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家长在家长会上的励志讲话稿
各位老师、家长朋友,大家好!
接到班主任曹老师让我在家长会上发言的邀请,我一方面有些激动,一方面又有些不安,激动是因为感觉到我和儿子作为家长和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不安是因为觉得我们的努力还很不够,我没有典型的经验,我儿子也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很多家长和同学比我们做得更好。但我还是愿意发言,因为我经常和朋友讨论教子的心得,也从朋友们那里得到很多很好的启示。家长们的交流是很有意义的,我今天就权当抛砖引玉吧。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努力。
一、和孩子保持密切的交流与沟通
1、我对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性是这样认识的:只有不断地交流,我们才能知道孩子在关注什么、他的看法怎样、他的感受如何。“关注什么”反映孩子的趣味所在,“看法怎样”反映孩子的价值取向,“感受如何”反映孩子的情绪,我们及时了解到这些,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教育是讲究时机的,所以密切交流特别重要。密切到什么程度呢?每天都可以问一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比如老师上课的情况、和同学交往的情况、学校第二课堂活动情况、考试情况等等。
2、交流和沟通的益处。我举一个例子。我的孩子在上初中的时候,碰到了一位刚刚走上讲台的物理老师和一位刚刚带过高三毕业班的语文老师。许多同学对这两位老师的教法不适应,反映给家长,有些家长已经沉不住气,要求学校换老师。我和儿子就这两位老师的情况做了交流。我们在以下方面达成一致:物理老师是新老师,他的缺点是讲课速度快,还不太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组织课堂,但是物理老师肯定是理科高材生,他的物理学素养是不容挑剔的,作为新老师,他的干劲和热情也是不用怀疑的,有这两点,就不至于耽误学生的学习,应对老师课堂教学的不足,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和上课集中精力听讲来弥补。语文老师是相对成熟的老师,对于初中低年级学生来说,他的缺点是课堂平淡无奇,激情不够,部分学生上课打瞌睡。但我们要看到,教过高中的老师来教初中,在语文知识和能力方面也是不用担心的,进入中学以后,学生要大力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不能光指望老师创建生动的课堂。我们也分析到,同学打瞌睡的原因也包括有几次语文课排在下午第一节,一些同学中午没休息好,以至于上课疲劳。我跟儿子说,每位老师都是一个宝藏,聪明的学生善于从老师的闪光点去挖掘,懒惰的孩子看不到老师的光彩,也不用心去挖,这样的孩子难有大的进步。在那次关于换老师的波动中,我的孩子私下里始终站在老师一边,他认为那两位老师都不错,不需要换。我花这么多时间来讲这个例子,不是要再次来讨论要不要换老师,而是表明我让孩子通过这件事情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精神和反求诸己的学习态度,也就是说,学习主要要靠自己,不能全指望老师,在挑剔老师的同时,学生更应该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了独立的学习精神和反求诸己的学习态度,孩子无论碰到什么老师,他都能适应好。这个教育契机和效果的取得,就来自于和孩子的及时沟通。
3、交流和沟通的技巧。有些家长朋友可能感觉到和自己的孩子难以沟通,我想这个问题要从家长方面找原因。为了有效地和孩子沟通,我着力于创建一种良好的交流模式。
首先,我和孩子的交流是平等的、是双向的。孩子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我们并不完全一致。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我总是让儿子先说,让他说透,如果儿子说的有道理,我就充分尊重并鼓励他。如果我觉得孩子的观点有必要修正,那我就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可能一次并不能说服他,那我就还要备些课,找一些报纸、电视、网络上的相关资讯来启发他。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在儿子面前倚老卖老,强迫他接受我的意见,因为所有的意见都必须内化为孩子自身的意愿之后,才会变成动力。事实证明,有的时候,我是错的。那这个时候我并不觉得尴尬,而是在儿子面前感叹“人的完善是没有止境的”,或者跟他说“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以此来暗示孩子:人都需要不断地走出误区,才能臻于至善。这也是一种教育。
