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课堂中“节外生枝”处理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9 04:39:02 网站:公文素材库

  灵活处理课堂中的"节外生枝"精心呵护学生的创新萌芽
  
  1、背景
  
  我从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已有多年,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单纯,想象丰富,在课堂学习中不会像大学生那样揣摩教师的想法,按照教师的教学思路来回答问题,往往是我怎么想怎么做就怎么说,有时会对正常的课堂教学有一些干扰。然而,这些"节外生"的"枝"有时却往往是学生创新萌芽的展露。针对课堂中的这些节外生枝,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认真对待,灵活处理,既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要正确引导,使学生"节外生"的"枝"有朝一日能长成的创新的"大树"。下面就我在执教"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一册中的实践活动课"有趣的拼搭"中的两个片断,谈谈我对该问题的一些看法,以抛砖引玉,与各位同行一起探讨。
  
  2、案例
  
  内容:"**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一册实践活动课"有趣的拼搭"中的"滚一滚"。
  
  教材情景:用长方体木板搭成斜面,把四种立体图形的积木放在上面滚动,看看那一个滚得快。
  
  片断一:
  
  师:现在,我们就来玩"滚一滚",先用合适的形状搭成斜坡,然后把各种形状的积木都放在上面滚一滚,注意观察并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什么滚得快,什么不易滚动?
  
  生:(小组合作,搭成斜面,把各种形体放在上面滚动。)
  
  师:好了。教师发现每个小组都做得很好,讨论得也很热烈,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哪个小组先说?
  
  生1:我们小组发现球和圆柱容易滚动。
  
  生2:我们小组发现正方体和长方体不容易滚动。
  
  生3:我不同意××同学(指生1)的意见,圆柱不容易滚动。
  
  (其他学生纷纷表示不同意生3的意见)
  
  师:那你能不能说一说,为什么圆柱不容易滚动?
  
  生3:圆柱是这样放(演示竖放)不容易滚动。
  
  生1:我是这样放的(演示横放),它能滚得快。
  
  师:(看着生3)你有什么意见?
  
  生3:那样放是容易滚动。
  
  师:那你认为应该怎样说才对?
  
  生3:圆柱是这样放(演示横放)容易滚动,如果这样放(演示竖放)就和正方体、长方体一样,不容易滚动。
  
  片断二: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球和圆柱的面都是弯弯的,是曲面,容易滚动,而正方体、长方体的面和圆柱的这两个面都是平的,不容易滚动。所以,汽车的轮子要做成圆柱形状,而校园里的石桌、石凳,它们的底面都要做成平平的。
  
  生: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我能使球和正方体滚得一样快。
  
  师:(一愣)是么?那我看看,你是怎样让它们滚得一样快的。
  
  (老师走过一看,原来他把斜面搭得很陡,几乎接近竖直,球和正方体放上去当然是同时落下来。)
  
  师:(把他的做法展示给同学们看)
  
  这个同学很善于动脑筋,用这种特殊的方法使不易滚动的正方体能和球同时滚下来,应该受到表扬。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原来只要把条件变一变,事情的结果会不一样。下面就请同学们再动手试一试,动脑想一想,看看还有什么办法能让不容易滚动的滚得快一些。
  
  生:(开始动手试,小组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有什么新发现?
  
  生1:我发现在正方体的后面放一个球,正方体就能滚得快。
  
  生2:在长方体的后面放一个圆柱,它也能滚得快。
  
  生3:我发现用手使劲一推,正方体和长方体就滚得快了。
  
  生4:我认为把正方体的边和角都磨圆了,它也能滚得快。
  
  生5:我想如果把这个斜面抹上油,让它非常滑,正方体和长方体也能滚得块。
  
  三:教后反思
  
  反思之一:小学生的创新萌芽是极其稚嫩的,有时是不经意的流露,有时是从错误或怪异的答案中体现出来,更多的则是在自由自在的空间发挥出来的。如果我们仍然把所谓的"师道尊严"高高挂起,把学生框定在自己的思维模式里灌输知识,对学生中存在的与师不同、与师思路不合的想法一概予以否定,而不是恰当地引导,那素质教育又从何谈起。所以,我认为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应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面对诸多形形色色的"节外生枝",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给孩子时间,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谈出来,说不定一个中国的"爱迪生"就由此而诞生。
  
  反思之二: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答案往往是唯一的,批阅数学考卷往往有一份标准答案。但在想象丰富的小学生头脑里,一些成人认为不正确、不合适的答案,小学生是认可的,而且理由十足,说的头头是道。今年我市二年级数学考卷中有这样一个题:书包大约重()。()一个小学生便填上(1千克),批卷老师判错。因为即使是现在的幼儿园小朋友,他的书包拎起来也不止2斤。过后我问那个孩子,为什么填上的仅仅是1千克?他说,人家只问书包的重量,没让你加上里面的书的重量。批卷的老师如果听了,不知他是否会重新去评判一下这道题的对错。"苏教版"的数学教材在这一点上体现的很好,一幅图可以列出好多的加减算式,只要学生说的内容和列的算式是一致的,那就正确。那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应学会:不要以我们成人的经验来评判学生的对错,多给学生一些自由的空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课堂中“节外生枝”处理心得体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27915.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