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素材库 首页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心得体会

时间:2019-04-20 11:31:21 网站:公文素材库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心得体会 本文简介: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心得体会怎样让人民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党的首要任务,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的获得感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切的改革就是为了人民。改革为人民,改革也需要人民,让我们中华民族儿女团结一心共同为改革做贡献,一起创造中国更美好的未来。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心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心得体会 本文内容: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心得体会

怎样让人民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党的首要任务,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的获得感的提升,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切的改革就是为了人民。改革为人民,改革也需要人民,让我们中华民族儿女团结一心共同为改革做贡献,一起创造中国更美好的未来。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多次强调“获得感”。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他首次提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此后更将“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上升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之一。在地方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些理念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目标指向,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最佳注解。

准确把握“获得感”的内涵和理念追求。“获得感”首先有别于以往单纯的改善民生,后者只是一种单向度的还利于民,而前者除了强调让百姓拥有更多的 “获得”之外,实际还包含着政府要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为人民群众培育更多新的消费增长点等内容,比如加大投入提高教育水平,让适龄人群得到更好的教育,既拓宽了劳动者价值实现空间,也可以同时为国家提供更丰厚的人力资本,使创新驱动成为可能。也就是说,“获得感”就国家与个人层面同时包含着“给”与“得”的辩证法,是一种共享。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改变那种单纯“给予”,或者期求立见回报的急功近利心态。

其次,“获得感”也不完全等同于物质层面的得到感。当然,“获得”离不开实实在在的“得到”,但这只是“获得感”的第一要义而非唯一要义,除了看得见的物质层面的“得到”,“获得感”同时还包括虽然看不见但却可以感受到的精神情感层面的含义,比如人民群众住房无忧,教育公平,医疗、养老、失业保障,收入差距缩小,自由、平等感不断加强,每个人都有价值实现的追求与梦想等等,这种获得感一般来说更容易转化为幸福感。总之“获得感”一词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平实的语言风格和平易的工作作风,使人民群众得到的改革红利拥有了可以测度和衡量的指标,更加体贴民意和民生。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既是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体现。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最高标准。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随着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推进,我国改革也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因此必须冲破思想观念障碍,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落实“四个全面”重大战略部署,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可以说,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既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提出和阐述了包括“中国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等在内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大思想,体现了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

要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必须正确处理好做大与分好“蛋糕”的辩证关系。做“蛋糕”指的是创造社会财富,是前提和基础;分“蛋糕”则是如何分配社会财富,涉及到公平与公正。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只关注生产关系的调整,只在分“蛋糕”上下功夫,不患寡而患不均,结果导致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贫穷。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努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努力把“蛋糕”做大。截至2016年底,GDP突破74.4万亿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力迅速增强,人民摆脱贫困,开始走向富裕,可是贫富差距也拉大了,如何分“蛋糕”又成为新问题。做“蛋糕”与分“蛋糕”的本质实际就是效率和公平问题,是增长和分配的问题,是在二者之间求得令人满意的平衡点,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这是一个关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性战略问题。发展是硬道理,只有把“蛋糕”不断做大,才能进一步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居住与生存环境,否则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就会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做大“蛋糕”意味着重视经济总量的增加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尊重“按要素贡献分配”原则,承认因个人的要素禀赋差异导致的社会收入差距。分好“蛋糕”则可以为做出更大的“蛋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持久不竭的发展动力。分好“蛋糕”强调的是公平公正,否则收入差距过大导致社会矛盾日益积累,危及社会和谐稳定,破坏经济增长的有利环境。分不好“蛋糕”最终会成为做大“蛋糕”的严重障碍,甚至使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毁于一旦,到头来导致人民重归贫穷。

做“蛋糕”与分“蛋糕”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有时做“蛋糕”成为主导,有时分“蛋糕”成为重点,这既不意味着“做”与“分”的对立,也不说明二者孰重孰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注重效率,努力把“蛋糕”做大,社会才能进步;强调公平,认真分好“蛋糕”,社会才能和谐。没有经济的持续增长,就没有“蛋糕”可分或者只能分小小的“蛋糕”,导致共同贫穷;没有合理分配,人们没有积极性,“蛋糕”也无法真正做大。因此,必须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努力分好“蛋糕”,才能保证人们有更高的生产积极性。

