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有感 本文简介:
读《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有感敏二好学“我憎恨那些只能教训我,但不能丰富或直接激励我行动的一切事”,尼采在本书序言开篇便引用歌德的这句话,由此强调了人在历史面前的能动性,历史应该与人生联系,为实现人生目标所用。这样一种新的历史视角认为只有服务于人生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历史?尼采首先
读《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有感 本文内容:
读《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有感
敏二好学
“我憎恨那些只能教训我,但不能丰富或直接激励我行动的一切事”,尼采在本书序言开篇便引用歌德的这句话,由此强调了人在历史面前的能动性,历史应该与人生联系,为实现人生目标所用。这样一种新的历史视角认为只有服务于人生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
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历史?尼采首先提出了对待历史的三种态度,即历史的、非历史的和超历史的态度。在尼采看来,历史对于人生而言是必要的,但是过量的历史或参杂着大量冗余的历史则是阻碍人的发展的。它将世人塑造成历史的追随者,而泯灭了人的个性与创新,使人淡漠现实,因而得出应该采用非历史的态度和超历史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和人生。非历史的态度认为,人不会被过去所束缚,如动物一样,没有历史的负担。就像尼采所说,“一个根本不具备遗忘力量,注定在任何地方都看到一种生成的人,这样的一个人不再相信他自己的存在,不再相信自己。”有意识的遗忘冗余信息,新信息、新思想才有可为空间。道理好似人要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时,他不得不过滤掉周遭的噪音和杂音。于人的生活而言,何尝不是这样,只有不断选择性的遗忘,人才可能一直快乐下去。超历史的态度则认为,世界在每一个单独的瞬间都完结了,只有抓住现在、创造属于自我的瞬间才是紧要的。这让我想到了“活在当下”这四个字的力量。持有超历史态度的人,一定是知道了人生真正价值意义的人。如果有这样一个问题:是否愿意经历过去的10年或20年?超历史态度的人一定会说不,因为他们明白,吸取历史是为了重燃继续寻找希望的勇气,在不断行动中把握当下,享受当下。
在我看来,尼采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完全不需要历史,而是要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对自身有用的历史。根据人的需要,他把历史划分为三种,即纪念式历史、怀古性历史和批判性历史。纪念式历史属于积极努力向上的人,他们需要榜样的力量,无法从现实中找到榜样,便诉诸于历史;怀古性历史属于敬畏保守的人,他们试图保留历史,并加以传承;批判性历史属于那些感受到痛苦又希望从中解脱的人,他们试图从对历史进行批判,从而解除痛苦。
以上是尼采在本书所提到的主要观点。此书读罢,我最深的体会便是明白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历史,看待人生以及看待我们所学的知识。初中、高中所学的历史知识,大抵都是对中国历朝历代、世界各国历史沿革的概括性梳理。对于这些历史知识,我们基本提不起任何探索兴趣,更别提将它和人生、生活联系起来。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读一读,背一背。反倒是一些稗官野史类的书籍,在全班同学中大肆传阅。现在想想,这类书籍的流行还是有一定原因的。这些书大多擅长以故事引领,关注历史中的重要的事件以及事件中的每个人物,读来便有贴近生活之感,因此,有时甚至还会从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中吸取教训,以史为鉴。而这就是尼采所提到的,只有服务于人生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高大上的历史教科书,只是宏观的告诉我们,历史上发生了什么。甚至于这些内容的真实性本身就值得推敲。只要用语言和文本来描述历史,历史便会带上主观意识的手铐。假设我们接受的是主观建构的历史,那岂不是生活在虚幻和建构当中。因此,尼采强调,有时候,我们需要用一种非历史的和超历史的态度来看待历史,最好的办法便是,活在当下,把握现在,实现人生目标。这个观点,我深有体会,一个人如果能真诚的对待身边的人和事,那么无论是什么事,都总会有所收获。活在当下,并不是一味贪图现世之乐,而是要用行动去体会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同样值得细细品味。
在我看来,对待所学知识亦是如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知识,而对待知识,则用一种超脱和批判的态度对待。首先,知识并不固定,需要不断更新,其次,知识本身是否真实需要实践进行检验,我们的使命在于透过实干去解开知识背后神秘的面纱。俗话说得好,鞋子是否合脚,只有自己穿着才知道。知识是否真实和有用,只有实践才知道。
读《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有感 本文关键词:利弊,有感,人生,历史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读《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有感》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33866.html
- 上一篇:杰青面对面活动心得体会
- 下一篇:读《听说你欺骗了人类》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