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江湖 ——《水浒传》读后感 本文简介:
忠义江湖——《水浒传》读后感徐悦元末明初,战乱不堪。几十年的逃亡生涯中,施耐庵写成了《水浒传》,出版后很快畅销。开国领袖朱元璋,对《水浒传》进行了认真的政治审查,最后作出明确的批示:“此倡乱之书也。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明朝初年,为逃避朱元璋的追捕,施耐庵隐名埋姓,躲在了一座小山上。烟
忠义江湖 ——《水浒传》读后感 本文内容:
忠义江湖 ——《水浒传》读后感
徐悦
元末明初,战乱不堪。几十年的逃亡生涯中,施耐庵写成了《水浒传》,出版后很快畅销。开国领袖朱元璋,对《水浒传》进行了认真的政治审查,最后作出明确的批示:“此倡乱之书也。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明朝初年,为逃避朱元璋的追捕,施耐庵隐名埋姓,躲在了一座小山上。
烟波浩渺、芦苇茂密的梁山泊,便是元末明初战乱之中想象出的一片江湖天地,意气风发,演绎着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的侠义故事。替天行道,劫富济贫,重义疏财,这就是梁山泊。梁山好汉所处的时代,正是高度集权的北宋,朝廷的政策与变法,难免会损害百姓的利益。大量的财物都需由百姓承担,再加上民族政权的并立,总会有农民起义之事发生。梁山泊的故事便取材于此。厚重的历史主题,梁山好汉的忠烈义济,隐含在了各种迥异的斗争之中。几经斗战,几经周折,到头来为的仅仅“忠义”二字。
阵亡病故,坐化出家,梁山泊散了,仅余二十七人朝觐,终是各有所属。
朝廷腐败,奸贼当道,宋江被毒死,四兄弟葬于蓼儿洼,民间累累显灵。
皇上御笔亲书“靖忠之庙”,济州奉敕,于梁山泊起造庙宇。存下一片江湖,一片浩然的义气。百名英雄,垂名青史。水浒诉尽梁山好汉的忠与义,所表达的,应是对江湖侠义的赞颂吧。
厚厚一本水浒传中,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的,是宋江。宋江为人急公好义,常救人于危难时刻所以又号及时雨,人称孝义黑三郎。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后因私放晁盖等人,被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辗转周折上了梁山。晁盖死后继任梁山大寨主,最终却还是主张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辽国、田虎、王庆、方腊等,屡立战功,却被奸臣以药酒毒死。宋江,似乎就是施耐庵的个人写照,他们两个,多多少少有几分相似。宋江最后是接受了宋徽宗的招安。但这岂止是宋江接受招安?本质上则是施耐庵接受了明太祖的招安,是有着江湖豪气的侠义文人接受了文化专制统治的招安。
施耐庵最终是没能逃脱朱元璋的追捕,被抓进了南京的刑部天牢,不得不在心灵上归降朝廷。光阴倥偬,出狱后的施耐庵已病入膏肓,就像宋江归降后决定将自己葬在蓼儿洼一样,他好像事先就想象到了自己到达楚州之后的最后时光。
万年青史播英雄,水浒传,便是对仗义疏财的英雄好汉的诠释,是对梁山泊兄弟间忠义的赞颂,是一曲豪侠时代的挽歌。
忠义江湖 ——《水浒传》读后感 本文关键词:忠义,水浒传,读后感,江湖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忠义江湖 ——《水浒传》读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2371.html
- 下一篇:光——读《艾青诗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