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要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党委书记在纪念七一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3周年。
83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党员只有50多人,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83年后的今天,我们党已成为在全国执政五十多年、拥有64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中国人民已拥有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祖国。回顾党和人民在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展望党和人民在新世纪的伟大征程,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力量。
83年前,在中国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壮阔斗争中,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澎湃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从鸦片战争开始,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又一次一次地失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
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正在这时,一九一七年和一九一九年,俄国和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这就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五四运动。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先进理论。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同时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为新思想新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道路。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从此,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在前八十年中,封建统治者丧权辱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在后八十年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前团结和组织起来,冲破重重难关,革命斗争不断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日益昌盛,人民的社会地位、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从这前后两个八十年的比较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切爱国力量深深认识到,中国能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我们党领导人民奋斗八十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荣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我们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经过艰辛探索,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新政策,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在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幻的局面中,我们党砥柱中流、岿然不动,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同志们,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这一要求,抓住了根本、切中了要害。作为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全部的精力,按照中央的部署、结合企业实际,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一、首先要明确搞好企业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
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细胞。动、植物都有细胞,而动、植物细胞质量好坏,决定了动、植物教你怎样生存与成长。企业这个社会经济细胞的好坏,同样也在一党员要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来自好范文-www.bsmz.net3,严重污染了我国的环境。有必要加强矿区的环境管理,建立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使煤炭产业外部经济问题得到解决。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认识中,煤炭生产是苦累危险的行业,只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就可维系煤炭的再生产。事实上,煤炭生产是一门科学,而且是多学科交汇的一门综合科学。不仅需要进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解决技术进步问题,而且需要进行社会科学的研究,以研究煤炭产业运行的规律。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人才,都需要提高煤炭职工的素质。因此,加强煤炭行业的科研、教学、人才培养(训)的组织管理是煤炭行业健康发展所必需。
综合分析煤炭商品生产过程特殊性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特殊要求的共同性特点,主要是行业发展需求而非企业经营目标,是宏观经济要求而非微观经济要求,大都是煤炭企业外部性问题,属于市场失灵范畴,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得到根本性解决。实践已经证明,通过生产价格规律发生作用的市场机制,无法解决资源规划、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问题;无法在竞争不充分状态下解决行业协调发展问题;无法充分满足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市场机制功能作用的滞后性,通过周期波动实现新的均衡的作用过程,不能有效防范行业周期波动风险。
在市场失灵状态下,客观上要求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必要的行政性、法制性的干预,即政府规制,满足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要求。循着这一思路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必要安排一个政府规制主体,通过行政性措施、法制性手段,加强调控煤炭经济运行,满足煤炭产业健康发展要求。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煤炭产业管理的经验也都证明这一点。
2 目前我国的煤炭管理体制不适应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经过50多年的体制变迁和职能分解,所形成的我国煤炭管理体制基本情况是:
(1)国务院能源领导小组为煤炭产业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由一位总理和二位副总理任正、副组长。设在国家发改委,并由国家发改委主任兼任国务院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是煤炭产业管理的办事机构。
(2)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内设的煤炭管理处是煤炭行业管理的行政机构。煤炭生产项目立项、煤炭经济运行、煤炭价格等管理职能,由国家发改委规划司、经济运行局和价格管理司行使。
(3)按现行的部门分工,煤炭资源的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煤炭运销管理、收入分配管理、社会保障管理,以及行业中介性服务职能,分别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安全生产监察总局和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局,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环保总局,商务部、铁道部和交通部,财政部,社会保障部,以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行使。
