝国主义和其他帝国主义的矛盾,以及中国同其他国家的矛盾不断发生重组。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着异常特殊的历史环境和异常复杂的矛盾斗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深远的政治洞察力和高超的斗争策略正确地处理了这些矛盾关系,积累了丰富经验。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正是对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的必然结果。抗战时期的整风运动,对于推动毛泽东思想进一步成熟,特别是对于全党认识毛泽东思想,对于党的指导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起了决定性作用。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理论在抗日战争前期已经初步成熟,就全党来说,广泛宣传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理论则是从总结党的历史问题开始的。1941年9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整风学习和检讨党的历史问题,明确了路线是非。与会领导同志纷纷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中国革命的旗帜,是创造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模范,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从而空前地提高了对“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认识。这以后,党的领导人和各方面负责人开始撰文加以宣传,并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个称谓。在党的七大上,全党形成共识,决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样,我们党自创立以来第一次将自己得来的理论成果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一个极其辉煌的阶段。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

第二篇: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的必然性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建立以中国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因而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正文: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其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

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最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同志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所形成的这些基本结论,成为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

中国革命的胜利,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近8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都是没有停止过的。但是,中国人民没有什么思想武器来抵御帝国主义,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起来,中国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

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它是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在于它能够在实践中为人们认识真理开辟道路。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独立自主地来思考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为中国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下根来,并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转化为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说,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尽管中国人民的革

命斗争也经历过重重的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一个科学的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这一点,并且坚持了在革命统一战线中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原则,从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下,把全国各族和各阶层人民紧密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历尽千辛万苦,战胜了许多艰难险阻,最终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另外一条重要的经验。

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斗争28年来的经验时,所指出的:“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

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武器,团结全国除了反动派以外的一切人,稳步地走到目的地”。这是对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革命斗争经验的深刻总结。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属于剥削阶级,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受到这些势力的压迫,这决定着中国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而且具有革命的软弱性、革命不彻底性和动摇性,所以中国资产阶级不能担当领导中国民主革命争取革命最后胜利的任务。

中国资产阶级像中国农民阶级一样一旦取得革命的初步胜利,一旦夺取国家政权,其领导人就必然要停止和背叛革命,背叛他们原来所属的阶级。中国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所不同的是,他们属于剥削阶级,比农民更自私自利,而且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他们一旦取得国家权力,必然是掌握绝大多数资源和权力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势力有着密切联系的大资产阶级独裁专制,必然要实行对外妥协投降、对内剥削压迫的带有封建主义性质的资产阶级专政。无论帝国主义还是中国封建主义势力他们都不许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真正强大起来,成为与他们抗衡和竞争的力量,让与封建主义联系密切极其腐朽的官僚买办大资产阶级作为他们的势力代表独裁专制,压制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正是中国封建主义势力和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因此中国的特定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历史宿命,决定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他们担负不起领导中国革命推动中国历

史前进的历史任务。所以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要夺取最后胜利,只能由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而且要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依靠社会主义的不断革命才能最后成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夺取国家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实属历史的必然。中国人民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这一成果为基础将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不断革命,才能巩固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才能继续推进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没有来得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改造任务,包括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里实现资产阶级无法实现的彻底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任务。

总之,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或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历史发展阶段论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个完整的不断革命过程,是中国革命历史选择的必然,也是中国人民争取最后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必然历史选择,它们是前后相继不可分割的彻底革命过程,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毛主席为代表的完整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一系列革命理论和实践最后得出的必然历史结论。

参考文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年修订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著.—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第三篇: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逐渐形成、发展乃至到后来的壮大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1)统一战线的产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2)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第二次国共合作(4)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中共始终重视建立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使统一战线在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创建新中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革命长期性,决定了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长期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有着不同的任务、内容和特点和作用。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 历史发展

三次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①反帝反封建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的国民党一大举行,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革命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由于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统一战线被破坏。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于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矛盾尖锐,国共又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一切抗日力量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战的最终胜利。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国民党反动派关闭和谈大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裂。 ③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期间,在与蒋介石集团的斗争中,国统区形成的二条战线,民主党派等进步力量同蒋介石决裂,与共产党并肩战斗,初步形成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9年9月人民政协的召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正式诞生,并在建国初期发挥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文革期间,一度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重新落实统一战线政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阶段和形势变化制定了适合革命需要的统一战线,成为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

压。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请您继续关注公文素材库WWwww.bsmz.net)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农民为主体的国度,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加之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的主要矛盾。这种情况决定了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三个主要法宝。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明确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因为: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是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党的建设与能否成功地开展武装斗争密切联系着。党的发展、巩固,是在革命战争中进行的,没有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一切。

(2)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问题主要是同中国资产阶级关系的问题。党的建设是在同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进行的。在统一战线中,正确地处理了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党就发展和壮大,否则,就会遭受挫折。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必须以人民军队为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人民军队是由中国共产党创造的,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有人民军队。只有依靠人民军队,党才能在群众中造就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分子,从而为巩固和壮大党的队伍奠定基础。

(3)党的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以增强党的战斗力。只有把党建设好,使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正确,组织坚强有力,党才能正确地领导全部中国的革命。