要想把“蛋糕”继续做大,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我国经济必须保持适度增长,否则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国防安全等都将失去实力的支撑。但在经济总量已经取得较大增长的基点上,继续把“蛋糕”做大实属不易,难就难在绝对不能继续牺牲资源环境,不顾市场需求,盲目大干快上了。保持稳中求进、平稳增长只能从转变发展方式找出路,从调整结构找动力,靠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红利。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不可能自然归于平衡,分配不公不可能自行调整,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主动调配。我们既不能以放弃经济增长为代价片面追求收入分配绝对均等化,更不能以继续拉大收入分配差距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快速增长。收入分配的旧秩序和潜规则相当顽固,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坚决打破少数人维护的既得利益格局。作为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收入分配改革动的是真金白银,改的是切身利益。加速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必须扎实深化改革,知难而进。这考验着各级政府对“共享”理念的践行程度,更取决于其为民谋利的决心和勇气,要在“提低”“扩中”“限高”等具体政策推进中敢于动真格,勇于冲破利益藩篱。

要想分好“蛋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需要继续重拳反腐,把“老虎苍蝇”打下去。民众对于公平的诉求,不仅体现在钱袋子上,还体现在对于公权力的关注上。要想分好“蛋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需要加大反腐力度,做到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包括中国新闻网在内,多家媒体的调查显示,在民众诉求榜单上,“反腐倡廉”居于前三位,“从严治党”选项也居于前十位。反腐如何趁热打铁、如何由表及里,形成长效机制把“老虎苍蝇”打下去,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

要想分好“蛋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需要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把握和推进共享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中的“共享”发展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其中,经济建设是共享发展的基础,政治建设是共享发展的保障,文化建设是共享发展的导引,社会建设是共享发展的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是共享发展的条件。只有将共享发展贯穿于五大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才能实现更加有效的共享发展。除了关注钱袋子和反腐倡廉建设,其他诸如医疗、养老、教育、就业、食药品安全、环境生态等民生福祉,也成为人民群众增加获得感的普遍诉求。人们期待国家尽快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真正实现“学有优教、劳有高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

将改革近现代到底第十集心得体会

大家一定知道将改革到底的最后一集一定是最重要的一集,没错,最后一集的内容就是改革的目标--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获取人民的获得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从这集的内容及现实情况来看,党的改革已经取得了效果,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为人民服务没有尽头。

将改革近现代到底第十集心得体会

《将改革进行到底》播出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改革为人民,改革靠人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改革必将在公平正义中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这种获得感源自于社会发展理念。社会的发展必须有正确的理念指引和引导,这种理念上升为社会的共识才会更好的发挥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这些鲜明的导向和理念,指明了推进改革的“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使追求公平正义成为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引导着我们进一步把发展“蛋糕”做大,为促进公平正义夯实了坚实的基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以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源源不断给人民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这种获得感受益于社会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在价值取向和目标方向上的“最大公约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如同一面镜子,让人民更多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阳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公平正义,可以让普通劳动者拥有凭借智慧和辛劳创造财富、实现价值的机会,可以让良好向上的社会道德风尚深入方方面面,从而可以让人民生活更舒心、工作更安心、对未来更有信心,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这种获得感感知于社会治安环境。司法改革是为了建立能依法独立公正高效审判的社会主义诉讼制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公开也让公平正义可感可知,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最直接的公平正义获得感。2013年7月,全国统一的裁判文书公开平台“中国裁判文书网”正式开通,2014年11月全国统一的执行信息公开网正式开通,至今已形成发布会、热线、网站、微博微信新媒体等多样化的司法公开新格局,以公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其成为撬动法治发展的一个支点。除此以外,最切身的一个感知就是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治安环境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安定。就连外国人有同样的感受,一位网名叫David Riordan的Quora用户这样写道,“我在北京和沈阳住了快两年。之前我还曾在爱尔兰、德国和美国都生活过。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觉得中国是最安全的国家。我没法从女性的角度说太多,但作为男人,我可以说在中国我只有唯一一次看见过有人处于危险之中:那是一个人喝得烂醉,当时他对周围的中国人和我们老外都构成了威胁。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心得体会 本文关键词:心得体会,进行到底,第十集,改革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十集人民的获得感心得体会
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http://m.bsmz.net/gongwen/40041.html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