(4)地方政府煤炭管理体制,除少数省(如山西省)外,大多数随中央政府的体制变化而变化,少有个性化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科技水平低、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集中产生和久解不决,无不与不适应煤炭产业健康发展要求的现行煤炭管理体制有直接关系。理论分析与实践证明,现行的煤炭管理体制根本无法满足煤炭产业运行系统性的要求,无法保障政府政策的顺利实施和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反馈,无法建立起科学的行业评价指标体系,无法通过政府的规制作用解决煤炭市场失灵问题,无法保障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以确保新时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加大
改革力度,大胆进行体制创新,尽快解决现行煤炭管理体制不适应煤炭产业健康发展要求问题。3 创新煤炭管理体制
3.1 目标模式
本着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有利于企业自主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我们提出尽快建立一个“集中统一、专业权威、手段先进、保障有力”的新型煤炭管理体制十分必要。
集中统一,是指按煤炭产业系统性的要求,把煤炭行业管理的职能集中到一个主管部门,改变目前的格局,解决政出多门,管理混乱问题。
专业权威,是指按煤炭产业科学发展的要求,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懂行业发展规律、爱岗敬业、会管理的煤炭行业管理队伍,使新的煤炭管理部门具有客观的权威性,解决目前因管理力量薄弱、缺少权威性,对一些违背科学发展规律的问题屡治不绝、久禁不止问题。
手段先进,是指按现代管理要求,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基础上,采用电子技术与网络技术,综合利用现代管理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的行业评价体系等措施,规范煤炭行业行为主体,确保政府政策的顺利实施和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反馈的管理手段系统。
保障有力,是指按加强煤炭管理的宗旨目标要求,通过建立行业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政府规制作用,有效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保障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以确保我国新时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3.2 模式选择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的政府已经开始了煤炭管理体制创新实践。从创新的模式类型上看,主要有如下3种类型:
行政主导型这种类型以辽宁为代表,201*年6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做出决定,在省煤炭工业局的基础上组建省煤炭工业管理局,正厅级建制,为省政府直属机构。主要职责是:负责全省煤炭行业管理,研究拟定全省煤炭工业的发展战略、行业规划,统筹规划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负责省属国有煤炭企业生产管理;负责全省煤矿安全的监督工作和省属国有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负责全省依法整顿煤炭生产和经营秩序,关停违法开办和经营的各类煤矿;负责国家和省煤炭行业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受省委组织部委托,负责管理省属国有煤炭企业的领导班子;受省国资委委托,负责履行省属国有煤炭企业出资人职能;负责掌握和分析全省煤炭工业生产动态,汇集、分析和发布省内外煤炭经济技术和市场信息,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承办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事业加强型 这种类型以山西为代表。山西省一直保留着煤炭工业局,为事业单位,但其权利和责任已超出一般的事业单位,拥有一定的行政职能,而且在不断加强。目前全省的事业型管理人员已达到1201*人,为历史最高。
以企代政型 福建、宁夏、黑龙江、陕西、四川等省,由省政府出面,相继组建了省煤炭集团公司,管理全省的煤炭工业。实际上,这些集团主要管理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企业。
从目前来看,3种类型的管理模式谁优谁劣难以断言,但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
(1)计划经济时期的体制不能复归,政府不能越位管企业。我们调研的企业几乎全不赞同这样做。
(2)事业单位行政化的模式是功能型行政管理体制不到位的产物,而且运行起来困难重重,人员没编制,开支靠自筹,权力不到位,缺少权威性。
(3)以企代政的管理体制,目前显露出的矛盾较多。焦点主要在产权界定、决策权限、人事安排、管理成本和收益分配等方面。
新的煤炭管理机构叫什么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其职能定位。我们认为应该总结和跟踪研究各种类型的煤炭管理体制的优点和不足,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不是从名称上,也不是从形式上,而主要从功能上考虑问题。现在看来,把新的煤炭管理机构定位为政府的组成部分为妥。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煤炭产业的系统管理,具体包括:资源优化配置协调、市场准入制度安排与审批、安全生产监管、行业标准的颁布、政策研究实施与检查、信息收集整理与披露、煤炭市场的调控等。
3.3 管理系统
我们所考虑的煤炭行业管理的系统见图1。
不难看出,新组建的煤炭管理机构与原来的煤炭工业部是有明显区别的。
(1)新的管理机构是在市场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并以市场为中心进行运作,它强调行业自律和企业的微观主体地位,突出宏观调控和公共职能。原则上讲不直接干涉企业的行为。
(2)从主体来看,新的管理机构强调立体的管理模式,管理主体不局限于政府机关,还包括立法机关和中介组织,增强了政策的传导途径和执行监督。
(3)从方法上看,新的管理机构所强调的政府规制主要是运用法律手段来进行宏观管理,通过对市场的调控影响企业行为。
(4)从信息流程看,创新的煤炭管理体制强调以市场为中心的信息的双向流动,强化了反馈机制和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制衡。
(5)从内容上看,创新的煤炭管理体制突出了系统性和产业链;此外,我们还试图增加规制与激励两方面的内容。
3.4 组建路径
新的煤炭管理机构组建应充分考虑目前煤炭行业管理的基础,不要全面否定,推倒重来。从中央层面看,有3条路径可以选择:
(1)以国务院能源领导小组为基础,通过整合已被肢解的煤炭产业管理职能组建而成。
(2)把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造成煤炭产业管理专门机构。现为副部级单位的国家煤矿安监局,有机构重叠之嫌;其职能基本已包括在国家安全生产监察总局职能之中;对其进行改造,有可行性,该局大多数干部熟悉煤炭产业,而且,他们一直十分重视煤炭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
(3)把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升格为国务院部门。原煤炭部撤销后,部分行政管理职能由发改委能源局行使。因级次低、编制小、人员少,职能作用发挥不到位;但已积累了经验、资料,成长起了一些人才。如果把该局的级次升格,增加编制人员,扩大职能,也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至于地方政府,主要是煤炭主产区的各级地方政府,要在充分考虑本地区实际的基础上,参照中央的做法,建立健全煤炭管理机构,不强求一律。
煤炭管理体制创新与其他任何一种体制创新一样,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但也不是无法实现的事。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煤炭管理体制创新工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本网推荐更多精彩文章:推进县域管理突出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县域管理突出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调查
戴庙乡创新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试论企业经济管理体制创新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党员要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12451.html
- 上一篇:党员民主生活会自我批评材料
- 下一篇:党支部民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