2.正确理解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在中国

革命战争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号召得到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海外侨胞的迅速响应。1949年3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和工作上确定下来。”

1949年9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开幕。会议讨论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0月1日,北京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参考文献自己随便写几个吧

第四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逐渐形成、发展乃至到后来的壮大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1)统一战线的产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2)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第二次国共合作(4)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中共始终重视建立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使统一战线在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创建新中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革命长期性,决定了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长期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有着不同的任务、内容和特点和作用。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 历史发展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斗争,同其他阶级、阶层、党派以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政治联盟。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国进行的新革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在取得革命胜利方面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统一战线列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统一战线的产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1921—1927年)

这一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是建立国共合作,唤起民众,进行民族民主大革命。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正式决定采用“党内合作”的方式,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从而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随后1924年1月在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国民党“一大”顺利召开,将国民党改组为四大阶级联盟的政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的成功,形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新局面但随着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深入,危及了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因而帝国主义加紧了对革命的干涉。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反扑,蒋介石、汪精卫先后投入了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怀抱。1927年 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爆发,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开始大量屠杀革命人士。蒋、汪叛变革命政变后,国民政府由四大阶级联盟的政党转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党,其革命的性质开始转向反动。

由于当时我们党缺乏革命斗争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没有深刻的认识,在实践中关于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怎样对待资产阶级的问题还未能很好的解决,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血的教训又提醒共产党人在统一战线中必须掌握领导权,要认清不同党派利益之间的矛盾,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好统一战线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减少革命的损失。

(2)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1927—1937年)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以毛泽东为代表共产党人将中国的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以此为基

础巩固工农联盟,并以武装斗争作为工农联盟的支柱,而且也注意加强与小资产阶级的团结。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当局感到震惊和惶恐,发动了围剿战争,红军进行了四次反围剿斗争,并进行了土地革命,使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加重,党的中心任务是发动、团结和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爱国力量去反对最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之际,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开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开始提出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5年11月28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又发表《抗日救国宣言》,重申《八一宣言》思想,12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适时地将“抗日反蒋”的方针调整为“逼蒋抗日”方针。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事变获得了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基本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格局。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

这一时期的统一战线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新中国,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紧紧围绕抗日救亡这个中心,制定、采取了正确的战略策略,推动全国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37年7月7日,爆发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共产党立即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军队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中国的全面抗战自此开始。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事实上宣布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

党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制止国民党顽固派对日妥协和反共倾向,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在党内批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放弃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投降主义路线,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坚决的斗争,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三次反共高潮。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得到很大发展,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党在各根据地普遍建立“三三制”的统一战线政权,实行减租减息,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工商政策,争取团结了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其他中间力量。党建立了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合作关系,获得广大的同盟者。

抗日战争时期,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趋于完善和成熟的时期,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有很大发展。他提出了独立自主原则;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有理、有利、有节”,“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斗争策略等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的坚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这期间,毛泽东作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著名论断。

(4)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5—1949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包括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民主,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支持下,积极准备发动反人民的内战。为了争取和平,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赴**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并推动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但是,蒋介石集团在美国支持下,背信弃义,悍然撕毁停战协议和政协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

抗战胜利后,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以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针对这一新情况,中国工产党果断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维护统一战线,保证人民的利益。,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赴**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并推动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但蒋介石却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挑起内战。

蒋介石政权的反动、卖国、独裁,激起了全国人民更加广泛、高涨的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开展。为了反内战,反独裁,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治方针。

在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号召下,各民主党派和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日益高涨,反美反蒋斗争遍及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形成了反对蒋介石集团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直接打击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条战线,使蒋介石集团陷入全民的包围之中。

1942年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迎接中国革命新高潮》中指出:“美蒋的反动政策迫使中国各阶层人民处于团结自救地位,这里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在内。这是一个极其广泛的全民族统一战线”。在1947年10月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指出党的基本政治纲领是“联合工农兵商各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它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947年12月,在十二月会议上重申的这一观点,同时深刻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地位和性质的区别。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范围取得胜利,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一号召得到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海外侨胞的迅速响应。1949年3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和工作上确定下来。”

1949年9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开幕。会议讨论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10月1日,北京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

共和国宣告成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参考文献自己随便写几个吧

第五篇: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的总路线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中已经表明,这场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但其性质又表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样的说法是否矛盾呢?我的答案是否,我对此总结出一下四点理由: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革命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但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命运。因此革命的任务仍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治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当然也包括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大资产阶级,如蒋介石为首的四大家族,但是革命的锋芒不是指向一般的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这点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相同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国共的第一次合作促成了北伐战争的胜利;1937年,国共的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经过八年抗日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独立,极大地提高了国际地位;在革命后期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打败国民党专政,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有资产阶级参与和领导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政治上采取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因为资产阶级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但因为其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未能真正实现中国民族独立和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它的两面性决定它只能充当革命的动力之一而不可能是主导力量。

4、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开辟道路。经济政策不是要废除,而是要保护私

有资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要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进行土地革命,扫除剥削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产,发展农民个体经济,解放农村生产力。1927年中共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的方针,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以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与债务为主要内容的土地革命。1931年制定了“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民,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路线。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规定了“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土地政策。

本站推荐以下相关范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简介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岁月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0523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