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 本文简介:
杨桂英我初得此书于去年11月左右,虽是略读,却深有感触,每每深思,便会感慨系之矣。众知《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三国鼎盛时期天下三分,以刘关张三兄弟建蜀、曹操建魏、孙权占江东建吴为主线,演绎了众多英杰的军事才华、谋略,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每每读到此,我们不禁怜悯曹阿瞒痛失其母,不禁蔑视奉先从主
高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 本文内容:
杨桂英
我初得此书于去年11月左右,虽是略读,却深有感触,每每深思,便会感慨系之矣。
众知《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三国鼎盛时期天下三分,以刘关张三兄弟建蜀、曹操建魏、孙权占江东建吴为主线,演绎了众多英杰的军事才华、谋略,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
复杂关系。每每读到此,我们不禁怜悯曹阿瞒痛失其母,不禁蔑视奉先从主之多,又不禁惊叹于周瑜的年轻有为……太多太多,众有千言语,却不尽于纸上。
谈及《三国》,我们跨不过去的一代豪杰、奸雄曹操,关于其的描写,书上很多时候却是扩大其奸,乃不扩大其军事才华之外的胸襟、气度、诗文才华。如果说曹操是一个奸雄,而我却赞叹于其顶天立地。对于关羽,他深羡其忠义,敬其乃大丈夫,奈何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与曹操约法三章。后来,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曹操能坚守承诺放这一位大丈夫走,并不追究其责,可谓顶天立地。如果说曹操是奸雄,而我却惊叹于其正义。独闯宫廷谋杀董贼,少有人有此胆谋,伸张正义。但其心性多疑,却不为一不足点。误杀吕伯奢一家,杨修之死,皆因其性多疑。故说,在每位成功人士之后面皆有其不为人知的一面,或残忍、或怜悯、或悲壮、或狡猾。
再者,我也热泪于关羽的忠义。乃知一人忠义、一家忠义、家国忠义。桃园结义,至死相随,不离不弃,一心只为其兄建蜀大业。刘备兵败后,投袁绍处,下落不明,关羽一人护两位嫂嫂。尽管曹操以重金权位诱之,并与赤兔马赠之,尤不为所动。试想,世间又少有人许呐!后得知刘备下落,不顾过五关斩六将,挂金印,虽心有恩于曹操的器重,但一日为兄、终生为兄。其赤胆之心怎可夺?再者,后来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也乃真丈夫也!这样一个尽忠尽义之人,不负昔日之恩,义释曹操。虽说是演绎里的人物,但其赤胆忠诚,却流芳千古。
当然,三国里也有些其他历史上人们较为遗忘的事件。正如,在抗董卓几十万大军时,袁绍等几党人原本应获胜,但却因各怀异心,比如袁绍因惧孙坚立功,其势不可挡,而不予粮草,乃致孙坚败于华雄;这虽是小小一桩事,但反映了人们对功名的追求。从古至今,未曾不上演着这种戏。与此同时,我也知道了那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怎么来的。吴军为了取得敌方信任,以“苦肉计”,黄盖老将军遭受几十大板终破敌。此忠国之心,不正是我们现在所需的吗?
千古江山,滚滚江水向东流。一代豪杰,终化尘烟。三国的历史永远停留了在那里,但人物们身上散发着的光芒却照到了如今。不论是一代奸雄曹操,还是礼贤下士的刘备,又或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亦或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奉先,一步一段辉煌,一点一滴光芒,灼灼其华。
书,或许是终结了,但故事仍未断续,铭记于心得道理即对功名的淡泊,于家国之忠义,于友之无私,于乱世之伸张正义,仍是我们不变的执念。世人皆语曹阿瞒之奸雄,予独赞其胸怀大度却又憾其性多疑;世人皆言公瑾之意气风发,予独悟其心胸狭隘而毒发身亡;世人皆以读者味其忠,予独以身临其境。成王败寇,王侯将相,英杰豪士,尽在朝夕,末于烟尘。
于我一书生,虽无胸怀大志,却有家国梦想;虽无雄才伟略,却小腹经纶;虽不知天文地理,却明物化生。于我,于他人,于家于国,最不忘之训即是忠义。三国的故事虽了尽,我们的呢?
高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 本文关键词:读后感,演义,高中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中生《三国演义》读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2465.html
- 上一篇:源自《人生》的感悟
- 下一篇:《人间失格》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