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青铜葵花》读后感作文500字 3篇

时间:2019-04-16 14:02:37 网站:公文素材库

《青铜葵花》读后感作文500字 3篇 本文简介:

《青铜葵花》读后感一我读完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后,我感觉那小说中感人的画面,呈现在我的眼前。文中讲述了聪明、勇敢的农村男孩青铜和他的家人与城市女孩葵花之间发生的故事。青铜一家虽十分贫苦,青铜还是一个哑巴,但他们还是收养了丧母丧父的葵花,当全家人为葵花给学费时,青铜卖出了好多双芦花鞋,最后一双是自

《青铜葵花》读后感作文500字 3篇 本文内容:

《青铜葵花》读后感一

我读完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后,我感觉那小说中感人的画面,呈现在我的眼前。

文中讲述了聪明、勇敢的农村男孩青铜和他的家人与城市女孩葵花之间发生的故事。青铜一家虽十分贫苦,青铜还是一个哑巴,但他们还是收养了丧母丧父的葵花,当全家人为葵花给学费时,青铜卖出了好多双芦花鞋,最后一双是自己脚上的,只为多赚一点儿钱,让葵花上学。我忘不了,青铜光着脚走在雪地里的时候,当他发现妹妹借着月光艰难的写作业,上舞台没有银项链时,他想尽办法一切办法给她做冰项链,不让她再借着月光读书。

因为水灾、蝗灾……青铜一家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是却不让葵花受苦,葵花11岁那年,她想退学为家里减轻负担,并外出打工挣钱。

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在一件件小事上,显出他们高尚的品德。而我们大多数家庭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却有一些人还不是很富裕,我们应该帮帮那些贫苦的人,而不是像一些没有爱心而且不愿意互相帮助的人一样,只顾自己的名义、意义,不为他人着想。所以,我们要向像青铜那样献出最美好的亲情。传递爱心,总会得到回报。

《青铜葵花》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青铜葵花》这本书,令我深有感触。 这本书描绘了一段深深的朋友之间的友谊,很令人感动。青铜因为不想让葵花走而说出了“葵花”两个字,这是友谊创造的奇迹!

其实,在人的一生中,要遇见千千万万个朋友,有的是帮助你的朋友,有的是你帮助的朋友,有好朋友,有坏朋友。可有谁真正在乎过着千千万万个不同的朋友呢?在人们心中,友谊是短时间的,可是,这些朋友都给你的一生中带来了快乐,不是吗?我们应该谢谢他们,而不应该忘记他们。 我也有许多朋友,其实我也曾经忘记过他们。可是,我已经意识到我自己的错误了,我一定会改正这个错误的,我也会珍惜以前、现在和未来的朋友,我想对你们说一声“谢谢”,我不会再忘记你们了!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她叫王雨辰,她和我一样大,也是11岁,她曾经把她最漂亮的两条手链送给了我,还送给我很多发夹、头花等,可我却没有送她多少东西,她却每天带给我快乐和欢乐。 有一次,她来我家住,我们晚上12点才关电脑,妈妈很生气,便骂了我们。可王雨辰却说:“是我要玩的,不怪她!”这句话,令我十分感动,我好开心我可以有这样的朋友!

从今天开始,大家一定要感谢朋友,感谢曾给你带来欢乐的人!

《青铜葵花》读后感作文500字三

在暑假,我看了一本小说,名字叫《青铜葵花》。自从读了这本书以后,我就懂得了什么叫姊妹情和对全家的关心。

哥哥叫青铜,是个哑巴,妹妹叫葵花。在书中,哥哥青铜为了保护妹妹葵花,一整天骑着牛跟着妹妹,现在我就给你举几个事例吧,一。有一次青铜他们那里闹水灾,当时又是冬天,气候恶劣,家里又没有钱吃饭,所以,青铜一家人就一起编制芦苇鞋,因为芦苇鞋穿起来舒适又柔软,在冬天最适合穿了,第二天,青铜就到镇上去卖,不一会,青铜就卖出去十几双鞋了,到了下午,就卖完了,看着这么多的干巴巴的钱,青铜想起了妹妹,于是,青铜给妹妹买了一串糖葫芦,带了回去,谁知,却被爸爸罚跪了几个小时。

那次,蝗虫来了,把大麦地的粮食吃的片甲不留,而青铜为了不让全家饿肚子,忍着酷暑,到芦苇荡去抓野鸭子,他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的,他时不时地被蚊虫叮咬,可是,他为了让家里人吃上一顿饱饭,就会不惜一切代价的去捉鸭子。

从这本书中,我领悟到了:青铜对家人浓浓的感情妹妹的关心。我还体会到,虽然青铜葵花他们家过的很贫穷,但是他们却生活得很幸福,因为他们家却充满了浓浓的爱。

这是一篇《青铜葵花》读后感,作者概括故事内容简洁清晰,能在引述的基础上很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虽然青铜葵花他们家过的很贫穷,但是他们却生活得很幸福,因为他们家却充满了浓浓的爱”。不足之处:语句不通顺,如“青铜对家人浓浓的感情妹妹的关心”,应改为“青铜对家人浓浓的感情和对妹妹的关心”。

《青铜葵花》读后感作文500字 3篇 本文关键词:作文,读后感,葵花,青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青铜葵花》读后感作文500字 3篇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2850.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