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易中天学讲课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有感
刘庆亮
(邹平县第一中学,山东 滨州256200)[关键词]课堂教学,逻辑化,问题化,概括化,对比化,讲故事,打比方,语言通俗一个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去掉匠气,增加书卷气,就不能照本宣科,必须去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让历史走近学生。而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我认为是易中天教授。2008年10月易中天教授再次做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用36讲的篇幅,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套文化大餐《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在电视节目热播的同时,配套的图书在全国开始发行,很快成为热销图书。易中天教授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下面,就易教授的讲课实例,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睿智、他的幽默、他的讲课艺术,让我们跟易中天学讲课!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易中天是高水平的老师,他讲课时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概括起来,我认为他在这方面有四个秘诀:逻辑化、问题化、概括化、对比化。
复杂的事情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其内容庞杂,线索繁多。而解决它的关键,就是把问题“逻辑化”,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按照严密的逻辑层次,一步步打开思维的闸门,像阅读扣人心弦的侦探小说一样,领略思维解密的魅力。易中天讲百家争鸣,在整体的结构上,他安排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众所周知,人类的问题无非三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前面这四章介绍儒墨道法四家的基本观点,这叫‘是什么’。接下来,就该讨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前因后果,这就是‘为什么’。知道了‘是什么’,又知道了‘为什么’,相信大家也就知道‘怎么办’了。” [1]大的问题要有一个整体严密的结构,而对具体的小问题,易教授又是怎样逻辑化的呢?我们可以看两个例子。第一个,“管仲什么人?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人。为什么能成就霸业?实行霸道,富国强兵。靠什么实行霸道?靠什么富国强兵?军事管制。怎么管制?一是查户口,二是定编制。”第二个,“什么人可以做隐士?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当中,什么人是隐士?不做事的人。他们的不做事,其实是不做官。不做官也不是不会做,或者做不了,而是不愿意。能做,会做,做得了,却偏不做,才叫隐士。”相信大家看了应该会有所启发。
“问题化”是大家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了,我们经常把思维含量高的问题设计叫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是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无疑,易教授在这方面堪称高手。他设计的问题有两种:第一种,显性问题。如:“这就奇怪!孔子不是主张读书做官吗?子路想做的官最大,孔子为什么要笑他?曾皙不想做官,孔子为什么要赞成?孔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让人生疑:孔子和他的思想,真有那么伟大吗?如果真有那么伟大,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嗤之以鼻。瞎白话吧你!既天下为公,又一毛不拔,怎么可能?”。第二种,隐性问题。如:“这几年,孔子几乎年年都有伤心事”;“孔子甚至还干过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杨朱有什么主张,竟能得到如此多的青睐?说来简单,也只有四个字:一毛不拔”;“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等等。虽然没有明显的设问,但胃口已经吊足,使人欲罢不能了。
“概括化”是归纳复杂事情的常用方法,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强调“关键词”,实际上就是把问题概括化。而概括得是否科学有效,关键是看我们对问题是否有透彻的认识,提炼的关键词是否精当。应该说,易教授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墨家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道家留下了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法家留下了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儒家流下了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
“对比化”就是做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不仅会对问题有更加宏观的认识,而且还会对问题的一些关键细节有一个新的发现。所以,在课堂教学和巩固性检测中,我们经常让学生做历史概念的异同比较。下面,让我们看易教授是如何通过比较的方法,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的。首先,在体例上,他非常注重比较。一般哲学史讲百家争鸣是一家一家单独地讲,而他却把他们搁一块儿做比较,通过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进行阐释。其次,对大家感觉非常深奥难懂的先秦诸子,他也是通过比较的方法化繁为简的。比如:“孔子精通的是六艺,墨子精通的是工艺;孔子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墨子对物理有很深的研究;孔子同时是艺术家,墨子同时是工程师;孔子代表士人,墨子代表庶民。孔子是士人成功的代表,墨子是庶民失败的代表”;“这大约就是孔孟之别了:孔子宽厚谦和,孟子刚直不阿;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心直口快;孔子为人低调,孟子个性张扬。所以,读孔如饮清泉,读孟如闻战鼓。孔子温柔敦厚,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孟子侠肝义胆,气势磅礴,一洗凡马空”;“老庄之别:首先,老子寡情,庄子善感;第二,老子讲逻辑,庄子重感悟;第三,老子重权谋,庄子多智慧;第四,老子假无为,庄子真无为”;“儒家代表文士,墨家代表武士,道家代表隐士,而法家则代表谋士”。就连中学课本上的“礼乐制度”,让易教授分析起来,都那么简约透彻:“礼,是用来辨别差异、区分等级的;乐,则是用来统一情感、保证和谐的。礼,保证行为符合道德;乐,保证情感符合道德”。高就是高,不服不行!