第二,我对儿子的所有建议都站在他的立场,并且善意地提出。孩子不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认为你不懂,你不理解他,你帮不上他的忙。我们要消除孩子的疑虑,确实要拿出真情、拿出智慧、拿出诚意,让孩子愿意听取我们的意见,愿意尝试我们的建议。孩子如果学习退步了,我们只是责问他怎么搞的,那只会激起逆反,没有积极效果。合适的做法应该是安慰他,帮他分析原因,共同制定弥补的措施。孩子如果早恋了,我们只是讥讽,那更会造成隔阂,让孩子走得更远。合适的做法是分析造成孩子空虚寂寞的原因,拿亲情来填充,拿学习任务来分散,拿高远的理想来升华。对于孩子具体科目的学习,我想很多家长朋友和我一样,中学阶段的课程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很难亲自给孩子补习。这一点不必忌讳,跟孩子说清楚,不要指望父母给他补习功课,可能反而能增强孩子学习的自觉性。但是,不懂具体的知识不意味着不能从方法上进行指导。实际上,方法指导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指导。我比较注重引导孩子选择思想性和励志性较强的课外读物,希望他在阅读品评中来开启性灵,培养审美感知能力,雕琢和谐向善的心灵。有时候,我看到启发性较强的名言警句,也会抄下来送给他。比如,儿子感到学习辛苦,我就给他送一句熊十力先生的话:“为学,苦事也,亦乐事也。唯有真致于学者,乃能忘其苦而知其乐也。”鼓励他克服懈怠,不辞辛苦。如果我发现儿子已经尽了力,但因为没有达到他自己定的目标而懊恼,我就送他另外一句话:“金字塔的尖顶只能站几个人,连转身都困难,而地面确是结实的,宽广的,转身或者随便走动的机会反而更多。”以此来缓解他的紧张。在儿子对自己的智商感到怀疑、学习信心下降时,我又送给他一句话:“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有一次儿子跟我谈到,他想终身从事科学研究,我非常赞成,送了他一句话:“平庸的科学家追求成功,一流的科学家追求真理。”鼓励他做有所发现、有所创见的科学家。我想,根据不同的情境对孩子因势利导,效果比唠唠叨叨要好很多。
二、创建学习型家庭,和孩子共同进步
孩子爱不爱学习,能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和家庭氛围是有关系的。家里人口太多,环境嘈杂,可能会干扰孩子;家里人口虽少,但气氛冷漠,也会让孩子感到压抑;家里除了孩子之外,都不读书,也可能让孩子困惑,因为爸爸妈妈读了书出来,也就只懂得吃喝玩乐,那他辛辛苦苦读书有什么意义呢?所以,要让孩子好好读书,我们要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
首先是良好的学习条件。作为家长,特别是在孩子面前,我们要节制上网,节制看电视,少煲电话粥,少打牌串门。在我们家,看电视的时间一般只限于晚餐前。到7点钟,晚餐吃完了,健身的出门去,学习的进房间,家里安安静静。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开牌桌。儿子没有配手机,他房里的固定电话前不久也撤了,以保证儿子的学习不受外部干扰。孩子的作息时间也非常规律,早上6点半起床吃饭,7点上学;中午12点半吃饭,1点50出门;晚上6点半吃饭,7点开始自习;最迟11点就寝。为了孩子能有好的营养,我每天亲自为他操办一日三餐。在学习资料上,我们从不吝啬花钱,只要他有需要,我们马上购买。我儿子一年大约要去图书城四次以上。前段时间,儿子希望在潇湘晨报之外,再增订几份报纸,我们一起商量,定了中国青年报和21世纪英文报。我跟儿子说,长才干要靠你自己,后勤服务工作,爸爸妈妈希望做到让你百分百地满意。
有一点必须指出来,我们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不能因此而认为我们做了牺牲,孩子欠了我们什么。有一次,孩子的爸爸责怪儿子学习不用心,就说:你妈妈每天早晨6点起床为你做早餐,你不发狠读书,对得起她吗?我马上跟儿子申明:即便你的成绩很差,我也心甘情愿为你做早餐,妈妈关心你不是指望你用高分来回报。我这么说,是不希望儿子背包袱。学习应该是志趣的不断发展,为了其他任何事情而学习,或迟或早都会导致学习兴趣的衰亡。
其次是以身作则,在学习上做孩子的表率。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如果我们整天催促孩子学习,自己无所事事,那我们的说教是没有力量的。我们不仅不能给孩子提供精神营养,也无法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参照,还可能导致孩子看不起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我和我先生基本没有令孩子失望。我先生的工作就是科研,他的科研成绩虽然不能说让儿子敬仰,但那些全部用英文写成的论文,至少让儿子知道科研是怎么回事。我虽然做行政工作,但我从儿子上学起,就一直在读书和做研究,虽然没有大的成果,但样子摆出来了,还经常可以和儿子交流学习心得。这样一来,我们一家三口都在家的时候,就变成了都在自己房里看书写作。
各位老师、家长朋友,我经常感到,教育孩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我们家长自我教育的过程,我们是伴着孩子一起成长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是教育孩子,而是跟他们同行一段路,感受他们的朝气、活力,跟他们分享人生的经验,分享亲情带给我们的至高快乐。
最后,感谢曹老师给了我发言的机会,感谢各位耐心地听我讲了这么久,感谢学校全体老师对孩子们的辛勤培养,祝愿所有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们新年万事如意!
推荐阅读:[励志演讲:家长会上的发言] [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讲话稿(六)]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生家长在家长会上的励志讲话稿》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17214.html
- 上一篇:励志日志:绕道而行
- 下一篇:诗歌: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