把抽象的事情具体化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历史知识按照文明史重新整合成专题类知识,出现了很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抽象概念。受专业知识的限制,我们一般都深感棘手。易教授讲诸子百家,其中抽象的哲学问题更是无法回避。他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有二,一是讲故事,二是打比方。
主讲人要讲故事、[1][2]下一页 读后感》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27485.html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有感
刘庆亮
(邹平县第一中学,山东 滨州256200)[关键词]课堂教学,逻辑化,问题化,概括化,对比化,讲故事,打比方,语言通俗一个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要去掉匠气,增加书卷气,就不能照本宣科,必须去教自己理解的历史,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让历史“复活”,让历史走近生活,让历史走近学生。而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我认为是易中天教授。2008年10月易中天教授再次做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用36讲的篇幅,为全国观众奉献了一套文化大餐《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在电视节目热播的同时,配套的图书在全国开始发行,很快成为热销图书。易中天教授以自己高超的讲课艺术,把哲学史、思想史上这个抽象、深奥、复杂的话题,讲解得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下面,就易教授的讲课实例,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睿智、他的幽默、他的讲课艺术,让我们跟易中天学讲课!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易中天是高水平的老师,他讲课时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概括起来,我认为他在这方面有四个秘诀:逻辑化、问题化、概括化、对比化。
复杂的事情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其内容庞杂,线索繁多。而解决它的关键,就是把问题“逻辑化”,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按照严密的逻辑层次,一步步打开思维的闸门,像阅读扣人心弦的侦探小说一样,领略思维解密的魅力。易中天讲百家争鸣,在整体的结构上,他安排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众所周知,人类的问题无非三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前面这四章介绍儒墨道法四家的基本观点,这叫‘是什么’。接下来,就该讨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前因后果,这就是‘为什么’。知道了‘是什么’,又知道了‘为什么’,相信大家也就知道‘怎么办’了。” [1]大的问题要有一个整体严密的结构,而对具体的小问题,易教授又是怎样逻辑化的呢?我们可以看两个例子。第一个,“管仲什么人?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人。为什么能成就霸业?实行霸道,富国强兵。靠什么实行霸道?靠什么富国强兵?军事管制。怎么管制?一是查户口,二是定编制。”第二个,“什么人可以做隐士?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当中,什么人是隐士?不做事的人。他们的不做事,其实是不做官。不做官也不是不会做,或者做不了,而是不愿意。能做,会做,做得了,却偏不做,才叫隐士。”相信大家看了应该会有所启发。
“问题化”是大家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了,我们经常把思维含量高的问题设计叫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是评价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无疑,易教授在这方面堪称高手。他设计的问题有两种:第一种,显性问题。如:“这就奇怪!孔子不是主张读书做官吗?子路想做的官最大,孔子为什么要笑他?曾皙不想做官,孔子为什么要赞成?孔子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学生?”;“这就让人生疑:孔子和他的思想,真有那么伟大吗?如果真有那么伟大,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嗤之以鼻。瞎白话吧你!既天下为公,又一毛不拔,怎么可能?”。第二种,隐性问题。如:“这几年,孔子几乎年年都有伤心事”;“孔子甚至还干过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杨朱有什么主张,竟能得到如此多的青睐?说来简单,也只有四个字:一毛不拔”;“我读《老子》这本书,感受有三个字:老、大、难”等等。虽然没有明显的设问,但胃口已经吊足,使人欲罢不能了。
“概括化”是归纳复杂事情的常用方法,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强调“关键词”,实际上就是把问题概括化。而概括得是否科学有效,关键是看我们对问题是否有透彻的认识,提炼的关键词是否精当。应该说,易教授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墨家留下了建设家园的美好理想,道家留下了指导人生的智慧结晶,法家留下了应对变革的思想资源,儒家流下了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
“对比化”就是做比较。通过比较,我们不仅会对问题有更加宏观的认识,而且还会对问题的一些关键细节有一个新的发现。所以,在课堂教学和巩固性检测中,我们经常让学生做历史概念的异同比较。下面,让我们看易教授是如何通过比较的方法,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的。首先,在体例上,他非常注重比较。一般哲学史讲百家争鸣是一家一家单独地讲,而他却把他们搁一块儿做比较,通过儒墨之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进行阐释。其次,对大家感觉非常深奥难懂的先秦诸子,他也是通过比较的方法化繁为简的。比如:“孔子精通的是六艺,墨子精通的是工艺;孔子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墨子对物理有很深的研究;孔子同时是艺术家,墨子同时是工程师;孔子代表士人,墨子代表庶民。孔子是士人成功的代表,墨子是庶民失败的代表”;“这大约就是孔孟之别了:孔子宽厚谦和,孟子刚直不阿;孔子温文尔雅,孟子心直口快;孔子为人低调,孟子个性张扬。所以,读孔如饮清泉,读孟如闻战鼓。孔子温柔敦厚,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孟子侠肝义胆,气势磅礴,一洗凡马空”;“老庄之别:首先,老子寡情,庄子善感;第二,老子讲逻辑,庄子重感悟;第三,老子重权谋,庄子多智慧;第四,老子假无为,庄子真无为”;“儒家代表文士,墨家代表武士,道家代表隐士,而法家则代表谋士”。就连中学课本上的“礼乐制度”,让易教授分析起来,都那么简约透彻:“礼,是用来辨别差异、区分等级的;乐,则是用来统一情感、保证和谐的。礼,保证行为符合道德;乐,保证情感符合道德”。高就是高,不服不行!
把抽象的事情具体化课程改革以来,中学历史知识按照文明史重新整合成专题类知识,出现了很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抽象概念。受专业知识的限制,我们一般都深感棘手。易教授讲诸子百家,其中抽象的哲学问题更是无法回避。他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有二,一是讲故事,二是打比方。
主讲人要讲故事、[1][2]下一页 读后感》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读后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27485.html
- 上一篇:《热血教师》观后感
- 下一篇:骆驼祥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